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谭佳佳 唐丽亚 +4 位作者 孙晓莹 易细芹 瞿启睿 艾坤 周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679-1684,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及半暗带区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表...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及半暗带区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表达的影响,判断电针预处理对半暗带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探索电针预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2只。电针预处理组予以电针百会、水沟、大椎,每天1次,共7次;假手术组、模型组仅捆绑,不予电针处理。实验第8天,参照Zea Longa方法对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进行大脑动脉栓塞(medial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造模后灌注,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暴露颈动脉,不做手术。造模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法评估神经功能,评分后取大鼠梗死侧脑半球行红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取脑缺血半暗带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VEGF、CD31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梗死以及任何神经功能损伤,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半暗带区细胞损伤显著增加,排列紊乱,呈肿胀状,毛细血管管腔塌陷;电针预处理组损伤程度减轻,排列轻度紊乱,细胞肿胀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1),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新生,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脑梗死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缺血半暗带 损伤 电针预处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玲 黄勋 +4 位作者 丁肇华 陈槐卿 彭蓉 袁光固 周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本文采用流室系统,定量地研究了脑血栓形成病人和健康人自体血浆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影响的差异,并深入探讨了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自体血小板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通过显微观察和计数,结果表明:1... 本文采用流室系统,定量地研究了脑血栓形成病人和健康人自体血浆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影响的差异,并深入探讨了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自体血小板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通过显微观察和计数,结果表明:1)血浆能增强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这在脑血栓形成病人表现得尤为明显;2)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了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自体血小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红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 血浆 病理学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检测及其对脑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许福亮 王云海 +1 位作者 张霞 伊鑫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了解脑血栓患者PAI-1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5例脑血栓伴高血压患者(混合组)、33例单纯脑血栓患者(血栓组)、3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对照者(对照... 目的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了解脑血栓患者PAI-1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5例脑血栓伴高血压患者(混合组)、33例单纯脑血栓患者(血栓组)、3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对照者(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健康组)血浆PAI-1水平。结果 PAI-1治疗前后分别为:混合组(185.6±31.6)ng/mL和(87.2±26.7)ng/mL,脑血栓组(163.5±30.8)ng/mL和(80.4±23.6)ng/mL,高血压组(96.2±26.3)ng/mL和(54.8±22.5)ng/mL,对照组(45.5±15.4)ng/mL和(40.2±12.8)ng/mL,健康组(25.2±8.3)ng/mL。前二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三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PAI-1水平反映患者的凝血纤溶改变情况,与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是观察脑血栓患者病情和疗效的有效实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脑血栓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内皮细胞损伤
下载PDF
清热化瘀方联合HP-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CD3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红玲 来要水 +2 位作者 祝美珍 胡玉英 胡跃强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缺氧预处理(H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表达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为6组: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MCAO组)、BMSCs移植对照组(BMSCs组)、HP-BMSCs...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缺氧预处理(H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表达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为6组: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MCAO组)、BMSCs移植对照组(BMSCs组)、HP-BMSCs移植组(HP-BMSCs组)、BMSCs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中药对照组)以及HP-BMSCs移植联合清热化瘀方组(中药干预组),各组根据取材时间点又分为7天、14天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根据分组情况给予清热化瘀颗粒灌胃及经尾静脉移植BMSCs或HP-BMSCs,参照m N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Brdu标记的BMSCs细胞。结果:与MCAO组比较,中药对照组、中药干预组、HP-BMSCs组、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SO组比较,其它各组CD31表达均显著上调,中药干预组上调的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P-BMSCs组比较,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CD31表达下降,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较低;中药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减少,CD31表达明显上调,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药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CD31表达量显著增加,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HP-BMSCs移植可改善脑缺血损伤SD大鼠的神经功能,可能和其促进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瘀方 缺氧预处理(HP)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脑缺血损伤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粘附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玲 黄勋 +4 位作者 丁肇华 陈槐卿 彭蓉 袁光固 周东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采用流室系统,通过显微观察和计数,定量地研究了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粘附情况。结果表明: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利于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由于内皮细胞的损伤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而且... 采用流室系统,通过显微观察和计数,定量地研究了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粘附情况。结果表明: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利于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由于内皮细胞的损伤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而且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又可促进血管阻塞和血管损害,因而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红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 损伤
下载PDF
体外丹参、藻酸双酯钠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玲 黄勋 +4 位作者 丁肇华 陈槐卿 彭蓉 袁光固 周东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81-385,共5页
丹参、藻酸双酯钠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病的常用药。本研究发现,在体外流场中用丹参、藻酸双酯钠分别处理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红细胞后,此红细胞与培养的人脉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数目明显减少、粘附强度明显减弱;而且,在临床常用剂量下藻酸... 丹参、藻酸双酯钠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病的常用药。本研究发现,在体外流场中用丹参、藻酸双酯钠分别处理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红细胞后,此红细胞与培养的人脉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数目明显减少、粘附强度明显减弱;而且,在临床常用剂量下藻酸双酯钠的这种抗粘附作用优于丹参。认为丹参、藻酸双酯钠的这种抗粘附作用可能是临床用以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藻酸双酯钠 红细胞 内皮细胞 脑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