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Prognosis at 5 Years of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an Ischemic Stroke at Principal Hospital of Dakar 被引量:1
1
作者 Waly Niang Mboup Mame Madjiguène Ka +5 位作者 Serigne Cheikh Tidiane Ndao Demba Ware Balde Djibril Mari Ba Khadidiatou Dia Pape Diadji Fall Mouhamed Cherif Mboup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2年第1期77-86,共10页
<strong>Aims:</strong><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trong> </strong>To determine th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 <strong>Aims:</strong><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trong> </strong>To determine th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prognosis at 5 year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 ischemic stroke in Senegal. <b>Methods:</b> We performed a descriptive, retrospective and exhaustive study conducted at Principal Hospital of Dakar. We included all patients hospitalized at Principal Hospital of Dakar from 2013 to 201</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9</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for an ischemic stroke confirmed by a cerebral CT-Scanner or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who survived the acute phase. <b>Results: </b>Overall, one</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hundred and seventy-one (171) patients were gathered. Ninety-six (96) male patients account for 56.14% and seventy-five (75) female patients account for 43.86%</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with a sex</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ratio of 1.28. Patients’mean age was 66.33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13.99 years. Twenty-one (21) young patients (12.35%), aged less than 50 years, presented with an ischemic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found in a female patient (0</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6%) 3 months after she experienced an ischemic stroke, nine (9) patients (5.29%) underwent a recurrence of the ischemic stroke with a mean recurrence period of 8 months and extremes rang</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ing</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from 1 to 24 months. Five (5) patients (2.92%) developed dementia with a score less than 28. A 30 years old patient presented with epilepsy 12 months after the ischemic stroke accounting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for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0.58%. We registered ninety (90) deaths that occurred in a mean period of 24 months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9.8 after they presented their ischemic stroke, standing for 52.63% amongst which thirty</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five (35) accounting for 39% were female patients and fifty</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five patients (55) representing 61% were male patients. Mortality-related factors included: advanced age, past medical history of heart surgery, known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as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dys</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lipidemia, physical inactivity, obesity and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b>Conclusion:</b> Long</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term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remains unclear in Senegal.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Therefore</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a strategy for primary prevention is highly crucial and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it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requires the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in general and tha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articular.</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cerebrovascular PROGNOSIS Ischemic stroke DAKAR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倪小佳 黄海燕 +9 位作者 苏晴 徐曜 刘玲玲 邝卓然 李一航 张一开 孟苗苗 郭意欣 杨小波 蔡业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31-539,共9页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与中医湿证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调查330例广东常住居民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湿证诊断、量化评分及脑卒中风险评级,总结湿证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与中医湿证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调查330例广东常住居民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湿证诊断、量化评分及脑卒中风险评级,总结湿证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诊断为湿证的研究对象共306例(占92.73%),风险组诊断为湿证人群的占比为93.82%(258/275),略高于健康组的87.27%(48/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P=0.112),而风险组的湿证量化得分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25)。(2)在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中,评价时间(χ2=26.11,P=0.001)、脑卒中风险等级(χ2=8.85,P=0.031)、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χ2=9.28,P=0.015)是脑血管病风险人群湿证等级的影响因素。【结论】湿证是广东地区人群常见的中医证候;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尤其是脑卒中高风险人群、脑卒中或TIA病史患者,其湿证程度明显增高;未来在广东开展脑卒中预防工作应考虑湿证的评估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湿证 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地区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黄海燕 邝卓然 +4 位作者 倪小佳 苏晴 孟苗苗 杨小波 蔡业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36-2647,共12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在广东开展的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纳入60例研究对象(包括脑血管疾病风险组41例和健康对照组19例),进行... 【目的】研究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在广东开展的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纳入60例研究对象(包括脑血管疾病风险组41例和健康对照组19例),进行湿证诊断与脑卒中风险评级,收集粪便样本,采用高通量16S rRNA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菌群特征。【结果】(1)共53例诊断为湿证(88.33%),风险组与健康组间及低、中、高危3组间在湿证诊断量化得分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P=0.041)。(2)湿证组与非湿证组的肠道菌群物种种类及丰度无显著性差异。(3)在已诊断为湿证的人群中,健康组与风险组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而Beta多样性分析有显著性差异;LEfSe分析发现梭杆菌和乳杆菌富集于风险组;相关性分析提示差异菌与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3个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相关。(4)在已诊断为湿证且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低、中、高危3组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而Beta多样性分析则提示有显著性差异;LEfSe分析发现,Acidaminococcaceae、Phascolarctobacterium、Butyricimonas明显富集于低危组,Veillonellaceae明显富集于中危组,Ruminococcus 2、Alloprevotella明显富集于高危组;相关性分析提示,差异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相关。【结论】以湿证为主的广东地区人群,湿证程度与脑卒中风险有关,且呈现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脂质代谢相关的特征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湿证 肠道菌群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反应 脂质代谢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进行回访。根据进修时间以及学习模式的不同,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进修方式为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非问题为导向组,将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进修方式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以问题为导向组。于培训结束时以及结束2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进修医师的性别、年龄,参与培训前已有的工作年限,参加进修培训的目的,培训时长,对培训的感受、建议和意见,培训结束后是否开展新手术(主要包括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杂交手术、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取栓术或其他)和培训结束后开展的新手术数量。结果(1)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52份,参与问卷调查并完成反馈者136名,其中4份问卷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排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调查表共132份,回收率和有效应答率分别为89.5%和97.1%。参与培训时,进修医师的年龄为25~44岁,平均(34±4)岁。医师的工作年限分布不等,>10年者占22.7%(30/132),>5~10年者占40.9%(54/132),0~5年者占36.4%(48/132)。不同工作年限者间是否开展新手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1,P=0.012)。(2)参与以问题为导向和非问题为导向两种培训模式的人数分别为70人和62人。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新技术和提高手术能力的进修医师占88.6%(62/70),而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该比例为87.1%(54/62),两组进修医师的进修培训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对培训体会进行分析显示,认为现有的培训形式合理和内容较为充实的进修医师占比为96.2%(127/132),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比例分别为97.1%(68/70)和95.2%(5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552)。(3)经过培训后,以问题为导向组开展新手术的进修医师比例为80.0%(56/70),非问题为导向组的比例为66.1%(4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7,P=0.072)。在开展新手术的数量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数量≥30例的进修医师比例分别为70.0%(49/70)和46.8%(2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7,P=0.007)。(4)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13.8%(4/29)、82.8%(24/29)、3.4%(1/29);在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4.1%(2/49)、57.1%(28/49)、38.8%(19/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1,P<0.01)。结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有助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新手术开展以及增加开展的新手术数量,但需结合既往的工作年限和进修时长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以问题为导向 培训模式
下载PDF
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在新加坡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廖羽君(校审) 党超(校审) +1 位作者 坎迪耶·纳兰信德 刘美璇(翻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8,共16页
目的目前关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预后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接受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但预后无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尚未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认知康复治疗应用效果的脑血管病... 目的目前关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预后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接受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但预后无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尚未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认知康复治疗应用效果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1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63.60±9.66)岁,男性64.4%]进行为期8周的非药物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并收集纵向的预后数据。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痴呆生活质量量表(dementia-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DemQOL)在基线、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整体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估。最后通过回归分析评估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影响。结果卒中发作次数更多的患者在接受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结束时MoCA评分提高不明显(OR=2.17,95%CI:0.98~4.81,P=0.056)。与基线相比,脑白质高信号程度越严重的患者在接受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结束时MoCA评分提高越不明显(OR=2.13,95%CI:1.04~4.38,P=0.039)。存在深部微出血的患者在接受认知康复治疗后6个月MoCA评分改善不明显(OR=19.93,95%CI:1.04~384,P=0.047)。结论卒中发作次数、脑白质高信号程度和深部微出血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响认知康复治疗的预后。然而,这些发现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且可指导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 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预后对比研究
6
作者 李彦江 刘彤晖 +2 位作者 田惠 孙岩 张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3-80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DCB组和普通球囊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疗效和安全性终点,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结局和影像随访结果。结果研究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DCB组30例,普通球囊组19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再发卒中率、再狭窄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DCB组狭窄程度为14.50%(9.55%~23.42%),低于普通球囊组的30.00%(15.42%~3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与普通球囊相比,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降低目标血管再狭窄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成形术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狭窄
下载PDF
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7
作者 任小乔 王盼 +2 位作者 吴昊 纪勇 石志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192,共9页
背景脑卒中在世界各地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血尿酸(SUA)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血肌酐比值(SUA/Scr)是代表肾功能标准化的SUA,目前有关SUA/Scr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仍有争议。目的探讨脑血管... 背景脑卒中在世界各地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血尿酸(SUA)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血肌酐比值(SUA/Scr)是代表肾功能标准化的SUA,目前有关SUA/Scr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仍有争议。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和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9月—2019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13313例患者为研究队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9月。随访方式为门诊及电话相结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脑血管事件复发、心血管事件复发、其他血管事件发生(如下肢动静脉栓塞)。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与死亡的关系。结果根据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SUA/Scr≤3.16,n=3520)、Q2组(3.16<SUA/Scr≤3.94,n=3280)、Q3组(3.94<SUA/Scr≤4.92,n=3270)、Q4组(SUA/Scr>4.92,n=3243)。截至随访结束,774例(5.8%)患者死亡,2064例(15.5%)患者复发脑血管事件。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位于Q1~Q4的患者中,男性复发脑血管病的例数依次为302、375、408、337例,女性依次为99、125、169、249例;男性复发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261、314、345、283例,女性依次为90、101、142、205例;男性复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154、191、214、183例,女性依次为58、52、45、31例;男性全因死亡的例数依次为165、128、131、88例,女性依次为57、63、62、80例;男性因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93、72、70、46例,女性依次为31、33、36、44例;男性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58、52、45、31例,女性依次为17、18、27、24例。调整多项混杂因素后,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690,95%CI=0.500~0.953,P=0.026);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740,95%CI=0.578~0.947,P=0.017)。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全因死亡、因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75,95%CI=0.368~0.901,P=0.003;HR=0.610,95%CI=0.353~0.814,P=0.011)。SUA/Scr位于Q3、Q4相较于Q1是男性出院后死亡的影响因素(HR=0.656,95%CI=0.476~0.904,P=0.010;HR=0.582,95%CI=0.409~0.829,P=0.001)。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80,95%CI=0.386~0.873,P=0.007)。结论一定范围内,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升高对男性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低SUA/Scr与男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死亡和复发风险升高有关,但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和心源性卒中复发和死亡无关。在女性患者中没有观察到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卒中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 动脉粥样硬化 男性 复发 死亡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下载PDF
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婧 徐永敢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多... 目的:观察CT血管成像(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多普勒超声、CTA检查对IS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110例IS患者经DSA检查发现脑血管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63例,重度狭窄13例,闭塞10例,其中颅外动脉(56.36%)占比多于颅内动脉(43.64%)。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IS患者脑血管为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4.17%、77.91%、72.73%;CTA检查为95.83%、88.37%、90.00%。CTA检查评估IS患者脑血管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CTA检查与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脑血管中度及以上狭窄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对IS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患者脑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狭窄 评估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再生的前沿热点分析
9
作者 夏天晴 戎梦玮 +4 位作者 但存燕 杨婷 丁智斌 宋丽娟 马存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92-3698,共7页
背景:血管再生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重要的修复过程之一,因此二者之间的可视化分析极其必要。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近10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再生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 背景:血管再生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重要的修复过程之一,因此二者之间的可视化分析极其必要。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近10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再生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11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再生的相关文献,获取的数据采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从发文量、国家、关键词、机构、作者、引文、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与结论:经过检索筛选出了1484篇文章,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再生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了脑血管领域内新兴的研究热点,发文量持续上升。其中大多发文机构来自于中国与美国,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机构是上海交通大学,最有影响力的作者是HERMANN DM,他的文章被引用了1003次,而细胞外囊泡、microRNA、间质干细胞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为缺血性脑卒中及血管再生领域提供了可视化分析,发现此领域将是一个新兴的焦点,同时也为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再生的研究要点和未来趋势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再生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心脏代谢指数与脑血管功能积分值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朱菲丽 刘冬霞 王育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心脏代谢指数(CMI)与脑血管功能积分值(CVHI)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1-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1636例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完成相关体格检查...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心脏代谢指数(CMI)与脑血管功能积分值(CVHI)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1-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1636例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完成相关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CVHI积分值的最佳截断点(75分)分为CVHI正常组和CVHI异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VHI积分值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MI对CVHI积分值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636例体检人员中,使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筛检出脑卒中风险高危人群419例(25.6%)。CVHI正常组与异常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运动缺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VHI异常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肌酐、尿素、心脏代谢指数均高于CVHI正常组(P<0.05)。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收缩压、尿酸、CMI是CVHI积分值的影响因素(P<0.05)。CMI预测CVHI积分值<75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2。CVHI积分值随着CMI水平的增高而降低(P<0.05),CMI≥0.4918的CVHI积分值异常率(31.0%)明显高于CMI<0.4918的CVHI积分值异常率(18.7%)(P<0.05)。CVHI积分值与CMI呈负相关(r=-0.143,P<0.05)。结论随着CMI的增加,CVHI积分值逐渐降低,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风险逐步增加,这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 心脏代谢指数 脑血管功能积分值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凯 余正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RIPC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颅内血管直径狭窄程度(18.23±3.46)%较对照组(27.85±4.1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7,P<0.05);研究组颅内血管面积狭窄程度(17.64±4.03)%较对照组(26.79±5.0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9,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应用于AIS脑血管狭窄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改善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狭窄 颅内血管狭窄程度 血清指标
下载PDF
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
12
作者 缪熙音 史张 +5 位作者 韩世鸿 王睿 陈财忠 饶圣祥 林江 曾蒙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观察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CM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0例疑因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患者行3.0T及5.0T头颅MR检查,对比不同场强下SWI图像质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出CMB效果。结果5.0T SWI图像质量评分... 目的观察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CM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0例疑因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患者行3.0T及5.0T头颅MR检查,对比不同场强下SWI图像质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出CMB效果。结果5.0T SWI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显示脑深部静脉及皮层下静脉评分、检测CMB数量及脑皮质表面铁沉积检出率均高于3.0T SWI(P均<0.05)。3.0T及5.0T SWI评估CMB位置一致性极好(Kappa=1.0)。结论5.0T 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CMB效果均优于3.0T SWI,可用于评估脑小血管病所致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卒中 大脑静脉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佟仝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CE)组和早期康复护理(MG)组各80例。CE组给予常规护理,MG...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CE)组和早期康复护理(MG)组各80例。CE组给予常规护理,MG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Fugl-Meyer评估表(FMA)、Barthel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护理2周后,2组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MG组FMA评分高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MG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MG组SAS、SDS评分低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MG组NIHSS评分低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组治疗总有效率88.75%高于CE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泸州市体检人群脑血管功能异常现状及危险因素
14
作者 黄素琼 李洋 +1 位作者 庞显伦 周仲芳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泸州市体检人群脑血管功能异常现状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泸州市18~60岁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脑血管功能检测、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检测收集资料,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泸州市体检人群脑血管功能异常现状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泸州市18~60岁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脑血管功能检测、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检测收集资料,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4252名调查对象纳入到本研究,脑血管功能异常检出率为14.58%,男性(18.0%)高于女性(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膳食情况、运动、睡眠时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质量指数、中心性肥胖与脑血管功能异常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脑血管功能的保护因素,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中心性肥胖。结论脑血管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呈正相关,可以通过进一步控制以上危险因素,从而加强对脑卒中的防控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血压 脑血管功能 体检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热毒理论在慢性病热毒证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15
作者 苏琳 禚月 +2 位作者 李明霞 高洋 鲍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1-315,共5页
阐述“热毒”现代研究病理基础、慢性病热毒特点以及“热毒”在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及重要影响。根据丁书文教授治疗热毒证提出的清解、排泄和调补治疗方案,综合中医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从“清与解”立法,辨证选... 阐述“热毒”现代研究病理基础、慢性病热毒特点以及“热毒”在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及重要影响。根据丁书文教授治疗热毒证提出的清解、排泄和调补治疗方案,综合中医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从“清与解”立法,辨证选用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等方药,达到清热解毒、透邪外出的目的。“排与泄”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等方药利尿燥湿、排毒泄热,选甘寒清润、甘酸咸寒之品,辅佐清热解毒方药益气滋阴,对机体进行“调与补”。除中药膏方外,还可辨证选用针刺特定穴位、食疗茶饮和运动发汗等中医康复治疗手段,促进慢性热毒病证的康复。“热毒”扩展了慢性病后期的中医病机,可为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 康复 冠心病 中风 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病热毒证 丁书文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网明 田荣华 崔春霞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54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54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 RS)、血小板参数变化、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0%(71/77)]与对照组[83.16%(64/7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在NIHSS、m RS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全部出现下降情况,观察组[分别为(1.13±0.19)分,(1.30±0.33)分]相较于对照组[分别为(1.36±0.21)分,(1.62±0.35)分]更低(t=7.126、5.83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PV、PDW[分别为(9.15±1.26) fl、(12.14±1.63)%]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03±1.35) fl、(13.28±1.67)%],PCT[(0.35±0.06)%]高于对照组[(0.28±0.04)%](t=8.933、4.286、8.518,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6.49%(5/77)、3.89%(3/77)]与对照组[分别为12.98%(10/77)、7.79%(6/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0.472,均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可有效改善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会增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 替罗非班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复发 神经功能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林虹 魏巍 邢福禧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83-688,共6页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海口医院就诊的121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针刺治疗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对照...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海口医院就诊的121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针刺治疗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针刺组6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脑血管阻力值包括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血管外周阻力(R)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影响量表(SI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以及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55%(58/62),对照组为79.66%(47/59)。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在改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SIS、CSS、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在改善SIS、CSS、F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偏瘫 康复训练 中医证候积分 脑血管阻力
下载PDF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张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4-546,550,共4页
目的: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能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能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创新扩散理论模式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2组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从夜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进行判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创新扩散理论模式下的干预措施对中风后遗症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理论模式护理 中风 中风后遗症 睡眠质量 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
下载PDF
Risk Factors Affecting Ischemic Stroke: A Potential Side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被引量:2
19
作者 Kazumitsu Nawata 《Health》 2020年第5期437-455,共19页
Background: Stroke is a worldwide health problem, the world’s second-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third-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Currently, the majority of stroke patients ar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t is necess... Background: Stroke is a worldwide health problem, the world’s second-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third-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Currently, the majority of stroke patients ar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risk factors to prevent ischemic stroke. Data and Methods: The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in the previous fiscal year were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nonmodifiable and modifiable factors. The probit and ordered probit model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with 59341 and 50542 observations used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models, re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the nonmodifiable factors, age, gende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istory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The histor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factor. Among the modifiable factors, taking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recent large weight change are negative risk factors;however, sleeping well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ischemic stroke. Conclus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medical personnel know a patient’s histor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for proper treatments. Ischemic stroke might b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side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Limitations: The dataset was observatory.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antihypertension drugs, and their effects are not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ISCHEMIC stroke cerebrovascular History ANTIHYPERTENSIVE Drug Side Effect
下载PDF
Neuroplasticity in post-stroke gait recovery and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被引量:9
20
作者 Yi Xu Qing-hua Hou +4 位作者 Shawn D.Russell Bradford C.Bennett Andrew J.Sellers Qiang Lin Dong-fe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072-2080,共9页
Gait disorders drastical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stroke survivors,making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an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has potential in facilitating neuroplasticity and i... Gait disorders drastical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stroke survivors,making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an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has potential in facilitating neuroplasticity and improving post-stroke gait impairment.However,a large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to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s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We first review the neurophysiology of human gait and post-stroke neuroplasticity for gait recovery,and then discuss how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could be utilized to enhance gait recovery.While post-stroke neuroplasticity for gait recovery is characterized by use-dependent plasticity,it evolves over time,is idiosyncratic,and may develop maladaptive elements.Furthermore,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has limited reach capability and is facilitative-only in nature.Therefore,we recommend that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be used adjunctively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other concurrent neuroplasticity facilitation techniques.Additionally,when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s applie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gait impairment in stroke survivors,stimulation montages should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types of neuroplasticity found in each individual.This could be done using multiple mapping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troke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UROPLASTICITY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GAIT WALKING gait disorders rehabilit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