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枝角类的实验生物学和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杞桑 吴棉国 张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73-78,共6页
在实验条件下比较了大型溞、隆线溞和方形网纹溞的若干生物学特征。3种溞的平均寿命甚接近,体长则以大型溞最大。方形网纹溞的第一次产溞年龄、蜕壳次数及产溞量略低于其他两种。分别计算了它们的体长增长和种群增长模型,其内禀增长率(r... 在实验条件下比较了大型溞、隆线溞和方形网纹溞的若干生物学特征。3种溞的平均寿命甚接近,体长则以大型溞最大。方形网纹溞的第一次产溞年龄、蜕壳次数及产溞量略低于其他两种。分别计算了它们的体长增长和种群增长模型,其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303、0.370、0.369;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14.6、12.1、10.3。用Cr^(+6)、Cu^(+2)、Cd^(+2)、Zn^(+2)4种重金属离子对它们作48小时的急性毒性试验。3种溞的EC_(50)基本相似,且均对Cu^(+2)最敏感。实验结果认为,隆线溞和方形网纹溞既可作为测试生物,且更适于南方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角类 毒性试验 大型蚤 隆线蚤
下载PDF
生活周期毒性试验动物─—方形网纹溞的生物学 被引量:6
2
作者 庄德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方形网纹的生物学。试验时水温25±1℃,饲以斜生栅藻。初生幼体平均体长0.40mm,第1成龄0.96mm,最大体长可达1.45mm,体长增长(1_t,单位mm)与年龄(t,d)的关系可以表达为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方形网纹的生物学。试验时水温25±1℃,饲以斜生栅藻。初生幼体平均体长0.40mm,第1成龄0.96mm,最大体长可达1.45mm,体长增长(1_t,单位mm)与年龄(t,d)的关系可以表达为1_t=1.43-e ̄(-0.268t),平均寿命22.73(17.10-25.00)d,其中包括3个幼龄和13个成龄。在3.91d达到性成熟。7d内生殖3胎,产仔40(19-47)个。一生生殖222.0个幼体,平均每胎18.5(4.8-23.6)个。生殖量最大出现在第6成龄。这时的年龄11.05d,体长1375mm。从初始10个个体的种群计算,种群生长曲线呈Logistic型,可以如下表达式中y表示总个体数,t表示时间(d)。内禀增长能力(r_m)为0.540/个/d,净增殖率(R_o)147.360/世代,世代平均周期(T)9.246d,周限速率(λ)1.716/个/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网纹溲 生活周期 毒性 枝角目
下载PDF
重金属对方形网纹溞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庄德辉 《重庆环境科学》 1996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静置换水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对方形网纹的急性毒性和生活周期毒性。Hg2+、Cu2+、Cr6+和Zn2+在25±1℃下对方形网纹的4shEC50分别为0.0100、0.0254、0.144和0.2828mg/L。... 在静置换水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对方形网纹的急性毒性和生活周期毒性。Hg2+、Cu2+、Cr6+和Zn2+在25±1℃下对方形网纹的4shEC50分别为0.0100、0.0254、0.144和0.2828mg/L。Hg2+对方形网纹的7d生活周期毒性试验,以存活、生长和生殖为毒性指标,未觉察反应浓度(NOEC)为5·9μgNL,最低觉察反应浓度(LOEc)为11.83μg/L,其毒性阈限在二者之间。重金属对方形网纹与大型及鱼类的急性毒性比较和Hg2+对类生活周期的毒性比较均表明方形网纹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网纹蚤 毒性 生活周期毒性 试验 重有色金属
下载PDF
温度与pH对方形网纹溞生长及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吉聪聪 杨雪 +2 位作者 陈宏健 陈宪 谢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为了研究环境对方形网纹溞(Ceriodaphnia.quadrangula)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15、20、25、30℃)和不同酸碱度(p H值分别为6、7、8、9、10)培养方形网纹溞,测定其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 为了研究环境对方形网纹溞(Ceriodaphnia.quadrangula)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15、20、25、30℃)和不同酸碱度(p H值分别为6、7、8、9、10)培养方形网纹溞,测定其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殖率(R0)、平均寿命、第1怀卵日、平均生殖间隔期和总生殖量等生长和生殖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对方形网纹溞的生命参数有显著影响,30℃处理组中,群体的rm和λ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的平均寿命、第1怀卵日和平均生殖间隔期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处理组中,个体的平均寿命和总生殖量、群体的R0均高于其他处理组.方形网纹溞的pH生存范围较宽,pH 6~pH 10范围内均可生长,pH 6组个体的总生殖量、群体的rm、λ和R0都显著高于其他组,但网纹溞在弱碱性环境下(pH 8)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网纹溞 温度 PH 生长 生殖
下载PDF
方形网纹溞2种生殖模式的转换条件
5
作者 王全晟 李婧 +2 位作者 睢秉键 柳峰松 谢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301,共9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种群密度、温度和光照时长诱导方形网纹溞产生两性生殖的条件.统计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方形网纹溞主要繁殖方式是孤雌生殖,种群密度迅速增大.当种群处于较高的密度时(≥3/mL),两性生殖的产物——休眠卵的产量逐渐...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种群密度、温度和光照时长诱导方形网纹溞产生两性生殖的条件.统计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方形网纹溞主要繁殖方式是孤雌生殖,种群密度迅速增大.当种群处于较高的密度时(≥3/mL),两性生殖的产物——休眠卵的产量逐渐增加.种群密度为3/mL时,两性生殖的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最大比例是15%;密度为6/mL时,比例是19%;密度达到9/mL时,比例上升到了24%,这显示高种群密度是促使孤雌生殖向两性生殖转换的主要因素.充足的食物、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时长等条件可以提高方形网纹溞两性生殖出现的概率,这是通过对方形网纹溞种群密度的提高而间接地改变其生殖模式的.这表明,种群内因素在方形网纹溞生殖转换的调控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网纹溞 生殖转换 种群密度 温度 光照时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