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utcomes of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treated by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with self-locking fusion cage 被引量:2
1
作者 Bo Zhang Yu-Zhen Jiang +1 位作者 Qing-Peng Song Yan 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5期4776-4784,共9页
BACKGROUND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CDD)disease is a common type of spondylosis.Although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CDD disease,internal fixation with a titanium plat... BACKGROUND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CDD)disease is a common type of spondylosis.Although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CDD disease,internal fixation with a titanium plate may cause various complications.The invention of the ACDF with a self-locking fusion cage(ROI-C)has effective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IM To observe the outcomes of CDD disease treated by ACDF with a ROI-C.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CDD disease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March 2021 were includ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n=45 in each)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CDF plus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 titanium plate.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DF+ROI-C placement.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surgical parameters,pain,cervical spine function,range of motion,and 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gical time,blood loss,drainage volume,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P>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and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scor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P>0.05).The VAS and NDI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urgery;however,the JOA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cervical disc height and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superior or inferior adjacent vertebra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P>0.05).The disc heigh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urgery.The range of motion of both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adjacent vertebrae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only 2.2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o 15.56%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restoration was better with ROI-C with internal fixation in ACDF than with conventional titanium plates in ACDF for CDD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Self-locking fusion cage featuring VerteBRIDGE plate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Therapy
下载PDF
Four Level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by Stand Alone PEEK Cages 被引量:1
2
作者 Islam Alaghory Hany Abdel Gawwad Soliman Saeed Mostafa Abdelhameed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8年第2期162-173,共12页
Background: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is a common health problem that neurosurgeons face in Egyp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EEK cage only in 4 level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s ... Background: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is a common health problem that neurosurgeons face in Egyp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EEK cage only in 4 level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s one of surgical option other than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ixation by plat or posterior approach for cervical laminectomy, and assessment of post spinal surgery pain.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on 2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over a period of 3 years (between April 2012 and April 2015) with mean period of follow up 30 months. We have done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ixation by cage only for all cases with peri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scoring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neck and arm pain, perioperative parameters (hospital stay,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the European Myelopathy Scoring (EMS) and Odom’s criteria,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post spinal surgery pain assessment). Results: clinical outcome was excellent (28.55), good (50%) and fair (21.5) according to Odom criteria. The European Myelopathy Scoring (EMS), improved from 10 to 16. The mean JOA score improved from 10.1 ± 2.1 to 14.2 ± 2.3. Fusion failure had been seen in 4 patients in one level for each secondary to anterior displacement of the cage with no other majo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4 level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PEEK cage only is an effective, save and less costly with less post 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hospital stay and less post spinal surgery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 Levels cervical Disc PEEK cage fusion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3
作者 Zhao Zhu Qiang Shen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6期335-337,共3页
Cervical arthmplasty after an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insertion of a prosthetic total disc replacement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alternate to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It develops quickly during recent years. Currentl... Cervical arthmplasty after an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insertion of a prosthetic total disc replacement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alternate to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It develops quickly during recent years. Currently there are several cervical arthroplasty devices. Each device varies in terms of materials, range of motion and constraint. Early studies suggest that in the short term,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efficacy is no worse than fusion surgery. Long-term results have not yet been reported.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current prostheses as well as discussing issues regarding 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 It is hoped that an improvement of cervical arthroplasty occurs in terms of materials and design as spinal surgeons enter a new times of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spin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PLASTY cervical prosthesis fusion surgery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的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钱瑜 刘欢 +4 位作者 赵中晶 肖玮 吴浩 王凯 冯帅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的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62例接受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的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62例接受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ERAS模式下的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术后疼痛程度、导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静息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ERAS模式下的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接受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颈椎病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琰杰 曹春风 +5 位作者 张中卒 牛雄 王鑫 杨再海 周亮 李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简单,相比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跳跃型颈椎病及邻椎病翻修患者,更加推荐使用ROI-C^(TM)自锁系统。但鉴于其可能存在较高的沉降率,对于多节段且合并融合器沉降高危因素如骨质疏松、椎体终板破损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仍建议使用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减压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颈椎病 ROI-C 自锁系统 cage+钉板 META分析
下载PDF
小尾寒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6
作者 窦新雨 刘宇 +6 位作者 刘啸 祝斌 贾斐 王霖邦 金攻 沈飞 刘晓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均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内植物生物安全性良好,X光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Micro-CT及定量分析表明,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内部的骨体积/总体积、骨小梁数目显著性升高(P<0.01),骨小梁间距显著性降低(P<0.01),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骨质长入更多(P<0.01),硬组织切片染色表明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孔隙内有明显骨质长入且较为密实,结合较PEEK Cage组略好,生物力学试验显示,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屈伸、侧弯、扭转运动范围(P<0.05),同时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P<0.05)。结论建立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后,利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说明3种材料的Cage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较PEEK Cage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性能更强,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绵羊模型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与自体髂骨块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28
7
作者 贾龙 郑燕平 +2 位作者 刘新宇 王延国 黎君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6年4月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61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单纯PEEK cag...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6年4月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61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单纯PEEK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病变节段与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22例,双节段39例;B组67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27例,双节段40例。观察手术前后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8.1±1.4min,术中出血量为42.4±2.0ml,B组分别为72.0±5.3min、82.7±3.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39.3%)出现一过性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破裂,2例cage塌陷、移位;B组49例(73.1%)出现一过性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破裂,5例髂骨供区痛,2例钉板松动。每组患者术后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B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30±6.61)%和(83.80±4.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A、B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5.2%和9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每组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手术方法简单、近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PEEK cage 融合
下载PDF
颈前路Interfix与Syncage-C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向选平 陈德玉 +1 位作者 何志敏 郭永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体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融合时间。方法采用Interfix及Syncage-C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41例,其中Interfix 38例,Syncage-C 103例。术后摄...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体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融合时间。方法采用Interfix及Syncage-C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41例,其中Interfix 38例,Syncage-C 103例。术后摄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以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两种椎间融合器骨融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颈前柱高度,除单节段外,多节段Interfix与Syncage-C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yncage-C在术后颈前柱高度恢复及恢复生理曲度等方面均优于Interf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9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仕国 徐杰 +2 位作者 刘春华 林克凤 王钦奋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63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比较术前、术后3周和末次随访的ASI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63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比较术前、术后3周和末次随访的ASI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0个月。ASIA评分:术前为(48.15±17.23)分,术后3周为(61.42±17.34)分,末次随访为(64.11±16.93)分;术后3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融合节段3-12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影像学复查显示减压充分、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均无cage移位、沉陷及钢板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颈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
下载PDF
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与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瑞 梁伯冉 +6 位作者 李宏 李淳德 邑晓东 卢海霖 于峥嵘 王宇 孙浩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48-853,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21例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曲度D值、前柱高度,并进行比较。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N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NDI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曲度D值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ro-P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ge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Zero-P组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沉降。结论:单纯cage或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cage zero-P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12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摘除合并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智敏 王勇 +5 位作者 书国伟 周正文 钟春龙 邱永明 金萍茜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总结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合并人工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3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采用cage融合后并使用钛板系统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 目的 总结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合并人工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3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采用cage融合后并使用钛板系统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进行监护。结果  38例病人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随访 8~2 4个月 ,影像学资料证实 :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 ,cage融骨良好 ,内固定钛板位置准确 ;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 15分以上 ,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 前路椎间盘摘除合并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 ,手术创伤小 ,无供区并发症 ,术后恢复快 ,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摘除 cage融合固定术 治疗 颈椎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江 贾育松 +4 位作者 孙旗 李晋玉 郑晨颖 白春晓 徐林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61-364,368,共5页
目的:观察连续双节段 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术式( Hybrid术式)的可行性及节段选择标准。方法采用双节段 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58例连... 目的:观察连续双节段 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术式( Hybrid术式)的可行性及节段选择标准。方法采用双节段 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58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进行 JOA 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 NDI)评定;术后进行 Odom 标准评定;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情况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术中不良事件,手术时间60~125(88.3±10.5)min;术中出血量10~60(30.3±177;12.1)ml。58例均获随访,时间6~48(22.2±177;8.3)个月。末次随访时, JOA评分由术前5~10(8.6±177;1.2)分增至12~17(14.1±177;1.5)分(P<0.01);NDI 评分由术前34~42(40.5±177;2.6)分降至13~20(16.8±177;3.3)分(P<0.01)。 Odom 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3.1%。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6°~21°(18.2°±5.6°),与术前17°~23°(19.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整体活动度为26°~41°(33.8°±10.3°),与术前33°~52°(40.3°±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e植骨全部融合,无cage松动和沉陷。结论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为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选择,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初、中期随访疗效让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 cage融合 杂交术式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玉召 曹鎏 +5 位作者 王铀 罗飞 钟浩 赵志明 张岩峰 苟瑞锐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察比较3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颈部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情况,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体髂骨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长于或多于同种异体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或多于Cag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3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髂骨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呈依次下降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髂骨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和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Odom分级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Cage及自体髂骨应用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采用自体髂骨者损伤大、痛苦较多,采用Cage者可能发生金属反应,而采用同种异体骨者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同种异体骨 cage 自体髂骨 骨融合 椎间高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髂骨块与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大巍 邵滨 +3 位作者 邢建强 梁强 张政 赵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0年3月—2014年3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患者60例,按植骨融合方式不同分为髂骨块组(31例)和Cage组(29例),髂骨块组采用... 目的对比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0年3月—2014年3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患者60例,按植骨融合方式不同分为髂骨块组(31例)和Cage组(29例),髂骨块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围手术期、JOA评分、Odom’s临床疗效优良率及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60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月)随访,未出现失访及漏访现象。Cag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髂骨块组短(P<0.05),Cag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髂骨块组少(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术后3和12个月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ge组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髂骨块组(P<0.05)。术后3个月髂骨块组较Cage组植骨融合率高(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age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量较少,不存在供骨区疼痛的问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率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的效果对比
17
作者 郑朋飞 邱锴 +1 位作者 张宾 梁晓飞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8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在颈椎管狭窄(CS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60例CS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次全切组行ACCF术,减压组行颈后... 目的探究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在颈椎管狭窄(CS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60例CS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次全切组行ACCF术,减压组行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IL-6、IL-1β)]、颈椎生物力学特征(Cobb角、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颈椎功能(NDI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次全切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减压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1 d、3 d次全切组MCP-1、IL-6、IL-1β水平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次全切组Cobb角、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均高于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CSS安全可靠的方案,但ACCF能优化手术流程,减轻炎症损伤,在术后早期恢复及颈椎生物力学特征改善方面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减压术 减压融合术 炎症 颈椎生物力学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在颈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荆兴泉 杨双石 龙跃兵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对比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间盘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观察组及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28例,对比两... 目的对比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间盘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颈椎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观察组及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每组28例,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手术前后JOA评分、椎体融合率、术后症状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取髂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症状缓解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cage植骨融合术 钛板内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19
作者 孙鸣晓 王金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颈椎病 并发症 疼痛度 颈椎神经功能
下载PDF
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马龙 邹海涛 +1 位作者 盛伟超 孙国绍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CDF手术,根据术中内植物分为两组:ROI-C组31例,术中植入ROI-C零切迹融合器;Cage+钛板组34例,术中均植入Cage+前路钛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Cage+钛板组相比,ROI-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ROI-C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ROI-C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6.45%),均为轻度;Cage+钛板组出现8例(23.53%),其中轻度6例、中度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s标准:ROI-C组优19例、良12例,Cage+钛板组优20例、良14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_(2-7) Cobb角和节段前凸角均获得了显著的矫正(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截止末次随访,两组均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均为100%;ROI-C组未见嵌片松脱和融合器明显位移等现象,Cage+钛板组未见钛板松脱、断裂等现象。结论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应用ROI-C融合器和Cage+钛板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应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ROI-C融合器 零切迹 吞咽困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