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雪琼 岳天孚 +2 位作者 惠京 张颖 王德华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7-231,共5页
Objective: Through observing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nd investigating the changes of p53 proteinexpressi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tu... Objective: Through observing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nd investigating the changes of p53 proteinexpressi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afterchemotherapy,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logical markers and chemotherapeutic response. Methods: 20women with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rvical cancerreceived consecutive infusion chemotherapy of five days ofcisplatin and adriamycin via the superselective uterineartery. The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was evaluated bygynecologic examination and ultrasonography 3 weeks after chemotherapy. The changes of apoptotic index (AI), proliferation index (PI) and p53 expression of tumor cells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Results: The clinical response rate of locally advancedsquamous cervical cancer to uterine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 was 70%. No change of PI was found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but AI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2.79?.76 to 4.29?.13 (P<0.01), and AI/PI from 5.68?.21 to 9.00?.95 (P<0.05). On the contrary, the expression of p53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Patients whoresponded to chemotherapy showed higher PI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I and AI/PIafter chemotherapy than non-responders (P<0.05).Conclusion: Higher PI was an indication for neoadjuvant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ne more cycle ofchemotherapy should be given to those who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I or AI/PI after chemotherapy, while definite treatment such as surgery or/and radiotherapy should be immediately given to those patients without increased AI or AI/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nsecutive artery infusion cervical cancer APOPTOSIS PROLIFERATION p53
下载PDF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2
作者 Qin Wu Yi Zha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9年第9期537-54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NAIC) in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er. Methods: Nineteen locally advanced ...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NAIC) in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er. Methods: Ninetee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03 to November 200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NAIC was administrated 2 courses every 2 week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30 mg/m^2 bleomycin and 50 mg/m^2 cisplatin via bilateral femur artedes. The response to NAIC was assessed by pelvic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diagnostics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 Two weeks after NAIC radical hysterectomy with pelvic lymphadenectomy was performed. Results: Radical hysterectomy with pelvic lymphadenectomy were performed in 18 patients successfully. The mean tumor reduction rate was 73.04%. The overall clinical response rate of NAIC was 84.2% with 2 complete responses and 16 partial responses. Only 1 nonresponder. Six of 7 cases who had parametrial infiltration had a absence after chemotherapy,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1 case who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umor volume prior to treatment was determining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icacy of NAIC in LACC.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NAIC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LACC, minimized the size, eliminate effectively the pathologic dsk factors in the pelvic cavity, to improve the operability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stage lib or above, considered inope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NAIC) SURGERY
下载PDF
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金金 董林逍 +3 位作者 杨紫涵 张月洁 吴青霞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4,共8页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结转移状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的265例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LACSCC患者病例及影像,中心1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中心2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行盆腔MRI检查。于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和延迟期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K最佳(K-Best)及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并筛选出与淋巴结转移强相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每个序列筛选后的组学特征构建三个单序列模型,在所有特征间作相关性分析,排除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并对临床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融合临床变量及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影像组学的组合模型,比较模型间性能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及临床效能。结果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分别筛选出6、3、7个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其中2个形状特征和10个纹理特征被纳入组合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评估的淋巴结状态是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与单序列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诊断能力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785~0.912]、78.2%、74.4%和0.827(95%CI:0.737~0.917)、80.8%、69.4%。DCA显示如果风险阈值超过60%,则用组合模型预测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状态可获得较大的临床效益。结论基于治疗前MRI,联合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的组学特征及临床信息对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局部晚期宫颈鳞癌 新辅助化疗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建 胡兴 +6 位作者 孙亚军 狄镇海 邹容 任重阳 毛学群 王美荣 张爱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分析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3例子宫颈癌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选用DDP/L-OHP、EADM、MMC和5-Fu,栓塞物选用明胶海绵。通过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和瘤体变化情况进行疗效... 目的分析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3例子宫颈癌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选用DDP/L-OHP、EADM、MMC和5-Fu,栓塞物选用明胶海绵。通过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和瘤体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理证实33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29例,腺癌4例。按照FIGO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23例、Ⅲ期4例。33例57支子宫动脉超选插管成功并给予栓塞化疗;9支子宫动脉未能插入者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33例患者中行3次介入治疗者2例,行2次者2例,仅行1次介入治疗者29例;首次介入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率鳞癌96%,腺癌100%。1个月后肿瘤消退近期有效率达30.3%,其中鳞癌27.6%,腺癌50.0%。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21例,介入治疗后或手术切除后结合放疗1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腹痛。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新辅助治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治疗 化疗 栓塞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介入化疗和放疗在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玉勤 蔡树模 +2 位作者 孙敏 翁练斌 秦瑞娣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 15 7例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放化疗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 76例及 81例ⅠB~ⅡB期患者行术前介入化疗及腔内放疗 ,化疗组术前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 ,药物 :顺铂80~ 10 ... 目的 通过对 15 7例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放化疗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 76例及 81例ⅠB~ⅡB期患者行术前介入化疗及腔内放疗 ,化疗组术前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 ,药物 :顺铂80~ 10 0mg、表阿霉素 70mg、5 氟脲嘧啶 1~ 1.2 5 g。放疗组术前采用192 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 ,A点剂量 10 0 0~ 2 0 0 0cGy/2~4次共 1~ 2周 ,治疗后 2周左右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术前介入化疗后肿瘤退缩率好于术前放疗者 ;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发生率亦低于术前放疗者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肿瘤直径≥ 4cm)中 ,化疗组及放疗组术后 2年复发率分别为 12 .5 %及 31.9% (P <0 .0 5 ) ,而当宫颈肿瘤直径 <4cm时 ,放疗组及化疗组术后 2年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前治疗有效者及无效者术后 2年复发率分别为 13.6 %及 30 .3% (P <0 .0 5 )。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介入化疗者预后好于术前放疗者 ;术前治疗后肿瘤退缩情况与术后 2年复发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化疗 放疗 宫颈癌 手术前 放射疗法
下载PDF
MTT法体外药敏实验预测宫颈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
6
作者 肖艳 李俊东 +3 位作者 史泓浏 刘继红 冯艳玲 李孟达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6-389,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逐渐受到重视,应用广泛,但不同个体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本研究通过宫颈癌体外药敏实验来预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筛选对宫颈癌相对敏感的化疗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TT...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逐渐受到重视,应用广泛,但不同个体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本研究通过宫颈癌体外药敏实验来预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筛选对宫颈癌相对敏感的化疗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9种药物对32例宫颈癌患者的原代培养癌细胞的抑制水平。结果:①宫颈癌细胞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力扑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鬼臼乙叉甙>氟尿嘧啶>顺铂>博来霉素>环磷酰胺,力扑素、泰素和卡铂对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IR)较高,分别为56.56%、55.66%和46.81%,与其它药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对Ⅰb1期宫颈癌细胞,泰素、力扑素和卡铂IR值较其它药物高,分别为58.71%、53.00%和49.25%;对Ⅰb2期宫颈癌细胞,力扑素和泰素的IR值较其它药物高,分别为65.26%和50.06%。③对于宫颈中分化鳞癌细胞,泰素、力扑素和卡铂IR值较其它药物高,分别为52.01%、49.21%和40.24%;对低分化鳞癌细胞,力扑素、泰素和卡铂的IR值较其它药物高,分别为61.16%、60.62%和48.75%。结论:①MTT法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药敏实验方法,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筛选敏感药物、选择临床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②力扑素、泰素和卡铂对宫颈癌细胞较其它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药物筛选 体外实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兰琴 黎欣 +1 位作者 李新国 张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Ib2~IIIa期宫颈癌患者97例,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6.6%;与疗效有关的因素为临床...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Ib2~IIIa期宫颈癌患者97例,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6.6%;与疗效有关的因素为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新辅助化疗后84例患者可以手术,术后病理降级的有17例,术后淋巴结阳性者19例,宫旁浸润者6例;随访中1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5例复发,余患者均健在。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好,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被引量:7
8
作者 许彪 文斌 +1 位作者 刘惕生 韦力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0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B组行单纯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 目的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0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B组行单纯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前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膀胱肿瘤缩小,血尿缓解或消失,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见炎细胞浸润。A组复发4例(20%),死亡2例(10%)。B组复发9例(45%),死亡4例(20%)。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动脉灌注 化疗 药泵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乳腺癌术前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血管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伟 曹建民 +3 位作者 李成郎 许健 陈自谦 吴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77-278,共2页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前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血管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方法  96例乳腺癌患者在动脉灌注化疗前行DSA造影 ,其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变化研究。结果 乳腺癌的供血动脉多起源于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乳腺癌的血管异常表现为...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前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血管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方法  96例乳腺癌患者在动脉灌注化疗前行DSA造影 ,其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变化研究。结果 乳腺癌的供血动脉多起源于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乳腺癌的血管异常表现为不规则血管团 ,血管染色和血管湖形成。动脉灌注化疗后可发现肿瘤细胞退行性变、坏死 ,间质水肿 ,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前辅助化疗 动脉灌注
下载PDF
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恩锋 宋磊 +3 位作者 王茂强 石怀银 才金华 于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动脉化疗(NAIC)对宫颈癌手术或放疗前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8例FIGO Ⅰb2~Ⅳa期宫颈癌进行NAIC,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VCR,1.4mg/m^2)+丝裂霉素C(MMC,10mg/m^2)+顺铂(C... 目的:观察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动脉化疗(NAIC)对宫颈癌手术或放疗前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8例FIGO Ⅰb2~Ⅳa期宫颈癌进行NAIC,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VCR,1.4mg/m^2)+丝裂霉素C(MMC,10mg/m^2)+顺铂(CDDP,80mg/m^2)。经盆腔检查、影像学方法及病理检查判定疗效,并分析影响NAIC疗效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结果:58例官颈癌患者共进行81次NAIC(39例1次,18例2次。2例3次),临床总有效率81.0%(其中CR14例,PR33例)。在有宫旁浸润的36例中,31例NAIC后宫旁浸润消失或显著减轻,重获手术机会;5例宫旁浸润改善不明显行放疗。经NAIC后手术的53例中,5例鳞癌患者经病理切片检查未见癌细胞,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统计学分析提示,肿瘤体积是影响NAIC对宫颈癌疗效的重要因素,肿瘤体积大于80cm^3的宫颈癌对NAIC的疗效较差。58例患者随访6~67个月(中位19个月)8例复发。53例手术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DFS)为46个月。结论:以顺铂为基础的NAIC对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前具有较好的缩减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疗 动脉灌注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与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42
11
作者 印明柱 娄阁 +1 位作者 陈秀玮 顾泰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与同步放化疗的远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共222例,将其分为二组: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与同步放化疗的远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共222例,将其分为二组: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共155例;同步放化疗组67例。所有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114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2.6个月。且对所有可能影响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72.6个月,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8.39%和70.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52%和72.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4)。在Cox风险回归模型中,调整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后,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HR:2.765,95%CI:1.446—5.288,P=0.0021);在5年总生存时间上也有显著性差异(HR=3.516,95%CI:1.822—6.784,P=0.0002)。结论本研究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性手术组在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同步放化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根治性手术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雷 杨建勇 +5 位作者 李鹤平 庄文权 陈伟 黄勇慧 向贤宏 谭国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944-2949,共6页
目的评价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7年9月收治的81例FIGO分期为ⅠB、Ⅱ、Ⅲ及ⅣA且进行了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 目的评价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7年9月收治的81例FIGO分期为ⅠB、Ⅱ、Ⅲ及ⅣA且进行了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筛选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1、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78.0%及78.0%。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P=0.016)、盆腔淋巴结转移(P=0.046)、淋巴血管侵犯(P=0.032)、手术切缘侵犯(P=0.000)、间质浸润深度(P=0.002)、病理缓解(P=0.002)及临床疗效(P=0.003)为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有无职业、绝经和流产,生育次数、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化疗方案、术中化疗及术后化疗、术后放疗与否对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P=0.003)、临床疗效(P=0.014)和病理缓解(P=0.036)是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肿瘤大小、临床疗效和病理缓解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宫颈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应优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动脉化疗 栓塞 腔内放疗 子宫根治术 预后因素 生存率
下载PDF
动静脉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对Ⅰb_2期宫颈癌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晶 陈滢 谢守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评价动、静脉不同途径化疗途径,对Ⅰb2期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11/2009-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67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资料与同期收治的78例术前行静脉化疗Ⅰb2期患者资料... 目的评价动、静脉不同途径化疗途径,对Ⅰb2期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11/2009-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67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资料与同期收治的78例术前行静脉化疗Ⅰb2期患者资料,比较两组局部癌灶体积的缩小以及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改变。结果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对局部癌灶体积缩小有效率为100%,优于静脉途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介入化疗组和静脉组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0.45%、1.28%(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旁阳性率为1.50%、8.97%(P>0.05),阴道切缘阳性率为0、3.84%(P>0.05),深肌层浸润率为4.47%、14.10%(P<0.05),脉管浸润率为0、64.10%(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动脉途径能有效改善肿瘤局部浸润,采用静脉途径对降低淋巴结转移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介入化疗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文韬 冯英 +2 位作者 蒋玙姝 何倩雯 魏蕾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I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disc、会议论文、Ongoing Controlled T...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I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disc、会议论文、Ongoing Controlled Trial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09年10月,NI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合计1331例患者。12个研究结果显示,NIC组的疗效是传统治疗组的6.72倍;多项研究结果发现,NIC组患者的一年以上生存率高于传统治疗组;同时,NIC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NIC在疗效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同时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为当前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是多种放化疗方案并存的状况,因此,进行更高质量更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提供NIC与各种传统放化疗方案相互对比的重要数据,是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动脉化疗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NAIC联合手术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两种方案治疗Ib~IIIb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明晖 巫岳鹏 何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Intra-ar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NAIC)联合手术或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Ib~IIIb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对象为1997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连续的59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子宫颈癌FIGO...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Intra-ar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NAIC)联合手术或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Ib~IIIb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对象为1997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连续的59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子宫颈癌FIGO分期为Ib~IIIb期,入该院前没接受过治疗的住院病人。其中22例在接受NAIC后进行手术,被归入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另外37例先后接受NAIC和术前放疗后进行手术,被归入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NAIC的方案为:卡铂200~400mg/m2、氟尿嘧啶1.0~1.5g或博莱霉素30~45mg;次数1~2次,间隔时间4周。术前放疗采用后装腔内放疗,剂量为6~10Gy/次,每周1次,次数2~6次。NAIC或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全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87.9%,其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为77.1%。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81.8%,其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76.1%。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的4年生存率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3~4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21、0.677、1.000、1.000)。结论:NAIC联合手术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两种方案治疗Ib~IIIb期宫颈癌是有效的。两种方案对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的影响相近。两种方案引起的毒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脉灌注化疗 新辅助化疗 手术 放疗
下载PDF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郁丰荣 曹晖 +2 位作者 卞育海 陈治平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中应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临床诊断Ⅱ期以上胃癌病人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丝裂霉素C15mg/m2,顺铂60mg/m2,5-氟尿嘧啶1000mg/m2,经股动脉插管区域冲击化疗一次,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中应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临床诊断Ⅱ期以上胃癌病人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丝裂霉素C15mg/m2,顺铂60mg/m2,5-氟尿嘧啶1000mg/m2,经股动脉插管区域冲击化疗一次,6~9d后接受手术。同期收治的41例Ⅱ期以上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毒副反应及两组间的远期生存率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组35例全部完成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属可控范围内1~2级,其中29例(82.9%)病人获得根治性切除(R0切除),中位生存期26.6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6%、37.1%和14.3%。常规手术组41例中有28例(68.3%)获得R0切除,中位生存期为15.3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19.5%和7.3%。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耐受性良好;新辅助化疗有望提高进展期胃癌病人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灌注
下载PDF
MDR、GST-π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华英 施达仁 陆洪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 :评价MDR、GST π与宫颈癌新辅助介入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 5 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前的活检标本的MDR和GST π ,FIGO分期Ⅰb期 7例、Ⅱa期 35例、Ⅱb期 15例。介入化疗两疗程后评... 目的 :评价MDR、GST π与宫颈癌新辅助介入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 5 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前的活检标本的MDR和GST π ,FIGO分期Ⅰb期 7例、Ⅱa期 35例、Ⅱb期 15例。介入化疗两疗程后评价化疗疗效 ,然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发现有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或阴道切缘阳性者均给予术后补充放疗。 5 7例都得到随访 ,中位随访期 35月 (2 1— 6 6月 )。SPSS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MDR(+) 14例 ,MDR的表达率为 2 4.6 % (14/5 7) ,GST π共表达 2 9例 ,表达率为 5 0 .8% (2 9/5 7)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 (包括临床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 )为 81% (46 /5 7)。 5 7例化疗后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辅助放疗 13例。五年生存率分别为Ⅰb期 10 0 %、Ⅱa期 91%、Ⅱb期 78.5 %。MDR与化疗疗效及生存率有关 ,MDR(- )组的化疗有效率为 93% (40 /4 3) ,而MDR(+)组仅 43% (6 /14)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MDR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GST π仅与化疗疗效相关 ,GST π(+)组化疗有效率为 6 9%(2 0 /2 9) ,GST π(- )组为 93% (2 6 /2 8)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 GST-Π 宫颈癌 新辅助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SCC-Ag水平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金龙 徐冶 +1 位作者 谢宏宇 娄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790-3793,共4页
目的:探究化疗前,化疗后SCC-Ag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6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完整信息,研究SCC-Ag与各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宫颈癌NACT敏感性的因素,重点探讨不同阶段SCC-Ag对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作用。结... 目的:探究化疗前,化疗后SCC-Ag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6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完整信息,研究SCC-Ag与各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宫颈癌NACT敏感性的因素,重点探讨不同阶段SCC-Ag对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作用。结果:宫颈鳞癌患者NACT前SCC-Ag水平与年龄、绝经情况及组织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ACT有效率为71.0%(186/262),影响其敏感性的因素有肿瘤直径和FIGO分期。按NACT后SCC-Ag下降的百分比分为<0.40、[0.40,0.70)、≥0.70三组,各组所对应的肿瘤直径的变化分别为(6.18±10.07)mm、(21.30±11.93)mm、(28.47±14.27)mm,而这三组所对应的化疗反应率分别为14.52%、80.46%、94.69%,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下降的SCC-Ag对宫颈癌NACT敏感性具有很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敏感性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下载PDF
紫杉醇、异环磷酰胺和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利平 黑江荣 +3 位作者 刘华 黄娟娟 晋雅凌 侯爱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792-2795,共4页
目的:评估新辅助疗法TIP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其中给予TIP方案治疗患者37例,给予PVB方案治疗患者52例,化疗3周期,4周内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学分析两组... 目的:评估新辅助疗法TIP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其中给予TIP方案治疗患者37例,给予PVB方案治疗患者52例,化疗3周期,4周内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TIP组和PVB组在近期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显著性高于PVB组(86.4%vs 69.2%,χ2~=12.09,P=0.008;72.9%vs 57.6%,χ~2=8.15,P=0.020);TIP组在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方面明显高于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时新辅助疗法TIP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应谨慎预防血液学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疗法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下载PDF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文 蒋国庆 +2 位作者 高敏 郑虹 高雨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72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清SCC(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27例宫颈癌...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72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清SCC(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27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总临床有效率为62.96%(17/27),完全缓解率为7.41%(2/27),部分缓解率为55.56%(15/27),37.04%(10/27)病情稳定,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大小的影响与病理类型(P=0.033)、临床分期(P=0.014)、化疗前病灶大小(P=0.047)有关,对血清SCC水平变化的影响与治疗前的血清SCC水平有关(P=0.000),与年龄、病理分级、化疗方案、病理高危因素等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降低血清SC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