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剂量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育林 朱思瑾 谭嗣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_(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D_(2cm^(3))、D_(1cm^(3))和膀胱D_(2cm^(3))、D_(1cm^(3))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 后装腔内放疗 剂量学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两种补量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2
作者 谭华艳 叶萌 +5 位作者 容雁 邓烨 汪伦 梁刘可 高琨 付庆国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1期4-7,1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后装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调强放疗技术(ICBT+IMRT)与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IC/IS-B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局部晚...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后装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调强放疗技术(ICBT+IMRT)与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IC/IS-B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腔内后装补量方式分为ICBT+IMRT组52例和IC/IS-BT组53例,比较两组肿瘤靶区(HR-CTV)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CBT+IMRT组和IC/IS-BT组的靶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100优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组的膀胱D1cc剂量略低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膀胱D2cc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的直肠受量(D1cc、D2cc)均高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BT+IMRT组与IC/IS-BT组的肿瘤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且靶区覆盖较好。虽然ICBT+IMRT组直肠受量稍高于IC/IS-BT组,但ICBT+IMRT补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避免因插植针拔出后出血及感染的风险等优势,因此可作为IC/IS-BT技术组的补充或替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后装 内外融合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下载PDF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文翠 赵林 +4 位作者 田晓刚 任锦霞 罗莉 安永伟 张骞文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IC/ISBT组,每组50例。然后进行CT,将图像传至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行靶区勾画,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方式进行计划设计,比较ICBT组和IC/ISB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或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ISBT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0%,高于ICBT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8.0%,高于ICBT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4.0%,低于ICBT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38.0%,与ICBT组的4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4.0%,低于ICBT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0.0%,与ICBT组的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照射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宫旁控制率和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 腔内后装治疗 宫颈癌 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宫颈癌宫旁残留两种后程加量方式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钟沛霖 冯梅 +3 位作者 程燕铭 李秀华 郭爱华 蔡勇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治疗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解平 吴爱东 +2 位作者 钱立庭 盛六四 徐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并比较这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MO计划相比,IPSA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D90、D100、V10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和直肠的D2 cm3、D1 cm3剂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时间也稍缩短(P<0.05)。IPSA计划膀胱参考点剂量明显低于其D2 cm3剂量(P<0.05),且与小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P<0.05);直肠参考点剂量与直肠、乙状结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但与乙状结肠相关性更大(P<0.05)。结论 IPSA计划能提供与MO计划相同的靶区覆盖率,但降低了膀胱、直肠的最大受量;膀胱参考点剂量评估会低估膀胱的真实受量、直肠参考点剂量评估可能会造成乙状结肠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三维后装 手动优化 模拟退火逆向优化 参考点剂量
下载PDF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琢 陈健 +3 位作者 王宏雨 孙宝胜 欧健 张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靶区覆盖率、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有效率、肿瘤靶区覆盖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与腔内近距离治疗相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靶区覆盖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 腔内近距离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俊安 刘文君 +1 位作者 罗然 李贤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2-1516,共5页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方式多样化,近距离放疗方式包括:腔内近距离放疗、插植近距离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本文旨在介绍腔内、插植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进展,主要回顾腔...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方式多样化,近距离放疗方式包括:腔内近距离放疗、插植近距离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本文旨在介绍腔内、插植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进展,主要回顾腔内结合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 插植近距离放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
下载PDF
宫旁组织间插植术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田淑贞 王运贤 +1 位作者 田梦圆 贾丽洁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8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增敏化疗。对照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 目的探讨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8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增敏化疗。对照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单纯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40例给予盆腔外照射及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比较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以膀胱炎和直肠炎为主,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旁组织间插植术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宫旁组织间插植术 腔内后装放疗
下载PDF
后装腔内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肖艳 成慧君 +2 位作者 王莉 杨柳 于晓 《癌症进展》 2020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106例)和B组(106例)。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B组采... 目的探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106例)和B组(106例)。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B组采用三维后装腔内放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B组患者高危临床靶区D100、D90和中危临床靶区D100、D90均明显低于A组,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cm3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装腔内插植放疗能够在提升肿瘤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提升近期缓解率、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后装腔内放疗 插植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施源器模板的应用
10
作者 欧阳翼 黄晓丹 +9 位作者 陈佛平 伍海莹 叶伟军 陈锴 李珺芸 刘红英 麦苗青 顾慧宽 林焕新 曹新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影像资料,对宫颈原发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对比。基于外照射后肿物残留情况,勾画近距离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R-CTV),设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的施源器模板,并进一步评估施源器模板插植组(37例)与徒手插植组(63例)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和疗效差异。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U检验。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残留肿物边缘按顺时针3、6、9、12点方向与宫颈管中心的距离中位数为16.5、14.0、17.0、13.0 mm。将对应的HR-CTV叠加重建三维图,设计制作蘑菇头圆柱体式IC-ISBT施源器模板:头部长径为35 mm,短径为20 mm,中心适配宫腔管,内圈C1-C12为表盘式排列,两侧拓展B1-B5及A1-A4针道。在剂量方面,模板插植组与徒手插植组的HR-CTV D90%[(635.12±22.65)∶(635.80±25.84)cGy]、膀胱D_(2cm^(3))[(473.79±44.78)∶(463.55±66.43)cGy],直肠D_(2cm^(3))[(396.99±73.54)∶(408.00±73.94)cGy]及乙状结肠D_(2cm^(3))[(293.07±152.72)∶(311.31±135.77)cGy]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的HR-CTV D98%较高[(544.78±32.07)∶(536.78±32.04)cGy,P=0.007],直肠D1 cm3及D0.1 cm3较低[(438.62±69.65)∶(453.97±67.89)cGy,P=0.016;(519.46±70.67)∶(543.82±81.24)cGy,P=0.001]。两组的宫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86%∶83%,P>0.05)无差异。结论该IC-ISBT施源器模板设计合理,与徒手插植疗效相当,靶区剂量覆盖符合临床需求,可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其使用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有望作为常规模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近距离放射疗法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施源器模板 徒手插植 剂量分析
原文传递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优化算法剂量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晏川钧 王先良 +3 位作者 温爱萍 罗静月 王培 黎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4-531,共8页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中,基于剂量学及生物学模型的帮助,进行图形优化(GO)、模拟退火逆向计划优化算法(IPSA)和混合逆向计划优化算法(HIPO)的比较分析,为宫颈癌IC/ISBT治疗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中,基于剂量学及生物学模型的帮助,进行图形优化(GO)、模拟退火逆向计划优化算法(IPSA)和混合逆向计划优化算法(HIPO)的比较分析,为宫颈癌IC/ISBT治疗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5例接受影像引导下IC/ISBT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后装治疗计划分别采用GO、IPSA、HIPO优化的方式制定3次,处方剂量高危临床靶区体积(HRCTV)D_(90)均为6 Gy。针对3种优化方案的用时、剂量-体积参数及放射生物学差异,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以及非参数Wilcoxon秩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逆向计划优化耗时均较正向计划耗时短,时间分别是GO 135.03 s、IPSA 46.53 s、HIPO 98.36 s,肿瘤靶区剂量中高剂量照射的V_(150%)(53.66%)在HIPO计划中略高,而高剂量照射的V_(200%)(30.29%)在GO计划中更高。GO的适形度指数(CI)(0.91)较其他计划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8,P<0.001)。HIPO计划的膀胱与直肠的D_(1 cm)^(3)、D2 cm^(3)受照射量较低,小肠受照射量与其他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PO计划中HRCTV的等效均匀生物有效剂量(EUBED)(12.35 Gy)比GO(12.23 Gy)、IPSA(12.13 Gy)高,膀胱处的EUBED在GO(2.38 Gy)计划中最低,直肠处的EUBED在HIPO(3.74 Gy)计划中最低,小肠的EUBED 3种优化方式未见明显差异(P>0.05)。3种优化计划预测的肿瘤控制率(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IPO计划预测膀胱与直肠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比GO、IPSA计划低(χ^(2)=12.95~38.43,P<0.01),小肠的NTCP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3种优化方法中,两种逆向优化方式均较正向优化耗时短。GO计划较IPSA、HIPO计划更适形。HIPO计划可以增加靶区生物学覆盖剂量,减少膀胱与直肠处的最大物理或生物受照射量和NTCP。推荐优先使用HIPO作为宫颈癌IC/ISBT的优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 等效均匀生物有效剂量 肿瘤控制率 正常组织并发症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放疗联合组织间插植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永侠 袁香坤 +5 位作者 史福敏 胡建伟 郜蕾 苗珺珺 左晓娜 谢昱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单纯腔内放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3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35例,均行根治性放疗,治疗方法为外照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46.8~50.4 Gy...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单纯腔内放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3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35例,均行根治性放疗,治疗方法为外照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46.8~50.4 Gy/26~28次,1.8 Gy/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剂量为7 Gy/次,1次/周,共4次。同一患者首先置入三管式后装放疗施源器,采集CT图像制定治疗计划,取出三管式施源器后,置入宫腔管并植入插植针,再次采集图像制定放疗计划。分别评价比较两组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差别。结果 共制定212次后装放疗计划,其中单纯腔内治疗计划106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106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组计划较单纯腔内放疗组的靶区剂量明显升高,高危临床靶区(CTV)的D90、中危CTV的D90均显著增高(t=-6.01、-2.73,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 cm^3显著降低(t=3.07、4.52、2.91,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应用腔内联合插植放疗可以明显提高靶区剂量,并降低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腔内 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CT引导组织间插植BT与腔内BT剂量学与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忠山 郭杰 +6 位作者 赵杨祉 林霞 任晓俊 王红勇 邱玲 李云峰 王铁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 (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 Gy 和(81.8±6.5)、(66.8±4.0)、(64.8±4.1) 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近距离疗法 组织间捅植 近距离疗法 腔内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优化方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开强 游鸿强 +6 位作者 李奇欣 倪晓雷 陈文娟 张秀春 柏朋刚 曹叶 陈济鸿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于模拟退火优化算法;逆向2计划组,在逆向1组基础上增加了靶区(CTV)最大剂量限定。比较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200、V150、V100、D100、D90、均匀性指数(HI),以及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剂量参数D0.1 cm3、D1 cm3、D2 cm3。结果 CTV方面,手动组和2个逆向组的D100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逆向组的V200、V150、V100、HI参数明显优于手动组(t=-3.422~9.910,P〈0.05)。逆向1组的V100和D100优于逆向2组(t=7.238、5.032,P〈0.05)。危及器官(OARs)方面,与手动组相比,2个逆向组中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D0.1 cm3、D1 cm3和D2 cm3明显降低(t=2.235~5.819,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基于3组优化方法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且使用逆向优化方法保证了靶区剂量覆盖,同时减少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最大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逆向模拟退火优化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腔内联合插植施源器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红福 韩东梅 +4 位作者 程光惠 何明远 施丹 赵志鹏 朱永刚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Utrecht与Ring施源器剂量学差异。方法 MRI引导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5例,间隔采用Utrecht与Ring施源器,共96次。按照施源器不同分成2个组,每组48次,其中26次先采用R...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Utrecht与Ring施源器剂量学差异。方法 MRI引导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5例,间隔采用Utrecht与Ring施源器,共96次。按照施源器不同分成2个组,每组48次,其中26次先采用Ring施源器,22次先采用Utrecht施源器。考察高危CTV体积和在A点水平处宽、厚、D90;OAR的D2 cm3;V7 Gy 、W7 Gy,A、T7 Gy,A、W/T7 Gy,A;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Utrecht与Ring组高危CTV体积、在A点水平处宽、厚、D90均相近(P=0.487、0.340、0.857、0.921);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均相近(P=0.136、0.802、0.985、0.458);V7 Gy 、T7 Gy,A相近(P=0.076、0.435),W/T7 Gy,A为Utrecht组大于Ring组(P=0.002)。结论高危CTV在A点水平处较宽,且在A点水平处宽厚比大的患者,适合采用Utrecht施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 乌德勒支施源器 环形施源器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后装治疗中IPSA和HIPO逆向优化算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涛 孙云川 +7 位作者 刘光波 王斌 史立中 白广磊 周丽霞 刘志坤 闫慧娟 王佩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和混合逆向优化(HIPO)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逆向计划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河北省沧...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和混合逆向优化(HIPO)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逆向计划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原后装治疗计划采用IPSA优化,基于原图像信息,给定同样的初始约束条件,不进行手动优化,直接计算IPSA和HIPO计划,对高危靶区(HR-CTV)剂量体积参数D90、D100、V100%,以及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D2 cm3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间HR-CTV的D90、D100以及CI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IPO组HR-CTV的V100%为(87.72±0.49)%;HI为(0.51±0.08),明显高于IPSA组的(85.01±0.55)%,HI(0.42±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3.02,P〈0.05)。对于OAR,与IPSA计划相比,HIPO计划中膀胱的D2 cm3(3.42±0.17)Gy,直肠的D2 cm3(3.04±0.37)Gy,明显低于IPSA计划膀胱的D2 cm3(3.57±0.28)Gy,直肠的D2 cm3(3.21±0.48)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0.19,P〈0.05)。乙状结肠D2 cm3剂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中,采用HIPO优化比IPSA优化可以获得更好的靶区HI以及减少膀胱和直肠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优化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多通道施源器用于晚期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雷呈志 黄曼妮 +4 位作者 徐英杰 安菊生 熊随阳 戴建荣 吴令英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腔内放疗中三通道施源器的通道设计与OAR、靶区剂量间关系.方法 调取2015-2016年我院三维腔内治疗的15例中晚期宫颈癌数据,其中30次“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的三通道施源器剂量参数纳入研究.在原靶区和...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腔内放疗中三通道施源器的通道设计与OAR、靶区剂量间关系.方法 调取2015-2016年我院三维腔内治疗的15例中晚期宫颈癌数据,其中30次“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的三通道施源器剂量参数纳入研究.在原靶区和OAR勾画、处方剂量不变基础上保留宫腔管单通道施源器,重新进行三维腔内照射设计的剂量参数作为对照组,配对t检验两组OAR剂量参数.结果 三通道、单通道施源器组直肠D2cc分别为(387.8±96.8)、(340.8±88.1)cGy;两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分别为(443.2±87.5)、(719.4±243.0) cGy和(330.3±88.8)、(383.1±105.6) cGy.三通道组满足直肠(D2cc≤500 cGy)、膀胱(D2cc≤550 cGy)和乙状结肠(D2cc≤500 cGy)计划限量,单通道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受量分别为大于和部分大于计划限量.单通道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受量高于三通道组(P均<0.05).结论 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中“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三通道施源器比宫腔管单通道可有效降低膀胱和乙状结肠受量,有利于计划优化和剂量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三维腔内放疗 腔内施源器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滕云 邹丽娟 +3 位作者 张海琛 徐晓颖 雷宏伟 许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9-962,共4页
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 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cm)后装近距离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疗法 宫颈肿瘤/腔内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忠山 赵杨祉 +8 位作者 郭杰 林霞 路双臣 王红勇 邱玲 李云峰 任晓俊 张冰雅 王铁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共纳入52例经体外放疗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剩余肿瘤仍〉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宫腔管和自由金属...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共纳入52例经体外放疗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剩余肿瘤仍〉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宫腔管和自由金属针组成的"混合"施源器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勾画高危CTV (HR-CTV)、中危CTV (IR-CTV)及OAR.将体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的EQD2相加.评价HR-CTV和IR-CTV的D90、D100及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c值.结果 HR-CTV的D90平均值为(88.4±3.5)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 cc分别为(81.1±5.6)、(65.7±5.1)、(63.1±5.4) Gy.100%患者膀胱、乙状结肠的D2 cc≤90、≤70 Gy,89%患者直肠的D2 cc≤70 Gy.结论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临床或许可行,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组织间插植近距离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引导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后装治疗中膀胱状态对正常组织剂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符天晓 徐文涛 +5 位作者 徐升 周菊英 秦颂兵 王利利 焦旸 徐晓婷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8-723,共6页
目的 评价宫颈癌后装治疗过程中膀胱充盈和排空两种状态对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ngoing Controlled Tri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中文... 目的 评价宫颈癌后装治疗过程中膀胱充盈和排空两种状态对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ngoing Controlled Tri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中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6项研究,共135例患者。分析结果如下:(1)充盈状态膀胱的中位剂量(D50)小于排空状态(SMD=-2.48,95%CI为-4.37~-0.59,P=0.000)。D1cm^3和D2cm^3的结果相近(P=0.000、0.000)。(2)充盈状态直肠的D2cm^3剂量大于排空状态(SMD=0.39,95%CI为0.06~0.72,P=0.257)。D50和D1cm^3的结果相近(P=0.105、0.005)。(3)充盈状态乙状结肠的D2cm^3剂量大于排空状态(SMD=0.81,95%CI为0.50-1.12,P=0.648)。D50和D1cm^3的结果相近(P=0.039、0.000)。(4)充盈状态小肠的D1cm^3和D2cm^3受量小于排空状态(SMD=-3.28,95%CI为-5.61—-0.95,P=0.000和SMD=-2.98,95%CI为-4.68—-1.28,P=0.000)。D50的结果相近(P=0.008)。敏感性分析时除剔除Patra等文献后结果不一样外.其余结果均显示与剔除前无差异。结论宫颈癌后装治疗过程中膀胱充盈状态使得膀胱和小肠受照剂量小于排空状态,直肠和乙状结肠与之相反。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本分析结果尚有待于高质量的大样本对照试验给予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后装疗法 膀胱状态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