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f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1
作者 Yeqin Zhou Daiyuan Ma Tao Ren Xianfu Li Jing Hu Bangxian Ta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1年第6期340-343,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onventional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CBT) treated with 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Meth...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onventional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CBT) treated with 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Methods: Sixty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conformal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irty patients treated with 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in the 3DCRT group, when the whole pelvic received DT 40 Gy, a planning CT scan of each patient was obtained and the second 3DCRT therapy plan was taken. Then, continued to irradiate to 50 Gy. At last, 3DCRT was boosted at local involved volumes to the total dose of 60 Gy. When 3DCRT was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the dose of brachytherapy to point A was 30 Gy/5 fraction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fter a total tumor dose of 40 Gy was delivered by the whole pelvic irradiation, the four-field technique was used to irradiate the total pelvic and regional nodes (median dose of 10 Gy), and the involved volumes were boosted to 60 Gy and the dose of brachytherapy to point A was 30 Gy-36 Gy/5-6 fractions. Moreover, both groups were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1, 2, 3-year survival rates for the 3DCRT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96.7%, 93.3%, 90.0% and 86.6%, 76.7%, 70% respectively (P = 0.04, P = 0.02 and P = 0.02).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to the two groups each other in toxic effects, except for the I-II grade rectal and bladder reaction and pelvic fibrosis which was lower in the 3DCRT group (P = 0. 007, P = 0. 006 and P = 0. 015), the side effects were similar and well tolerated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all-course 3DCRT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 and ma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reduce the late toxicity. This new role for 3DCRT merits need further evaluation with large patient numbers and longer follows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cancer external radiotherapy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下载PDF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剂量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邹育林 朱思瑾 谭嗣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_(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D_(2cm^(3))、D_(1cm^(3))和膀胱D_(2cm^(3))、D_(1cm^(3))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 后装腔内放疗 剂量学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姚涓 邵佳 +1 位作者 徐海波 陈蕾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Ⅰb2期、Ⅱa2期LAC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Ⅰb2期、Ⅱa2期LAC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及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尿管尿瘘、尿潴留、肾积水、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LACC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影响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 根治性手术 生存期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
4
作者 陈秋秋 黄辉 +4 位作者 孟娟 黄爽 陆玉松 潘旻 陈苑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放疗总时间、加速器机器跳数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桂林市人民医院4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本组宫颈...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放疗总时间、加速器机器跳数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桂林市人民医院4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本组宫颈癌患者给予2个疗程TPF方案新辅助化疗,每周期给予盆腔局部深部热疗2次;同时选取单独同期放化疗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疗效、两组放射治疗总时间、加速器机器跳数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7.5%(35/40),其中完全缓解(CR)为30%(12/40),部分缓解(PR)为57.5%(23/40),疾病稳定(SD)为12.5%(5/40);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热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分别为(5.31±1.72)cm、(2.12±1.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1,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时间分别为(42.15±2.75)d、(53.41±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8,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外照射时单次外照射加速器机器跳数分别为(1347±129.14)MU、(1556±128.61)M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1)。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新辅助化疗联合热疗后腔内后装放疗能与调强外照射放疗同时进行,缩短放疗时间,单次外照射加速器机器跳数明显减少,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加速器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腔内后装放疗 调强外照射治疗
下载PDF
无痛多通道3D模具引导的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三维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难治性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
5
作者 李凤虎 向梅 +6 位作者 李杰慧 洪卫 梅烦 胡丽丽 杜燕军 许聪凤 刘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4344-4349,共6页
目的:评估无痛组织间插植联合三维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难治性宫颈癌的剂量学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22年03月至2023年06月间收治的50例盆腔外照射后评估肿瘤退缩不良的和偏心性难治性宫颈癌患者,治疗方式包括无痛多通道3D模具引... 目的:评估无痛组织间插植联合三维后装近距离放疗治疗难治性宫颈癌的剂量学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22年03月至2023年06月间收治的50例盆腔外照射后评估肿瘤退缩不良的和偏心性难治性宫颈癌患者,治疗方式包括无痛多通道3D模具引导腔内/组织间插植(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治疗组和阴道卵圆体+宫腔管施源器(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治疗组。对于分类资料描述用率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IC/ISBT组GTV-T_(res)体积、90%靶区所接受的处方剂量(D_(90))及100%处方剂量所包含靶区占整个靶区体积的百分比(V_(100))、HR-CTV体积、HR-CTV的D_(100)、D_(90)、V_(100)明显高于ICB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靶区所接受的处方剂量(D_(1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1 cm^(3)接受的剂量(D_(1 cm^(3)))、2 cm^(3)接受的剂量(D_(2 cm^(3)))两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IC/ISBT组操作时间比ICBT组延长,CT扫描次数、插植针数及出血量均比ICBT组增多(P<0.05),但经采用无痛技术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施源器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技术,采用全麻下的无痛操作,一方面保证肿瘤靶区的体积剂量学覆盖,同时未明显增加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感及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宫颈癌 无痛组织间插植 三维后装 剂量学
下载PDF
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预后比较
6
作者 曾庆范 王颖拓 华松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CC)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将86例ⅡB~ⅢB期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IMRT组(n=43,采用IMRT)与3D-CRT组(n=43例,采用3D-CRT),2组均...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CC)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将86例ⅡB~ⅢB期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IMRT组(n=43,采用IMRT)与3D-CRT组(n=43例,采用3D-CRT),2组均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比较2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放射性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结果IMRT组近期疗效为83.72%,高于3D-CRT组的7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RT组癌类抗原125(CA-125)与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放射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IMRT组生活质量核心调查评分表(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3D-CRT组(P<0.05)。结论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CC短期疗效相当,但IMRT抗CC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 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安全性
下载PDF
肿瘤体积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书桢 蔡志福 +3 位作者 容雁 庞业滨 罗冬妮(综述) 高琨(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肿瘤体积对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方式选择、危及器官剂量、局部控制率和生存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同期化疗联合外照射放疗,在实现近距离治疗前最大的肿瘤体积减少率以及个体化治疗... 肿瘤体积对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方式选择、危及器官剂量、局部控制率和生存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同期化疗联合外照射放疗,在实现近距离治疗前最大的肿瘤体积减少率以及个体化治疗上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针对近年肿瘤体积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体积 近距离放射疗法 进展
下载PDF
两种补量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8
作者 谭华艳 叶萌 +5 位作者 容雁 邓烨 汪伦 梁刘可 高琨 付庆国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1期4-7,1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后装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调强放疗技术(ICBT+IMRT)与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IC/IS-B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局部晚...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后装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调强放疗技术(ICBT+IMRT)与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IC/IS-B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腔内后装补量方式分为ICBT+IMRT组52例和IC/IS-BT组53例,比较两组肿瘤靶区(HR-CTV)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CBT+IMRT组和IC/IS-BT组的靶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100优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组的膀胱D1cc剂量略低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膀胱D2cc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的直肠受量(D1cc、D2cc)均高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BT+IMRT组与IC/IS-BT组的肿瘤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且靶区覆盖较好。虽然ICBT+IMRT组直肠受量稍高于IC/IS-BT组,但ICBT+IMRT补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避免因插植针拔出后出血及感染的风险等优势,因此可作为IC/IS-BT技术组的补充或替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后装 内外融合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健 孔德军 +4 位作者 胡祥 肖科 李虹成 涂波 刘冬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值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依据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40例)。所有...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值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依据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40例)。所有患者均按2次/周、5.75 Gy/周的频率开展腔内后装放射治疗,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2次后的ADC值及ADC值差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治疗期间36例患者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患者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5例患者贫血,5例患者血小板减少,2例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有效组放射治疗前ADC值显著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8,P<0.05),放射治疗2次后ADC值、ADC差值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0,t=5.738;P<0.05);ADC差值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以0.46为ADC差值临界值(cut-off),其预测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78.12%。结论:ADC值可作为LACC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疗效的可靠指标,其中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2次后的ADC差值预测效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 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疗效 弥散加权成像(DWI) 表观弥散系数(ADC)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瑶 李杰慧(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施源器对部分术后残端复发或偏心性或大体积宫颈癌患者存在置入困难、不能适应个体化的局部病灶、剂量分布不理想等问题,继而影响疗效及预后。3D...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施源器对部分术后残端复发或偏心性或大体积宫颈癌患者存在置入困难、不能适应个体化的局部病灶、剂量分布不理想等问题,继而影响疗效及预后。3D打印技术可以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施源器。3D打印技术与近距离放射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目前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构建宫颈癌模型,进行术前规划,显示肿瘤形状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同时还包括制作个性化施源器,减少空气间隙发生,以实现精确剂量分布。此外还包括设计平行/斜行插植针道施源器,优化针道和靶区剂量分布。综述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3D打印技术在上述领域的应用现状,讨论开发3D打印所需材料、系统建立及图像引导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打印 三维 近距离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剂量 施源器
下载PDF
CT引导下三管式腔内后装与腔内结合插植后装用于宫颈癌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斯明 白玉海 +3 位作者 刘晓东 李民英 雷风 李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4077-4080,共4页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标准三管施源器的腔内后装(tandem and ovoid)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间隔采用三管式腔内后装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共72次。按...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标准三管施源器的腔内后装(tandem and ovoid)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间隔采用三管式腔内后装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共72次。按照施源器的不同分成2个组,每组36次,对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A点相同处方剂量的情况下,HR-CTV D90、D100在三管式腔内后装组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组中分别为(590.0±46.4)cGy、(471.2±66.2)cGy,(502.8±67.7)cGy、(335.9±46.0)cGy,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均相近(P=0.85、0.28、0.53)。结论:采用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比三管式腔内后装可获得更高的靶区剂量,但长期疗效及晚期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维腔内后装 腔内 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下载PDF
三维腔内放疗在宫颈癌ⅠB1期、ⅡA1期病灶直径3~4 cm患者术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丽霞 刘鑫鑫 +1 位作者 陈斌 刘素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三维腔内放疗用于宫颈癌ⅠB1期、ⅡA1期病灶直径3~4 cm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放疗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ⅠB1期和ⅡA1期)并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分析三维腔内放疗用于宫颈癌ⅠB1期、ⅡA1期病灶直径3~4 cm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放疗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ⅠB1期和ⅡA1期)并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引导下三维腔内放疗,继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采用宫颈癌根治术。记录两组一般情况和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理、住院日、并发症以及辅助放化疗情况等治疗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宫颈病灶最大直径、FIGO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97.0±85.4)mL]少于对照组[(253.8±112.1)mL],术后病理中宫颈病灶直径[(1.9±0.5)cm]小于对照组[(3.6±0.7)cm],术后辅助放化疗者(9例)少于对照组(1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169.2±49.3)min比(195.7±70.1)min]、平均住院日[(16.4±3.9)d比(15.9±4.5)d]和并发症发生率[7例(21.9%)比11例(3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腔内放疗能够有效缩小宫颈病灶体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手术实施;同时能够减少手术病理中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放疗 近距离放疗 术前放疗
下载PDF
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复发宫颈癌的同期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伟军 曹新平 +2 位作者 李爱菊 任玉峰 陈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纽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3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结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治疗 近距离放疗 调强放疗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完全缓解后腔内照射补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水喜 王迎选 +2 位作者 崔书祥 曹京旭 郑静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5-276,共2页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完全缓解后腔内照射补量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1992年2月~1999年12月92例根治性放疗65~70Gy后完全缓解T1、T2患者行近距离腔内补量照射,1975年1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根治性放疗后完全缓解未进一步治疗的T1、T2患...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完全缓解后腔内照射补量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1992年2月~1999年12月92例根治性放疗65~70Gy后完全缓解T1、T2患者行近距离腔内补量照射,1975年1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根治性放疗后完全缓解未进一步治疗的T1、T2患者206例为对照。结果 T1、T2根治性放疗后完全缓解未加量组、根治性放疗后完全缓解腔内补量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8%、85.14%。根治性放疗后完全缓解腔内补量〈80Gy者与≥80Gy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85.9%。结论 早期鼻咽癌传统根治性放疗后相对抗拒肿瘤腔内补量提高了局部控制,可进一步改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腔内照射 补量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雷 杨建勇 +5 位作者 李鹤平 庄文权 陈伟 黄勇慧 向贤宏 谭国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944-2949,共6页
目的评价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7年9月收治的81例FIGO分期为ⅠB、Ⅱ、Ⅲ及ⅣA且进行了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 目的评价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7年9月收治的81例FIGO分期为ⅠB、Ⅱ、Ⅲ及ⅣA且进行了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筛选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1、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78.0%及78.0%。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P=0.016)、盆腔淋巴结转移(P=0.046)、淋巴血管侵犯(P=0.032)、手术切缘侵犯(P=0.000)、间质浸润深度(P=0.002)、病理缓解(P=0.002)及临床疗效(P=0.003)为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有无职业、绝经和流产,生育次数、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化疗方案、术中化疗及术后化疗、术后放疗与否对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P=0.003)、临床疗效(P=0.014)和病理缓解(P=0.036)是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肿瘤大小、临床疗效和病理缓解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宫颈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应优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动脉化疗 栓塞 腔内放疗 子宫根治术 预后因素 生存率
下载PDF
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静 杨勇琴 +2 位作者 孙志华 蒋明华 张丝雨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常规组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常规组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研究组经CT引导下实施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适形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和适形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时,建议在CT引导下实施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该法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治疗安全,精准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三维腔内后装放疗 宫颈癌 临床应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腔内后装施源器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勇琴 王静 张镇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192Ir腔内后装时不同施源器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膀胱、肠道晚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27例宫颈癌患者予全盆外照DT45~50Gy配合腔内后装治疗,依照后装治疗时不同施源器分为固定Ⅲ管组62例,单宫腔管组65例。固定Ⅲ...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192Ir腔内后装时不同施源器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膀胱、肠道晚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27例宫颈癌患者予全盆外照DT45~50Gy配合腔内后装治疗,依照后装治疗时不同施源器分为固定Ⅲ管组62例,单宫腔管组65例。固定Ⅲ管组开始于全盆外照DT33Gy/18次,A点DT5~7Gy/次,1次/周,总量24~25Gy,6~8周内完成治疗。单宫腔管组开始于外照全盆DT38Gy/20次,A点DT6~7Gy/次,1次/周,总量21~25Gy,7~8周内完成治疗。结果:放疗结束后固定Ⅲ管组与单宫腔管组完全缓解病例分别为57例(91.94%)和58例(89.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3%(41/62)和61.50%(40/65),固定Ⅲ管组膀胱、肠道晚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3%(3/62)和9.67%(6/62),明显低于单宫腔管组的10.76%(7/65)和21.53%(14/65)。结论:使用剂量曲线分布合理的固定Ⅲ管施源器行腔内放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并可明显减少膀胱、肠道晚反应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近距离放疗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直肠炎
下载PDF
宫颈癌宫旁残留两种后程加量方式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沛霖 冯梅 +3 位作者 程燕铭 李秀华 郭爱华 蔡勇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治疗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文翠 赵林 +4 位作者 田晓刚 任锦霞 罗莉 安永伟 张骞文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IC/ISBT组,每组50例。然后进行CT,将图像传至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行靶区勾画,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方式进行计划设计,比较ICBT组和IC/ISB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或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ISBT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0%,高于ICBT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8.0%,高于ICBT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4.0%,低于ICBT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38.0%,与ICBT组的4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4.0%,低于ICBT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0.0%,与ICBT组的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照射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宫旁控制率和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 腔内后装治疗 宫颈癌 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解平 吴爱东 +2 位作者 钱立庭 盛六四 徐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并比较这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MO计划相比,IPSA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D90、D100、V10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和直肠的D2 cm3、D1 cm3剂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时间也稍缩短(P<0.05)。IPSA计划膀胱参考点剂量明显低于其D2 cm3剂量(P<0.05),且与小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P<0.05);直肠参考点剂量与直肠、乙状结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但与乙状结肠相关性更大(P<0.05)。结论 IPSA计划能提供与MO计划相同的靶区覆盖率,但降低了膀胱、直肠的最大受量;膀胱参考点剂量评估会低估膀胱的真实受量、直肠参考点剂量评估可能会造成乙状结肠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三维后装 手动优化 模拟退火逆向优化 参考点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