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ative Effects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and Cervical Vertebral Function
1
作者 Zhai Bingsheng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年第3期17-23,共7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ervical ver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cervical vertebra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42) and a control group (n=4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main clinical symptoms (vertigo, headache, neck and shoulder pain, tinnitus), cervical function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examination, daily life action)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left vertebral artery, right vert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of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2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vertigo, headache, neck and shoulder pain and tinnitus in the 2 group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treatment (P < 0.05);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daily life action in the 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increase of cervical vertebral functio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left vertebral artery, right vertebral artery and the basilar artery in the 2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bove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6.2%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massage can quick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improve the cervical function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increase th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blood flow,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manipulation MASSAGE Cerebr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下载PDF
The Experimental Study:Effect of Traction and Rotationon Pressure of Cervical Nucleus Pulposus
2
作者 李义凯 朱青安 钟世镇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5期121-125,共5页
研究不同拔伸和旋转作用时,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12例颈椎固定在MTS上,设置不同牵引旋转(旋转30°,牵引50,100,150和200N).应用传感器测量C3~4,C4~5,C5~6节段.... 研究不同拔伸和旋转作用时,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12例颈椎固定在MTS上,设置不同牵引旋转(旋转30°,牵引50,100,150和200N).应用传感器测量C3~4,C4~5,C5~6节段.结果:随牵引增加,其压力不断下降,牵引200N时,压力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旋转时稍升高,但不及正常水平.旋转后复位中所有标本的压力均有一过性降低.先拔伸后旋转时,其压力下降最明显.结论:颈椎髓核内压力随牵引力的增加而不断下降;较小牵引力对其压力无太大影响;牵引力200N时,压力下降明显.临床牵引的重量可能偏小.较大重量的拔伸作用下旋转颈椎,不易使颈髓核突出.目的:研究不同拔伸和旋转作用时,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12例颈椎固定在MTS上,设置不同牵引旋转(旋转30°,牵引50,100,150和200N).应用传感器测量C3~4,C4~5,C5~6节段.结果:随牵引增加,其压力不断下降,牵引200N时,压力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旋转时稍升高,但不及正常水平.旋转后复位中所有标本的压力均有一过性降低.先拔伸后旋转时,其压力下降最明显.结论:颈椎髓核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推拿 颈椎 髓核关键词牵引 髓核
下载PDF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SYNDROME WITH BEETLE NEEDLE
3
作者 Li Yutang Li Qia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ngdezhen Municipality, Jiangxi Province 333000,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3年第3期18-23,共6页
The authors treated 68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syndrome with beetle nee-dle,a new needle apparatus(made by themselves)which is not inserted into the skin of the humanbody.A total of 15 sessions of treatment were... The authors treated 68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syndrome with beetle nee-dle,a new needle apparatus(made by themselves)which is not inserted into the skin of the humanbody.A total of 15 sessions of treatment were given to every patient.Results showed that 56 cases(82%)were cured,7 cases(10.3%)improved and 5 cases(7.4%)invalid.Just as its name implies,the beetle is instead of acupuncture needle.All the diseases being able to b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needle could also be treated with beetle needle.In addition,the beetle needle therapy has no violentpain,is safe,effective and easy to be popularized. It also has no harm to viscerae,no cross infection,no dangers of broken needle and of failing during treatment,so,the patient needs not to be in fear.The therapy is preferable for patients to ac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ETLE NEEDLE cervical spondylotic SYNDROME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下载PDF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S OF BEATING-ACUPUNCTURE ON 10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4
作者 洪恩四 肖晓华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7年第4期26-33,共8页
Beating-acupuncture therapy is developed by Li Xutang, Director of the Section of TCM in the Jingdezhen Municipal First Hospital. Amng the 100 cases in the beating-acupuncture group, 85 cases were cured and 11 cases i... Beating-acupuncture therapy is developed by Li Xutang, Director of the Section of TCM in the Jingdezhen Municipal First Hospital. Amng the 100 cases in the beating-acupuncture group, 85 cases were cured and 11 cases improved, the cure rate was 85 %; Of the 50 cases in the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group, 25 cases were cured and 23 improved, the cure rate was 50 %.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 between the two grdrip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beating-acupuncture on cervical spondylopathy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of fili form-needle acupuncture, which provides a new therapy without traumatic pain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ting-acupuncture/filiform-needle ACUPUNCTURE therapy manipulation of ACUPUNCTUR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CURATIVE effects Characteristic Mechanism
下载PDF
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胜吾 刘步云 刘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脱离1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组采用郑氏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结合针刺治疗。1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19/3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生理弧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手法 针刺 中老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影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筋骨理论对青少年颈痛的临床新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才 元唯安 +8 位作者 焦海铭 杜国庆 沈知彼 熊轶喆 王玉鹏 王翔 石瑛 陈东煜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青少年颈痛症状类似于成人颈椎病,但其病理改变并不完全符合颈椎椎间盘退变。因此,应积极探索更符合其临床特点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理论,实现临床对青少年颈痛的有效诊断与治疗。在石氏伤科百年治伤临床经验和最新科学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探... 青少年颈痛症状类似于成人颈椎病,但其病理改变并不完全符合颈椎椎间盘退变。因此,应积极探索更符合其临床特点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理论,实现临床对青少年颈痛的有效诊断与治疗。在石氏伤科百年治伤临床经验和最新科学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探讨青少年颈痛的诊断名称和基于“筋骨合和”理论的病因病机,并针对颈部“筋出槽、骨错缝”核心病机建立“四以相和”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青少年颈痛 中医手法 筋出槽 骨错缝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效应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7
作者 朱立国 冯天笑 +2 位作者 王旭 王平 魏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734-742,共9页
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是目前手法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骨伤科现代化与国际化道路上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正逢多学科交叉引领知识生产、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医... 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是目前手法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骨伤科现代化与国际化道路上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正逢多学科交叉引领知识生产、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载体。颈椎病作为中医骨伤学科的优势病种,近年来许多学者基于多学科的技术和理论开展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本文以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为切入点,重点围绕颈部肌群,颈椎椎体、椎间盘、椎体附件,颈部血管,神经系统4个维度,整合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中医手法效应机制研究中多种技术和理论的应用现状和实施策略,有利于中医骨伤学科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创新、转化,为系统阐明手法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中医手法 颈椎病 效应机制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建民 俞莹 +4 位作者 吴志伟 张栋 吕凯 王树强 葛志超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27-831,共5页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各方向ROM、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DI评分、VAS评分、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各方向ROM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P<0.05);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够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功能,疗效明确,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补阳还五汤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颈椎生理曲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薛玉满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腹摩组70.00%(21/30)与扳法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ESCV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DI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m、Vs、Vd参数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RI、PI参数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安全性分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颈椎功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痰湿阻络证 腹部摩法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范炳华教授分型治疗颈椎病特色手法经验总结
10
作者 应晓明 姚本顺 +1 位作者 李增图 范炳华 《中医康复》 2024年第8期37-40,共4页
范炳华教授为浙江省国医名师,长期从事颈椎病的科研与临床研究,创立了针对不同分型颈椎病的特色手法,包括针对颈型颈椎病的五线五区十三穴法、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坐位颈椎扳法、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三部推拿法、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 范炳华教授为浙江省国医名师,长期从事颈椎病的科研与临床研究,创立了针对不同分型颈椎病的特色手法,包括针对颈型颈椎病的五线五区十三穴法、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坐位颈椎扳法、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三部推拿法、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坐位颈椎端提拔伸法以及针对交感型颈椎病的枕后肌群点推法;各种特色疗法易学实用,疗效确切,值得广大推拿医生临床上学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手法治疗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筋、节、骨、髓”分型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
11
作者 李永津 林方政 +6 位作者 陈树东 詹吉恒 侯宇 祁冀 曾小龙 高梓博 林定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96-2600,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变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肩部及上肢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传统中医的筋骨辨证在治疗该病时存在概念不清、辨证分型不一等问题。岐黄学者林定坤教授在筋骨...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变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肩部及上肢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传统中医的筋骨辨证在治疗该病时存在概念不清、辨证分型不一等问题。岐黄学者林定坤教授在筋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提出了颈椎“筋”“节”“骨”“髓”4大分型。该文通过总结林定坤教授对CSR筋骨辨证学术思想,总结手法治疗该病的作用靶点,提出基于筋劳、节错、骨变和髓损等4种病损分型,采用理筋、调节、护髓和治骨4种手法治疗,以期完善骨伤科手法治疗CSR的辨证施治体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辨证 筋骨平衡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手法 理筋 调节 护髓 治骨 林定坤
下载PDF
颈椎矢状位端提手法对椎间盘及小关节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源标 林展 +6 位作者 陈燕梅 杨腾辉 赵晓 陈扬声 周燕辉 杨敏超 黄飞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7-832,共6页
背景:在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中,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错位和椎间孔狭窄是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重要因素,而不适当的手法复位可能会加重颈椎间盘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传统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与颈椎矢状位端提... 背景:在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中,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错位和椎间孔狭窄是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重要因素,而不适当的手法复位可能会加重颈椎间盘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传统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与颈椎矢状位端提手法对施术节段椎间盘、小关节和椎间孔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颈部正常男性志愿者的颈部CT资料,将CT数据导入Mimics 17.0三维重建软件,依次使用Geo-magic Studio 12.0、Solidworks2017和Ansys Workbench 17.0软件构建椎间盘、关节软骨等C_(3-6)颈椎有限元模型;固定C_(5)椎体下终板,在上位椎体(C_3)的上表面施加均匀分布、垂直向下的50 N载荷,比较实施传统颈椎旋转复位手法与颈椎矢状位端提手法和整复时,C_(4)-C_(5)节段椎间盘应力、形变大小及方向、关节囊应力、小关节位移及双侧椎间孔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实施旋转复位手法时,C_(4-5)椎间盘的最大范式等效应力为8.06 MPa、总形变为1.05 mm,纤维环向左前外膨出;实施矢状位端提手法时,C_(4-5)椎间盘的最大范式等效应力为2.60 MPa、总形变为0.90 mm,纤维环向左后方膨出;相比于旋转复位手法,矢状位端提手法在施术时对椎间盘的压力较小(约为颈椎旋转手法的32.3%)、椎间盘形变程度也轻(约为旋转手法的85.7%);(2)实施旋转复位手法时,左侧和右侧关节囊韧带最大应力分别为0.37 MPa和1.69 MPa,小关节的总体位移为2.21 mm,右侧椎间孔面积减小约3.8%,左侧椎间孔面积增大约0.9%;实施矢状位端提手法时,左侧和右侧关节囊韧带最大应力分别为0.27 MPa和1.70 MPa,小关节的总体位移为1.63 mm,右侧椎间孔面积增大约2.6%,左侧椎间孔面积减小约0.9%;与旋转复位手法相比,矢状位端提手法对小关节的位移、关节囊应力和椎间孔面积改变较小,操作时较为安全;(3)结果提示,与颈椎旋转复位手法相比,矢状位端提手法对小关节位移、椎间盘应力/形变程度、关节囊应力和椎间孔面积的改变较小,临床中在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后应结合生物力学结果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矢状位端提法 传统旋转复位手法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国正 杜江 王晓琼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介质[白介素-6 (IL-6)、白三烯B4 (LTB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三烯C4 (LTC4)]水平、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呈升高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I分值均降低,SF-36分值均升高,且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NDI分值低于对照组,SF-36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CSR患者效果可靠,其可增加抗炎效果、调节椎动脉血流,从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好转,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 骨伤手法 桂枝新加汤 炎症 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颖 陈朝晖 +2 位作者 林永艳 张文娣 李冬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者颈部疼痛部位压痛阈值,关节角度尺测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采集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计算颈椎前屈、后伸、侧屈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功能改善程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增加,颈部肌肉CCR下降,NDI降低(P<0.05);治疗组疼痛、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肌肉CCR、ND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颈部肌肉协调性,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结合运动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正骨 颈型颈椎病 运动锻炼 牵引
下载PDF
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探讨正骨手法联合冲击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焕新 姜劲挺 +4 位作者 郑吉元 魏来 黄振宇 朱二山 马理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颈腰同治”理论运用正骨手法联合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部正骨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颈... 【目的】探讨基于“颈腰同治”理论运用正骨手法联合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部正骨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颈、腰部正骨手法及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80.00%(32/4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ODI、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和对JOA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PGE2、IL-23、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TNF-α、PGE2、IL-23、IL-6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颈腰同治”理论运用正骨手法联合冲击波治疗LDH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腰椎功能,表明该治疗方法对LDH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腰同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骨手法 冲击波 腰椎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量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梁基耀 周红海 +4 位作者 韦贵康 苏少亭 陈龙豪 何心愉 刘粮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2,共7页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参数,探讨各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研究对象个体特征差异对手法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颈椎病患者为测试对象,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门诊就诊者。术者佩戴穿戴式力学测量手套采集手法力学参数,包括拇指预加载力、拇指最大推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并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参数,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和颈围。对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力学参数进行特征分析及不同个体特征进行量化,对力学指标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参数对生物力学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双侧力学参数相比,左侧操作与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P>0.05)。(2)拇指预加载力均值为(7.21±1.19)N、拇指最大推力均值为(28.40±4.48)N、掌心预加载力均值为(5.67±2.49)N、掌心旋扳力均值为(10.90±5.11)N、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均值为(16.00±7.27)N。(3)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12,P<0.01);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773,P<0.01);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939,P<0.01)。(4)患者体质量与拇指预加载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5)结果证实,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操作中生物力学有一定的标准量值。该手法左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3种力之间存在一致性和协调性,对于治疗效果的贡献是相近的。患者的体质量是影响颈椎定点旋转手法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 生物力学 影响因素分析 量化研究 颈椎病 正骨手法 保守治疗 个体特征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力及椎间孔形态学特征:三维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王旭 王海美 +5 位作者 陈松浩 冯天笑 卜寒梅 朱立国 陈端端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7,共7页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应机制提供数字化证据。方法:选择1例颈背部无异常疾患的志愿者,将其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体位状态下的CT影像资料作为有限元模型材料。分别通过Mimics19.0、Geomagic Studio 2013、Hypermash 14.0及ANSYS Workbench 2020 R2软件完成对有限元模型的初步构建,基于文献完成颈椎各组织结构的弹性模量、弹性系数赋值,基于团队前期工作基础在模型上加载旋提手法的力学工况,分析颈椎旋提手法对C3-T1节段各椎体、椎间盘的力学参数及其对颈椎旋颈对侧椎间孔面积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旋提手法实施时,骨性结构的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等软组织;(2)手法操作时各颈椎椎体顶部椎板处应力高,底部椎板处应力低,关节突关节处及横突处应力较低;而各椎间盘顶部髓核处应力较低,底部与椎板连接处应力较高,但椎间盘应力最高点在顶部外侧纤维环处;(3)另外,加载提扳力后较之加载前,C6/C7节段椎间孔投影面积明显增大;(4)提示旋提手法操作具有改变颈椎本身应力结构的力学特征,并能扩大患者旋颈对侧的C6/7椎间孔面积,实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限元分析 颈椎旋提手法 生物力学 数字化
下载PDF
名老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述要
18
作者 安成飞 宁静 +3 位作者 李粒萌 张嘉程 李华南 谭涛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属中医学项痹、颈项痛、项肩痛等范畴,当代名老中医手法治疗该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梳理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老中医手法治疗CSR相关文献,总结名老中医对CSR的病因病机认识,分析其以手法治疗CSR时遵循的原...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属中医学项痹、颈项痛、项肩痛等范畴,当代名老中医手法治疗该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梳理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老中医手法治疗CSR相关文献,总结名老中医对CSR的病因病机认识,分析其以手法治疗CSR时遵循的原则,提炼其特色手法操作,为传承发展名老中医手法治疗CSR学术思想奠定基础。参考文献3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 手法 名老中医 理筋手法 正骨手法
下载PDF
《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科手法干预前颈部潜在血管疾病检查》的要点解读
19
作者 冯天笑 卜寒梅 +2 位作者 王旭 朱立国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1425,共6页
背景: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手法操作风险、保证患者利益、促进最佳临床决策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IFOMPT)发布了《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 背景: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手法操作风险、保证患者利益、促进最佳临床决策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IFOMPT)发布了《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科手法干预前颈部潜在血管疾病检查》,该标准对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目的:整合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作者在充分研读该标准的基础上,从临床推断、病史、计划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风险与效益等8个方面详细解读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7个数据库,筛选有关颈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通过纵向对比多个高质量指南和共识,结合国内的手法临床实际展开讨论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标准从多维度对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管理策略和实施路径进行阐述,提示国内应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法操作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重视程度,构建具有中国临床特色的评估标准和实施路径,同时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深入开展基础科研,推动医患共同决策和手法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最佳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法 颈痛 血管疾病 国际标准 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 要点解读
下载PDF
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0
作者 曹晶蕾 陆泳 孟晓耘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微针刀治疗,...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微针刀治疗,观察组予以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项疼痛、颈项拘挛、上肢疼痛、活动不利、手指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14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可明显提升疗效、改善症状,同时有效减轻疼痛、提升颈椎活动度、改善血液流变,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针刀 郑氏“颈四步”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