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 modified surgical position in an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被引量:3
1
作者 Wen-Xiu Hou Hao-Xuan Zhang +2 位作者 Xia Wang Hai-Ling Yang Xiao-Rong Lu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
BACKGROUND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TDR)has been considered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that have failed to improve with... BACKGROUND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TDR)has been considered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that have failed to improve with conservative methods.Positioning the surgical patient i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procedure.Appropriate patient positioning is crucial not only for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 but also for optimizing surgical exposure,ensuring adequate and safe anesthesia,and allowing the surgeon to operate comfortably during lengthy procedures.The surgical posture is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used in anterior cervical approach;in general,patients are in a supine position with a pad under their shoulders and a ring-shaped pillow under their head.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use of a modified surgical position versus the traditional surgical position in anterior approach for TDR.METHODS In 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the patients had a soft pillow under their neck,and their jaw and both shoulders were fixed with wide tape.The analyzed data include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ition setting time,total operation time,and peri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RESULT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body positioning in both groups(P>0.05).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group,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nger position setting time(P<0.05).However,the total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indicated that total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relatively lower in the modified position group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group,thus reducing the risks of surgery while increasing the position setting time.The modified surgical posi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be used in anterior approach for TD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approach Surgical position Total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琰杰 曹春风 +5 位作者 张中卒 牛雄 王鑫 杨再海 周亮 李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简单,相比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跳跃型颈椎病及邻椎病翻修患者,更加推荐使用ROI-C^(TM)自锁系统。但鉴于其可能存在较高的沉降率,对于多节段且合并融合器沉降高危因素如骨质疏松、椎体终板破损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仍建议使用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减压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颈椎病 ROI-C 自锁系统 Cage+钉板 META分析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入路术后轴性症状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卫义 鄢裕 鄢卫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较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患,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患者由于脊髓神经长期受压等原因,术后仍存在颈肩部酸胀疼痛、麻木、胸腹部紧束感等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较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患,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患者由于脊髓神经长期受压等原因,术后仍存在颈肩部酸胀疼痛、麻木、胸腹部紧束感等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中医学采用多种疗法治疗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近年取得满意效果,或联用西药效果显著。文章就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康复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脊椎病 颈前入路术 轴性症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零切迹融合系统与钛板融合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对比分析
4
作者 刘小龙 张嘉 +1 位作者 谭海清 陈永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应用零切迹融合系统与传统钛板融合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分析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将应...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应用零切迹融合系统与传统钛板融合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分析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将应用Zero-p融合系统的患者列为研究组,将应用传统钛板融合系统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出血量、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研究组患者年龄[(53.1±9.2)岁]和手术出血量[(49.5±16.3)ml]与对照组患者年龄[(52.8±12.1)岁]、手术出血量[(49.0±13.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66.7%、33.3%,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5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62.4±6.6)min]少于对照组[(75.5±8.7)min](P<0.05)。尽管在术前、术后随访期的VAS评分、mJOA评分、Cobb角方面两组间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研究组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镜下辅助应用Zero-p融合固定系统与传统钛板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与传统钛板融合系统相比,Zero-p融合固定系统不仅可获得类似临床疗效,且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发生率少,是单节段颈椎病治疗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手术 显微镜 零切迹融合系统 钛板融合系统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英 孙巍 +2 位作者 沈谢冬 戴晓洁 张晓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3-624,共2页
目的设计适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126例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观察组按照... 目的设计适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126例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观察组按照自制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表进行围术期处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围术期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检查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术前检查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按照自制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表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可降低患者术前检查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围手术期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与传统非撑开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成林 毕郑钢 +3 位作者 袁绍辉 付春江 曹阳 邵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比较评价椎间撑开与传统非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4年8月,应用传统环锯颈前路开窗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1~69岁。病程7个月~15... 目的比较评价椎间撑开与传统非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4年8月,应用传统环锯颈前路开窗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A组)。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1~69岁。病程7个月~15年。1个节段22例,2个节段24例,3个节段7例。应用颈前路自动拉钩及Caspar椎体间撑开器系统,采用单节段单纯椎间盘切除,经椎间隙入路或多节段分别行椎间盘切除、椎管潜式扩大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B组)。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33~74岁;病程5个月~18年。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34例,3个节段11例。X线片及MRI示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变、突出,颈髓受压。统计比较手术时间、失血量、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椎体融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改善率。结果有92例获随访3~5年,平均3.5年;A组42例,B组50例。A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椎体融合时间、颈椎病变节段单位手术前后高度差以及脊髓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6.80±28.41)min、(564.00±181.96)mL、(12.10±3.58)周、(1.30±0.67)mm和0.49%±0.14%,B组分别为(57.90±15.01)min、(317.50±136.92)mL、(9.75±1.36)周、(3.00±0.56)mm和0.71%±0.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脊髓损伤、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松动各1例,髂骨区功能障碍4例;B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椎间撑开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整体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术式,并进一步完善了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使其更为科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撑开颈前路减压植骨术 颈椎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
下载PDF
颈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英果 戈兵 +2 位作者 王亮 王晓民 朱冬承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前路手术治疗184例颈椎疾病患者,对术后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36例50例次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发症例次发生率为27.1%,其中喉返神经损伤3例,咽喉部刺激症状10例...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前路手术治疗184例颈椎疾病患者,对术后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36例50例次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发症例次发生率为27.1%,其中喉返神经损伤3例,咽喉部刺激症状10例,脑脊液漏5例,脊髓损害加重4例,颈部血肿1例,内固定移位2例,低钠血症13例,肺部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脑血管意外1例,死亡3例(脊髓损伤合并合并严重低钠血症和肺部感染2例,脑血管意外1例)。结论熟悉颈椎前路手术临床解剖、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熟练和规范操作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颈椎病 颈椎肿瘤 颈椎前路手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波 邱晓文 +3 位作者 刘仲恺 王栋 李浩鹏 贺西京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97-99,110,共4页
目的评价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该术式的38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1±8)岁。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协... 目的评价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该术式的38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1±8)岁。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并发症以及影像学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8例病例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都至少随访了24个月(24~36个月)。根据术后JOA评分,术后优良率92.1%(35/38),术后急性期并发症为21%(8/38),远期并发症仅2.6%(1/38),术后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良好,对位正常,术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在一期同时完成脊髓的充分减压和颈椎稳定性的重建,用于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联合入路 减压手术
下载PDF
磷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潘胜发 孙宇 +1 位作者 李迈 张凤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椎间融合结合钛板颈前路手术治疗41例颈椎病患者,随访32例共48个节段,采用JOA评分判定手术疗效,X线片判定融合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磷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椎间融合结合钛板颈前路手术治疗41例颈椎病患者,随访32例共48个节段,采用JOA评分判定手术疗效,X线片判定融合效果。结果:随访18.2±7.8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未见任何过敏或毒性反应,无皮疹、高热及深部感染。JOA评分从术前10.93±2.48分提高到术后14.54±2.19分(P<0.001)。术后X线片未见人工骨塌陷、移位或脱入椎管,无钛板或螺钉松动及折断。术后48个节段中47个节段获得椎间融合,融合时间15.6±7.4个月。结论:磷酸钙人工骨可替代自体骨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人工骨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 治疗 颈椎病
下载PDF
四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和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林 俞兴 +5 位作者 郑大滨 易斌 洪毅 曹旭 曲弋 毕连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 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 :10 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 目的 :观察和比较 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 :10 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 ;未发现手术并发症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 :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 ,使用安全 ,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钢板 颈椎前路融合手术 内固定 骨融合
下载PDF
新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包肇华 邹俊 +2 位作者 朱若夫 吴春屾 曹成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接骨板内固定在增加融合率的同时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至...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接骨板内固定在增加融合率的同时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51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使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B组18例使用Zero-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术后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B组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融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Zero-P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吞咽不适的发生,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Zero-P 零切迹 内固定 融合 颈椎前路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证候分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旗 陈江 +6 位作者 李晋玉 郑晨颖 白春晓 张帆 刘楚吟 于琴生 贾育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证型分布。方法:对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5例颈椎前路手术出现术后咽痛患者164例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医症状、舌象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术后...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证型分布。方法:对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5例颈椎前路手术出现术后咽痛患者164例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医症状、舌象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咽痛的中医内在规律。结果:164例患者中,阴虚火旺证53例,占32.3%;气滞血瘀证48例,占29.3%;痰结咽喉证39例,占23.8%;气虚津亏证24例,占14.6%。按患者咽痛严重程度分:轻度(4~7分)93例(56.7%),中度(8~11分)47例(28.7%),重度(12~15分)24例(14.6%)。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辨证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本虚以阴虚火旺、气虚津亏为主,而标实则以血瘀、痰结多见。轻度以阴虚为主,中度多分别兼夹痰热证和血瘀证,重度多见痰瘀互结,痰瘀化热伤气伤津,兼见气虚津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手术 围术期 咽痛 证候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摘除合并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智敏 王勇 +5 位作者 书国伟 周正文 钟春龙 邱永明 金萍茜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总结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合并人工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3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采用cage融合后并使用钛板系统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 目的 总结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合并人工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3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采用cage融合后并使用钛板系统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进行监护。结果  38例病人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随访 8~2 4个月 ,影像学资料证实 :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 ,cage融骨良好 ,内固定钛板位置准确 ;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 15分以上 ,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 前路椎间盘摘除合并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 ,手术创伤小 ,无供区并发症 ,术后恢复快 ,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摘除 cage融合固定术 治疗 颈椎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燕 吴成如 +2 位作者 孙静 鲍晶晶 魏冬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2-12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行普通护理,试验组40例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2-12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行普通护理,试验组40例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镇痛药使用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HAD评定、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焦虑抑郁、减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入路 围手术期 舒适护理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晓建 金峥 +3 位作者 金正帅 张宁 胡志毅 韦永中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评价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33例患者中,14例行多节段椎间盘摘除、植骨前路钢板固定;19例行椎体次全切除长条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33例术前JOA评分2~14(8.88±0... 目的 评价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33例患者中,14例行多节段椎间盘摘除、植骨前路钢板固定;19例行椎体次全切除长条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33例术前JOA评分2~14(8.88±0.64)分,术后最终随访时8~16(14.10±0.3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优良21例,好转11例,加重1例.术后改善率10%~93%,平均61%.结论 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伴有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外科学 前路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桂霞 黄惠英 +1 位作者 刘洁杏 江雪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7月48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及适应行为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 目的探讨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7月48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及适应行为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护理并发症,术后随访6~20个月,脊髓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肌力恢复良好。结论颈椎病经前路手术通过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进平 赵冬冬 冯海龙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评价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应用于颈椎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的适应症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应用颈椎间盘摘除术+DCI植入术治疗29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 目的:评价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应用于颈椎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的适应症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应用颈椎间盘摘除术+DCI植入术治疗29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术前、术后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 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临床效果。比较DCI植入节段活动度( ROM)、C2~7 ROM以及椎间隙高度( DH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 DCI植入术后患者JOA、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 P<0.05);术后DHI增加,并在随访期间未见丢失( P<0.05)。结论 DCI植入术可以恢复DHI,对目标节段进行弹性的动态固定,从而使手术节段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是前路非融合技术治疗颈椎病的良好选择之一。 DCI植入术还可以与人工椎间盘置换( TDR)、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ACDF)联合应用,其适应证较广,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动态稳定器 前路手术 非融合技术
下载PDF
分析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6年9月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收治的行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固定术的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6年9月内蒙古包钢医院骨科收治的行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分析入选各患者可见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整个住院周期没有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行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可以防止各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创口的愈合,临床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钛网植骨 钢板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
下载PDF
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凌云志 梁启胜 +2 位作者 李晓红 禹莉 肖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前后颈、项部肌肉及切口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全麻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毕接患者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氟比洛酚酯+芬太尼;观察组患者术前先向颈... 目的:观察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前后颈、项部肌肉及切口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全麻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毕接患者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氟比洛酚酯+芬太尼;观察组患者术前先向颈、项部肌肉及切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术毕再向颈、项部肌肉及切口注入20 ml。分别于术后0、2、6、12和24 h行镇静评分、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术后患者颈、项部疼痛及切口疼痛情况,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颈、项部疼痛及切口疼痛VAS评分及BCS评分,在术后12 h内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在术后6 h内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h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前后颈、项部肌肉及切口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无明显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颈椎疾病 前后路手术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手术配合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玉林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配合模式实施手... 目的观察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观察组采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护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配合模式 颈椎病 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