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ects of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 o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被引量:24
1
作者 Quanmao Ding Mingru Yan +6 位作者 Ji Zhou Lu Yang Jiang Guo Jun Wang Zhiyong Shi Yixi Wang Hongsheng Zhao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88-392,共5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effect,treatment times,and rheoencephalogram changes i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effect,treatment times,and rheoencephalogram changes i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six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vertebral artery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and control groups.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Tuina manip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 of Chinese Massag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jors.The clinical effects,treatment times,clinical symptoms,and cerebral blood flow were measured.RESULTS:The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was 100% in the test group and 88.71% i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required(7 ± 4) treatments before recovery,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quired(15 ± 7) treatments before recovery(P<0.05).The clinical symptoms exhibited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test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Both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 and routine Tuina manipulations produced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i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However,the innovative manipulation wa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 symptoms,although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INA manipulation Spinal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ebral artery Regional blood flow
原文传递
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薛玉满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腹摩组70.00%(21/30)与扳法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ESCV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DI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m、Vs、Vd参数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RI、PI参数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安全性分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颈椎功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痰湿阻络证 腹部摩法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玲 王雷 +2 位作者 刘伯辉 范鹏 张蕊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Mulligan手法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Mulligan手法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93例。Mulligan手法组采用Mulligan手法进行治疗,联合针刺组在Mulligan手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颈椎活动度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47%(86/93),高于Mulligan手法组81.72%(7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及椎动脉、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现有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数指数(PR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针刺组低于Mulligan手法组(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Vm)、颈椎右侧屈、右旋转、左侧屈、左旋转度数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针刺组高于Mulligan手法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助于调节患者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颈椎活动度,降低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Mulligan手法 疼痛 椎动脉-基底动脉 血流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辛永健 王印岭 +1 位作者 张晓红 谢云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69-373,378,共6页
目的 探究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4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在... 目的 探究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4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通脉化瘀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ertebrobasilar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相关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前屈、后伸)。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超声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超声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椎-基底动脉Vm、Vs、Vd超声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I、PI超声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头晕目眩、耳聋耳鸣、颈肩处疼痛及急躁易怒、入睡困难、手指麻木、记忆力下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头晕目眩、耳聋耳鸣、颈肩处疼痛及急躁易怒、入睡困难、手指麻木、记忆力下降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肩颈痛、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眩晕症状肩颈痛、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前屈、后伸度数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前屈、后伸度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54/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46%(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调节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增大颈椎关节活动度,缓解临床症状及眩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瘀胶囊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 超声参数
下载PDF
调筋正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5
作者 刘中恺 林雷雨 +2 位作者 张磊 张旭 吴丽筠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观察调筋正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盐城市中医院诊治的CSA患者8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调筋正脊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3... 目的:观察调筋正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盐城市中医院诊治的CSA患者8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调筋正脊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调筋正脊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调筋正脊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程度评分、颈椎弯曲程度、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指标、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调筋正脊组有效率为94.00%,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75.76%,调筋正脊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颈椎活动程度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颈椎弯曲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ESCV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胸锁乳突肌长径、胸锁乳突肌短径短于常规治疗组,斜方肌长径、斜方肌短径长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头痛、肩颈痛和眩晕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筋正脊法治疗CSA,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颈椎功能、颈椎活动程度、颈椎弯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调筋正脊法 颈椎活动程度 颈椎弯曲程度
下载PDF
Mulligan手法联合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建梅 任勇 苏靖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究Mulligan手法联合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温江区中医医院针灸科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联合组41例患者采用Mulligan手法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37例患者仅采用Mu... 目的:探究Mulligan手法联合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温江区中医医院针灸科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联合组41例患者采用Mulligan手法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37例患者仅采用Mulligan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C反应蛋白(CRP)与血沉(ESR)。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SCV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S-CSA、椎动脉、基底动脉的RI、CRP和ESR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ulligan手法联合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改善供血循环,抑制炎症,缓解患者疼痛眩晕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igan手法 浮针 椎动脉型 颈椎病
下载PDF
浮针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XB2、TNF-α、NSE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勇 吴建梅 苏靖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瘀血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B2(B2 of thromboxane,TXB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及血流...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瘀血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B2(B2 of thromboxane,TXB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瘀血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Mulligan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NS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ale,FS-CSA)、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modified 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颈椎椎体水平位移、椎体角度位移和椎体屈伸活动范围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TXB2和PGE2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SE和IL-6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NSE、IL-6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提高(P<0.05),椎动脉RI降低(P<0.05);且观察组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SCV评分、FS-CSA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角度位移和椎体水平位移降低(P<0.05),椎体屈伸活动范围增大(P<0.05);观察组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屈伸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5%,观察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瘀血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颈部血流,有助于改善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瘀血阻络 Mulligan手法 颈椎病 椎动脉 炎性因子 内皮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
8
作者 王文东 马帅 +1 位作者 孙国栋 徐海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CMB、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有关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CMB、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有关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2项研究,共178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基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OR=4.26,95%CI 1.94~9.36,P<0.001),基于症状体征积分(OR=5.13,95%CI 2.26~11.64,P<0.001);能够改善症状体征积分(MD=-3.40,95%CI-4.30~-2.50,P<0.001)及FS-CSA评分(SMD=-1.30,95%CI-2.18~-0.42,P=0.004)。结论牵引旋转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旋转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陈爱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提拉旋转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X线成角指标、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颈肩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寰枕后间隙成角、寰枢椎椎体成角、C2~3椎体成角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X线成角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提拉旋转手法 天麻钩藤饮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洪恩四 邓铭英 +5 位作者 程立红 周珊玲 王柏阳 张安莉 李元琴 王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2-744,共3页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观察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椎针组(100例)和针刺组(50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疗程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观察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椎针组(100例)和针刺组(50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疗程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VB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其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VBA的Vp、Vd、Vm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但针刺组VBA中Vp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VA中Vp、Vm,RVA中Vp、Vd、Vm及VBA中Vp、V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椎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血流速度 椎—基底动脉 椎针疗法 针刺疗法 基底动脉 动脉血流 针疗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手法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明才 石印玉 +7 位作者 陈东煜 黄仕荣 陈博 王翔 王辉昊 张开勇 郭凯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1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A中椎动脉走行及管径情况,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52.51±11.29)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1±12.21)岁。比较两组受试者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性,并结合X线、MRI、MRA资料对观察组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的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的发生率达81.13%(43/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以局部迂曲狭窄最为常见,累计占47.18%(25/53);局部迂曲狭窄因素以椎间关节错缝为主,占43.41%(23/5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容易发生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而MRA可有效诊断椎动脉的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颈椎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手法 骨科
下载PDF
仰卧位手法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金伟 贾东奇 +1 位作者 李曦光 陈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对于行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尝试使用仰卧位手法牵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 目的对于行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尝试使用仰卧位手法牵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药物、理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每位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65.22%;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比较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颈部动脉血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仰卧位 手法牵引
下载PDF
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立民 姚猛 +1 位作者 孙崇毅 刘继兰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0期580-581,共2页
目的:探讨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手法进行治疗。结果:180例患者经4个月随访,治愈89例,显效73例,有效18例。结论:旋转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诊断... 目的:探讨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手法进行治疗。结果:180例患者经4个月随访,治愈89例,显效73例,有效18例。结论:旋转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诊断及适应证的选择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旋转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患者 诊断 临床效果 治愈 目的 定位 选择
下载PDF
高压氧干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肆华 郑瑞莲 +1 位作者 杨军 于灵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65-1672,共8页
背景:交感型颈椎病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无明确的客观检查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能够直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高压氧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 背景:交感型颈椎病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无明确的客观检查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能够直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高压氧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德国吕内堡医疗公司的电脑控制脉冲牵引和多人空气加压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德国吕内堡医疗公司的电脑控制脉冲牵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血流减慢41例患者在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明显增快(P<0.01);血流增快22例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明显减低(P<0.01)。对照组患者除左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基底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有改变外,余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高压氧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双相调节性,血流速度监测可作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和疗效判定的一项客观依据。同时高压氧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损伤基础实验 高压氧 交感神经型 颈椎病 椎动脉 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双相调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 治愈率 疗效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筋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5
作者 叶勇 邵湘宁 +5 位作者 汤伟 张立勇 朱静 张作鹏 王英 袁亮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筋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推拿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量表和椎动脉TCD检测,治... 目的:观察"筋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推拿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量表和椎动脉TCD检测,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并分析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组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调衡”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
下载PDF
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丽娟 罗文基 +1 位作者 邓斯影 张奎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8-770,共3页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帖压组给予单纯耳穴帖压治疗。以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分析仪所测定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组Vp、Vd、Vm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综合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合组临床治愈率(80%)优于手法组(52.5%)和帖压组(47.5%)。结论手法结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和耳穴帖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血流动力学 手法 耳穴贴压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对动脉硬化患者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旻宇 王靖 +3 位作者 黄河 滕红林 张纯武 吴春雷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评价动脉硬化患者行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8例动脉硬化患者纳入动脉硬化组,同期选取50例经检查无明显动脉狭窄、硬化斑块及高血压病史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测定2组患者颈椎中立位、...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评价动脉硬化患者行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8例动脉硬化患者纳入动脉硬化组,同期选取50例经检查无明显动脉狭窄、硬化斑块及高血压病史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测定2组患者颈椎中立位、左右旋转45°时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等参数。结果:颈椎中立位时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左旋颈时右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右旋颈时左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及颈椎中立位和左右旋颈时基底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旋颈时对照组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大于动脉硬化组(t=5.944,P=0.000;t=6.571,P=0.000;t=6.665,P=0.000),搏动指数小于动脉硬化组(t=4.802,P=0.001);右侧旋颈时对照组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大于动脉硬化组(t=4.122,P=0.001;t=4.221,P=0.000;t=11.320,P=0.000),搏动指数小于动脉硬化组(t=2.249,P=0.001)。结论:颈椎旋转手法能改变动脉硬化患者椎动脉的血流参数,而经颅多普勒能够准确反映这些变化,因而可用于颈椎手法前对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筛查,以减少由于椎动脉血流改变而引起的临床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动脉硬化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手法 骨科
下载PDF
通督活血汤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雷小平 杨永辉 +1 位作者 尚荣安 刘东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59-3363,共5页
目的:探究通督活血汤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性,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CSA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通督活血汤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性,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CSA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予通督活血汤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均同时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X线检查指标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临床症状量化评分变化并比较。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椎体水平位移、椎体角度位移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颈椎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椎体水平位移、椎体角度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TNF-α、ET、NSE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障碍、猝倒、颈椎不适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活血汤联合推拿手法能通过改善CSA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椎活动范围,促进神经元恢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活血汤 推拿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症状 血流动力学 颈椎X线 肿瘤坏死因子 内皮素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下载PDF
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姜 王得志 丁全茂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2期3794-3796,共3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多由于椎动脉走形,颈椎生物力学失调。根据生物力学观点,由于关节囊韧带松弛,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失稳,小关节紊乱卡压到椎动脉,使椎动脉的走形发生变异狭窄。从解剖的角度可以了解椎动脉走行时周围...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多由于椎动脉走形,颈椎生物力学失调。根据生物力学观点,由于关节囊韧带松弛,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失稳,小关节紊乱卡压到椎动脉,使椎动脉的走形发生变异狭窄。从解剖的角度可以了解椎动脉走行时周围组织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对椎动脉的影响。刺激椎动脉周围神经网络,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从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推拿能够改变椎动脉的狭窄情况,改变血流速度。在操作时,手法要稳、力量要均、切忌粗暴过猛,以免损伤颈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椎病 椎动脉 手法 解剖
下载PDF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邦伟 胡汉通 +1 位作者 狄忠 高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牵引术 弧度牵引 颈椎病 椎动脉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椎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