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lignant neoplasms of the uterus follow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a clinical study of 47 c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Shaokang Ma Lingying W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9年第6期356-359,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uterine neoplasms developed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7 cases of uterine neoplasms occurred following...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uterine neoplasms developed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7 cases of uterine neoplasms occurred follow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The median age at uterine neoplasms diagnosis was 62 years (range: 38-77 years), and the median latency period from initial therapy to development of uterine neoplasms was 14 years (range: 5-35 years). Thirty of 47 cases were endometrial carcinoma, of which 3 were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Seventeen of 47 patients were uterine sarcoma, all of those were carcinosarcoma. The distribution by stage, grade, and histology of 30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as as follows: stage Ⅰb, 1 case; stage Ⅰc, 2 cases; stage Ⅱ, 6; stage Ⅲa, 4; stage Ⅲb, 2; stage Ⅲc, 11; stage Ⅳ, 4 cases; grade 1, two cases; grade 2, nine; grade 3 (include 3 UPSC patients), seventeen; unknown grade, two; endometriod, 27; UPSC, 3 cases; 7 of 30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had recurrences (23.3%), at median time to recurrence was 24 months, and their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26 months. The overall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60% and 38%, respectively. Of the 17 cases of uterine sarcoma,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10 months, 6 patients occurred recurrence (35.9%), at a median time to recurrence was 9 months, and their median survival was 6 months. The overall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12% and 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ain uterine neoplasms development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is endometrial carcinomas, of which there is a preponderance of high-risk histological subtypes and a poor prognosis. Most of the uterine sarcomas occurred follow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rcinoma are carcinosarcomas and the prognosis is very p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x neoplasms RADIOTHERAPY uterine neoplasms second neoplasms
下载PDF
Analysis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2
作者 Shi-Ping Liu Jia-Xin Yang +1 位作者 Dong-Yan Cao Keng She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7-23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CRT between July 2006 and July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35 SCC cases with no signs of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These 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between 2,006 and Z011) and selected randomly. Results: Among these 30 patients, 25 exhibited distant metastases of which 14 were observed within 6 months after CCRT.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higher incidence of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adenectasis and SCC-ag 〉 10 ng/mL in the group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before treatment (P〈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 10 ng/mL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was the main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The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21.7%,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7 month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after CCRT exhibited a high rate of distant metastasis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10 ng/mL were identified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within i year after C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ervix uteri CHEMORADIOTHERAPY neoplasm recurrence local risk factors PROGNOSIS
下载PDF
宫颈脂肪平滑肌瘤17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许阡 成九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提高对宫颈脂肪平滑肌瘤(cervical lipoleiomyoma)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我院)收治的1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宫颈脂肪平滑肌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临... 目的:提高对宫颈脂肪平滑肌瘤(cervical lipoleiomyoma)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我院)收治的1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宫颈脂肪平滑肌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我院1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4.6±9.6)岁。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痛或腰痛、月经量增多或无明显临床症状。全部患者行超声检查,均未提示宫颈脂肪平滑肌瘤,5例(29.4%)患者提示肌瘤变性。6例患者行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2例患者检出脂肪成分。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宫颈肌瘤结节,直径2.0~15.0 cm不等,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脂肪平滑肌瘤。随访3~141个月,仅1例患者术后9个月再次发现宫颈肿物,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平滑肌瘤。结论:宫颈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生较为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依靠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并需要术后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宫颈肿瘤 平滑肌瘤 脂肪瘤 诊断 治疗 宫颈脂肪平滑肌瘤
下载PDF
CXCR3和CXCL10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刘义环 任莉 王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和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以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8例宫颈癌病人的宫颈蜡块标本、5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病人(其中高级别病变2...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和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以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8例宫颈癌病人的宫颈蜡块标本、5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病人(其中高级别病变28例和低级别病变22例)的宫颈蜡块标本及12例正常宫颈的蜡块标本,对以上所有宫颈组织的CXCR3、CXCL1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二者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CXCR3、CXCL10的表达情况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CXCR3、CXCL10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现上升趋势(P<0.05);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低以及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CXCR3与CXCL10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P<0.01),病人的年龄、病理类型与二者阳性表达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CXCR3和CXCL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0,P<0.05)。结论:CXCR3、CXCL10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并可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宫颈癌的进展、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宫颈肿瘤 趋化因子受体3 趋化因子配体10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套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济芬 季银芬 +2 位作者 石一复 郑伟 周彩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套 (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检测 5 7例子宫颈癌 (鳞癌 30例、腺癌 2 0例、腺鳞癌 7例 ) ,2 9例...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套 (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检测 5 7例子宫颈癌 (鳞癌 30例、腺癌 2 0例、腺鳞癌 7例 ) ,2 9例宫颈上皮内肿瘤 (CIN)和 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 VEGF蛋白的表达 ,以 CD34抗原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及癌巢与基质间的血管套。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 ,MVD逐渐增高 ,VC表现明显 ,VEGF的阳性表达率渐增高。MVD在以上 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正常组 VC与各组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VEGF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细胞浆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8.8% (3/ 16)、82 .8% (2 4 / 2 9)、93.3% (2 8/ 30 )、10 0 % (2 0 / 2 0 )、7/ 7(10 0 %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MVD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rs=0 .335 ,P<0 .0 1) ,VEGF的不同表达强度与 MVD的表达量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子宫颈癌淋巴转移者 MVD的表达量较阴性者高 (P<0 .0 5 )。结论 :VEGF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促进血管形成作用 ,MVD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诊断 微血管密度 血管套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1
6
作者 朱耀魁 屈洋 +2 位作者 夏明翰 王晓玉 罗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0%)及分泌期子宫内膜 (50%),P<0.01;OPN在子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5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10%),P<0.01;而宫颈磷癌及宫颈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及60.0%,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OPN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及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显著升高。结论: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均有显著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期及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0
7
作者 翁永强 程爱群 +2 位作者 朱捷 陈颢斌 杨俭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974年~ 1999年收治的 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 (不包括壶腹周围癌 )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良性肿瘤 6例中 5例为平滑肌瘤 ,1例为腺瘤 ;恶性肿瘤 36...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974年~ 1999年收治的 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 (不包括壶腹周围癌 )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良性肿瘤 6例中 5例为平滑肌瘤 ,1例为腺瘤 ;恶性肿瘤 36例 ,其中恶性淋巴瘤 17例 (4 7.2 % ) ,腺癌 11例 (30 6 % ) ,平滑肌肉瘤 6例 (16 7% ) ,类癌 1例(2 8% ) ,神经纤维肉瘤 1例 (2 8%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是主要诊断手段。 5 0 %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 ,仅 18例 (5 0 % )行根治性切除。 36例获随访。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7.3%。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预后 外科学 小肠肿瘤 治疗
下载PDF
宫颈正常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48
8
作者 蔡为民 王宏景 +6 位作者 耿建祥 夏林 龙秀荣 王旭波 王志慧 梅静 赵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4-857,862,共5页
目的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 目的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047例宫颈细胞正常者检出HPV感染为109例,HPV感染率为10.41%(109/1 047);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146例,HPV感染率为90.68%(146/161);82例宫颈腺癌检出HPV感染者59例,HPV感染率为71.95%(59/82)。结论 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检测,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宫颈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德明 马庆久 +1 位作者 赖大年 何显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78~ 1998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 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钡餐、B超、C...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78~ 1998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 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钡餐、B超、CT及ER CP能协助诊断。本组 11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2例 ,胰体尾加脾切除 6例 ,肿瘤单纯切除2例 ,囊肿 空肠袢式吻合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90 .9%。术后 1例死于腹内感染并败血症。术后存活的 10例均获随访 (10 0 % )。 1例胰腺囊腺瘤手术后 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 ,1例胰腺囊腺癌术后 4年 3个月死于癌转移 ,其余均健在。结论 凡中青年女性 ,上腹或左上腹出现较大肿块 ,且病程较长 ,结合B超和CT检查可对本病的诊断。胰腺囊腺瘤或囊腺癌 ,癌体虽较大 ,均有完整的包膜 ,而易于分离切除 ,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腺瘤 腺癌 外科学 治疗
下载PDF
宫颈癌MMP-9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5
10
作者 江忠清 朱凤川 +2 位作者 曲军英 郑秀 游彩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背景和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MMP-9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浸润癌(invasivecarcin... 背景和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MMP-9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浸润癌(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ICC)、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m,CIN)和15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cervicalepithelium,NCE)中MMP-9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标记指数(Ki-67标记)。结果:在宫颈癌中,MMP-9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膜和/或细胞浆;Ki-67主要表达于癌细胞核;CD34主要表达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从正常宫颈上皮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再到宫颈浸润癌,MMP-9、Ki-67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均逐步显著升高(P<0.05)。MMP-9在ICC中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287,P<0.05)。MMP-9在ICC中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Ki-67表达有关(P<0.05或P<0.01);而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突破深层间质浸润、FIGO分期为Ⅱ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Ki-67高度表达者,其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浸润深度在浅层间质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MP-9 血管生成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全达 蔡志民 +3 位作者 何振平 姜军 吴国庆 董家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和治疗手段。结果 病理类型为腺癌 42例、平滑肌肉瘤 4例、类癌 1例 ;好发部位为...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和治疗手段。结果 病理类型为腺癌 42例、平滑肌肉瘤 4例、类癌 1例 ;好发部位为降段 (35例 ) ,尤其是乳头区 (2 8例 )。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黄疸、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减轻。诊断手段为纤维胃十二指肠内镜、胃肠钡餐、逆行性胆胰管造影 (ERCP )、B超及CT检查。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5例和姑息性手术 2 0例。手术死亡率 2 .2 % (1/45 ) ,术后并发症 2 0 .0 % (9/4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Ⅰ~Ⅲ期腺癌治疗效果好 ,3,5年生存率分别达 5 0 .0 %和 31.8% ,姑息性手术无获得长期生存者。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 ,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依据B超、CT和ERCP诊断 ,对无远处转移的肿瘤应积极争取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诊断 十二指肠肿瘤/外科学 腺癌/诊断 腺癌/外科学
下载PDF
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12
作者 侍阳 李向农 +2 位作者 李文美 路逵阳 沈士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686-687,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外生型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体积巨大 ,平均直径为 (12 .4± 4.3 )cm。均有完整包膜。肿瘤位于左叶 6例 ,右叶 3例 ,尾状叶 2例。行肝段切除 6例 ,肝叶切除 ...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外生型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体积巨大 ,平均直径为 (12 .4± 4.3 )cm。均有完整包膜。肿瘤位于左叶 6例 ,右叶 3例 ,尾状叶 2例。行肝段切除 6例 ,肝叶切除 4例 ,未切除 1例。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80 .1% ,62 .3 % ,47.6%。结论 外生型肝癌虽瘤体巨大 ,但切除率高 ,预后较好。根治手术应包括相应肝段或肝叶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诊断 肝肿瘤/外科学 肝细胞/诊断 肝细胞/外科学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何涛 李希聪 +2 位作者 王焱 米建强 任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TP)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分析化疗前后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变化,探讨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意义。方法: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TP)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分析化疗前后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变化,探讨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意义。方法: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直接手术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近期疗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的PCNA及Sur-vivin表达,分析其改变与化疗的关系和意义。结果:①研究组TP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0%;②研究组TP方案盆腔淋巴结转移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0%);③临床有效组的PCNA高表达率及Survivin阳性率在NACT后明显降低(P<0.05),临床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TP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可降低盆腔淋巴转移率,化疗有效者的PCNA及Survivin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成为评价TP方案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疗 细胞核增殖抗原 凋亡抑制基因
下载PDF
术前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5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14
作者 于月成 汪海丹 +3 位作者 辛晓燕 李贵容 赵海波 王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探索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方法和可行性 ,评价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术的辅助价值 .方法 :选取 1 998 0 9/ 2 0 0 0 0 1就诊的 5 2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术前采用顺铂 5 0mg/m2 、5 氟尿嘧啶 1 0 0... 目的 :研究和探索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方法和可行性 ,评价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术的辅助价值 .方法 :选取 1 998 0 9/ 2 0 0 0 0 1就诊的 5 2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术前采用顺铂 5 0mg/m2 、5 氟尿嘧啶 1 0 0 0mg/m2 、丝裂霉素 2 0mg/m2 方案进行子宫动脉介入化疗 2~ 3疗程 ,并对有手术适应证者及时实行宫颈癌根治术 .结果 :介入化疗后 1 2例完全缓解 (CR) ,2 8例部分缓解 (PR) ,8例无变化 (NR) ,4例疾病进展 (PD) ,总有效率为 77% ,与化疗前相比肿瘤体积显著缩小 (P <0 .0 5 ) ,对其中 5 0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者中CR1例 ,PR4例 ,NR或PD8例 ,均为盆腔淋巴结转移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化疗或手术并发症 .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宫颈癌病灶 ,并能减少淋巴结转移和复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CXCR4及其配体SDF-1在宫颈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沈晓燕 王绍海 +3 位作者 梁铭霖 汪宏波 肖兰 王泽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4-1049,共6页
背景与目的:趋化因子CXCR4[chemokine(C-X-C)receptor 4]受体及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可能与某些恶性肿瘤的迁移、侵袭和转移有关。本研究拟探讨CXCR4受体及其配体SDF-1(CXCR4/SDF-1轴)通过激... 背景与目的:趋化因子CXCR4[chemokine(C-X-C)receptor 4]受体及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可能与某些恶性肿瘤的迁移、侵袭和转移有关。本研究拟探讨CXCR4受体及其配体SDF-1(CXCR4/SDF-1轴)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在宫颈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内钙离子波动,Western blot法分析CXCR4/SDF-1对宫颈癌HeLa细胞中细胞外调节信号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包括ERK1和ERK2)磷酸化的影响;分别通过粘附实验、明胶酶谱法检测CXCR4/SDF-1对宫颈癌细胞粘附能力、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分泌的影响。结果:SDF-1α与CXCR4相互结合后诱导了HeLa细胞胞内钙的迅速动员,其荧光强度(fluorescent intensity,FI)平均基础值与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了HeLa细胞ERK1/2快速磷酸化,作用后30min时磷酸化程度最强;增加了HeLa细胞粘附能力,不同浓度的SDF-1α与CXCR4结合后不同程度地增加了HeLa细胞粘附于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粘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后,粘附于FN和LN的细胞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分泌活性的MMP-2,这一作用随SDF-1α浓度升高而增强,SDF-1α在800ng/mL浓度处分泌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结论:CXCR4/SDF-1通过激活MAPK通路调控宫颈癌细胞的粘附能力,促进活性MMP-2分泌,进而参与宫颈癌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SDF-1 宫颈肿瘤 HELA细胞 转移
下载PDF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吕卫国 石一复 +1 位作者 陈晓端 金卓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 :评价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和组织学疗效。方法 :对 3 1例肿块直径≥ 4cm的 IB- B 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对其中 2 8例化疗后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 1例化疗后临床完全... 目的 :评价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和组织学疗效。方法 :对 3 1例肿块直径≥ 4cm的 IB- B 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对其中 2 8例化疗后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 1例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 7例 ,部分缓解 1 4例 ,总有效率为67.7% (2 1 / 3 1 ) ;盆腔淋巴结转移 1 0例 ,转移率 3 2 .3 % (1 0 / 3 1 )。组织学观察发现 ,2 8例患者化疗后宫颈癌原发灶内组织学变化达 、 者 1 3例 ,组织学有效率 46.4%。盆腔淋巴结转移灶内组织学变化达 、 者 5例 ,组织学有效率 5 0 .0 %。化疗后宫颈癌患者原发灶内癌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化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0 5 ) ,癌周间质细胞反应与化疗前相比也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新辅助化疗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对宫颈癌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一定的组织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药物疗法 宫颈肿瘤 病理学 辅助疗法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附37例报告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斌 周业江 +3 位作者 时德 魏仁志 王元正 徐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 (MBC )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经典根治术 (10例 ) ,改良根治术 (19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 (4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4例 )等。结果...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 (MBC )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经典根治术 (10例 ) ,改良根治术 (19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 (4例 ) ,单纯乳房切除术 (4例 )等。结果 上述手术方式的患者 5年生存率依次为 80 .0 %,78.9%,2 5 .0 %,2 5 .0 %;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0 %和 93 .3 %;雌激素受体 (ER)阳性和阴性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是 80 .0 %和 42 .8%(P <0 .0 5 ) ;结论 改良根治术是MBC的首选术式 ,术后可根据情况辅以其他治疗 ;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预后 ,其中手术方式和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学 诊断 预后 男性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5
18
作者 顾芳 吕愈敏 +2 位作者 孟江涛 林三仁 周丽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5 4例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本组类癌内镜确诊率达 97.8% ,直肠类癌最多见 (6 1.1% )。 16例最大径不超过 1cm消化道类癌行内镜下治疗 ,未见并... 目的 :探讨内镜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5 4例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本组类癌内镜确诊率达 97.8% ,直肠类癌最多见 (6 1.1% )。 16例最大径不超过 1cm消化道类癌行内镜下治疗 ,未见并发症发生 ,随访 3个月~ 11年 ,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检查为诊断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方法 ,对最大径 <1cm的类癌采用内镜下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 治疗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鑫 严森祥 +2 位作者 肖文波 潘毅 许顺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基础,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 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在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3例,血管...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基础,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 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在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3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5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MR I显示脂肪密度或信号。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MR I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或信号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3种成分含量相似,平扫CT为较均匀低密度,MR I T 1W呈低信号,T 2W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CT、MR I均呈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和MR I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瘤/病理学 血管肌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脂肪瘤/诊断 脂肪瘤/病理学
下载PDF
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癌:对策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胡作军 王深明 +2 位作者 王燕华 李松奇 陈国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癌 (甲癌 )的处理对策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癌 2 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高度疑诊为甲癌的 31例中有 2 9... 目的 探讨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癌 (甲癌 )的处理对策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临床疑诊但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癌 2 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高度疑诊为甲癌的 31例中有 2 9例冷冻切片未能确诊 ,而由术后石蜡切片证实为癌。一期手术行甲状腺患叶全切除 2 0例 ,二期根治手术 11例。随访期间无 1例复发癌或转移。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冷冻切片诊断甲癌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对于临床高度怀疑甲癌而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病例一期行患叶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可行的 ,可避免二期手术的并发症。掌握大体病理标本的特点有助于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对策 疗效 甲状腺肿瘤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