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vacuum brazing of C_f/C composites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俊华 胥国祥 +1 位作者 耿浩然 陈广立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7年第4期56-59,共4页
Vacuum brazing experiments of Cf/C composit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pure Al and Al-5 Ti-B as brazing fillers , and shearing strength of the joints was measur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brazed joints were studied b... Vacuum brazing experiments of Cf/C composit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pure Al and Al-5 Ti-B as brazing fillers , and shearing strength of the joints was measur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brazed joint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azing temperature is the important processing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brazed joints. Vacuum brazing of Cf/C composites can be achieved employing the pure Al and AI-S Ti-B brazing fillers at a brazing temperature of 730 ℃ or 750 ℃ ,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joints have excellent microstructures with shear strength reaching the level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zing filler cf/c composite vacuum brazing micmstructure shearing strength
下载PDF
Wear Behavior of Cu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Mixture of Carbon an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1
2
作者 姜金龙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54-257,共4页
In order to improve wear resistance and decrease the cost, carbon and carbon nanotubes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the power metallurgy method. The effects of carbon (carbon and carbon nano... In order to improve wear resistance and decrease the cost, carbon and carbon nanotubes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the power metallurgy method. The effects of carbon (carbon and carbon nanotubes) volume fraction and applied load o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ate under dry sliding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worn surfaces and debris were observed, and wear mechanism was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wear process consists of the run-in, steady wear and severe wear proces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liding distance. Both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ate of the composites first decrease and the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rbon volume fraction. The minimum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ate are obtained when carbon is 4.0vo1%. The wear mechanisms of the composites change from the adhesive wear and delamination wear to abrasive wea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rbon volume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 matrix composite power metallurgy wear behavior
下载PDF
RELATIONS BETWEEN INTERFACE OF CF/Al-4.5 Cu COMPOSITE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被引量:1
3
作者 Chu, Shuangjie Wu, Renjie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199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RELATIONSBETWEENINTERFACEOFCF/Al4.5CuCOMPOSITEANDSOLIDIFICATIONPROCESSING①ChuShuangjie,WuRenjieResearchInst... RELATIONSBETWEENINTERFACEOFCF/Al4.5CuCOMPOSITEANDSOLIDIFICATIONPROCESSING①ChuShuangjie,WuRenjieResearchInstituteofComposi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AL 4.5cu compositE INTERFAcE SOLIDIFIcATION cOOLING rate
下载PDF
摩阻和生物功能C/CF/Cu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卫 齐笑冰 朴东学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2,共3页
采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型方法制备了树脂碳化碳 /碳纤维 /铜 (C/CF/Cu)复合材料 ,借助于抗拉强度测试以及扫描电镜下复合界面、组成物分布和断口形貌观察 ,探讨了树脂碳化温度、C/CF先驱丝表面镀铜以及铜液浸渗凝固压力对C/CF/Cu基复合材... 采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型方法制备了树脂碳化碳 /碳纤维 /铜 (C/CF/Cu)复合材料 ,借助于抗拉强度测试以及扫描电镜下复合界面、组成物分布和断口形貌观察 ,探讨了树脂碳化温度、C/CF先驱丝表面镀铜以及铜液浸渗凝固压力对C/CF/Cu基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真空碳化温度的提高 ,C/CF先驱丝的抗拉强度降低。 60 0℃真空碳化处理可使C/CF先驱丝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12 0 7MPa) ,同时有利于先驱丝导电和表面镀铜。在C/CF先驱丝表面镀铜厚度为 40~ 60 μm ,有助于制备界面结合良好和抗拉强度较高的C/CF/Cu基复合材料。随着铜液浸渗凝固压力的提高 ,C/CF/Cu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升高 ,当压力为2 8.5MPa时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良好 ,组成相分布均匀 ,抗拉强度达到 5 95MPa ,是纯铜的 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f/cu复合材料 界面 浸渗压力凝固成型 抗拉强度 碳化
下载PDF
基体碳对C/CF/Cu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卫 齐笑冰 朴东学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3-704,共2页
采用树脂碳化和碳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C/CF)先驱丝,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形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铜(C/CF/Cu)复合材料,借助于扫描电镜下复合材料界面和相分布观察,以及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磨损测试,探讨了基体碳(树脂碳化... 采用树脂碳化和碳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C/CF)先驱丝,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形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铜(C/CF/Cu)复合材料,借助于扫描电镜下复合材料界面和相分布观察,以及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磨损测试,探讨了基体碳(树脂碳化碳和沉积碳)对C/CF/Cu复合材料成形、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和碳气相沉积处理的C/CF先驱丝相对致密,并阻碍铜液的压力浸渗成形,但该先驱丝硬度高于碳化处理的C/CF先驱丝。碳化和碳气相沉积处理的C/CF/Cu复合材料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高于纯铜,而且滑动摩擦因数也高于纯铜。证明C/CF/Cu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摩阻功能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f/cu复合材料 气相沉积 碳化 摩擦磨损
下载PDF
CF/Cu-10Sn复合轴承材料温压成形致密化规律和其有关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程继贵 王成福 夏永红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98,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温压成形方法制备出了碳纤维体积含量为 10 %的短碳纤维增强锡青铜 (CF/Cu 10Sn)复合轴承材料 ,研究了温压温度、压力等对温压压坯密度的影响 ,同时对温压压坯的烧结行为和烧结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 采用粉末冶金温压成形方法制备出了碳纤维体积含量为 10 %的短碳纤维增强锡青铜 (CF/Cu 10Sn)复合轴承材料 ,研究了温压温度、压力等对温压压坯密度的影响 ,同时对温压压坯的烧结行为和烧结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选取合适的温压温度 ,温压成形可以明显提高CF/Cu 10Sn复合压坯的密度 ;对含有高模量碳纤维的CF/Cu 10Sn体系 ,温压成形时仍可用经典的粉末压制方程来描述压坯密度和压制压力之间的关系。此外 ,温压成形可以改善压坯中的颗粒充填状况 ,有利于控制烧结体的尺寸变化 ,并提高烧结体的密度和相关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Fu-10Sn复合轴承材料 温压 致密化 性能
下载PDF
C/CF/Cu复合材料界面和抗拉强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卫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树脂碳化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C/CF)先驱丝,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型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铜(C/CF/Cu)复合材料,借助抗拉强度测试及扫描电镜下复合材料界面和相组成物分布观察,探讨了C、CF和Cu三组元复合界面特性以及碳纤维丝类型和C/CF... 采用树脂碳化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C/CF)先驱丝,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型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铜(C/CF/Cu)复合材料,借助抗拉强度测试及扫描电镜下复合材料界面和相组成物分布观察,探讨了C、CF和Cu三组元复合界面特性以及碳纤维丝类型和C/CF先驱丝体积分数对C/CF/Cu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CF/Cu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是碳纤维单丝-树脂碳化碳-铜双复合界面,此界面属于无化学反应的弱复合界面,铜对C/CF先驱丝的机械锁紧力是提高界面强度和复合材料强度的关键因素。当凝固成型压力为28.5MPa时,1k碳纤维丝的C/CF先驱丝体积分数为25%和3k碳纤维丝的C/CF先驱丝体积分数为44.7%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较高值,分别为595MPa和587MPa,均为纯铜抗拉强度的3倍以上。3k丝制成的一次C/CF先驱丝内碳纤维丝的数量较多,影响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而选用1k碳纤维丝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f/cu复合材料 界面 抗拉强度 碳化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界面含Cr-O-C防黏层Cu/Ni复合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杨光 胡正晨 +1 位作者 惠越 陈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符合细晶强化规律,晶粒塑性变形主要受晶体内部的位错滑移控制,最大应力增加9.52%;当晶粒尺寸小于12 nm时,由于晶界所占比例的增加,拉伸过程的塑性变形更多受晶界变形控制,屈服强度下降。Cr-O-C界面弱化了Cu/Ni复合体的强度,随着界面上Cr、O和C原子数量的增加,Cu/Ni复合体的抗拉强度随之降低,最大应力下降56.40%,Cu/Ni复合体内部的位错数量也随之降低,转移到Ni表面的Cu原子数量随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晶粒尺寸 cu/Ni复合体 cr-O-c防黏层 拉伸性能
下载PDF
基体碳对C/CF/Cu复合材料的影响
9
作者 李卫 齐笑冰 朴东学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3-84,共2页
采用树脂碳化和碳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C/CF)先驱丝,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型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铜(C/CF/Cu)复合材料,借助于扫描电镜下复合材料界面和相分布观察以及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磨损测试,探讨了基体碳(树脂碳化碳... 采用树脂碳化和碳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C/CF)先驱丝,用压力浸渗凝固成型方法制备了碳/碳纤维/铜(C/CF/Cu)复合材料,借助于扫描电镜下复合材料界面和相分布观察以及显微硬度和滑动摩擦磨损测试,探讨了基体碳(树脂碳化碳和沉积碳)对C/CF/Cu复合材料成型、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和碳气相沉积处理的C/CF先驱丝相对致密并阻碍铜液的压力浸渗成型,但该先驱丝硬度高于碳化处理的C/CF先驱丝.碳化和碳气相沉积处理的C/CF/Cu复合材料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高于纯铜,而且滑动摩擦系数也高于纯铜.C/CF/Cu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摩阻功能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f/cu复合材料气相沉积 碳化 摩擦磨损
下载PDF
Cu-Pd-V钎料真空钎焊Cf/SiBCN复合材料的界面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文 熊华平 +3 位作者 陈波 邹文江 刘伟 谭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94,132,133,共7页
利用Cu-Pd-V钎料对新型四元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BCN进行了真空钎焊连接.利用座滴法研究了CuPd-V钎料对C_f/SiBCN复合材料的动态润湿性.利用SEM和XRD对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断口物相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1 170℃保温30 min后钎料在... 利用Cu-Pd-V钎料对新型四元陶瓷基复合材料C_f/SiBCN进行了真空钎焊连接.利用座滴法研究了CuPd-V钎料对C_f/SiBCN复合材料的动态润湿性.利用SEM和XRD对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断口物相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1 170℃保温30 min后钎料在复合材料上的润湿角为57°.在1 170℃-10 min钎焊规范下,CuPd-V钎料在C_f/SiBCN复合材料表面形成厚度约为1μm的V(C,N)反应层,主要包括VC和VN化合物,钎缝中央为Cu_3Pd和CuPd两种固溶体相.接头的室温三点弯曲强度为58.1 MPa,当测试温度提高至600℃时接头强度上升至90.2 MPa,在700和800℃测试温度下钎焊接头强度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可以维持在室温强度水平,分别为66.9和6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BcN复合材料 cu-Pd-V钎料 接头组织 接头强度 界面反应
下载PDF
粉末锻造Al_(2)O_(3)颗粒增强Fe–Ni–Mo–C–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11
作者 张旭 史思阳 +5 位作者 张腾雨 田谨 吴亚科 王邃 赵振智 江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态下不添加增强颗粒的单一Q61,调质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38增至HRC 39.8,屈服强度从1106 MPa增至1121 MPa,延伸率从12%降至6.5%;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61.5增至HRC 63.2,磨损率从5.27×10^(-6)mm^(3)·m^(-1)·N^(-1)降至3.08×10^(-6)mm^(3)·m^(-1)·N^(-1),低于对比试验用的典型齿轮材料40Cr的磨损率(3.34×10^(-6)mm^(3)·m^(-1)·N^(-1))。当Al_(2)O_(3)质量分数大于0.15%时,Al_(2)O_(3)颗粒逐渐偏聚,虽然调质态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仍继续小幅增加,但塑性严重退化,且淬火态复合材料磨损率增加,耐磨性变差。综合来看,添加0.15%Al_(2)O_(3)颗粒强化Q61复合材料在调质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在淬火态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摩擦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Ni–Mo–c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Arc Erosion Resistance of C_f/Cu Composite by Vacuum Melting Infiltration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华煜 LIU Yiwen +1 位作者 ZHAO Xianling LUAN Xinga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039-1043,共5页
Cf/Cu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vacuum melting infiltration. Ti and Cr were doped to the Cu alloy to improve the wettability between Cu and carbon. The microstrue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SEM and EDS. The arc eros... Cf/Cu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vacuum melting infiltration. Ti and Cr were doped to the Cu alloy to improve the wettability between Cu and carbon. The microstrueture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SEM and EDS. The arc erosion rate of Cf/Cu composite was investigated in vacu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 and Cr could improve the wettability between Cu and C/C preform and the infiltration ability of Cu into C/ C preform greatly. A TiC interface formed between the fibers and matrix. The good bonding between the fiber and matrix guaranteed that part of the Cu matrix can still be bonded on the fibers even when the material was exposed to the plasma. Consequently, the carbon fibers were protected from the erosion. In comparison, Cu was completely consumed by the arc erosion. Hence, the graphite was eroded and presented a cauliflower-like morphology. Therefore, the prepared C/Cu bad better ability to resist the arc erosion, compared with common Cu-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cu composite vacuum melting infiltration arc erosion
下载PDF
WEAR TRANSITIONS OF C/Cu COMPOSITE MATERIALS 被引量:1
13
作者 Bu Yan Xiang Zhongxia(Tianjin Universit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3-107,129,共17页
An unlubricated sliding friction test on C/Cu composite materials is described. The result of the test proves that adhesive wear is the domination. At a certain speed, when the load upon the test block is light, the w... An unlubricated sliding friction test on C/Cu composite materials is described. The result of the test proves that adhesive wear is the domination. At a certain speed, when the load upon the test block is light, the wear rate remains low level and the friction pair has a good antifriction performance. But when the load increases to a certain value, the wear transitions happen, the wear becomes sev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 composite material WEAR Wear transition
全文增补中
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及烧蚀机理 被引量:21
14
作者 冉丽萍 李文军 +1 位作者 杨琳 易茂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0-515,共6页
采用真空熔渗技术制备新型C/C-Cu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焰测试不同时间下C/C-Cu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利用XRD、SEM分析材料烧蚀后的物相组成及组织形貌,对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烧蚀时间对材料的烧蚀率有显著影... 采用真空熔渗技术制备新型C/C-Cu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焰测试不同时间下C/C-Cu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利用XRD、SEM分析材料烧蚀后的物相组成及组织形貌,对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烧蚀时间对材料的烧蚀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均呈上升趋势;烧蚀后复合材料表面生成氧化物相TiO2和Cu2O,原来的TiC相被TiO2相替代;C/C-Cu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优于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C/C-Cu复合材料的氧-乙炔焰烧蚀机制为热氧化烧蚀、热物理烧蚀(升华)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烧蚀 烧蚀机理
下载PDF
C/C-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冉丽萍 易茂中 +2 位作者 王朝胜 杨琳 易振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0-535,共6页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的方法制备密度和基体炭不同的C/C多孔坯体,采用真空熔渗将熔融Cu渗入到C/C坯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研...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的方法制备密度和基体炭不同的C/C多孔坯体,采用真空熔渗将熔融Cu渗入到C/C坯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u成功地渗入C/C坯体中,并填充了坯体的孔洞和炭纤维之间的孔隙,复合材料的主要相为Cu、C及少量的TiC相,当渗剂中Ti的质量分数达到15%时,出现微量的Cu和Ti的金属化合物相;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渗剂相同时,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量随着材料密度增加而增加;坯体相同时,随着渗剂中Ti含量增加,摩擦因数增加,体积磨损减小。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先增后减,80 N载荷时均达到最大值;与J204电刷对比,同样条件下,两者摩擦因数接近,但C/C-Cu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远远小于J204电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c/c坯体 熔渗cu 显微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2D C_f/SiC-Cu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简科 陈朝辉 +2 位作者 胡海峰 王其坤 马青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33-1937,共5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的使用工况,提出并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2D Cf/SiC-Cu材料(其中Cu作为发汗剂),对其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可以制备出力学性能较好的2D Cf/SiC-Cu材料,...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的使用工况,提出并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2D Cf/SiC-Cu材料(其中Cu作为发汗剂),对其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可以制备出力学性能较好的2D Cf/SiC-Cu材料,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63 MPa,27.7 MPa和15.7MPa.m1/2。材料密度为2.24 g/cm3,在氧乙炔焰中烧蚀60 s后,材料结构保持完整,力学性能仍能满足喉衬材料的使用要求,质量损失为0.124 g。因此,2D Cf/SiC-Cu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抗烧蚀性能,是一种有希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cu材料 先驱体转化 烧蚀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电流对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文艳 彭可 +2 位作者 冉丽萍 葛毅成 易茂中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磨损率逐渐增大;对偶磨损量在0~7.5A范围内较低,然后随电流增大而逐渐增大.电流较低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电流增大氧化磨损及黏着磨损程度提高,电流高至15A时,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电弧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Mo_2c涂层 熔渗 电流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C/Cu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特性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林 范大楠 +2 位作者 刘兆年 张宏祥 李国俊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作者采用连续电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沉积单层或复层金属,如 Cu、Ni、Cr、Sn 等,并通过真空热压扩散制备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合金元素对C/Cu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特性和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定量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合金元素 界面
下载PDF
熔渗法制备C/C-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冉丽萍 周文艳 +2 位作者 赵新建 易茂中 杨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07-1613,共7页
以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分别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I)和浸渍炭化(Impregnation and carbonization,I/C)制备不同密度和基体炭的C/C坯体;通过添加Ti元素改善熔融Cu与C/C坯体的润湿性。采用真空熔渗法制... 以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分别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I)和浸渍炭化(Impregnation and carbonization,I/C)制备不同密度和基体炭的C/C坯体;通过添加Ti元素改善熔融Cu与C/C坯体的润湿性。采用真空熔渗法制备C/C-Cu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与坯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与常用滑板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坯体密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下降,而坯体密度为1.4 g/cm3的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达到最大值。与用I/C坯体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用CVI坯体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其弯曲曲线呈"假塑性"断裂特征,断裂时纤维从热解炭层或熔渗金属相中拔出,熔渗金属相呈"韧窝状"的塑性断裂形貌。冲击断裂时,复合材料倾向于沿TiC/熔渗金属界面断裂。C/C-Cu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180~300 MPa、冲击韧性高于3.5 J/cm2,优于常用滑动电接触材料的性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滑动电接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熔渗 力学性能 断裂机制 滑动电接触材料
下载PDF
Mo_2C改性涂层制备温度对C/C-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文艳 易茂中 +2 位作者 冉丽萍 彭可 葛毅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0-996,共7页
以仲钼酸铵为反应物,采用熔盐法在低密度C/C复合材料孔隙表面制备Mo2C涂层,改善Cu与C/C坯体的润湿性,然后通过无压熔渗Cu制备C/C-Cu复合材料,研究了Mo2C改性层制备温度对Mo2C涂层和C/C-Cu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2C... 以仲钼酸铵为反应物,采用熔盐法在低密度C/C复合材料孔隙表面制备Mo2C涂层,改善Cu与C/C坯体的润湿性,然后通过无压熔渗Cu制备C/C-Cu复合材料,研究了Mo2C改性层制备温度对Mo2C涂层和C/C-Cu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2C涂层在坯体内部孔隙表面分布均匀,且与炭基体和Cu均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在950~1150℃范围内,随涂层反应温度的提高,Mo2C层厚度由2.0μm逐渐增大到6.5μm,C/C-Cu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增大,电阻率逐渐降低;抗弯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涂层反应温度为1000℃时呈现最大值251.83 MPa。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均随磨损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随着Mo2C涂层制备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大,体积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加,在Mo2C涂层反应温度为1000℃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2c涂层 c/c-cu复合材料 熔渗 摩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