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SiC复合材料低温铣削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亮 王凯 +7 位作者 王新永 陈旭辉 刘宏瑞 王松 宋楠 韩军 严伟容 刘鸿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超硬金刚石刀具低温铣削Cf/SiC复合材料进行工艺优化研究,主要研究聚晶金刚石刀具低温铣削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低温冷却介质(干冰、液氮)和冷却工艺参数(阀体出口压力和喷嘴喷射角度)对切削力、加工表面完整性和切屑的影响规律。研... 对超硬金刚石刀具低温铣削Cf/SiC复合材料进行工艺优化研究,主要研究聚晶金刚石刀具低温铣削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低温冷却介质(干冰、液氮)和冷却工艺参数(阀体出口压力和喷嘴喷射角度)对切削力、加工表面完整性和切屑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干冰、液氮低温介质的冷却作用下,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主切削力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复合材料 低温铣削 工艺优化 干冰 液氮
下载PDF
不同裂解升温速率制备的C_f/Si_3N_4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文伟 陈朝辉 +1 位作者 方晖 马青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2-24,28,共4页
以聚硅氮烷为先驱体 ,研究先驱体转化过程中不同裂解升温速率对制备 3D- B Cf/Si3N4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以 10℃ /min裂解升温速率制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弯曲... 以聚硅氮烷为先驱体 ,研究先驱体转化过程中不同裂解升温速率对制备 3D- B Cf/Si3N4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以 10℃ /min裂解升温速率制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 6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3N4 陶瓷基复合材料 裂解升温速率 聚硅氮烷 力学性能 氮化硅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表面HfO_2涂层的制备及其抗热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兰昊 张伟刚 +2 位作者 黄传兵 房师阁 魏玺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等离子喷涂条件下Cf/SiC复合材料表面HfO2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及其抗热冲击性能。方法通过水热合成和喷雾造粒制备出HfO2粉体,并利用等离子喷涂在Cf/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HfO2涂层,研究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和抗热冲击性能。结... 目的研究等离子喷涂条件下Cf/SiC复合材料表面HfO2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及其抗热冲击性能。方法通过水热合成和喷雾造粒制备出HfO2粉体,并利用等离子喷涂在Cf/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HfO2涂层,研究涂层的物相、显微组织和抗热冲击性能。结果水热合成的纳米HfO2为单斜相结构,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15nm;等离子喷涂制备的HfO2涂层组织中存在微裂纹和孔隙,涂层为单斜相结构,且经1350℃热处理后涂层的相结构未发生改变。等离子喷涂的HfO2涂层与Cf/SiC复合材料基体结合良好,未观察到涂层、基体间界面分离的现象。经1350℃、50周次的空冷热冲击试验后,涂层未发生破坏失效;在1350℃水冷热冲击条件下,热循环20次时涂层表面出现剥落,27次时脱落面积〉50%。结论通过等离子喷涂制备的HfO2涂层与Cf/SiC复合材料基体结合良好,涂层能够抵御1350℃空冷、50周次热冲击,且未发生破坏失效,涂层的1350℃水冷热循环寿命达27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 C复合材料 HfO_2涂层 抗热冲击性能
下载PDF
硅树脂先驱体转化制备2DC_f/Si-O-C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2 位作者 简科 马青松 王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833-836,共4页
以二维碳纤维布、硅树脂先驱体、SiC微粉和乙醇溶剂为原料,采用PIP工艺制备了2DCf/Si-O-C材料,考察了浆料配比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树脂/乙醇/SiC配比为3:1.2:1时所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其弯曲强度和断裂... 以二维碳纤维布、硅树脂先驱体、SiC微粉和乙醇溶剂为原料,采用PIP工艺制备了2DCf/Si-O-C材料,考察了浆料配比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树脂/乙醇/SiC配比为3:1.2:1时所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49MPa和12.7MPa·m1/2。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浆料中SiC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随之提高,硅树脂/乙醇/SiC配比为3:1.2:4时所制备材料在1300℃氧化10min后,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保留率分别达到了76.3%和83.9%,较未添加SiC微粉的2DCf/Si-O-C材料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先驱体转化法 2Dcf/si-O-C材料 siC微粉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浆料中SiC粉含量对PIP法C_f/Si-O-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青松 徐天恒 陈朝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22-125,共4页
以三维碳纤维编织物和硅树脂(SR249)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法(PIP)制备了Cf/Si-O-C复合材料,考察了浆料中SiC粉含量对Cf/Si-O-C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浆料中SiC粉含量的不同,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结构具有明显差异。随着浆料中... 以三维碳纤维编织物和硅树脂(SR249)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法(PIP)制备了Cf/Si-O-C复合材料,考察了浆料中SiC粉含量对Cf/Si-O-C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浆料中SiC粉含量的不同,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结构具有明显差异。随着浆料中SiC粉含量的增加,Cf/Si-O-C材料的气孔率降低,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减弱,导致其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粉 cf/si-O-C复合材料 硅树脂 先驱体转化
下载PDF
聚硅氧烷先驱体转化制备2D C_f/Si-O-C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简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以二维碳纤维布和廉价的聚硅氧烷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2D Cf/Si-O-C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并与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制备的2D Cf/SiC材料在价格和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2D Cf/Si-O-C材料力学性能较2D Cf/SiC材料... 以二维碳纤维布和廉价的聚硅氧烷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2D Cf/Si-O-C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并与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制备的2D Cf/SiC材料在价格和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2D Cf/Si-O-C材料力学性能较2D Cf/SiC材料有所下降,但成本大大降低。2D Cf/Si-O-C材料弯曲强度达到157.9 MPa,断裂韧性达到8.4MPa.m1/2,剪切强度达到23.4MPa,并且在1400℃下能较好保持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法 聚硅氧烷 2D cf/si-O-C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2DC_f/SiC-Si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简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2-45,51,共5页
针对短时高温抗氧化的具体环境,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2D Cf/SiC-Si复合材料。首先考察首周期裂解温度对2D Cf/SiC-Si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周期采用1200℃裂解,所制备的2D Cf/SiC-Si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 针对短时高温抗氧化的具体环境,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2D Cf/SiC-Si复合材料。首先考察首周期裂解温度对2D Cf/SiC-Si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周期采用1200℃裂解,所制备的2D Cf/SiC-Si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305.4MPa和15.7 MPa.m1/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i粉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2D Cf/SiC-Si材料的力学性能稍有降低,而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中游离碳含量的降低和Si氧化后生成的具有封填裂纹和隔氧作用的SiO2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si复合材料 先驱体转化 裂解温度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裂解温度对PIP制备2D C_f/Si-O-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2 位作者 简科 马青松 王松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6,共5页
以二维碳纤维布、硅树脂先驱体、SiC微粉和乙醇溶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了2D Cf/Si-O-C复合材料,考察了裂解温度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周期裂解温度对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纤维-基体间的界面弱化是复... 以二维碳纤维布、硅树脂先驱体、SiC微粉和乙醇溶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了2D Cf/Si-O-C复合材料,考察了裂解温度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周期裂解温度对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纤维-基体间的界面弱化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第6周期采用合适的温度裂解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了263.9MPa和12.8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先驱体转化法 裂解温度 2D cf/si-O-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界面
下载PDF
硅树脂浓度对PIP制备3D C_f/Si-O-C材料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2 位作者 简科 方志薇 彭霞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440-442,共3页
以三维碳纤维织物和廉价的硅树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3DCf/Si-O-C材料,考察了硅树脂浓度对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树脂浓度的增加,3DCf/Si-O-C材料的密度增加,孔隙率下降,材料的弯曲强度增加,当硅树... 以三维碳纤维织物和廉价的硅树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3DCf/Si-O-C材料,考察了硅树脂浓度对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树脂浓度的增加,3DCf/Si-O-C材料的密度增加,孔隙率下降,材料的弯曲强度增加,当硅树脂浓度达到54.5%时,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360.6MPa;而随着硅树脂浓度的进一步增加,材料的密度虽然进一步增加,但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却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硅树脂浓度过高时,所制备的材料基体与纤维结合较紧,界面结合较差的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法 硅树脂 3Dcf/si—O-C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Ti-Ni钎焊C_f/SiBCN陶瓷接头界面组织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雪 张玲 +2 位作者 林铁松 何鹏 杨治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2,共4页
使用Ti-Ni高温钎料实现Cf/Si BCN陶瓷自身连接.分别研究了钎料成分、钎料箔片叠层方式以及钎焊温度对焊接界面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元素含量超过50%且以Ni/Ti/Ni方式叠层得到的接头界面良好,其中Ni元素深入陶瓷基体,与Si元素发... 使用Ti-Ni高温钎料实现Cf/Si BCN陶瓷自身连接.分别研究了钎料成分、钎料箔片叠层方式以及钎焊温度对焊接界面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元素含量超过50%且以Ni/Ti/Ni方式叠层得到的接头界面良好,其中Ni元素深入陶瓷基体,与Si元素发生反应,在陶瓷内形成扩散层结构,扩散层内的Ni,Si元素成梯度分布,而Ti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弥散分布在焊缝中间部分的钎料层中试验发现,提高钎焊温度有利于Ni元素的扩散,在以Ni/Ti/Ni叠层、Ni元素含量低于50%时,提高钎焊温度至1 300℃得到的接头没有显著裂纹,中间层的钛化合物分布更加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高温钎料 cf/si BCN陶瓷 界面组织 连接机理
下载PDF
C_f/SiC表面等离子喷涂金属过渡层及其界面结合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涛 李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3,共7页
目的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APS)在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金属涂层。方法在对比等离子喷涂Mo粉、NiCrBSi粉以及自制的Ti70Ni20Cu10复合粉末三种涂层的组织形貌和界面结合的基础上,制备了Mo-10%Ti复合涂层,喷涂用粉为通过低速球磨方法在... 目的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APS)在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金属涂层。方法在对比等离子喷涂Mo粉、NiCrBSi粉以及自制的Ti70Ni20Cu10复合粉末三种涂层的组织形貌和界面结合的基础上,制备了Mo-10%Ti复合涂层,喷涂用粉为通过低速球磨方法在大颗粒的Mo粉表面包覆TiH_2粉末而得,喷涂时将基体预热至700℃,在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喷涂。结果 APS制备的Mo-10Ti涂层,组织致密均匀,孔隙率较低,无明显裂纹。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没有发生剥离现象,结合强度超过6.3 MPa,断裂发生于基体侧。结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润湿性是影响等离子喷涂金属涂层与C_f/SiC复合材料结合的关键因素,所设计的Mo-Ti复合涂层较好地兼顾了这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cf/si C复合材料 Mo-10wt.%Ti复合涂层 结合强度 热膨胀系数 润湿性
下载PDF
水基浆料涂覆结合原位反应制备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光学涂层(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盛星 殷杰 +3 位作者 朱云洲 黄毅华 刘学建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本研究提出一种C_f/SiC复合材料表面改性新方法为水基浆料涂覆结合原位反应烧结工艺。系统研究了SiC和炭黑在水基浆料中的共分散、粘结剂的量和浆料固含量对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基浆料涂... 本研究提出一种C_f/SiC复合材料表面改性新方法为水基浆料涂覆结合原位反应烧结工艺。系统研究了SiC和炭黑在水基浆料中的共分散、粘结剂的量和浆料固含量对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基浆料涂覆工艺可在基材表面制备一层气孔率达49%的多孔C/SiC预涂层;通过液相渗硅原位反应工艺,多孔预涂层转变为高致密、与基材强结合的光学涂层,并且在涂层与基材间形成了~15μm的化学反应过渡层;Si/SiC涂层的维氏硬度为(14.19±0.46)GPa,断裂韧性为(3.02±0.30)MPa·m1/2;经过精细研磨抛光,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可达2.97 nm 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iC涂层 cf/siC 水基浆料涂覆 反应烧结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Si_3N_4陶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英文)
13
作者 王贺云 刘茜 +2 位作者 周遥 周真真 刘光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为研究碳纤维(Cf)加入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Y2O3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Cf/Si3N4复合材料,其中碳纤维加入量为0、2wt%和5wt%。选用乙醇作分散介质,通过球磨工艺可有效分散短切碳纤维。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在... 为研究碳纤维(Cf)加入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Y2O3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Cf/Si3N4复合材料,其中碳纤维加入量为0、2wt%和5wt%。选用乙醇作分散介质,通过球磨工艺可有效分散短切碳纤维。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且材料中的晶粒在垂直于热压压力的方向呈现一定取向排列。高温烧结过程中,碳纤维与Si3N4或其表面的SiO2层发生反应,生成SiC中间层。适量碳纤维加入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性能。当Cf加入量为2wt%时,Cf/Si3N4的热导率较高,为45.8 W/(m K);而不添加Cf的样品,其热导率为37.1 W/(m K)。加入Cf后,Cf/Si3N4的断裂韧性有小幅提高,维氏硬度在16.6-16.8 GPa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3N4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 界面反应 热导 力学性能
下载PDF
2D-C_f/SiC复合材料蠕变断裂及损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程煜 李丽华 +3 位作者 张晓 董宁 李玫 韩栋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22期78-82,共5页
研究了2D-C_f/Si 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温度分别为700℃和900℃,蠕变应力分别为50MPa、75MPa和100MPa条件下的蠕变断裂及损伤机理。运用拉森-米勒参数法拟合材料的蠕变断裂时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以进一步揭示... 研究了2D-C_f/Si 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温度分别为700℃和900℃,蠕变应力分别为50MPa、75MPa和100MPa条件下的蠕变断裂及损伤机理。运用拉森-米勒参数法拟合材料的蠕变断裂时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以进一步揭示其蠕变断裂机理。结果表明:2D-C_f/Si C复合材料的蠕变断裂寿命与温度和应力密切相关,较高温度或应力会降低材料的蠕变断裂寿命;在蠕变过程中,材料除发生应力损伤外,还会发生氧化损伤;2D-C_f/Si C复合材料的氧化损伤比应力损伤对蠕变断裂时间有更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_f/siC 蠕变断裂时间 蠕变损伤
下载PDF
非光滑Al基复合材料制备及耐磨性研究
15
作者 郑金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Si C短纤维(Si Cf)和Ti3Si C2双相强化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强相Si Cf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光滑面和非光滑面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烧结温度为400~550℃,复合材料的非光滑表面摩擦因数...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Si C短纤维(Si Cf)和Ti3Si C2双相强化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强相Si Cf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光滑面和非光滑面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烧结温度为400~550℃,复合材料的非光滑表面摩擦因数明显低于光滑表面,耐磨性能显著优于光滑表面;当摩擦载荷为49 N,含1%Si Cf、5%Ti3Si C2的双相强化Al基复合材料,其非光滑表面比光滑表面的摩擦因数低15%,磨损量降低60%;含5%Si Cf、5%Ti3Si C2的复合材料,其非光滑表面的磨损量比光滑表面降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基复合材料 TI3siC2 sicf
下载PDF
Joining of C_f/SiC composite to GH783 superalloy with NiPdPtAu-Cr filler alloy and a Mo interlayer 被引量:4
16
作者 Wen-Wen Li Bo Chen +2 位作者 Hua-Ping Xiong Wen-Jiang Zou Hai-Shui Re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099-2106,共8页
With assistance of Mo interlayer, joining of Cf/SiC composite to GH783 superalloy was carried out using NiPdPtAu-Cr filler alloy. Under the brazing condition of 1200 C for 10 min, the maximum joint strength of 98.5 MP... With assistance of Mo interlayer, joining of Cf/SiC composite to GH783 superalloy was carried out using NiPdPtAu-Cr filler alloy. Under the brazing condition of 1200 C for 10 min, the maximum joint strength of 98.5 MPa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achieved when the thickness of Mo interlayer was 0.5 mm. Furthermore, the corresponding joint strength tested at 800 ℃ and 900℃ was even elevated to 123.8 MPa and 133.0 MPa, respectively. On one hand, the good high-temperature joint strengt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refractory Mo-Ni-Si ternary compound within the joi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idual Mo interlayer as a hard buffer, can release the residual thermal stresses within the dissimilar joint. The Cf/SiC-Mo bonding interface was still the weak link over the whole joint, and the cracks propaga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reaction zone between the Cf/SiC composite and the Mo inter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 Ccomposite GH783 SUPERALLOY Microstructure STRENGTH FRACTURE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