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型血供筋膜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世民 张连生 韩平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2-65,共4页
前臂、小腿的知名动脉走行于肌肉或肌腱之间,在肌间隙中发出众多的筋膜皮肤穿动脉。这些肌间隙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发出3~5个分支,并相互联系形成顺沿动脉走行的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血管吻合。在前臂的桡、尺两侧及小腿的前、后、外... 前臂、小腿的知名动脉走行于肌肉或肌腱之间,在肌间隙中发出众多的筋膜皮肤穿动脉。这些肌间隙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发出3~5个分支,并相互联系形成顺沿动脉走行的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血管吻合。在前臂的桡、尺两侧及小腿的前、后、外三方均存在着纵向筋膜血管网。顺沿此纵向链式血管网的走向设计切取以近端或远端为蒂的筋膜岛状皮瓣,长宽比例可达5:1。作者还介绍了前臂和小腿链型筋膜皮瓣的几种应用方法,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及其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型筋模皮瓣 血管网 肌间隙穿动脉
下载PDF
链型皮瓣与轴型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杰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链型皮瓣和轴型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1月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手指外伤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对照组72例... 目的探讨链型皮瓣和轴型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1月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手指外伤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对照组72例采用胸腹部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对两组的疗效及皮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优良率[94.44%(85/90)]与对照组[86.11%(62/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061,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差[(90.2±8.5)、(75.2±3.2)、(55.3±4.1)分]各级别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5.5±7.6)、(70.5±4.6)、(50.6±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背链型皮瓣和轴型皮瓣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相当,但链型皮瓣生存情况、皮瓣外观、感觉恢复情况及运动功能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型皮瓣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疗效
下载PDF
腓动脉链型螺旋浆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0
3
作者 魏鹏 王扬剑 +6 位作者 陈薇薇 梅劲 李学渊 滕晓峰 刘万宝 王欣 陈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研究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22例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21cm×11cm,最小5cm×4cm。结果22例... 目的研究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22例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21cm×11cm,最小5cm×4cm。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无皮瓣淤紫及水泡;供区处植皮亦全部存活,6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病例皮瓣皮肤颜色红润,质地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皮瓣弹性良好,无瘢痕挛缩,不影响足踝关节活动度,皮瓣供区亦无明显功能影响,患肢外观及行走功能良好。结论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是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设计科学、血流符合生理、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临床实用性较强,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腓动脉 链型皮瓣 螺旋浆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