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ochemical leaching of chalcopyrite concentrate by sulfuric acid 被引量:2
1
作者 Farhad Khorramshahi Mohammadabad Sina Hejazi +1 位作者 Jalil Vahdati khaki Abolfazl Babakha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80-388,共9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troduce a new cost-effective methodology for increasing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halcopyrite concentrate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echanical activation was employed during the lea... This study aimed to introduce a new cost-effective methodology for increasing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halcopyrite concentrate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Mechanical activation was employed during the leaching(mechanochemical leaching) of chalcopyrite concentrates in a sulfuric acid medium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High energy ball milling process was used during the leaching to provide the mechanochemical leaching condition,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cyclic voltammetr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aching behavior of chalcopyrite. Moreover,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alcopyrite powder before and after leaching.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echanochemical leaching was effective; the extraction of copp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continuously. Although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halcopyrite was very low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percentages of copper dissolved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H2O2) and ferric sulfate(Fe2(SO4)3) after 20 h of mechanochemical leaching reached 28% and 33%, respectively. Given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and the facts that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an autoclave and can be conduct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it represents an economical and easy-to-use method for the leaching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lcopyrite mechanical activation mechanochemical leaching sulfuric acid cyclic voltammetry
下载PDF
不同酸掺杂聚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及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通 李晓霞 +3 位作者 郭宇翔 赵纪金 马森 赵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70-1875,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在镀金PET膜上分别聚合了硫酸(H2SO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硫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膜,对比研究了掺杂酸种类对PANI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DBSA可以随聚合过程进入PANI分子链;H2SO4掺杂...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在镀金PET膜上分别聚合了硫酸(H2SO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硫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膜,对比研究了掺杂酸种类对PANI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DBSA可以随聚合过程进入PANI分子链;H2SO4掺杂的PANI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是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较差;大分子的DBSA使PANI优先产生单螺旋的纤维,提高了PANI在平行分子链方向上的结晶度和在空气中的稳定性;相对于单一酸掺杂,复合酸掺杂的PANI在酸溶液中电扫描表现出优良的循环伏安特性,在保持较高电导率的同时,提高了PANI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聚苯胺 循环伏安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H_3PO_4溶液中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海琳 黄玉东 张志谦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35,57,共5页
以H3PO4溶液为电解液对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改性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测试,XPS、SEM和XRD分析探讨了H3PO4溶液体系中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在改性处理初期,纤维表面已有电活性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活性碳原子,此后伴随着... 以H3PO4溶液为电解液对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改性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测试,XPS、SEM和XRD分析探讨了H3PO4溶液体系中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在改性处理初期,纤维表面已有电活性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活性碳原子,此后伴随着水的电解析氧反应纤维表面进一步受到氧化和刻蚀,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而且各种含氧官能团含量随着改性处理得进行不断变化,其中羧基和酸酐含量明显增加。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沟槽加深加宽,但其本体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表面层微晶尺寸有所减小,晶面间距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PO4 电化学改性 碳纤维 含氧官能团 酸酐 表面氧 溶液体系 碳原子 晶面间距 循环伏安
下载PDF
黄铜矿在硫酸介质中浸出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朱莉 张德诚 罗学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9,82,共5页
以天然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电极电化学体系,对在硫酸介质中黄铜矿的浸出过程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首先氧化成缺铁硫化物,覆盖于电极表面,使电极表面发生钝化。随着电位的升高,缺铁硫化物继续氧化,最终以硫酸根形... 以天然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电极电化学体系,对在硫酸介质中黄铜矿的浸出过程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首先氧化成缺铁硫化物,覆盖于电极表面,使电极表面发生钝化。随着电位的升高,缺铁硫化物继续氧化,最终以硫酸根形式于溶液中。当电位小于-0.85 V(vs.SCE)时,黄铜矿阴极还原反应电流大,晶格中的Fe3+完全溶解出来。黄铜矿的阴极反应较强烈,且对黄铜矿氧化浸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pH值降低,H2S加速生成,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强。说明在研究的pH值内,降低体系的pH值有利于黄铜矿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 酸浸
下载PDF
电沉积铅合金在硫酸中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戴长松 王振华 +2 位作者 王殿龙 丁飞 胡信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32,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和铸造的铅合金在硫酸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且在多次循环后,比较两种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硫酸电解液中,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电化学反应,与铸造铅电极表面发...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和铸造的铅合金在硫酸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且在多次循环后,比较两种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硫酸电解液中,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电化学反应,与铸造铅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的电化学反应基本相同,多次循环后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具有更加均匀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铅合金 铅酸电池 循环伏安 板栅
下载PDF
二茂铁甲酸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汪庆祥 李文琦 +2 位作者 倪建聪 高凤 陈静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3-89,共7页
用循环伏安、微分脉冲伏安和计时库仑等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茂铁甲酸(FCA)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FCA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FCA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式电位往正向移动,表明二者... 用循环伏安、微分脉冲伏安和计时库仑等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茂铁甲酸(FCA)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FCA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FCA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式电位往正向移动,表明二者可能通过沟面方式发生作用.计时库仑法表明FCA与DNA作用后,复合物扩散系数明显降低,这可能是FCA与DNA反应峰电流降低的原因.微分脉冲实验表明以FCA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1.3×10–5 mol/L^1.0×10–4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紫外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二者的相互作用,且作用模式可能够沟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甲酸 DNA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
下载PDF
酸浓度和聚合周期对DBSA掺杂PANI结构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孙通 李晓霞 +3 位作者 郭宇翔 赵纪金 赵楠 马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1-724,733,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镀金PET膜上聚合得到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PANI)膜,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所得PANI膜的红外光谱、微观形貌、循环伏安特性、X射线衍射谱图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研究了DBSA浓度和聚合时间对PANI结...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镀金PET膜上聚合得到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PANI)膜,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所得PANI膜的红外光谱、微观形貌、循环伏安特性、X射线衍射谱图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研究了DBSA浓度和聚合时间对PANI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BSA可以通过电化学聚合过程掺入PANI分子链,由于长链烷基的增容作用,PANI呈纤维状。电化学聚合过程中,随DBSA浓度增大,PANI成核速率增加,易形成片状致密结构,造成PANI膜结晶度升高、离子空间位阻变大,且膜的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随聚合时间的增加,PANI表面形貌逐渐变差,出现团簇现象,成核速率逐渐增加,PANI纤维横向生长形成带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聚苯胺 循环伏安 十二烷基苯磺酸 功能材料
下载PDF
L-天冬氨酸对肾上腺素电子转移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赵春晓 李运输 郁章玉 《菏泽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5-67,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肾上腺素在不同pH的盐酸溶液中,铂电极表面上天冬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溶液pH值的变化和天冬氨酸加入比例的改变,肾上腺素的电化学参数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肾上腺素 L-天冬氨酸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
下载PDF
黄铜矿在含铁酸性介质中氧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晋宁 易筱筠 党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7-444,共8页
以天然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运用开路电位,循环伏安曲线,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手段,对在硫酸介质中三价铁离子对黄铜矿的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可能通过两步反应完成,第一步... 以天然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运用开路电位,循环伏安曲线,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手段,对在硫酸介质中三价铁离子对黄铜矿的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可能通过两步反应完成,第一步中电极表面形成了一层主要成分是含硫中间产物的钝化膜,第二步则是黄铜矿主体的氧化.Fe3+离子有助于黄铁矿的直接氧化,在黄铜矿的溶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化曲线测量的结果显示随着溶液中Fe3+离子浓度的增加,黄铜矿的极化电流也在增加,黄铜矿也更容易进入钝化阶段.同时,交流阻抗对Fe3+离子浓度改变的响应也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电化学 循环伏安 极化曲线 氧化
原文传递
基于聚氨基苯硼酸修饰电极的新型pH传感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辉 周艳丽 +2 位作者 刘静 宋向荣 徐茂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8-391,共4页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基苯硼酸(PABA)膜修饰玻碳电极的新型pH传感器。利用红外图谱和交流阻抗谱对PABA膜的修饰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修饰电极在不同pH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响应。结果表明,阴极还原峰电...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基苯硼酸(PABA)膜修饰玻碳电极的新型pH传感器。利用红外图谱和交流阻抗谱对PABA膜的修饰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修饰电极在不同pH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响应。结果表明,阴极还原峰电位与底液pH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pH2.01~8.00,能斯特响应斜率为-153mV/pH。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弱酸及中性实际样品pH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基苯硼酸 pH传感 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