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宋代的双季稻
被引量:
15
1
作者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68,共14页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双季稻
早稻
晚稻
间作稻
占城稻
稻作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揭榜对占城稻推广的促进作用及现代传播学解析
2
作者
殷三
李果
+1 位作者
赵红
李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宋代由于气候改变、旱灾频发,对耐旱水稻品种需求迫切。占城稻具有适应性强、耐旱涝、成熟早等优良特性,在宋代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而对占城稻的推广,前人研究很少关注传播学过程。在其推广中,宋朝的官方揭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揭榜的...
宋代由于气候改变、旱灾频发,对耐旱水稻品种需求迫切。占城稻具有适应性强、耐旱涝、成熟早等优良特性,在宋代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而对占城稻的推广,前人研究很少关注传播学过程。在其推广中,宋朝的官方揭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揭榜的内容全面、形式灵活、成本低廉,有效地推动了当时占城稻的推广。揭榜将信息源、受传者、信息及反馈等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机连接起来,从而在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揭榜促进占城稻推广的传播学解读,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科技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城稻
揭榜
推广
传播媒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振江
《古今农业》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始于唐末,或与占城稻的传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早稻
占城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宋代占城稻在我国的推广与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谷跃东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2-34,共3页
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在唐末传入我国后,经宋朝政府的大力推广,兼之自身的优良品性,逐步发展为长江流域居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并相继演化出众多优良的新品种。占城稻的出现,变革了长江流域的耕作制度,传统...
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在唐末传入我国后,经宋朝政府的大力推广,兼之自身的优良品性,逐步发展为长江流域居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并相继演化出众多优良的新品种。占城稻的出现,变革了长江流域的耕作制度,传统的单季复种制渐为制稻麦复种制和双季稻所替代,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起到了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城稻
推广
发展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籼稻中国起源说质疑
5
作者
罗振江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64-75,共12页
以往学者通常认为籼稻系我国原产,有着长期的栽培史,但近些年来考古学、遗传学的研究揭示出一些与籼稻中国起源论相悖的事实。而且,通过考察“粳”“籼”之名实、文献中所反映的水稻熟期特征,可以肯定籼稻在中国的栽培与唐代中后期占城...
以往学者通常认为籼稻系我国原产,有着长期的栽培史,但近些年来考古学、遗传学的研究揭示出一些与籼稻中国起源论相悖的事实。而且,通过考察“粳”“籼”之名实、文献中所反映的水稻熟期特征,可以肯定籼稻在中国的栽培与唐代中后期占城稻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宋以前,籼为粳之异名,晚粳稻在南方占主流地位;晚唐以降,籼稻兴起,并且逐渐在南方占据优势地位,籼也逐渐成为籼稻的专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起源
粳与籼
占城稻
蝉鸣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占城稻的引进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
7
6
作者
严火其
陈超
+1 位作者
夏如兵
殷小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7,共9页
占城稻的引进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它种植广泛,影响巨大,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水稻品种结构。占城稻的引进既有随着易旱的高仰之田的增加而产生的对耐旱品种的需要,也有因应气候变旱的需要。北宋年间,我国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涝转旱...
占城稻的引进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它种植广泛,影响巨大,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水稻品种结构。占城稻的引进既有随着易旱的高仰之田的增加而产生的对耐旱品种的需要,也有因应气候变旱的需要。北宋年间,我国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涝转旱的演变过程,宋代对占城稻的引进可以看作是对气候转旱的一种有效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城稻
气候变化
宋代
原文传递
宋代湖南的粮食种植结构初探
被引量:
4
7
作者
周方高
宋惠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宋代,湖南形成了以水稻为主、麦粟为补充的粮食结构。首先,湖南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占优势地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中,占城稻不迟于12世纪30年代传入湖南,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其次,唐中后期以来,麦作技术传入湖南,并得以渐进式地推广,...
在宋代,湖南形成了以水稻为主、麦粟为补充的粮食结构。首先,湖南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占优势地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中,占城稻不迟于12世纪30年代传入湖南,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其次,唐中后期以来,麦作技术传入湖南,并得以渐进式地推广,但小麦的全面推广主要在南宋。其他旱地作物如粟,在湖南也有所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水稻
占城稻
稻麦复种
原文传递
题名
宋代的双季稻
被引量:
15
1
作者
曾雄生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68,共1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99- 2 0 0 1年导向课题"宋代稻作史研究"之一部分。
文摘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关键词
宋代
双季稻
早稻
晚稻
间作稻
占城稻
稻作史
Keywords
Song Dynasty, double-
rice
, early
rice
, late
rice
, intercropping
rice
,
champa rice
分类号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揭榜对占城稻推广的促进作用及现代传播学解析
2
作者
殷三
李果
赵红
李浩
机构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基金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媒视角下转基因媒体事件的网络传播研究”(SK2019A1049)
安徽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公共服务传播格局下高职新媒体采编智慧教学课程模式的建构”(2017jyxm0829)。
文摘
宋代由于气候改变、旱灾频发,对耐旱水稻品种需求迫切。占城稻具有适应性强、耐旱涝、成熟早等优良特性,在宋代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而对占城稻的推广,前人研究很少关注传播学过程。在其推广中,宋朝的官方揭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揭榜的内容全面、形式灵活、成本低廉,有效地推动了当时占城稻的推广。揭榜将信息源、受传者、信息及反馈等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机连接起来,从而在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揭榜促进占城稻推广的传播学解读,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科技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占城稻
揭榜
推广
传播媒介
Keywords
champa rice
official notice
extension
communication medium
分类号
S-01 [农业科学]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振江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古今农业》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文摘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始于唐末,或与占城稻的传入有关。
关键词
宋代
早稻
占城稻
Keywords
Song Dynasty
Early
rice
champa rice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S511.31-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宋代占城稻在我国的推广与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谷跃东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2-34,共3页
文摘
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在唐末传入我国后,经宋朝政府的大力推广,兼之自身的优良品性,逐步发展为长江流域居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并相继演化出众多优良的新品种。占城稻的出现,变革了长江流域的耕作制度,传统的单季复种制渐为制稻麦复种制和双季稻所替代,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起到了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
占城稻
推广
发展
影响
Keywords
champa rice
promotion
development
impact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籼稻中国起源说质疑
5
作者
罗振江
机构
中国农业博物馆
出处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64-7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CZS076)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往学者通常认为籼稻系我国原产,有着长期的栽培史,但近些年来考古学、遗传学的研究揭示出一些与籼稻中国起源论相悖的事实。而且,通过考察“粳”“籼”之名实、文献中所反映的水稻熟期特征,可以肯定籼稻在中国的栽培与唐代中后期占城稻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宋以前,籼为粳之异名,晚粳稻在南方占主流地位;晚唐以降,籼稻兴起,并且逐渐在南方占据优势地位,籼也逐渐成为籼稻的专名。
关键词
籼稻起源
粳与籼
占城稻
蝉鸣稻
Keywords
Origin of Indica
rice
Jing and Xian
champa rice
Chanming
rice
分类号
S511.21-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占城稻的引进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
7
6
作者
严火其
陈超
夏如兵
殷小霞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7,共9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200903003)
文摘
占城稻的引进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它种植广泛,影响巨大,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水稻品种结构。占城稻的引进既有随着易旱的高仰之田的增加而产生的对耐旱品种的需要,也有因应气候变旱的需要。北宋年间,我国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涝转旱的演变过程,宋代对占城稻的引进可以看作是对气候转旱的一种有效应对。
关键词
占城稻
气候变化
宋代
Keywords
champa rice
climate changes
the Song Dynasty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宋代湖南的粮食种植结构初探
被引量:
4
7
作者
周方高
宋惠聪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6,共6页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279)
文摘
在宋代,湖南形成了以水稻为主、麦粟为补充的粮食结构。首先,湖南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占优势地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中,占城稻不迟于12世纪30年代传入湖南,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其次,唐中后期以来,麦作技术传入湖南,并得以渐进式地推广,但小麦的全面推广主要在南宋。其他旱地作物如粟,在湖南也有所种植。
关键词
湖南
水稻
占城稻
稻麦复种
Keywords
Hunan
rice
champa rice
rice
-wheat cropping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宋代的双季稻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揭榜对占城稻推广的促进作用及现代传播学解析
殷三
李果
赵红
李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罗振江
《古今农业》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宋代占城稻在我国的推广与影响
谷跃东
《怀化学院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籼稻中国起源说质疑
罗振江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宋代占城稻的引进与气候变化
严火其
陈超
夏如兵
殷小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7
原文传递
7
宋代湖南的粮食种植结构初探
周方高
宋惠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