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eservoir accumulation of Triassic Chang 6 Member in Jiyuan-Wuqi area,Ordos Basin,NW China
1
作者 CHEN Shijia LEI Junjie +5 位作者 LIU Chun YAO Jingli LI Yong LI Shixiang SU Kaiming XIAO Zhengl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In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Jiyuan-Wuqi area, Ordos Basin, the Chang 6 reservoir is contacted to the Chang 7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but the oil pool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complex in oil and water d... In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Jiyuan-Wuqi area, Ordos Basin, the Chang 6 reservoir is contacted to the Chang 7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but the oil pool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complex in oil and water distribution. Through cores observation and fracture statistics,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physical property, mercury injection, logging and geochemical data, and comparisons of the sandbodies scales,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argillaceous laminae and fractures between source and reservoir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oil-bearing areas and in the central water producing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are different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provenance were sorted out.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in the eastern area has different Pr/Ph and sterane distribution from that in the western area. The oil and gas primarily migrated vertically. The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and favorable source-reservoir-cap combination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arge-sc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Vertically, th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is controlled by the scale of sandbody and the difference of physical properties, while on the plane,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connectivity of sandbodies, the argillaceous laminae between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and the fractures. The sandbodies of oil-rich zone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have large thickness, low shale content,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weak heterogeneity, few argillaceous laminae and abundant fractures, all of which are favorable for the vertica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contrast, in the middle area with converging provenances, the reservoirs, composed of thin sandbodies, features rapid variation in litholog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strong heterogeneity, poor continuity of sandbodies, abundant argillaceous laminae between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and few fracture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oil and gas to migrate vertically, and results in low oil enrichment degree ultimatel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ontinental multiple-provenance tight reservoirs, not only the good-property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source-reservoir contact relationship and the effect of fractures on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6 member oil RESERVOIR distribu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ifference Jiyuan-Wuqi area ORDOS Basin
下载PDF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Upper Triassic Chang 6 member in Jingan Oilfield, Ordos Bas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Bin Li Jun Peng +2 位作者 Qingsong Xia Jiatong Xie Meijianzi Han 《Petroleum》 2018年第2期126-133,共8页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Jingan oilfield has relatively poor quality:the porosity ranges mainly from 8 to 14%,and permeability ranges from 0.018 to 10.48 md,with a mean of 1.10 md,categorized as ...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Jingan oilfield has relatively poor quality:the porosity ranges mainly from 8 to 14%,and permeability ranges from 0.018 to 10.48 md,with a mean of 1.10 md,categorized as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ype with strong heterogeneity.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various components in these sandstones have provided clues of diagenesis.The sandston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iagene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non-ferroan calcite cementation,grain-coating,pore-lining clay minerals,and initial dissolution of detrital grains.Authigenic quartz,porefilling and grain-replacive laumontites,albitized detrital plagioclase,authigenic K-feldspar,illite and late ferroan calcite cement dominate the late diagenesis.Reservoir quality is influenced by products of late diagenesis stage,the cement(calcite,albite,quartz,illite,and laumontite)occlud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porosity.The organic acidic fluid derived from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urce rocks during the late diagenesis,which results in the dissolution of detrital plagioclase and laumontite cement and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nhancement of reservoir-quality.As a result of that,the residual primary pore and dissolution pore comprised the main accumulation space for oil and gas,and thus become important target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chang 6 member DIAGENESIS Reservoir-quality DISSOLUTION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春艳 王波 龚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75-678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相对较好,声波时差与储层物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感应电阻率则对含油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油水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平均值为20~40Ω·m,水层为12~16Ω·m。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心、测录井、试油试采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最终确定王庄区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各项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为8.0%,渗透率为0.2 mD,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含油饱和度为38.0%,深感应电阻率为20.0Ω·m,声波时差为215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储层下限 致密砂岩储层 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6段三角洲前缘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4
作者 郭岭 孙遥 +1 位作者 郭峰 张翠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5,共10页
采用粒度分析、真空浸渍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检测、压汞测试、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常规物性分析等方法探究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6段三角洲前缘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致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 采用粒度分析、真空浸渍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检测、压汞测试、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常规物性分析等方法探究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6段三角洲前缘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致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主要孔喉组合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晶间孔的小孔-微细喉道组合,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值分别为10.70%,0.69×10^(-3)μm^(2);孔渗相关性较好,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小孔微细喉道型储层,渗透率主要由数量较少的微孔、中孔贡献,孔隙度主要由数量较多的微米孔贡献;强烈的压实、泥质、碳酸盐胶结作用是长6段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水下分流河道等优势沉积相带和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致密砂岩储层 胡尖山油田 6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吴起北部长6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辉 杨学武 +6 位作者 刘玉峰 王贵文 莫磊 邹胜林 赵晓红 郭愿刚 惠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2,104,共9页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北部长6段沉积微相环境多变且储层非均质性强,加之两者之间关系复杂,导致储层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问题,采用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分析等方法对长6段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储层的...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北部长6段沉积微相环境多变且储层非均质性强,加之两者之间关系复杂,导致储层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问题,采用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分析等方法对长6段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河道期次、单期河道砂体厚度、河道的叠加宽度以及砂体连通性等角度分析了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研究区长6段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沉积微相类型较多,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和河口坝;单期河道的砂厚变化范围影响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强弱,河道期次与层间非均质性关系密切,而分流河道的叠加宽度以及砂体的连通性主要控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沉积微相 6储层 吴起北部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及演化
6
作者 严敏 赵靖舟 +3 位作者 黄延昭 杨振亚 方越 吴和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4-682,共9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与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非均质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动态演化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储集空间的成岩-孔喉演化特征。研究区长6段储集...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与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非均质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动态演化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储集空间的成岩-孔喉演化特征。研究区长6段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分为残余原生粒间孔主导型、溶蚀孔主导型和混合孔型3种;矿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制约储集层的初始孔喉结构;胶结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储集层的致密程度;溶蚀作用产生的孔喉影响储集性能。若储集层主要受压实作用和绿泥石胶结作用影响,则残余原生粒间孔占主导,孔隙孤立,多表现为中孔-疏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孔隙度较高,但连通性较差;若受浊沸石胶结和强溶蚀作用影响,则浊沸石溶蚀孔占主导,连通性好,多表现为中孔-类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为最佳储集空间;储集层经历绿泥石胶结、浊沸石胶结—弱溶蚀作用后,受浊沸石溶蚀孔与残余原生粒间孔共同影响,连通性较好,多表现为微孔、中孔-密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储集性能介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6 致密砂岩储集层 储集空间 微观孔喉结构 高压压汞 CT扫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99
7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5 位作者 唐飞 郑爱萍 桑廷元 陈守春 李瑰丽 李联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应用B,Sr,Rb,Sr/Ba比值,Rb/K比值和K+Na质量分数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古盐度进行综合判别,认为长6期古水介质盐度为0.48‰~4.43‰,平均值为1.87‰,属于淡水微咸水环境... 应用B,Sr,Rb,Sr/Ba比值,Rb/K比值和K+Na质量分数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古盐度进行综合判别,认为长6期古水介质盐度为0.48‰~4.43‰,平均值为1.87‰,属于淡水微咸水环境,局部为半咸水环境,且自长63沉积期至长61沉积期湖盆水体是逐渐变成的;微咸化的湖水介质和封闭还原的深水环境既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又能促使砂体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形成抗压实-压溶组构,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而对储层发育非常有利;根据长6古盐度定量计算确定0.5%古盐度等值线是淡水河流发育区与微咸水湖盆分界的古湖岸线位置,并划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咸水3个古盐度平面分区,为预测岩性地层油藏有利发育区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古盐度 定量恢复 湖岸线 6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 被引量:61
8
作者 郑荣才 王海红 +3 位作者 韩永林 王成玉 牛小兵 王昌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21-26,共6页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长6时期该区北、西两侧都发育有河控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长6段砂体展布特征,同...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长6时期该区北、西两侧都发育有河控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长6段砂体展布特征,同时通过古盐度恢复,首次确定了该区湖岸线的位置,从而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只在东北一隅有小范围分布。耿—史地区长6段不同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特别是古岸线的确定,对于指导该区长6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 岩相古地理 古盐度 6 姬塬地区
下载PDF
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段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盐度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韩永林 王海红 +4 位作者 陈志华 王芳 梁晓伟 王成玉 牛小兵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20-26,共7页
应用B、Sr、Rb、K+Na质量分数和Sr/Ba、Rb/K比值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结合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长6期湖水介质古盐度为0.014‰~6.47‰,平均值为2.56‰,属于淡水—微... 应用B、Sr、Rb、K+Na质量分数和Sr/Ba、Rb/K比值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结合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长6期湖水介质古盐度为0.014‰~6.47‰,平均值为2.56‰,属于淡水—微咸水环境,局部为半咸水环境,且自长63时期至长61时期湖盆水体是逐渐变咸的。湖水介质古盐度研究有2个重要的意义:①在长6古盐度定量计算基础上,编制了古盐度等值线图,从中划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咸水3个古盐度平面分区,确定0.5‰等值线是淡水河流与微咸水湖盆分界的古湖岸线位置;②鄂尔多斯盆地长6期微咸化的湖水介质和封闭还原的深水环境既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又能促使砂体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形成抗压实-压溶组构,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而对储层发育非常有利。长6段古盐度研究为岩性地层油藏有利区带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古盐度 定量恢复 湖岸线 6 岩性地层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靖安油田长6段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兰朝利 吴峻 +3 位作者 李继亮 张为民 何顺利 谢传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6,371,共6页
通过对靖安油田长 6段 13种岩石微相、14种岩石相和 7种沉积微相的综合分析 ,并根据延长组内 9层湖进形成的可对比泥岩层特征 ,将长 6段划分为一个准层序组 (PSS) ,3个准层序 (PS1、PS2 、PS3 )。准层序内发育的岩石相、沉积微相严格受... 通过对靖安油田长 6段 13种岩石微相、14种岩石相和 7种沉积微相的综合分析 ,并根据延长组内 9层湖进形成的可对比泥岩层特征 ,将长 6段划分为一个准层序组 (PSS) ,3个准层序 (PS1、PS2 、PS3 )。准层序内发育的岩石相、沉积微相严格受控于准层序的发育。在PS1内 ,沉积微相自下而上由浅湖泥相或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泥相向上过渡到水下分流河道相 ,或由支流间湾相向上过渡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 ,反映了自下而上水体变浅、沉积物粒度变粗 ,准层序控制下由湖侵到湖退的过程。在PS2 内 ,自下而上沉积微相由浅湖泥或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泥相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坝再到水下分流河道相 ,也反映了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发育过程。这两个准层序都反映了自下而上由湖侵到湖退的三角洲体系向湖进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6 岩石微相 岩石相 单井相 层序地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书恒 李亮 +2 位作者 陈永春 江苗 王拓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的地质特征、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储层特征及运移距离是长6段油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仍然很低,位于生油坳陷边缘的五里湾—杏河—侯市—王...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的地质特征、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储层特征及运移距离是长6段油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仍然很低,位于生油坳陷边缘的五里湾—杏河—侯市—王窑一带及其西南,由于储层物性好,油层含水低,开发效果好,为近期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区;杨米涧—青阳岔一带由于成藏条件较差,为远景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藏勘探 储层 油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压力系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兰朝利 何顺利 门成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4,共4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相、沉积微相类型、垂向序列和沉积相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长6段为大型河流入湖卸载的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并且是一个完整的复合三角洲沉积体,包含了发育齐全的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以及三...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相、沉积微相类型、垂向序列和沉积相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长6段为大型河流入湖卸载的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并且是一个完整的复合三角洲沉积体,包含了发育齐全的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以及三角洲平原3个亚相。在平面上,三角洲总体表现出向南西方向的不均匀指状进积,形成了鸟足状三角洲;在垂向上,长61表现为相对较浅水的三角洲,分流河道最发育,长62为相对较深水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6 沉积微相 三角洲 靖安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物源交汇作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华庆地区长6段沉积期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廖建波 李智勇 +2 位作者 龙礼文 杨金龙 杨军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应用地震、地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华庆地区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发现,研究区存在东北和西南2个物源。东北方向的阴山物源控制着整个华庆地区长6段的沉积体系展布,是主要物源,母源区的变质岩性质和... 应用地震、地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华庆地区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发现,研究区存在东北和西南2个物源。东北方向的阴山物源控制着整个华庆地区长6段的沉积体系展布,是主要物源,母源区的变质岩性质和快速堆积使得沉积区砂岩以长石和岩屑含量较高为特征,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西南方向物源受控于秦祁褶皱带,在研究区内影响较弱,是次要物源,所形成的沉积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高,石英含量高于长石。2大物源体系交汇于西南部的白马—五蛟一带,物源的交汇对沉积体系的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水动能的影响导致在交汇区沉积相带分异不明显;不同的物源和沉积体系的交汇,对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分隔、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华庆地区 6 物源分析 物源交汇作用 油气富集
下载PDF
应用压汞资料对长庆地区长6段储层进行分类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彦山 张占松 +1 位作者 张超谟 陈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91-93,132,共4页
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可定性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资料对储层进行分类。以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储层为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根据储层物性和结构特征,将本层段分为3类储层... 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可定性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资料对储层进行分类。以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储层为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根据储层物性和结构特征,将本层段分为3类储层。从而为该层的进一步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压力曲线 孔隙结构 储层分类 6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苟迎春 李建齐 +1 位作者 郑红军 彭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0-364,共5页
为了认清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大量的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的镜下鉴定,并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等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区长6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指出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 为了认清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大量的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的镜下鉴定,并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等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区长6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指出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由于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为18.78%,由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为9.16%,由于沥青充填损失的孔隙度为5.12%,而各种溶蚀作用却使孔隙度增加了5.12%,造成现今平均孔隙度为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探区 6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与含油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崔维兰 韩华峰 +1 位作者 张永 白玉彬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0-397,共8页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地区长6致密砂岩微观特征及含油性。长6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和浊沸石;铸体...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地区长6致密砂岩微观特征及含油性。长6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和浊沸石;铸体薄片下,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粒间孔和各种溶蚀孔隙为主,平均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0~50 μm;储层物性差,局部发育微裂缝,孔隙结构非常复杂。综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孔喉半径跨度从纳米级至微米级,但主要存在2个主峰,以孔喉半径小于2 μm的孔隙为主。长6砂岩含油性较差,总体以油斑级别为主,石油主要分布在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中。达到工业油流井的含油砂岩,其储层孔隙度下限为7.5%,渗透率下限为0.15×10^-3 μm ^2 ,孔喉半径下限为0.1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储层微观特征 含油性 6油层组 靖边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华庆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2 位作者 梁晓伟 陈亚娟 马继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6,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致密油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和微、纳米CT扫描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以微米级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分布频率较低,主流喉道半径为1.0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致密油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和微、纳米CT扫描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以微米级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分布频率较低,主流喉道半径为1.07μm,平均喉道半径为0.84μm;平均孔隙半径为140.12μm,平均孔喉比为281.03,微-纳米孔喉特征明显。喉道半径、孔喉比与孔渗关系表明,孔喉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孔喉特征参数对渗透率的影响和制约要明显高于其对孔隙度的影响,致密油储层微-纳米CT实验表明,致密油储层发育孔喉网络复杂的纳米-微米级孔喉系统,且具连通性;微-纳米孔隙结构三维重构显示,纳米孔隙一般呈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微米级孔隙呈现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石油赋存在较大孔隙的团块状、球形斑点状孔隙结构和微裂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6储层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大路沟二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锋 范俊强 +2 位作者 淡卫东 隋成 陈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2-555,共4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石类型、砂岩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石类型、砂岩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河道间、分流间湾6种微相。根据研究区沉积体系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长6段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分别为枝状砂体沉积模式和朵状砂体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6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李家城则区长6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维兰 张涛 +2 位作者 张锦锋 冯坤茂 白玉彬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荧光薄片、阴极发光及黏土矿物X衍射等技术,研究了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区长6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储层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和浊沸石;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各种溶蚀孔隙为主...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荧光薄片、阴极发光及黏土矿物X衍射等技术,研究了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区长6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储层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和浊沸石;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各种溶蚀孔隙为主,平均孔隙直径为40~100μm。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有关,不同沉积相带储层物性具有显著的差异,尤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的第一要素,其孔隙减小率平均为56.3%;胶结作用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化,其平均孔隙减小率为30.0%;溶蚀作用一定程度改善了储层物性,其平均增孔率约7.3%;宏观及微观裂缝对储层渗透率有显著影响,而对孔隙度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致密砂岩 6油层组 李家城则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白豹-坪庄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洁 陈恭洋 +1 位作者 张路崎 李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1,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坪庄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长6油层组砂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道间和河口砂坝4种微相。进一步...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坪庄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长6油层组砂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道间和河口砂坝4种微相。进一步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分析长6油层组各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证明该区有2个物源,以北东物源为主;且长63层是主力储层,其物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特征 6油层组 延长组 白豹-坪庄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