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ng 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shale oil reservoir of Ordos Basi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Wei Ju Xiao-Bing Niu +4 位作者 Sheng-Bin Feng Yuan You Ke Xu Geof Wang Hao-Ran X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12-924,共13页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oil-bearing layer of the Ordos Basin is important in China for producing shale oil.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state is of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oil-bearing layer of the Ordos Basin is important in China for producing shale oil.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state is of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however,few studies are focused on stress distributions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In this study,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 was predicted using the combined spring model based on well logs and measured stress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ess magnitudes increase with burial depth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Overall,the horizontal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SHmax),horizontal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Shmin) and vertical stress(Sv) follow the relationship of Sv≥SHmax>Shmin,indicating a dominant normal faulting stress regime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 of Ordos Basin.Laterally,high stress valu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s of the studied region,while low stress values are foun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s.Factors influencing stress distributions are also analyzed.Stress magnitudes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 show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burial depth.A larger value of Young's modulus results in higher stress magnitudes,and the differential horizontal stress becomes higher when the rock Young's modulus grows lar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chang 7 shale oil reservoir Influencing factor Ordos Basin Stress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Yanchang Forma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海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王敬 斯尚华 杨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孔隙,页岩油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有机孔隙中。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影响页岩油气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吸附油气主要赋存于微孔中,游离油气主要赋存于中孔和大孔中,但中孔中游离气含量高于大孔,而孔隙度越大,页岩中油气绝对含量越高。砂岩夹层和富有机质页岩的配置关系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根据粉砂岩、细砂岩与页岩的关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气可划分为近源和源内2类,源内又可分为砂岩与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砂岩型和页岩型;下伏于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砂体和透镜状砂体油气含量最高,其次是上覆于富有机质页岩的砂体和呈舌状或指状与富有机质页岩接触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延长组 7 烃源岩 储集层 页岩油气 主控因素
下载PDF
Sedimentar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iassic Chang 7 Member shale in the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Central China 被引量:10
3
作者 Jing-Wei Cui Ru-Kai Zhu +1 位作者 Zhong Luo Sen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85-297,共13页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st petroliferous basin in China, where the Chang 7 Member shale serves as the major source rock in the basin, with an area of more than 100,000 km^2 So far, sedimentary and geochemical char...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st petroliferous basin in China, where the Chang 7 Member shale serves as the major source rock in the basin, with an area of more than 100,000 km^2 So far, sedimentar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have rarely been conducted on the shale in shallow(< 1000 m) area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basin, but such characterizations can help identify the genesis of organic-rich shale and promote the prediction and recovery of shale oil. In this paper,several outcrop sections of the Chang 7 Member in the Tongchuan area were observed and sampled, and sedimentar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well-outcropped YSC section.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7 Member shale is widely distributed laterally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The organic-rich shale is 7-25 m thick in total and exhibits obvious horizontal variation in mineral composition. In the eastern sections, the shale contains organic matter of TypeⅡ_2-Ⅲ and is low in thermal maturity, with high clay mineral content, low K-feldspar content, and no pyrite. In the western sections, the shale contains Type Ⅱ_1 organic matter and is low in thermal maturity, with high clay mineral, K-feldspar, and pyrite contents. The YSC section reveals three obvious intervals in vertical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abundance.The Chang 7 Member organic-rich shale(TOC > 10%) contains mainly sapropelite and liptinite, with Type Ⅱ kerogen. It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a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more than 70 mg/g, low maturity, and shallow-semideep lacustrine facies. In the western sections, the shale, still in a low maturity stage, has a higher hydrocarbon potential and is optional for shale oil recovery. However, the Chang 7 Member shale in the study area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its shale oil recovery is practical only in the organic-rich interv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chang 7 MEMBER oil Organic-rich shal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4
作者 何鑫 陈世加 +6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牟蜚声 陆奕帆 代林锋 付晓燕 韩玫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1337,共13页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叠置关系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不同区块油藏解剖,探讨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将长7段岩性组合模式划分为8种类型(A型—H型)。其中,A型—C型为重力流型,以长7段发育厚层重力流砂体和黑色页岩与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A型、C型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B型在全盆地均有分布。D型—G型为三角洲前缘型,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和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H型为页岩型,长7_(3)至长7_(1)均为泥页岩,中间夹薄层泥页岩。重力流型(A型—C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明显好于三角洲前缘型(D型—G型)烃源岩,是重力流沉积地区原油富集程度高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区的主要原因。B型、G型和H型储层物性最差,导致同一沉积地区、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岩性变化控制不同亚段和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A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高,长7_(1)和长7_(2)均有规模性油藏被发现;G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低,长7_(1)至长7_(3)油藏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模式 富集控制机理 页岩层系原油 延长组长7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南缘长7油页岩中钙质结核成因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樊婷婷 柳益群 +2 位作者 周鼎武 车飞翔 杨皓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湖相油页岩中碳酸盐结核形成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因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霸王庄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中发育的巨型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以及碳、氧、锶、钕同位素特... 湖相油页岩中碳酸盐结核形成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因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霸王庄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中发育的巨型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以及碳、氧、锶、钕同位素特征,分析其形成条件和机理,其结果对研究与其伴生的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该结核矿物组成丰富,说明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作用,结核中的滑石和文石矿物应为热液作用的产物;结核中方解石矿物主要有4种形态,其中钙质圆球粒应是蓝细菌鞘体矿化的产物。从结核边缘带到内、外环带及核部,主、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明显,表现出结核阶段性连续生长演化的特征。锶同位素值接近幔源锶同位素值,钕同位素值富集地幔特征,氧同位素值强烈负偏,以及高Sr、Ba含量均说明钙质结核形成时受到深部来源热液流体影响。此外结核中还发现在深湖热液环境中生存的鳕鱼的化石碎片和鱼粪化石。碳同位素值为-1.11‰~12.4‰,强烈正偏,表明碳酸盐结核的形成可能与产烷带微生物代谢活动引起的甲烷生成有关。灰岩结核成因指示该区长7油页岩生烃能力好,为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结核 碳氧同位素 锶钕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 7油页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长7页岩油储层非均质性及其控油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钟红利 卓自敏 +2 位作者 张凤奇 张佩 陈玲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8,共9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甘泉地区长7油层组页岩油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及其对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隔夹层识别统计、渗透率统计及劳伦兹曲线构建等方法,定量表征并比较了长7_(1)、长7_(2)油层亚组的宏观非均质性,利用相关分...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甘泉地区长7油层组页岩油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及其对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隔夹层识别统计、渗透率统计及劳伦兹曲线构建等方法,定量表征并比较了长7_(1)、长7_(2)油层亚组的宏观非均质性,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分析了宏观非均质性对石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_(1)、长7_(2)页岩油储层平均发育夹层数分别为3.8、5.1层,砂体渗透率以复合韵律为主,且非均质性强;平均发育隔层数分别为3.4、2.8层,单隔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6.0、4.9 m;长7_(1)较长7_(2)表现为稍弱的层内非均质性和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页岩油砂岩储层的韵律性对含油饱和度有明显的影响,厚度大于10.0 m的隔层对油气有明显的封盖作用,“物性”隔夹层则构成油气聚集的侧向遮挡。长7_(1)油层亚组较长7_(2)油层亚组隔层更为发育,而长7_(2)油层亚组油气更富集。平面上,油气富集区分布呈条带状,多位于砂体厚度大且连续性较好、渗透率大于0.2 mD的区域,顺河道砂体延伸的方向上油层厚度变化小,垂直河道延伸方向上变化较大。研究结论可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长7夹层式页岩油有利区评价及开发参数优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隔夹层 页岩油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陆相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翰林 邹才能 +8 位作者 邱振 尹帅 杨智 吴松涛 张国生 陈艳鹏 马锋 李士祥 张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0-1829,共20页
【目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古环境恢复是深入认识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富集机制的重要前提。【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沉积时期湖盆不同相带(浅湖、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的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口代表性钻井长7段... 【目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古环境恢复是深入认识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富集机制的重要前提。【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沉积时期湖盆不同相带(浅湖、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的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口代表性钻井长7段页岩的岩石学、古生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以此探讨陆相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结果】鄂尔多斯湖盆长7段页岩层系不同黑色页岩层段(长7_(3)、长7_(2)和长7_(1)亚段)具有差异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1)长7_(3)页岩有机质最为富集(TOC平均含量约为8.21%),其异常高有机质页岩最厚,其次为长7_(1)和长7_(2);(2)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湖盆长7段沉积时期总体上为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以长英质与基性岩混合的物源为主,含少量安山岩岛弧物源,但长7_(3)时期陆源碎屑输入强度明显低于长7_(2)与长7_(1);(3)较高CIAcorr和Cvalue值表明长7段沉积时期整体处于高温多雨湿润气候,其中长7_(3)时期温度与湿度最高;(4)Sr/Ba和Rb/K_(2)O比值指示长7_(3)时期整体为淡水环境,并局部发生微咸化,而长7_(2)和长7_(1)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淡水环境。【结论】通过对长7段典型火山灰层上、下黑色页岩高精度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并结合长7不同时期火山活动特征与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探讨,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7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特别是异常高有机质规模富集,与火山活动(喷发)事件密切相关:火山活动能够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包括“迟滞”期初级生产力“爆发式”增长、水体还原性增强等,从而有利于异常高有机质规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 页岩油 元素地球化学 异常高有机质
下载PDF
基于经济效益评价的页岩油水平井加密调整参数优化--以鄂尔多斯盆地XAB油田长7页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晋玉 陈晓平 +3 位作者 李超 郑奎 张宝娟 陈春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XAB油田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主要目的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长7页岩油藏储层致密,且广泛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该页岩油藏自2011年以来采用水平井滚动建产和开发,存在采出程度低和采油速度低的问题。近年来,为探索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XAB油田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主要目的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长7页岩油藏储层致密,且广泛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该页岩油藏自2011年以来采用水平井滚动建产和开发,存在采出程度低和采油速度低的问题。近年来,为探索页岩油高效开发方式,在水平井开发区开展井间加密调整试验,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根据前期加密调整试验认识,在充分考虑研究区天然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质—裂缝”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对不同生产年限的水平井开发区开展加密调整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的主要参数为加密时机、布缝方式、水平井井距和水力裂缝半长。共设计76套加密调整方案,模拟计算评价期内各方案累计产油量,利用财务现金流方法,计算不同方案的财务净现值率并排序优选出具有经济效益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水平井区生产年限的延长,在水平井井间进行加密的效果会减弱。(2)水平井交错布缝方式要优于对称布缝方式。(3)不同加密时机条件下,最优加密调整参数也不相同:加密时机为2~10年时,最优加密井距为260m,最优水力裂缝半长为140~180m。以此为依据,对XAB油田长7页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区开展水平井加密调整设计,加密调整后,采收率和净现值率预计分别提升1.05%和0.013,在有效改善页岩油开发效果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页岩油藏 页岩油 水平井 天然裂缝特征 加密调整 加密时机 交错布缝 参数优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埋藏期热液活动对页岩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梓毅 付金华 +4 位作者 刘显阳 李士祥 张昌虎 梁新平 董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909,共11页
目前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热液作用的研究较多,主要聚焦于长7期的热水沉积作用。长7段在埋藏期也可能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极为有限。为揭示长7段埋藏期热液活动的期次、时代及其对页岩油储层的影响,利... 目前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热液作用的研究较多,主要聚焦于长7期的热水沉积作用。长7段在埋藏期也可能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极为有限。为揭示长7段埋藏期热液活动的期次、时代及其对页岩油储层的影响,利用光学/电子显微镜观测、电子探针分析、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手段,对长7段热液黄铁矿以及固相和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发育多种类型的黄铁矿,其中脉状或团块状、透镜状、他形-半自形晶散布状和半自形-自形晶斑块状黄铁矿的Co/Ni元素含量比值均大于1,指示其为热液成因。根据显微观测结果及区域构造史和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推断长7段埋藏期至少存在两期热液活动,其中一期发生于早白垩世。与黄铁矿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注入瑶页1井区长7段的热液温度最高可达270.5℃以上;基于Easy%R_(o)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热液注入后地层经历了较快的降温过程,这可能是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R_(o)=0.70%)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活动 热液黄铁矿 有机质热演化 埋藏期 页岩油储层 7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甘泉地区长7段沉积岩特征与地质评价
10
作者 刘秀婵 杨帅 +1 位作者 常童 李祁磊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以甘泉区长7段为研究对象,应用岩心、薄片、粒度图像、X衍射等技术手段,结合钻、测井资料,对沉积岩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沉积岩地质评价。研究表明,长7段岩石以细粒砂岩为主,全段有机质类型为Ⅱ_(1)型、Ⅱ_... 以甘泉区长7段为研究对象,应用岩心、薄片、粒度图像、X衍射等技术手段,结合钻、测井资料,对沉积岩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沉积岩地质评价。研究表明,长7段岩石以细粒砂岩为主,全段有机质类型为Ⅱ_(1)型、Ⅱ_(2)型,有机质成熟度适中,具有生烃能力;岩石组合类型有叠置砂岩型(薄厚均可见)、叠置砂夹薄层泥页岩型、泥页岩夹薄层砂岩型。平面上长7_(1)、长7_(2)细砂岩全区分布但差异明显,南部DG区最发育,长7_(3)黑色泥页岩区内厚度差异明显,西部LLY区厚度最厚,超过40 m。沉积物成因有三角洲前缘、湖泊、浊流、砂质碎屑流,形成的优势砂体连片分布、物性好、孔隙类型多样且数量多,与互层泥页岩形成近源储油和源内储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地区 7 沉积岩特征 地质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生烃活化能分布及其对页岩原位转化的启发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瑞辉 李志鹏 +4 位作者 曾文人 余麒麟 满凯旋 肖伟 张枝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熟(R_(o)<1.0%)页岩面积占该段页岩总面积的90%左右,中—低熟页岩油/油页岩资源丰富,原位转化作为实现其工业开采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生烃转化率和活化能是影响页岩原位转化和...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熟(R_(o)<1.0%)页岩面积占该段页岩总面积的90%左右,中—低熟页岩油/油页岩资源丰富,原位转化作为实现其工业开采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生烃转化率和活化能是影响页岩原位转化和开采潜力的关键因素,前人研究表明研究区长7段页岩生烃活化能分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其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清楚,尤其是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等对页岩生烃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控制作用及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这必将制约研究区页岩原位转化条件和资源潜力的评价。本次研究选取了长7段成熟度相近、不同有机质丰度的5块页岩样品以及有机质丰度相近、不同成熟度的5块页岩样品,通过开放热模拟实验确定了样品的生烃动力学参数,讨论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对长7段页岩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根据烃源岩生烃过程的时间-温度补偿原理,将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动力学参数外推至页岩原位转化条件下,分析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对长7段页岩原位转化温度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度相近的情况下,受有机质中藻类体等腐泥组的富集程度影响,烃源岩的生烃活化能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有机质丰度相近的情况下,受有机质中富氢组分含量的影响,烃源岩的生烃活化能随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页岩原位转化条件下,随页岩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的增加,页岩原位转化对应的主要生烃期温度升高,达到主生烃期所需的加热时间增长;相近成熟度页岩样品的成烃潜力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相近有机质丰度页岩样品的成烃潜力随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有机质丰度 成熟度 7段页岩 页岩油原位转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夹层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以宁228井长7段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辛红刚 田杨 +4 位作者 冯胜斌 岳贤和 陈薪凯 淡卫东 罗顺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油资源潜力。长7段砂岩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泥页岩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长庆油田未来重要的油气接替资源,但其相关地质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宁228井长7段全取...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油资源潜力。长7段砂岩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泥页岩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长庆油田未来重要的油气接替资源,但其相关地质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宁228井长7段全取心段厘米级岩心观察描述及系统采样,一系列实验测试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长7段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粉细砂岩及凝灰岩4种岩石类型;长7段烃源岩整体条件优越,泥页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有机质类型以Ⅰ型、Ⅱ型为主,均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其中黑色页岩具有更高的有机质丰度;长7段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泥页岩主要发育有机孔和无机孔,粉细砂岩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粒内孔和粒间孔,凝灰岩则以粒间孔、矿物粒内孔为主;长7段整体含油性较好,但可动性差异性大,砂岩、凝灰岩的流体可流动性较好,泥页岩的可流动性较差。总之,典型夹层型页岩油精细解剖分析可以为推动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规模性开发提供有利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长7 夹层型页岩油 沉积学特征 潜力评价
下载PDF
元素录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文雅 刘治恒 +3 位作者 郝晋美 朱更更 张春阳 吴明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4期35-41,共7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录井面临“岩性识别、储层分类、压裂选层”等诸多技术壁垒和挑战。如何准确地识别岩性是正确选择施工参数、确保钻井安全、提高油气勘探效率的重要保证。针对这些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元...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录井面临“岩性识别、储层分类、压裂选层”等诸多技术壁垒和挑战。如何准确地识别岩性是正确选择施工参数、确保钻井安全、提高油气勘探效率的重要保证。针对这些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元素录井技术能够提供定量化的数据快速准确识别岩性、辅助导向及压裂选层,是目前其他录井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对长7页岩油全取心段的202个样本元素数据进行分析,优选特征元素,构建了元素曲线交会、特征图谱、SPSS软件判别分析3种识别岩性的方法。在长7页岩油应用直井17口、水平井35口,剖面符合率达90%以上,充分发挥了录井特色技术的优势,满足了现场生产需求。同时为水平井地质导向及有效储层钻遇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录井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7 页岩油 岩性识别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分形特征及其与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的关系
14
作者 杜寻社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7,共10页
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对原油的赋存状态和渗流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陇东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具有孔隙类型多样、尺寸跨度大、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增加了深入研究多尺度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的难度。结合铸体薄片、场发射扫... 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对原油的赋存状态和渗流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陇东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具有孔隙类型多样、尺寸跨度大、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增加了深入研究多尺度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的难度。结合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抽提实验,对陇东地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形特征、含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分形特征对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研究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以溶蚀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其次发育部分残余粒间孔和微裂缝;微观结构参数表现出极大的非均质性,随着物性变差,最大进汞饱和度逐渐降低,排替压力逐渐升高,退汞效率均较低(平均为27.28%),表现出较差的孔喉连通性;分形结果表现出三段式分形特征,不同样品的分形拐点是有差异的,据此将储层孔喉划分为大孔喉、中孔喉和小孔喉;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和含油性均与中孔喉的分形维数(D2)呈较好的相关性,D2与渗透率、最大进汞饱和度、残余油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排替压力、退汞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上述认识对评价研究区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及含油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段夹层型页岩油 分形特征 孔隙结构 含油性 陇东地区
下载PDF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_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47
15
作者 张文正 杨华 +1 位作者 李剑锋 马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依据长7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探讨了长7段优质油源岩排烃特征与机理,计算排烃率。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累计产油率达400kg/t左右,其生烃膨胀增压作用为石油初次运移... 依据长7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探讨了长7段优质油源岩排烃特征与机理,计算排烃率。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累计产油率达400kg/t左右,其生烃膨胀增压作用为石油初次运移(排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油源岩中的“干酪根网络系统”与“孔、缝系统”共同构成了石油初次运移的立体网络系统。连续油相是最主要的石油初次运移相态。油页岩段在大量成熟生油阶段之前经受的强烈压实作用不会明显影响其排烃效率,其较低的残留孔隙度降低了滞留烃的能力,反而有助于排烃率的提高(计算的平均排烃率高达72%),并使得优质油源岩能够提供富烃、低含水的“优质流体”,从而为低渗透储集层的石油富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段油页岩 优质油源岩 排烃率 排烃机理 富烃优质流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105
16
作者 卢进才 李玉宏 +1 位作者 魏仙样 魏建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8-932,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单层厚度15-30m(最厚处超过40m),含油率5%~10%。延长组沉积时是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长7期湖盆范围达到最大。通过对长7油页岩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单层厚度15-30m(最厚处超过40m),含油率5%~10%。延长组沉积时是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长7期湖盆范围达到最大。通过对长7油页岩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深湖一半深湖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页岩,具有含油率高、厚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长7油页岩资源丰富,油页岩资源量为10476亿t,而且盆地构造相对简单,开发条件优越。因此,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页岩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油层组 油页岩 沉积环境 资源潜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勘探潜力 被引量:122
17
作者 杨华 牛小兵 +5 位作者 徐黎明 冯胜斌 尤源 梁晓伟 王芳 张丹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从烃源岩的岩相特征、储集性能、地球化学特征、可压裂性及烃源岩中烃类的可动性等方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基于岩性、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相关性分析,建立长7段烃源岩岩相类型划分标准... 从烃源岩的岩相特征、储集性能、地球化学特征、可压裂性及烃源岩中烃类的可动性等方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基于岩性、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相关性分析,建立长7段烃源岩岩相类型划分标准,明确长7段黑色页岩和暗色块状泥岩2种岩相的空间展布及发育规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成像和纳米CT成像等技术对长7段烃源岩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揭示粒间孔和粒内孔是长7段烃源岩的主要孔隙类型;2种岩相的孔隙、喉道均为纳米级尺度,暗色块状泥岩的储集性能好于黑色页岩。分别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热解S1值、氯仿沥青"A"含量、TOC值、热成熟度、游离烃含量等)以及脆性矿物含量与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了长7段页岩油资源富集级别和可开采性。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具有页岩油赋存与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即大规模分布的黑色页岩和暗色块状泥岩、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充足的烃类等,页岩油达富集资源级别,原油物性有利于页岩油在纳米级孔喉中流动和开采。长7段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其中暗色块状泥岩类型是目前工艺技术条件下最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长7 页岩油 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烨毓 周文 +5 位作者 唐瑜 邓虎成 彭先锋 陈文玲 王勃力 肖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以单井储层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样品实验测试分析、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矿特征和储层条件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长7油层组主要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富有机质页... 以单井储层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样品实验测试分析、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矿特征和储层条件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长7油层组主要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在下寺湾-富县一带和盐池-姬塬一带厚度最大;自南缘渭北隆起向西北埋深逐渐加大,埋深<2.5km。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其次为Ⅱ型,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1%~22.6%,Ro分布于0.7%~1.2%。岩性以黑色纹层状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分为基质微孔和有机质微孔,其中基质微孔主要由粒间微孔、晶间溶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构成,有机质微孔主要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油孔和气孔;物性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综合该套页岩储层的地化品质、岩矿组成、储集条件等,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7油层组 页岩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56
19
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2 位作者 牛小兵 邓秀芹 周新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0-883,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①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构成了页岩油丰富的油源物质基础,其中黑色页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13.81%,暗色泥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3.74%;②夹持于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内的薄层砂质岩类构成了含油富集的甜点段,薄砂岩平均厚度为3.5 m;③细砂岩及粉砂岩储集层孔喉尺度小,孔隙半径集中在2~8μm,喉道半径主要为20~150 nm,微米孔隙纳米喉道多尺度分布,数量众多,通过压裂改造,其内部流体可形成良好流动性;④地质历史时期持续高强度生烃,使烃源岩与薄层储集体之间的源储压力差达8~16MPa,强大的动力充注形成了大面积含油饱和度高达70%以上的页岩油富集。在以上理论认识指导下,通过实施规模整体勘探部署,并结合水平井体积压裂提产,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在长7段源内多期叠置砂岩型Ⅰ类页岩油中探明了10×108 t级庆城大油田,并针对长73亚段厚层泥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型Ⅱ类页岩油部署了两口风险勘探水平井,试油均获日产百吨以上高产油流,取得了烃源岩层系内Ⅰ类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和Ⅱ类页岩油的新发现,推动非常规石油领域实现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7 页岩油 富集主控因素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45
20
作者 高辉 何梦卿 +2 位作者 赵鹏云 窦亮彬 王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基于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高压压汞、气体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矿物组分和储集空间类型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7页岩...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基于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高压压汞、气体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矿物组分和储集空间类型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处于稳定的沉积环境中,有利于页岩油成藏。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与北美相似,TOC含量达到2%~18%,甚至高于鹰滩组页岩油,生油潜力大。长7页岩油脆性矿物总量达到69.73%,仅比北美页岩油低1.27%,可压性强。长7页岩油较北美典型页岩油而言,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0.5%~2.1%和(0.000 4~0.03)×10^(-3)μm^2。北美典型页岩油微裂缝和有机质孔发育良好,而长7页岩油有机质孔多呈孤立状分布,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为主。可见,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成藏规律及矿物组分相似,但长7页岩油物性差,储集空间细小,因此在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同时亦具有较高的开发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分 储集空间 北美地区油页岩 7油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