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于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2%,渗透率主要为0.1~1mD。压实作用使储集层的原始孔隙空间损失;胶结作用不仅破坏了部分原生孔隙,而且使部分次生溶孔也遭到了破坏;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7—长9油层组 延长组 吴起、定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时保宏 张艳 +1 位作者 张雷 杨亚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层理、沉积构造及砂岩粒度等反映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沉积时在深湖一半深湖相发育浊积岩。长7浊积岩的电性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曲线具有明显... 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层理、沉积构造及砂岩粒度等反映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沉积时在深湖一半深湖相发育浊积岩。长7浊积岩的电性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曲线具有明显的齿化现象,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则表现为不稳定沉积、相带变化大等特点。浊积岩储集体的物性条件相对较差,孔隙度平均为8.5%,渗透率平均为0.12×10-3μm2,属超低孔、低渗储层,但由于其紧邻优质烃源岩,成藏条件优越,可大面积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烃源岩 储集条件 成藏组合 7油层组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长7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威 张春生 +1 位作者 方金 马雪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37-40,147,共4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15口取心井岩心、测井、沉积构造以及野外露头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采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绥靖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为三角洲...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15口取心井岩心、测井、沉积构造以及野外露头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采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绥靖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了三种沉积微相:分流河道、天然堤和分流间洼地微相;分流河道和天然堤微相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7油层组各小层(长71、长72、长73)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有利沉积相带的控制,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微相和天然堤微相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绥靖地区 7油层组 三角洲平原 沉积相特征
下载PDF
合水—华池地区长7油层组相对高孔渗成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囿霖 陈世加 +2 位作者 姚宜同 张潇文 王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华池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属于盆地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除发育良好的烃源岩外,因西南方向河流的注入,该区有大面积湖泊浊积扇砂体分布,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杂砂岩和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为主,压实作用强,物性差,属于超...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华池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属于盆地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除发育良好的烃源岩外,因西南方向河流的注入,该区有大面积湖泊浊积扇砂体分布,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杂砂岩和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为主,压实作用强,物性差,属于超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但致密背景下发育有利于油气富集的"相对高孔渗"砂岩储层。针对相对高孔渗问题,结合盆地地质背景,展开了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异常压力的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岩石薄片观察、恒速压汞和剩余压力分析等方法,认为相对高孔渗影响因素有:1)岩石组分、分选和沉积相带对储层的控制;2)成岩过程中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包膜和烃类早期充注对原生孔隙的保护以及有机酸溶蚀次生孔隙的形成;3)生烃增压、差异压实、黏土矿物成岩和热力作用产生的异常高压对于储层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高孔渗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异常高压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昊 杨友运 +1 位作者 李元昊 陈朝兵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5,共7页
结合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重力流的大量实践和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为研究区块,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成果等资料对该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分小层进行描述。将长7油层组三分,精细剖析了长7油层组各小层岩... 结合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重力流的大量实践和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为研究区块,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成果等资料对该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分小层进行描述。将长7油层组三分,精细剖析了长7油层组各小层岩心资料,总结其重力流沉积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7段重力流沉积类型以砂质碎屑流、似涌浪浊流、准稳态浊流和滑塌沉积为主,各小层略有差异;平面上以"朵体"的形式沿斜坡向研究区中心滑动。利用岩心资料分析了滑动岩体、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的发育特征,得出了重力流沉积沿搬运方向以滑塌沉积-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渐变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特征 分布规律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绥靖油田长_7—长_(10)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 张春生 +3 位作者 李婷 方金 郭云涛 王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6期6-11,共6页
分析了绥靖油田长_7—长_(10)油层组成藏的烃源岩特征、储层条件、生储盖组合、成藏动力因素以及油气输导体系,得出长_7组烃源岩为研究区主要烃源岩,长_9组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岩;三角洲及湖泊形成的砂体为主要的储集层,物性良好,生储盖组... 分析了绥靖油田长_7—长_(10)油层组成藏的烃源岩特征、储层条件、生储盖组合、成藏动力因素以及油气输导体系,得出长_7组烃源岩为研究区主要烃源岩,长_9组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岩;三角洲及湖泊形成的砂体为主要的储集层,物性良好,生储盖组合以互层式为主,异常地层压力为油气运移和成藏的主要驱动力,而砂体的横向连片、纵向上的叠置以及裂缝的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最后归纳出"上生下储"和"下生上储"两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7-长10油层组 绥靖油田
下载PDF
ZD地区长7段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桂林 任战利 +2 位作者 张圆圆 任文波 杨燕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4期27-33,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ZD地区的长7沉积期处于湖盆中心,为了了解研究区长7段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本次通过现场取心、薄片鉴定、孔渗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含气性分析等方法对长7储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石英和黏土矿物是泥页岩的主要组成... 鄂尔多斯盆地ZD地区的长7沉积期处于湖盆中心,为了了解研究区长7段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本次通过现场取心、薄片鉴定、孔渗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含气性分析等方法对长7储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石英和黏土矿物是泥页岩的主要组成矿物。石英平均含量为30.9%;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是黏土矿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平均含量为29.0%。脆性指数范围是0.5~0.8。泥页岩孔隙度分布范围是0.4%~7.0%,平均值为2.79%;渗透率值多低于0.01mD。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发现本区泥页岩主要发育中孔和宏孔,微孔基本不发育,主要类型是晶间孔和粒间孔,有机质孔发育差。Z1井泥岩样品中有大量裂缝存在,这对页岩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对研究区长7段储层的系统研究有利于泥页岩含气情况的确定,从而为预测长7段页岩气有利勘探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地区 延长组长7 泥页岩储层特征
下载PDF
彬长区块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骋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154-155,共2页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长7油层组发育特低孔超低渗储层,泥质含量高,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束缚水饱和度较高。通过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多参数拟合法孔隙度计算模型,并对不同的成因砂体建立了不同的渗透率解释模型。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长7油层组发育特低孔超低渗储层,泥质含量高,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束缚水饱和度较高。通过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多参数拟合法孔隙度计算模型,并对不同的成因砂体建立了不同的渗透率解释模型。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彬长区块 7油层组 储层参数计算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成因探讨
9
作者 尤源 牛小兵 +3 位作者 冯胜斌 贺静 梁晓伟 刘建平 《低渗透油气田》 2013年第3期12-16,71,共6页
应用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块状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扫描,发现外观均质的块状砂岩内部表现出明显的CT响应差异,并且由样品顶端至底端CT吸收值呈现出逐渐变低的递变趋势。据此对该砂岩样品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铸体薄片分... 应用CT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块状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扫描,发现外观均质的块状砂岩内部表现出明显的CT响应差异,并且由样品顶端至底端CT吸收值呈现出逐渐变低的递变趋势。据此对该砂岩样品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铸体薄片分析。结果显示,该致密砂岩样品具有微观非均质性,在整体致密、可见孔隙少,压实和胶结作用明显的背景下,不同部位孔隙特征有差异。最显著的差异是样品底端广泛发育微裂缝.以务状延伸和顺层展布为主,并多见有机质充填。分析认为长7块状砂岩重力流滑塌成因机制造成微裂缝广泛分布,差异溶蚀造成孔隙分布不均匀。这种块状致密砂岩内部的微观非均质性,尤其是广泛发育的微裂缝对致密油勘探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了储层微“甜点”的存在.也指出了储层改造潜在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7油层组 块状砂岩 CT技术 微裂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