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化模拟的长株潭3+5城市群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糜毅 李涛 +1 位作者 吴博 赵燕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0-1751,共12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探析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管理、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GeoDetector-PLUS-InVEST模型,基于多源数据分析长株潭3+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探析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管理、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GeoDetector-PLUS-InVEST模型,基于多源数据分析长株潭3+5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及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经过优化模拟的模型Kappa系数、FoM系数、总体精度结果比未优化模拟的结果分别高出0.81%、1.00%、0.67%;2)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3)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碳储量分别为31.2624×10^(8)、31.2181×10^(8)和31.0891×10^(8) t,期间碳储量共减少17.3287×10^(6)t;4)相比2020年,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12.1483×10^(6)t,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11.7467×10^(6) 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14.7540×10^(6) t,3种情景下的碳储量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具有较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与土地利用情况高度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空间规划和“双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模拟 土地利用 碳储量 长株潭3+5城市群 GeoDetector-PLUS-InVEST模型 不同情景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株潭城市群PM_(2.5)重污染预报
2
作者 李细生 喻雨知 +4 位作者 杨云芸 张华 肖秧琳 李巧媛 李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提高PM_(2.5)重污染的预报准确率,融合气象和环境资料、前期观测和后期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地面和高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时效较长且准确度较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库。以长株潭城市群的PM_(2.5)重污染天气预报为例,将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 为提高PM_(2.5)重污染的预报准确率,融合气象和环境资料、前期观测和后期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地面和高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时效较长且准确度较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库。以长株潭城市群的PM_(2.5)重污染天气预报为例,将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算法优选、超参数调优等技术方法运用于模型中,建立的重污染预报机器学习模型库可预报PM_(2.5)浓度和等级,预警4 d内的PM_(2.5)重污染。为增强模型的透明度,对其进行可解释性研究。事前可解释性分析表明,PM_(2.5)浓度预报模型存在事前三特性:前期要素比后期要素重要,环境要素比气象要素重要,地面要素比高空要素重要;事后可解释性分析表明,常德2022年1月18日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受上游传输和本地污染累积的共同影响,其中传输的作用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污染预报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要培育的新的城市群地域单元,研究其产业结构问题对促进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湖南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参照系... 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要培育的新的城市群地域单元,研究其产业结构问题对促进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湖南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参照系,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略优于全省水平,但优势度不明显,而相对于全国水平,表现出明显的落后;该城市群8个城市中,只有长沙市在产业结构效益和产业竞争力2个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株洲和湘潭两市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其他五市不仅产业结构落后,而且产业竞争力也不强。基于此,最后提出了该城市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法 长株潭“3+5”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协同演化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玉兴 陈忠暖 陈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9,共9页
依据经济功能的分异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分解为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分配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通过构建灰色系统熵、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序参量,对该城市群经济系统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依据经济功能的分异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分解为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分配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通过构建灰色系统熵、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序参量,对该城市群经济系统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合理性进行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市场的发育与拓展主导推进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持续有序演进;(2)交通网络的快速完善,推进了核心区乃至城市群整体的流通系统合理性发育,对于物流、人流突出的外围城市而言,则超出了其经济总系统的整体水平,产生负荷;(3)长株潭"3+5"城市群消费能力不足,但发展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 协同演化 长株潭“3+5”城市群 序参量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华逢梅 周俐 李静芝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年第4期19-21,共3页
给出了城市绿色竞争力定义,选取了23个能够体现这一定义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株潭"3+5"城市群各指标值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主成分对各指标的载荷,归纳得到分别代表经济、资源环境、科技、文卫、对外开放等5个主成分... 给出了城市绿色竞争力定义,选取了23个能够体现这一定义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株潭"3+5"城市群各指标值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主成分对各指标的载荷,归纳得到分别代表经济、资源环境、科技、文卫、对外开放等5个主成分,并建立了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计算结果分类,并对各城市进行分析,为"3+5"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绿色竞争力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跃云 赵先超 +1 位作者 张旺 何燕子 《武陵学刊》 2010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实际情况,首先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据此对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定。...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实际情况,首先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据此对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除长沙市和岳阳市处于基本集约外,城市群其它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时间上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并与区域经济的差异高度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土地集约利用 长株潭“3+5”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PREES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7
作者 孔祥斋 赵先超 邓珞琬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共3页
根据指标构建的相关原则,结合长株潭"3+5"城市群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长株潭"3+5"城市群PREES协调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株潭"3+5"城市群各个城市的人口、资源... 根据指标构建的相关原则,结合长株潭"3+5"城市群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长株潭"3+5"城市群PREES协调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株潭"3+5"城市群各个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5个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定;引入城市群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对长株潭"3+5"城市群各个城市协调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协调发展能力对长株潭"3+5"城市群8个城市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属于强协调城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衡阳市与岳阳市属于一般协调城市;益阳市与娄底市属于差协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PREES 长株潭“3+5”城市群 因子分析 聚类
下载PDF
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对策——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
8
作者 田庆华 袁廷刚 +1 位作者 刘暘 曹笑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第11期20-24,共5页
涉及我国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产业的社区居民、金融机构、企业、高校和政府等相关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结构。通过在"长株潭3+5城市群"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了废旧电池回收产业相关主体的角色困境,研究了废旧电池回... 涉及我国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产业的社区居民、金融机构、企业、高校和政府等相关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结构。通过在"长株潭3+5城市群"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了废旧电池回收产业相关主体的角色困境,研究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合理废旧电池回收模式及协同创新科技平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池 循环利用产业 长株潭3+5城市群 协同创新科技平台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度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志军 邓昌坤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53-58,共6页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实现经济协调与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长株潭"3+5"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亟待突破。通过构建一组城乡经济社会发...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实现经济协调与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长株潭"3+5"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亟待突破。通过构建一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比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城市群的城乡发展融合度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其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特征及空间格局,找出区域发展症结,并探讨了推动该区域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3+5”城市群 城乡融合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目标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中宝 陈群元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1,共2页
通过对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际"标准"产业目标,发现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与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差距较大,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不宜作... 通过对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际"标准"产业目标,发现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与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差距较大,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不宜作为其产业调整的近期目标结构。最后,结合长株潭"3+5"城市群内各市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各市产业调整的近期目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目标结构 长株潭“3+5”城市群
下载PDF
Explori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 and gravity center movement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被引量:10
11
作者 LI Zhuo JIANG Weiguo +2 位作者 WANG Wenjie LEI Xuan DENG Yu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8期1363-1380,共18页
Urban agglomeration is caused by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Studying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can not only know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i... Urban agglomeration is caused by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Studying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can not only know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ime, but also obtain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future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taking Changsha-Zhuzhou-Xiangtan(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as a study area, Landsat images from 1995 to 2014 and Autologistic-CLUE-S model simulation data were used. Moreover,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gravity center, direction, distance and landscape index were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expans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area increased by 132.18%, from 372.28 km^2 in 1995 to 864.37 km^2 in 2014. And it might even reach 1327.23 km^2 in 2023. Before 2014, three cities had their own respective and discret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tegr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2008, the Chang-Zhu-Tan began to gather, the gravity center moved southward after 2014,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cities decreased, which wa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urban expans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were relatively reliable, and these results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land use planning and spatial allocation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LAND spatial change GRAVITY center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原文传递
Analog simul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upply and demand in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land intensive use 被引量:5
12
作者 XIONG Ying CHEN Yun +2 位作者 PENG Fen LI Jingzhi YAN Xiaoj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8期1346-1362,共17页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pply and demand. The system dynamics(SD)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feedback loop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up...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pply and demand. The system dynamics(SD)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feedback loop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upply and demand and index variable fun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built a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dynamic model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for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This model can simulate the change trend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construction land, industrial land, and residential land in 2016–2030 by three scenarios of low, medium, and high intensity mo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land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expanding, with a rapid increase rate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scale and speed of land use based on the three intensity modes existed differences. The large scale and supply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low intensity mode caused easily the waste of land resources. In high intensity mode, the scale and supply of construction land were reduced agains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the medium intensity mode, the scale and supply of land use adapted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reflected the concept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land in construction land ranged from 15% to 21%, which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the low intensity mode, and decreased slowly and stabilized in medium and high intensity modes. The propor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in construction land ranged from 27% to 35%, which decreased in the low and the medium intensity modes, and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in the higher intensity mod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optimization of land supply and demand,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supply-side 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nsive urban LAND use LAND supply and demand simulation MODEL system dynamic MODEL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原文传递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s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被引量:3
13
作者 XIONG Ying LI Jingzhi JIANG Dingl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11期1357-1376,共20页
Using system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s, a dynamic model of a water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was built to simulate trends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hang-Zhu-Tan) ... Using system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s, a dynamic model of a water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was built to simulate trends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for the period 2012 to 2030. Four scenarios were examined; namely, a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 water-saving model, and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i) The problem of balancing water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with a growing population and a 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y. (ii) By 2030, water demand is set to reach a total of 105.1 × 10^8 m^3, with a water supply of 5.4 × 10^8 m^3.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for water resource supply could meet the growing demand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enerate hug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This will be the best sol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water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iii)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tion, optimize economic structures, enhance our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hasten the recycling of waste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promot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upport the capabilities of water resources to meet our expec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analog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decision-making system dynamics chang-zhu-tan changsha-Zhozhoa-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原文传递
论创新型城市群的产业创新——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创新型城市群产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施之一。湖南省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创新应当立足于现有的优势,针对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培育壮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区域创新的... 创新型城市群产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施之一。湖南省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创新应当立足于现有的优势,针对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培育壮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区域创新的路径推进产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长株潭3+5城市群 高新技术
下载PDF
模拟情景下环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15
作者 巩雅博 戈健宅 +2 位作者 吴秋彤 周宸帆 李涛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2-64,共13页
【目的】构建模拟情景下的环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生态安全水平和评估规划实施效果。【方法】设定不干预、耕地保护优先与生态保护优先三种情景,采用FLUS模型对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进行模拟,继而利用电路... 【目的】构建模拟情景下的环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生态安全水平和评估规划实施效果。【方法】设定不干预、耕地保护优先与生态保护优先三种情景,采用FLUS模型对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进行模拟,继而利用电路理论连通性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不干预情景下,2040年建设用地面积相较于2020年增加了330.1 km^(2),增幅为9%,耕地保护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2040年建设用地面积相较于不干预情景分别减少了281.4 km^(2)和290.4 km^(2)。(2)使用最大电流值的数值变化反映生态廊道连通性,相较于不干预情景,耕地保护优先情景下生态廊道的连通性有所降低,而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则与之相反。(3)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生态廊道与潜在生态廊道数量分别增加了12条和11条,生态廊道的重要程度和打通潜在生态廊道的优化效果也有所提升,而实施耕地保护优先策略的结果与此相反。(4)模拟情景下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量有所增加,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增加了22.6亿元,而耕地保护优先情景则是整体减少了1.9亿元。(5)相较于不干预情景,耕地保护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两种情景下的夹点区域面积均有显著增加,前者障碍点面积显著减少,后者消除障碍点后的优化程度峰值最高。【结论】环长株潭“3+5”城市群仍然存在增量规划空间,城市群内部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将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作为单一变量的前提下,耕地保护优先的规划方案会对空间连通性产生负面影响,而生态保护优先的规划方案则有利于空间连通性的提高;综合量化分析结果,两种规划策略均促进了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环长株潭“3+5”城市群 FLUS模型 电路理论
下载PDF
两型模式下长株潭主城区PM_(2.5)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忠霖 游介文 +1 位作者 邹滨 许珊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年第5期65-68,72,共5页
为评估"两型社会"建设是否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了作用,本文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融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PM_(2.5)浓度观测数据和相关专题数据,运用遥感技术、GIS空... 为评估"两型社会"建设是否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了作用,本文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融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PM_(2.5)浓度观测数据和相关专题数据,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顾及多源地理要素特征的城市PM_(2.5)污染时空变化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年均和季节时间尺度分析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两型社会"建设期间,长株潭主城区PM_(2.5)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和明显的季节差异,但整体仍严重超标;主城区内PM_(2.5)浓度空间差异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相关,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越高、园林地越低,PM_(2.5)浓度越高。该研究结果对于开展污染防治、指导土地利用开发以及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土地利用/覆盖 PM2.5 GIS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易斌 施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0-587,601,647,648,共11页
基于2012—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数据构建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综合分析了两系统综合得分、耦合协调关系、主要障碍因子的时序变化,得出结论如下:(1)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 基于2012—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数据构建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综合分析了两系统综合得分、耦合协调关系、主要障碍因子的时序变化,得出结论如下:(1)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区域经济增势较弱。(2)两系统良性耦合程度不断加深。(3)2012—2017年,制约两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有R&D活动企业数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在校大学生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进出口总额。2018—2021年,制约两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因此,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要实现优质耦合协调,需要兼顾科技创新稳步提升和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 熵权TOPSIS 耦合协调度关系 障碍度
下载PDF
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孟杰 王艳军 +3 位作者 李少春 林云浩 滕菲 蔡恒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碳排放时空分布监测与评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面向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分布和差异分析,本文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和不透水面数据,结合县级碳排放数据,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估算模型,并定量分析了长株潭... 碳排放时空分布监测与评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面向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分布和差异分析,本文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和不透水面数据,结合县级碳排放数据,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估算模型,并定量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不透水面、夜间灯光均值和总值数据能够反映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碳排放水平;(2)2013—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具有聚集性,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北部的中间区域,碳排放区域逐年扩大但强度减弱;(3)2013—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变化趋势为中心区域呈现负增长,城市扩张的边缘区域承接了部分碳排放量。本文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对2013—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县级碳排放进行估算与监测分析,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可为该区域碳减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 不透水面数据 时空分布特征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空气质量时间特征研究
19
作者 郝丽婷 黄一民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4期52-58,共7页
基于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空气质量指数(AQI)、常规污染物逐时监测数据,运用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法,从不同时间尺度、空气质量等级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等视角对长株潭城市群空气质量时间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AQI... 基于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空气质量指数(AQI)、常规污染物逐时监测数据,运用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法,从不同时间尺度、空气质量等级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等视角对长株潭城市群空气质量时间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AQI日内变化均呈现出“双峰型”特征;春季AQI的值在周一至周三区间呈现增长趋势,并于工作日达到一周最大值;长株潭城市群AQI年内变化呈先减后增趋势,三市空气质量都具有整体向好的趋势,优良级别空气质量所占比例逐年递增;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与PM_(2.5)浓度变化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PM_(2.5) 污染防治 时间特征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评价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谭雪兰 于思远 +3 位作者 陈婉铃 欧阳巧玲 贺艳华 周国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3-1210,共8页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指数普遍较低,但各功能之间发展较为均衡;(2)长株潭城市群的乡村功能地域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经济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以长沙市6个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长沙县为主,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芦淞区、浏阳市、湘潭县、宁乡县,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域逐渐减弱的特征,且距离中心城市越远,其功能越弱,生态旅游功能强势区主要分布在茶陵县、芙蓉区、岳麓区、韶山市、炎陵县、宁乡县、浏阳市、雨花区等山区丘陵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评价 地域分异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