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游诗涉《易》意象及其形象塑造功能 |
杨秀礼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再谈“变形义化” |
刘钊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略论袁昶对陆游的评价和接受——兼谈日记对接受史研究的启发 |
张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放翁的词之体认及实践:由“渔歌菱唱”说起 |
张子康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5
|
由经学入文学,其文学可信——谈游志诚教授细读《文心雕龙》 |
朱文民
|
《语文学刊》
|
2023 |
0 |
|
6
|
《老子》首章释读的再思考 |
孙功进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1962年前的陈其宽“游”与留白的艺术 |
徐明松
黄玮庭
|
《时代建筑》
|
2020 |
7
|
|
8
|
俳倡优伶辨略 |
黎国韬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8
|
|
9
|
说“建之以常无有” |
裘锡圭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倡优、俳优与侏儒——汉代艺伎考系列之一 |
翟麦玲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8
|
|
11
|
商贾精神和南宋陆游诗歌创作的新变 |
陈书录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2
|
《松游小唱》:与岷江历史文化的对话 |
张宗福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3
|
中文“旅游”一词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 |
史甜甜
保继刚
|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4
|
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唱》——兼谈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 |
张起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5
|
由扬情到崇理──“剪灯二种”之比较 |
乔光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1
|
|
16
|
汉字“左”“右”的文化变迁 |
毛元晶
|
《茂名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7
|
拯救逝去的歌谣——《有酒且长歌》与贵州民族酒歌研究 |
杨经华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0 |
1
|
|
18
|
《郐风·隰有苌楚》诗旨接受汇辨 |
杨秀礼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9
|
高诱音注异读反映的语法形态规律探赜 |
刘芹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20
|
轻唇化音变两个“例外”的解释 |
赵彤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