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萌 高万朝 杨玉东 《辽宁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1155-1158,1161,共5页
通过对岩石类型、颜色、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单井沉积微相、连井剖面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定边油田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微相划分,并进行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贾崾... 通过对岩石类型、颜色、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单井沉积微相、连井剖面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定边油田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微相划分,并进行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和河道间微相,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崾岘油区 2~1油层组 三角洲平原亚相 水上分流河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姚泾利 蔺宏斌 陈永胜 郑小杰 王晓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2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新庄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冬胜 李文山 +1 位作者 罗纪红 赵靖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1,共3页
一般河道砂体的正粒序性决定了其下部物性条件优于上部,但新庄地区长2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物性特征截然相反,而是中上部物性条件好,下部物性条件普遍差。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成其特殊性的原因... 一般河道砂体的正粒序性决定了其下部物性条件优于上部,但新庄地区长2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物性特征截然相反,而是中上部物性条件好,下部物性条件普遍差。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成其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实、胶结、次生加大等作用。指出河道边滩砂体中上部储层为该区的主力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庄地区 2油层组 储层 物性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Ⅰ油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雷霄 胡余 +2 位作者 梁文锋 廖纪佳 廖明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共12页
通过岩石学、测井相特征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层主要为滨岸相沉积,共识别出前滨、临滨两种亚相,前滨滩坝、临滨滩砂、临滨泥和海泛泥4种微相。前滨滩坝发... 通过岩石学、测井相特征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层主要为滨岸相沉积,共识别出前滨、临滨两种亚相,前滨滩坝、临滨滩砂、临滨泥和海泛泥4种微相。前滨滩坝发育于潮间带,岩性主要为肉红色陆源碎屑质生屑灰岩、灰白色钙质砂岩,块状构造,层理不明显,垂向上为下细上粗的反韵律,自然伽马呈低幅枣核状、锯齿形或箱形;临滨滩砂和临滨泥发育于潮下带,岩性主要为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泥质条带,波纹层理,常见生物扰动构造,在自然伽马曲线上,滩砂呈中幅漏斗型,临滨泥呈高幅钟形;海泛泥发育于水体加深、水动力减弱的区域,为一套广泛分布的细粒沉积物,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透镜状层理,常见生物扰动构造,自然伽马呈高幅锯齿形、钟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组二段I油组 海相地层 碎屑岩 沉积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凌春 李凤杰 +3 位作者 屈雪林 张雁 侯景涛 苏幽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9-725,共7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以及依据油藏所处的构造形态、储层成因类型、油藏成藏要素等对油藏进行解剖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的控制因素。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体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以及依据油藏所处的构造形态、储层成因类型、油藏成藏要素等对油藏进行解剖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的控制因素。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体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孔隙结构分选中等;发育上倾尖灭型、透镜体型、小幅背斜构造型和复合成因型4种油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成藏受古地貌、岩性和构造等多重因素的控制,油藏主要分布于古河道两侧的斜坡带上。地层完整的长2油层组内,小幅背斜构造与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形成规模较大的构造-岩性复合成因油藏,是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主要的油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地层 油藏控制因素 2油层组 吴起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长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 被引量:5
6
作者 段武兵 郭艳琴 +2 位作者 何子琼 王美霞 赵灵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0-33,43,共5页
通过野外剖面和井下岩心观察描述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区油层组长2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沉积体系为河流体系,辫状河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泛滥平原及河道砂坝;长22和长21油层... 通过野外剖面和井下岩心观察描述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区油层组长2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沉积体系为河流体系,辫状河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泛滥平原及河道砂坝;长22和长21油层组砂体的展布受控于辫状河道的延伸,向南西方向展布;降沟—石家老庄区块的河道砂体发育,泛滥平原面积较小,砂体在垂向和横向上连续较好,在北东—南西方向上连续性较北西—南东向更好,研究区物源方向为北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2油层组 沉积相 砂体展布规律
下载PDF
志丹油田任山地区长2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杨坤 李盼 +1 位作者 杨康 刘永杰 《辽宁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以测井曲线为主,结合岩心分析资料、试油资料以及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对志丹油田任山地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和对比。通过对研究区近100余口井的分析,将长2油层组划分为5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分别为长211、长212、长213、长22、长23... 以测井曲线为主,结合岩心分析资料、试油资料以及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对志丹油田任山地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和对比。通过对研究区近100余口井的分析,将长2油层组划分为5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分别为长211、长212、长213、长22、长23,各小层在厚度上变化不大。长213、长22总体发育良好,是研究区块的长2油层的主力产油层。进行以上工作为进一步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后期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任山地区 2油层组 精细划分与对比
下载PDF
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作用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熙灿 赵小军 +3 位作者 谢学明 钟远声 黄春花 陈东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海南产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探讨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方法DPPH法检测清除自由基活性;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谱库检索确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①荜茇挥发油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浓度越高,活性越强;②海南产荜... 目的观察海南产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探讨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方法DPPH法检测清除自由基活性;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谱库检索确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①荜茇挥发油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浓度越高,活性越强;②海南产荜茇挥发油含41个化合物,碳碳双键C=C的相对含量占绝对优势。结论碳碳双键C=C可能为荜茇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必需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 挥发油 1 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 官能团 GC—MS 分子结构
下载PDF
氯胺酮复合乌司他丁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曹殿青 蔡伟华 +2 位作者 刘欣 郭翠容 余艳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74-677,682,共5页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乌司他丁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80 g ~ 320 g,采用计算机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氯胺...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乌司他丁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80 g ~ 320 g,采用计算机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氯胺酮组(K组)、乌斯他丁组(U组)、氯胺酮复合乌斯他丁组(K+U组)。除C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0.03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1 mg/kg,注射后16 h时,由尾静脉再次注射0.l % LPS 1.5 mg/kg,建立大鼠ALI 模型。U组、K+U组分别在第2次注射LPS后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50 000 U/kg,注射乌司他丁后即刻,K 组、K+U 组经尾静脉以微量泵持续输注氯胺酮 10 ㎎?㎏-1?h-1,其余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第2次注射 LPS 后1、2、3、4 h (T1~4)时,各组取5只大鼠,抽取腹主动脉血样0.5 ml,测定氧分压(PaO2),抽取下腔静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浓度;放血处死大鼠,取右肺上叶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及测定核因子(nuclear factor-κB, NF-κB)抑制蛋白α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α, IκBα)表达;取右肺中叶组织100 mg测定肺组织NF-κB活性;取右肺下叶组织,计算肺湿干重比(W/D)。结果 与C组比较,L组、K组、U组和K+U组PaO2降低,血清TNF-α、IL-6浓度和肺组织NF-κB活性升高,IκBα表达降低, W/D升高(P〈0.01);与L组比较,K组、U组和K+U组PaO2升高,血清TNF-α、IL-6浓度和肺组织NF-κB活性降低,IκBα表达升高,W/D降低,肺组织病理评分降低 (P〈0.05或0.01);与K组和U组比较,K+U组各时点PaO2升高,血清TNF-α、IL-6浓度和肺组织NF-κB活性(2.49±0.23)降低,IκBα表达(35.1±3.4)升高,W/D(4.91±0.16)降低,肺组织病理评分(7.8±0.8)降低(P〈0.05或0.01) 。结论 氯胺酮复合乌司他丁可减轻大鼠ALI,较两者单独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乌司他丁 内毒素血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