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唐开元礼》看唐朝礼乐制度的新变及影响
1
作者 杜伟 蒋方舟 徐楠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合实际条件而制定的封建礼仪制度。《大唐开元礼》作为盛唐时期官修的礼仪制度,可从各个方面展现盛唐时期的礼乐,从中既可以看到对前朝礼乐的继承,也可看到在盛世之下礼乐制度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大唐开元礼》 礼乐制度 变革
下载PDF
唐宋国家礼乐机构变迁考
2
作者 曹璐璐 《唐都学刊》 2023年第1期33-41,共9页
古代中央王朝素重礼事,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念。由唐至宋,国家礼乐机构职能关系几经迭变,其原因关涉社会实际需求的变迁,以及中央官制的调整,尤与尚书六部体制的调动关系密切。礼部、太常寺共掌礼事的格局是建立在尚书六部政务... 古代中央王朝素重礼事,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念。由唐至宋,国家礼乐机构职能关系几经迭变,其原因关涉社会实际需求的变迁,以及中央官制的调整,尤与尚书六部体制的调动关系密切。礼部、太常寺共掌礼事的格局是建立在尚书六部政务运行体制下的,当尚书省地位下降,职权被剥夺时,会有新机构代替礼部、太常寺行使礼乐职权;只要尚书政务运行体制存在,礼部、太常寺共掌礼事的格局就不会被打破,即使在不同时期仍会有一些临时性的礼乐机构,但这些机构无法对礼部、太常寺权力造成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太常寺 礼部 礼乐机构变迁
下载PDF
中国宗法社会的制度变迁——基于博弈论框架的解说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健 董春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为了考察中国宗法社会制度演进路径,依托博弈论分析工具,认为基层宗族社会的重复博弈自发生成礼,并在礼的指导下进一步形成哈耶克式的礼治秩序;源于维持宗法社会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格局的需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创造了在法约束下的人... 为了考察中国宗法社会制度演进路径,依托博弈论分析工具,认为基层宗族社会的重复博弈自发生成礼,并在礼的指导下进一步形成哈耶克式的礼治秩序;源于维持宗法社会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格局的需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创造了在法约束下的人造秩序。礼法并举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的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变迁
下载PDF
胡瑗经学视域下的《周易》观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新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1,共9页
处在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胡瑗,在经学的视域下,对《周易》一经作了独到理解。依他之见,《周易》为圣者、王者通天而理天下的经典,为居首的王者之书。该经上以通天,下以贯人贯物,开显出"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qu... 处在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胡瑗,在经学的视域下,对《周易》一经作了独到理解。依他之见,《周易》为圣者、王者通天而理天下的经典,为居首的王者之书。该经上以通天,下以贯人贯物,开显出"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的宏大向度、根本宗旨与深厚底蕴。开示通天者有二,一为圣人,一为王。前者从生命人格意义上言,后者从拥有统御天下之大位意义上言。《易》所集中昭示的,是圣贤君子遥契超越之天而通天的整体天下意识下的应然价值自觉与使命担当。通天而高标王道,引领人生,平治天下。而圣贤君子所高标之王道,约而言之,即为一法天而正定的礼乐刑政之道。胡瑗的上述理解,既体现着汉唐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他的历史文化语境方面的内在深层影响,又昭示出士大夫层新的文化主体意识、天下平治引领性主体意识之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者之书 通天 变易 价值自觉 使命担当 致君泽民 礼乐刑政
下载PDF
北宋太常寺礼乐机构述论 被引量:4
5
作者 龚延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81-88,共8页
礼乐制度是源自周代君王统治臣民的一种重要制度。礼与乐有分工,但相辅相成。宋代汲取唐末五代礼乐制度崩溃的教训,尤其重视礼乐制度的建设。因此,礼乐机构也就始终成为了宋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宋代主管礼乐制度的机构,经历... 礼乐制度是源自周代君王统治臣民的一种重要制度。礼与乐有分工,但相辅相成。宋代汲取唐末五代礼乐制度崩溃的教训,尤其重视礼乐制度的建设。因此,礼乐机构也就始终成为了宋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宋代主管礼乐制度的机构,经历了阶段性变化:北宋前期太常寺不掌礼乐事,礼乐职能为太常礼院、礼仪院所侵;元丰新制后,太常寺重掌礼乐,仿《唐六典》新建编制,设太常卿、少卿、丞、博士、主簿等且各有职掌,并下辖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等礼乐机构;至南宋时基本上沿袭北宋之制而有所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常寺 礼乐机构
下载PDF
民间临济派道场音乐的文化传统及变迁——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的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应华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23,共11页
鉴于民间临济派道场仪式音乐文化近十年的变迁,借用文化变迁理论、仪式音乐研究理论以及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对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民间临济派对道场仪式的时空结构及其变迁、仪式的"音声"传统及其变迁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理论思... 鉴于民间临济派道场仪式音乐文化近十年的变迁,借用文化变迁理论、仪式音乐研究理论以及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对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民间临济派对道场仪式的时空结构及其变迁、仪式的"音声"传统及其变迁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理论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俗音乐的"在场"表演是该道场仪式音乐文化变迁的显现标志,并进一步探讨了该道场"仪式音声"的双重结构及其文化象征,以及通俗音乐"在场"的操作策略及其文化诉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音乐 民间临济派 道场音乐 文化传统 文化变迁
下载PDF
关于德州鼓乐班器乐曲目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文 《德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3-68,共6页
德州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州鼓吹乐的恢复和发展,使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顽强的传承下去。目前德州鼓乐班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曲目,还可以表演流行的现代曲目,它不仅继承了中... 德州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州鼓吹乐的恢复和发展,使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顽强的传承下去。目前德州鼓乐班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曲目,还可以表演流行的现代曲目,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礼乐制度,而且正在重构新时期的“礼”与“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鼓乐班 吹打曲目 传承与变迁 礼乐重构 信仰危机
下载PDF
“谋杀了上帝”之后——京西丧礼仪式及用乐的现代变迁
8
作者 姚慧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本文将当下京西丧礼仪式中的民间瑜伽焰口佛事音乐与袁静芳的《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王海涛的《北韵佛曲》中记录的北京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在仪式音乐现代转型、快餐化与世俗化的表象背后,本文探寻并剖析了当下京... 本文将当下京西丧礼仪式中的民间瑜伽焰口佛事音乐与袁静芳的《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王海涛的《北韵佛曲》中记录的北京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在仪式音乐现代转型、快餐化与世俗化的表象背后,本文探寻并剖析了当下京西丧礼瑜伽焰口佛事音乐所以产生如此嬗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西丧礼仪式用乐 瑜伽焰口 嬗变 现代性
下载PDF
观德与修己:商周大射礼的演变与成熟——以儒家对礼乐文化的阐释与旨归
9
作者 张磊 王绍之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158,共9页
从远古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射礼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折射了先秦社会的历史变迁。从黄帝“干侯之射”的传说到晚商王射,大射礼的社会属性逐渐替代自然属性而成为主导因素,大射礼逐渐成型。商周之际,在以政治为主导因素... 从远古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射礼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折射了先秦社会的历史变迁。从黄帝“干侯之射”的传说到晚商王射,大射礼的社会属性逐渐替代自然属性而成为主导因素,大射礼逐渐成型。商周之际,在以政治为主导因素的影响下,大射礼发生了礼意上的嬗变,进而在周代以“射为诸侯”为标志,被赋予新的政治内容和道德内涵。春秋战国之际,儒家以观德与修己为要义,深化阐释大射礼蕴藏的思想价值,完成了思想升华,使大射礼臻于完全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礼 先秦社会 礼乐文化 儒家
原文传递
舞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地位及其演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法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7,共11页
在中国远古诗乐舞合一的仪式中,舞具有核心地位:"舞为乐主",体现为巫王亲舞和动物舞容,这在远古岩画、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舞的核心地位在古文字中体现为舞-巫-無的一体。舞的高位在以蛙(娲)舞为典型的远古萬舞中... 在中国远古诗乐舞合一的仪式中,舞具有核心地位:"舞为乐主",体现为巫王亲舞和动物舞容,这在远古岩画、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舞的核心地位在古文字中体现为舞-巫-無的一体。舞的高位在以蛙(娲)舞为典型的远古萬舞中有突出体现。舜的韶舞开始了舞的转折,夏禹夏启时代舞开始朝三个方向分离,舞在仪式中的地位开始变化,最后演进为远古晚期的"乐主于舞"。这在《吕氏春秋·古乐》和《周礼》与舞相关的文献中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仪式 舞-巫-無 舞为乐主 舞的移位 乐主于舞
原文传递
金文“句鑃”、“左守”讨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迺松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47,共5页
金文中有自名“句鑃”的乐器,前人对其名的解释不尽完善,本文利用声韵训诂对“句鑃”一词的内涵意义和音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左守”一词是西周金文中新发现的,本文结合《三礼》等文献,从青铜礼器的性质、礼仪制度和语法... 金文中有自名“句鑃”的乐器,前人对其名的解释不尽完善,本文利用声韵训诂对“句鑃”一词的内涵意义和音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左守”一词是西周金文中新发现的,本文结合《三礼》等文献,从青铜礼器的性质、礼仪制度和语法结构、字义训释等方面论证了其含义,并阐明它对研究西周礼器制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乐器 礼器制度 “句鑃” “左守” 声韵训诂 礼仪制度 青铜礼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