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水华 唐靖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由软组织和骨骼增厚引起的下背部区域的椎管狭窄,大多数LSS病例是由于脊柱老化导致的获得性退行性狭窄,临床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残疾,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和腰椎功能。通常在非手... 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由软组织和骨骼增厚引起的下背部区域的椎管狭窄,大多数LSS病例是由于脊柱老化导致的获得性退行性狭窄,临床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残疾,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和腰椎功能。通常在非手术治疗(如物理治疗)未能给患者带来足够的缓解后进行手术,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有明显效果的保守治疗方案,故手术治疗仍是该疾病治疗的主要措施。LSS手术旨在减压狭窄的椎管并保持脊柱稳定性。LSS包括通过去除椎管周围的骨骼和软组织来减轻脊髓或脊神经的压力的椎管减压术,减压后将两个或多个椎骨融合在一起的腰椎融合术以及脊柱植入物以帮助间接降低椎管中压力和稳定骨骼的棘突间装置。本研究对近年来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各种手术方法的应用优势,为临床医生制定相关诊疗方案提供临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减压加融合和棘突间隔离物并没有显示出优于单独的传统减压。在这个领域需要更严格的方法研究来证实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改变 椎管减压术 腰椎融合术 棘突间装置
下载PDF
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5
2
作者 朱庆三 杨小玉 +3 位作者 李英普 赵宝 刘景臣 林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3212-3213,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致颈椎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手术和保守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对治疗结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14例颈椎过伸颈髓损伤人,保守治疗54例,手术治疗160例。脊髓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致颈椎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手术和保守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对治疗结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14例颈椎过伸颈髓损伤人,保守治疗54例,手术治疗160例。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le分级;保守治疗组:治疗前A级6例,B级18例,C级15例,D级5例,E级10例。治疗后A级2例,B级3例,C级14例,D级13例,E级22例。手术治疗组:治疗前A级20例,B级70例,C级26例,D21例,E级23例。治疗后A级1例,B级11例,C级19例,D级53例,E级76例。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过伸性颈椎损伤后颈椎的原发病存在是引发颈髓损伤重要病理基础,脊髓椎管存在着类似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早期手术彻底减压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 颈髓损伤 机制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完全性脊髓损伤早期患者脑皮层结构变化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焦佼 孙天胜 +5 位作者 侯景明 相子民 张越 包先国 钟剑峰 郭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观察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结构是否存在改变及其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住院的13例完全性SCI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26.3... 目的:观察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结构是否存在改变及其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住院的13例完全性SCI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26.3±7.9岁(21~40岁).同时招募健康对照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5.7±5.8岁(20~38岁).SCI患者损伤时间为64.4±20.3d(28~84d).13例患者脊髓功能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定均为A级,其中ASIA运动评分为36.5±25.9(18~55)分,针刺觉评分为43.3±27.3(27~88)分,轻触觉评分为42.5±30.3(25~80)分.所有SCI患者在入院当天接受结构MRI检查.MRI扫描后的结构数据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的方法(VBM)来分析,对比分析13例完全性SCI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大脑灰质体积改变的区域.运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脑皮层结构改变与患者运动感觉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完全性SCI患者初级运动中枢、初级躯体感觉中枢和辅助运动区存在明显的灰质萎缩(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完全性SCI患者上述区域萎缩程度与患者的ASIA运动评分以及ASIA感觉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损伤早期,完全性SCI患者初级运动中枢、初级躯体感觉中枢和辅助运动区存在明显的灰质萎缩,上述区域萎缩程度与患者的ASI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脊髓损伤 磁共振 感觉运动中枢 结构改变
下载PDF
青少年腰骶椎椎间盘及椎管的特征性变化与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威 王星 +3 位作者 陈连香 李筱贺 张少杰 李志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9期644-646,共3页
目的:通过12~18岁青少年腰骶段椎间盘、椎管的解剖学结构 CT 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探讨腰骶段椎间盘、椎管的发育规律及增龄变化规律特征,为青少年脊柱腰骶段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30例12~18岁无腰椎... 目的:通过12~18岁青少年腰骶段椎间盘、椎管的解剖学结构 CT 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探讨腰骶段椎间盘、椎管的发育规律及增龄变化规律特征,为青少年脊柱腰骶段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30例12~18岁无腰椎疾患的青少年,均无外伤、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双源64排螺旋 CT 薄层扫描影像学结果,扫描范围为腹盆腔,将获得腰骶段CT 原始图像数据以 DICOM格式导入 Mimics 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腰骶段椎间盘、椎管各径线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盘、椎管各径线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椎间盘、椎管各径线随着椎序列的增长呈波浪形变化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少年腰骶段椎间盘、椎管解剖学参数呈规律性变化过程,但必须结合个体化影像学结果及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等研究成果的支持,才能使腰骶段疾病治疗技术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 椎间盘 椎管 特征变化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泾惠渠灌区净灌溉需水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悦 粟晓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4,共5页
灌溉需水是科学制定灌溉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依据,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等变化环境是灌区灌溉需水变化的驱动因素。基于泾惠渠灌区4个气象站近30年逐日气象资料和作物种植面积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和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 灌溉需水是科学制定灌溉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依据,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等变化环境是灌区灌溉需水变化的驱动因素。基于泾惠渠灌区4个气象站近30年逐日气象资料和作物种植面积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和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净灌溉定额及灌区净灌溉需水量,分析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灌区净灌溉需水量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灌溉需水量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灌区降雨呈减少趋势,ET0呈增加趋势,导致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呈增加趋势;种植结构的调整,减少了粮食作物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增加了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使灌区净灌溉需水量呈减少趋势;在总种植面积下降、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灌区净灌溉需水量呈小幅度的增加趋势;影响净灌溉需水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ET0和种植面积;除1996和2003年湿润年份外,各年净灌溉需水量比实际灌溉水量大,灌区存在缺水。未来应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以适应气候变化,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灌溉需水量 气候变化 种植结构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胸腹垫枕试验诊断腰椎管内病变临床观察
6
作者 高长明 刘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6期355-356,共2页
目的:利用胸腹垫枕试验诊断腰椎管内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80例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均行胸腹垫枕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检查,观察两种方法对腰椎管内病变诊断的检出率对比。结果:直腿抬高试验检出率为67.50%,胸腹垫枕试验检出率为93.7... 目的:利用胸腹垫枕试验诊断腰椎管内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80例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均行胸腹垫枕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检查,观察两种方法对腰椎管内病变诊断的检出率对比。结果:直腿抬高试验检出率为67.50%,胸腹垫枕试验检出率为93.75%。结论:胸腹垫枕试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直腿抬高试验,可作为腰椎管内病变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垫枕试验 椎管内病变 诊断依据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伴腰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郭超 牛东阳 +2 位作者 刘佳 鲍小刚 许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9-625,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伴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中期复发与椎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伴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中期复发与椎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通过PELD治疗的伴腰椎管狭窄的LDH患者15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62例,年龄41~63岁,平均51.9±9.3岁。于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根据随访期间LDH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病程、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基础疾病、腰椎管狭窄分级、病变位置及分类、腰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肢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通过术前5~7d及术后7d腰椎MRI测量:手术前后椎管横截面积(intervertebr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ICCA)、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椎间孔矢状径及侧隐窝宽度并计算手术前后的差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而后以椎管狭窄类型为选择变量分析各不同种类的椎管狭窄复发的相关因素(P<0.1)。结果:共计15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期间19例患者疾病复发。未复发组腰椎管狭窄分级:1级75例,2级47例,3级14例;复发组:1级5例,2级6例,3级8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构成、BMI、吸烟史、基础疾病、病变位置、术前VAS、下肢JOA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ICCA(差值)(0.36±0.18cm^(2) vs 0.19±0.13cm^(2))、DSCA(差值)(0.23±0.09cm^(2) vs 0.09±0.04cm^(2))、椎间孔矢状径(差值)(1.22±0.48mm vs 0.93±0.53mm)及侧隐窝宽度(差值)(1.37±0.44mm vs 1.14±0.67mm)均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管狭窄分级、ICCA(差值)、DSCA(差值)及侧隐窝宽度(差值)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P<0.05)。DSCA(差值)与中央椎间管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OR<0.001,P=0.001),ICCA(差值)(OR=0.001,P=0.006),椎间孔矢状径(差值)(OR=0.001,P=0.038)与椎间孔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侧隐窝宽度(差值)(OR=0.004,P=0.009)与侧隐窝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LDH伴腰椎管狭窄行PELD术后复发与患者手术前后ICCA、DSCA、椎间孔矢状径及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情况相关,这对于指导术中减压范围及临床手术效果判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 椎管结构变化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全 胡兆洋 +2 位作者 张大刚 游红林 王超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究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收治的56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节段... 目的探究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收治的56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管形态变化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D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前后组间等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bb角均显著降低,椎体前后缘高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以有效改善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椎管形态,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与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相当,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 椎管形态变化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保留后韧带结构的单开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9
作者 李文基 潘维文 覃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使术后脊柱稳定性较好。方法 设计保留脊柱后韧带结构的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症 10 7例。统计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截面积资料。结果 术后矢状径平均扩大至 (16 4 9± 0 7...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使术后脊柱稳定性较好。方法 设计保留脊柱后韧带结构的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症 10 7例。统计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截面积资料。结果 术后矢状径平均扩大至 (16 4 9± 0 74 )mm ,截面积增加至 (16 9 15± 16 5 8)mm2 ,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随访 87例 ,术后 5~8年。疗效评定 :优 6 4例 ,良 2 3例。结论 后韧带结构为坚韧有弹性的骨韧带条 ,在维护脊柱稳定的过程中 ,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行椎管减压术应保留后韧带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韧带结构 单开门术 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 外科手术 稳定性
下载PDF
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正云 胡永军 +3 位作者 陈增刚 岑万春 卢旻鹏 霍理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7-08采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的19例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 目的探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7-08采用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的19例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胸椎管前后径比值、横断面积比值、JOA评分以及ASIA脊髓损伤等级。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2年。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术后6个月胸椎管前后径比值、横断面积比值、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SIA脊髓损伤等级:D级1例,E级18例。结论经后路保留胸椎后柱结构椎体次全切术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及胸椎Kümmell病伴脊髓损伤在保留了脊椎后柱结构完整性同时,可以对胸椎管前方能充分减压,去除脊髓前方的压迫,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胸椎后柱结构 胸椎次全切除术 胸椎管减压 脊髓损伤 Kümmell病 胸椎爆裂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