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释放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江涛 刘小波 +3 位作者 韦秋莲 李锐 高磊 陈建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3-1200,共8页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形态特征,选取Cu、Zn、Cd进行了温度、盐度和p H三因子控制下的单因素和正交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2.99、520.33、204.74、3.17、57.35和27.06mg?kg^(-1),其中,Cd、Cu、Zn和Pb含量显著超过广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56.60、18.41、11.00和5.69倍,Cd的富集效应最明显。Cr和Ni为低污染水平,Zn、Pb和Cu为中-重度污染水平,Cd达到极严重污染水平;Cd的污染贡献率极高,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了极高水平。Cu、Zn、Pb、Cd、Cr和Ni的弱酸溶解态所占比例均低于0.10%,但生物有效态含量分别占总量的68.06%、54.61%、45.51%、18.55%、30.05%和29.13%;Zn和Cu的含量达到了中-重度污染水平,较高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可能对生物产生较大潜在危害。沉积物样品中Cu、Zn、Cd的释放量随着上覆水温度、盐度的升高及p H的降低而增大,Cd的释放受温度和p H的影响较低;3种因子对Cu和Cd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温度>p H,对Zn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pH>温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湖水库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化学形态 释放机制 长湖水库
下载PDF
滃江长湖水库沉积物营养元素沉积历史重构及源解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曾红平 高磊 +3 位作者 陈建耀 张恺 江涛 黎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10-3918,共9页
为了探究城市化进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于2015年9月在广东省滃江长湖水库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品(CH1),测试沉积物剩余210Pb(210Pbex)活性、TOC、TN、TP含量、δ^(13)C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CH1的沉积历史... 为了探究城市化进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于2015年9月在广东省滃江长湖水库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品(CH1),测试沉积物剩余210Pb(210Pbex)活性、TOC、TN、TP含量、δ^(13)C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CH1的沉积历史约58a,沉积物TOC、TN和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7%(范围:0.65%~1.66%)、0.12%(0.08%~0.20%)、438.00mg/kg(294.74~675.44mg/kg);沉积物TOC、TN、TP含量在3个时段的分布特征:1957年之前,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在1957~1991年先减小后增加,在1991~2015年总体呈现出升高的趋势;1994年的暴雨洪水改变了沉积物的粒径特征进而减小了TOC、TN、TP的含量;结合C/N和δ^(13)C特征辨析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主要为陆源和水相的混合源,大坝的修建是导致沉积物(24cm^20cm)有机质偏向陆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水库 沉积柱 年代学 生源物质 源解析
下载PDF
浅谈长葫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的意义
3
作者 廖聪 《价值工程》 2016年第21期23-25,共3页
本文以长葫水库大坝为例,基于水库大坝的运行要求和运行环境对坝体实施安全监测,旨在通过实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来确保其稳定运行。
关键词 长葫水库大坝 安全监测 技术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