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budge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drainage area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涛 俞志明 +1 位作者 宋秀贤 曹西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54-667,共14页
We established a budget model of nitrogen (N) inputs and outputs between watersheds and waterbodies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riverine N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rainage area. Nitrogen inputs in the bu... We established a budget model of nitrogen (N) inputs and outputs between watersheds and waterbodies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riverine N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rainage area. Nitrogen inputs in the budget included N from synthetic fertilizer, biological fixation by leguminous and other crops, wet/dry atmospheric deposition, excreta from humans and animals, and crop residues. The total N input was estimated to be 17.6 Tg, of which 20% or 3.5 Tg N was transported into waterbodies. Of the total N transported into waterbodie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was N from animal waste (26%), followed by N from atmospheric wet/dry deposition (25%), synthetic fertilizer N (17%), N in sewage wastes (17%), N in human waste from rural areas (6%)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N (9%). We studied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N inputs and outputs by divid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drainage area into four sub-basins,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the Tongtian River drainage area (TTD, the headwater drainage area, 138 000 l^n2, less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 Jinsha River drainage area (JSD, 347 000 km2, less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approx. 3 500 km upstream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Pingshan-Yichang drainage area (PYD, 520 500 krn2, large-scale human disturbance, about 2 000 km upstream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Yichang-Datong drainage area (YDD, 699 900 km^2, large-scale httman disturbance, approx. 620 km upstream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average N input into waterbodies was 2.3, 7.3, 24.1, and 28.2 kg N/ha in the TTD, JSD, PYD, and YDD sub-basin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an increase of N-components of more than 10 times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budget EUTROPHICATION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rainage area riverine nitrogen transport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中溶解Mn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2
作者 周冬煊 葛云骢 +4 位作者 姜子元 阮雅青 曹芳 杨守业 张瑞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锰(Mn)是海洋中的生命必需痕量元素。河口位于河流和海洋的交界区域,其对Mn的改造作用会影响陆源Mn向海输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本研究使用自动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联用技术对2019年9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7月(夏季... 锰(Mn)是海洋中的生命必需痕量元素。河口位于河流和海洋的交界区域,其对Mn的改造作用会影响陆源Mn向海输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本研究使用自动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联用技术对2019年9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7月(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表层溶解Mn浓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溶解Mn的平均浓度和河口行为表现出了季节性差异:夏季的溶解Mn浓度最高,表现为先移除后添加的分布特征;秋季的溶解Mn浓度次之,表现为添加型分布;春季的溶解Mn浓度最低,表现为保守型分布。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携带的溶解Mn仅在淡水端元浓度值较高的季节会显著影响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溶解Mn的分布;当长江淡水端元浓度值较低时,长江口溶解Mn则受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共同主导。长江口的中低盐度海水中高悬浮颗粒物浓度是造成该区域溶解Mn移除的重要因素,而高盐度海水中溶解Mn的添加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 溶解Mn 季节分布特征 河口行为 悬浮颗粒物
下载PDF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Ⅲ优势种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兆礼 王云龙 +3 位作者 陈亚瞿 胡辉 韩明宝 李兴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4-70,共7页
1988年8月丰水期及12月枯水期间,对长江口羽状锋区水域内浮游动物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研究。经对七个断面22个测站垂直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优势种乌喙尖头Feniliaarirostris主要分布于10─... 1988年8月丰水期及12月枯水期间,对长江口羽状锋区水域内浮游动物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研究。经对七个断面22个测站垂直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优势种乌喙尖头Feniliaarirostris主要分布于10─0米层,在A断面密度可达1700个/米 ̄3。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主要分布于30米以浅水层,于A、B两断面垂直分布现象明显。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广泛分布于台湾暖流及其所控制或影响的水域,在长江口外B断面,该种主要分布于20米以上水层中,其密集分布中心及层次与乌喙尖头及中华哲水蚤高密度聚集有关。枯水期经对四个断面15个测站的调查分析结果看,冬季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与夏季丰水期相比有很大差异,大部分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不明显。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分布于A、B断面20米以下水层中;中华哲水蚤则分布于10米以上水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河口锋区 浮游动物 优势种 分布
下载PDF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Ⅰ生物量及优势种的平面分布 被引量:124
4
作者 陈亚瞿 徐兆礼 +3 位作者 王云龙 胡方西 胡辉 谷国传 《中国水产科学》 CSCD 1995年第1期49-58,共10页
据1988年及1989年于长江口羽状流锋区调查及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在丰水期(1988年8月)的平均生物量为4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78;1989年8月平均生物量为... 据1988年及1989年于长江口羽状流锋区调查及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在丰水期(1988年8月)的平均生物量为4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78;1989年8月平均生物量为350毫克/米 ̄3。生物量分布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部水域递增的趋向。高生物量主要分布于122°20′─122°50E,30°50′─31°20′N范围内,平均生物量高达962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0.32。生物量分布趋势与常年相同。而枯水期(1988年12月)的平均生物量低,仅为68.38毫克/米 ̄3,变异系数为1.5,高生物量区较小分布不均匀。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乌啄尖头Peniliaavirostris、肥胖三角Evadnetergeslin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do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虫肢歪水蚤Tortanusvermiculus、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等多种浮游动物为长江口外的优势种,并对其数量分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河口锋区 浮游动物 生物量 优势种
下载PDF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溶解氧和pH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50
5
作者 石晓勇 王修林 +1 位作者 陆茸 孙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12,共9页
根据2002年4月27日—5月2日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分析了东海溶解氧及pH值的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外溶解氧低值区的成因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pH值呈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趋势,溶解氧整体处于过饱... 根据2002年4月27日—5月2日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分析了东海溶解氧及pH值的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外溶解氧低值区的成因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pH值呈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趋势,溶解氧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呈近岸高、外海低的分布趋势。4月下旬在调查海区东南部底层已开始出现溶解氧低值区,面积约为15400km2,该水域表观耗氧量AOU一般在1.50mg/L以上,并伴随有氧的亏损发生,形成原因主要是水交换较弱和有机物分解耗氧。溶解氧低值区可能是有机碎屑的沉降汇集区,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及长江丰水期的到来,有机碎屑有可能在台湾暖流的影响下产生西、北向的爬升而造成溶解氧低值区扩大和溶解氧含量的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溶解氧低值区 东海 长江口
下载PDF
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丹 孙军 +1 位作者 周锋 吴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9-627,共9页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7属。甲藻和硅藻是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主要浮游植物门类,其优势物种是: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本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026×105—37.37×105个/dm3,平均值为1.47×105个/dm3;甲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细胞丰度介于0.0002×105—32.01×105个/dm3,平均值为1.39×105个/dm3;其次为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0001×105—18.72×105个/dm3,平均值为0.52×105个/dm3。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所占丰度比例分别达到45.81%和26.44%,优势度分别为0.30和0.18。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北部3号站-20m水层,为3.19×106个/dm3;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南部29号站表层,为1.71×106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浮游植物的表层分布和断面分布可以发现,细胞丰度高值主要集中在调查区的西南部和北部,东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低。同时调查海域东南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近岸低氧区和中部区域则较低。调查区水体层化现象明显,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氧的交换变弱,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沉降分解可能导致了底层低氧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低氧区 断面分布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源区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玉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086-1101,共16页
长江源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 ,北纬 31°35′~ 36°30′,东经 89°35′~ 97°55′。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62科、32 1属、1 377种。区系特征表现为 :1 .温带成分占 96.81 % ,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2 .... 长江源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 ,北纬 31°35′~ 36°30′,东经 89°35′~ 97°55′。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62科、32 1属、1 377种。区系特征表现为 :1 .温带成分占 96.81 % ,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2 .世界成分多为衍生 ,更兼所含的中国特有属亦多为衍生 ,表明本区系的年轻性和衍生的性质。 3.主要植被均属典型的高寒类型 ,它们的建群种亦多为典型的高寒植被的特征种。所以 ,本区系高寒植被典型 ,特征种典型 ,高寒区系特色明显。4.生态环境对本区系特征的塑造表现为高寒生态因子的选择和高山特化的作用强烈 ,而在一定程度上湿冷生性质和寒旱生性质的高山特化作用更为明显。长江源区的植物区系是唐古特地区高山区系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特有种的分析中 ,本区系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 ,三者间的共有种最为丰富 ,有 593种 ,占本区中国特有种的 74.69%。关于唐古特地区的南部界线 ,作者认为 ,李锡文等 (1 993)的“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同唐古特地区关系最为密切 ,若能在考虑这一因素的前提下来划分似乎更合适 ,也更能体现唐古特地区作为一个独立区系的自然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植物区系 区系特征 区系分区 植物区系
下载PDF
长江口与东海陆架泥质沉积动力过程与环境效应:长期数据采集需求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抒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长江入海物质在东海内陆架水域形成了大规模泥质沉积区。内陆架泥区具有细颗粒沉积物和有机质的源/汇双重特征。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泥质沉积过程-产物关系、泥质沉积在生态系统动力学中的作用、泥质沉积碳库增量潜力,是区域性沉积动力学... 长江入海物质在东海内陆架水域形成了大规模泥质沉积区。内陆架泥区具有细颗粒沉积物和有机质的源/汇双重特征。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泥质沉积过程-产物关系、泥质沉积在生态系统动力学中的作用、泥质沉积碳库增量潜力,是区域性沉积动力学的3个前沿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长江河口泥区未来演化趋势、泥区沉积物重力流形成条件和过程、泥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与初级生产及低氧水层的关系、泥区消浪作用及其机制、颗粒态有机质衰减曲线(或曲线族)、颗粒态有机质碳库增量潜力等。其研究需要海洋观测站网在底部边界层、水层、新型数据上的支撑,以满足数据分辨率、连续性的要求。底部边界层连续观测将有助于重力流、泥区消浪作用、湍动影响下的沉积物起动曲线族等问题的解决。水层观测将有助于有机质衰减系数的研究,进而获得有机质埋藏率、浅层天然气、有机碳库增量等问题的答案。一些新型数据含有物源、沉积体特征和演化的大量信息,此类数据的获取将依赖于观测技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站网 细颗粒沉积物 底部边界层 源/汇关系 碳收支 生态系统 长江口海域
下载PDF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Ⅱ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水系指示种 被引量:42
9
作者 陈亚瞿 徐兆礼 +3 位作者 王云龙 胡方西 韩明宝 严宏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9-63,共5页
1988年8月、1989年8月丰水期及1988年12月枯水期间,对长江口羽状锋区水域内浮游动物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研究。初步鉴定了浮游动物94种,其中甲壳类为69种,浮游动物种类出现随季节变化而异。河口锋区内浮游动物群... 1988年8月、1989年8月丰水期及1988年12月枯水期间,对长江口羽状锋区水域内浮游动物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研究。初步鉴定了浮游动物94种,其中甲壳类为69种,浮游动物种类出现随季节变化而异。河口锋区内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由五个生态群落组成,即低盐近岸生态群落、温带外海高盐群落、热带高温高盐群落、半咸水性河口群落和淡水生态群落。各种不同群落中均由其对环境条件要求基本相似的种类所组成,群落结构也常随环境而变化。低盐近岸生态群落为长江口羽状锋区内最基本的生态群落。本文提出了各不同水系的代表指示种,这些指示种皆可反映出其来源及其与各不同水系的环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河口锋区 浮游动物 种类 结构
下载PDF
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玉法 刘纪根 冯明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自20世纪末,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断加剧,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项目实施,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基于对当前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调查,介绍了长... 自20世纪末,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断加剧,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项目实施,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基于对当前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调查,介绍了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以为长江源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长江经济带 长江源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沿江泵站排涝对干流防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向阳 刘佳明 +1 位作者 吴家阳 马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中下游沿江排涝能力不断增强。当沿江涝区暴雨排涝遭遇长江干流大洪水时,会出现干流防汛压力增大、涝区内涝严重并存的情况。在系统梳理长江中下游沿江涝区排涝能力的基础...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中下游沿江排涝能力不断增强。当沿江涝区暴雨排涝遭遇长江干流大洪水时,会出现干流防汛压力增大、涝区内涝严重并存的情况。在系统梳理长江中下游沿江涝区排涝能力的基础上,分不同河段涝区排涝和不同涝片排涝两种类型,利用集总水文模型分析了典型年份沿江泵站排涝流量对长江干流洪水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流防洪与沿江排涝矛盾仅在大洪水年份突出;排涝量占干流洪量比例较小,影响主要体现在抬高河道洪水位上。相关成果可为协调好长江中下游排涝与防洪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影响 防洪排涝关系 沿江涝区 排涝规模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中长江河口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文萍 杨劲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1-956,共6页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改变了下游的来水状况,可能影响下游的水盐动态。挑选蓄水进程中典型枯水年2006年蓄水进程时段,分析该时段河口水盐动态可能受上游蓄水的影响程度。2006年秋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导致长江径流减少量约为4 000m3/s,...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改变了下游的来水状况,可能影响下游的水盐动态。挑选蓄水进程中典型枯水年2006年蓄水进程时段,分析该时段河口水盐动态可能受上游蓄水的影响程度。2006年秋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导致长江径流减少量约为4 000m3/s,与径流量最低值相比下降幅度达33%。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搜索了蓄水之前与2006年秋季蓄水时段长江大通径流量相似的时间序列,研究并分析了蓄水前后相似径流量过程情况下长江河口区域水盐要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前后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2006年蓄水阶段及其后续影响时段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含量均大于蓄水前各要素测值,蓄水后江水盐分最高增加幅度约为45%,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约为10%。在蓄水前后自然径流量过程基本相似的前提下,三峡工程调蓄所致的径流量减少可能为江水盐分、地下水盐分及土壤盐分上升的重要原因,表明三峡调蓄对河口水盐要素的动态变化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径流量 长江河口 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