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ng the responses of a low-trophic eco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 to decadal changes in nutrient load from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1
作者 王玉成 郭新宇 赵亮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8-61,共14页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biophysical model,we simulated the responses of a lowtrophic eco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to long-term changes in nutrient load from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over the perio...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biophysical model,we simulated the responses of a lowtrophic eco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to long-term changes in nutrient load from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over the period of 1960–2005.Two major factors aff ected changes in nutrient load:changes in river discharg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river water.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hangjiang discharge induced different respons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phytoplankton,and detritus in the ECS.Changes in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silicate(SIL),phytoplankton,and detritus could be identified over a large area of the ECS shelf,but changes in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DIP)were limited to a small area close to the river mouth.The high DIN:DIP and SIL:DIP ratios in the river water were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 erent responses in DIN,DIP,and SIL.As DIP is a candidate limiting nutrient,perturbations in DIP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the Changjiang discharge are quickly consumed through primary production.It is interesting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Changjiang discharge did not always lead to an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levels in the ECS.Phytoplankton decreases could be found in some areas close to the river mouth.A likely cause of the reduction in phytoplankton was a change in the hydrodynamic field associated with the river plume,although the present model is not suitable for examining the possibility in detail.Increases in DIN and DIP concentrations in the river water primarily led to increases in DIN,DIP,phytoplankton,and detritus levels in the ECS,whereas decreases in the SIL concentration in river water led to lower SIL concentrations in the ECS,indicating that SIL is not a limiting nutrient for photosynthesis,based on our model results from 1960 to 2005.In both of the above-mentioned cases,the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 of detritus exhibited a large spatial variation near the river mouth,suggesting that core sample data should be carefully interpr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low-trophic ecosystem
下载PDF
Potential impacts of Three Gorges Dam in China on the ecosystem of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10
2
作者 WANG Baodong BROCKMANN Uw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7-76,共10页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China was dammed in 2003. The possible changes in matters fluxes from the river downstrea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ree Gorges Dam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s on the ecosystem of the East Chin...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China was dammed in 2003. The possible changes in matters fluxes from the river downstrea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ree Gorges Dam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s on the ecosystem of the East China Sea are discussed . The estuarine and coastal waters in the East China Sea were heavily fertilized by the inflow of nutrient-rich freshwater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which has led to severe eutrophication and frequent harmful algal blooms ,thus worsening the ecosystem health in this area. Analy- sis showed that the nutrient loadings are very likely to be reduced in the lower Changjiang River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Gorges Dam. Especially for the total phosphorus, the discharges to the East China Sea will be reduced by one-third, which would relieve the severe eutrophication in this area. However, the expected decrease in the riverine silicate discharge would lead the ratio of silicon to nitrogen to be much less than 1 in the estuarine and coastal waters and thus may cause an elevation of flagellate growth. The changes in the annual water discharges and their seasonal distributions below the dam will be minor. Reduc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loading, due to the sedimentation behind the dam, will reduce the nutrient loadings of the particulate form especially for phosphorus, and decrease the turbidit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water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may enhance the erosion of the delta and the coasts as well as modifythe benthic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Dam nutrient flux changjiang river East China Sea ecosystem EUTROPHICATION
下载PDF
长江中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压力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海英 姚畋 +1 位作者 王传胜 于秀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9-433,共5页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区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压力 ,认为生境破碎萎缩、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是生物多样性面...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区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压力 ,认为生境破碎萎缩、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而传统方式下的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增长与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 长江中游地区 经济增长 贫困 土地利用 最大 政策 护面 合理开发利用 水生态
下载PDF
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法的改进及其在昌江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小玲 蔡庆华 +2 位作者 李凤清 杨顺益 谭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3,共6页
目前普遍采用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法中水生生物指标相对简单,不能准确度量复杂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通过增加蜉蝣目、襀翅目和鞘翅目相对丰富度以及科级生物指数2项指标,改进水生生物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并采用改进前后的河流健康... 目前普遍采用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法中水生生物指标相对简单,不能准确度量复杂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通过增加蜉蝣目、襀翅目和鞘翅目相对丰富度以及科级生物指数2项指标,改进水生生物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并采用改进前后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法对鄱阳湖入湖支流——昌江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表明,昌江总体健康状况较好,各样点均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从河流上游至下游,昌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东河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得分最低的3个样点都位于昌江干流,而健康样点大都接近源头;改进后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法可更好地区分昌江不同样点的水体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 昌江 河流生态系统 水生生物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渔业水域生态系统重建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10
5
作者 晁敏 沈新强 +1 位作者 李纯厚 程炎宏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文通过对长江口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现状及所面临的胁迫压力的分析 ,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态系统保护、重建和管理对策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 ,应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贯穿于关键种群的保护及恢复、重要生境的保护及修复和... 本文通过对长江口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现状及所面临的胁迫压力的分析 ,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态系统保护、重建和管理对策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 ,应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贯穿于关键种群的保护及恢复、重要生境的保护及修复和污染物控制等修复行动计划 ;在长江口建立长期、动态的环境监测体系、政府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及相关生物修复技术在重点水域的推广是目前有效、可行的生态系统管理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水域 生态系统管理 非生物环境 推广 种群 生境 胁迫 政府管理部门 协调机制 管理对策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枯季水质生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扬 吴晓燕 管卫兵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8,共13页
将一个由水动力、粘性泥沙和水质生态模型搭建的综合模拟系统应用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用枯季(11—4月)平均水文气象条件设置并驱动模型。将模拟结果与2003年3月观测资料及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发现,模拟结果总体上很好地再现了研究海... 将一个由水动力、粘性泥沙和水质生态模型搭建的综合模拟系统应用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用枯季(11—4月)平均水文气象条件设置并驱动模型。将模拟结果与2003年3月观测资料及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发现,模拟结果总体上很好地再现了研究海区枯季温度、盐度、悬浮泥沙、无机氮、无机磷等生态水质要素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趋势,说明模型可反映研究海区的水动力、泥沙和水质生态的关键过程。模拟结果中,DIN的分布趋势呈现出"近岸河口高、外海低"的特点,长江口和钱塘江口附近含量最高;DIP的高浓度区不仅仅在长江口及杭州湾,在浙江近海其它区域的浓度值也较高;浮游植物量最大的区域位于舟山以东海域。另外,3个条件响应数值试验表明,枯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区无机氮和无机磷均处于富余状态,尤其是无机氮,即使在陆源输入减半的情况下,仍然富余,没有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研究区域的高质量浓度悬浮泥沙通过限制光照强度控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三维模型 水质 生态
下载PDF
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植被生产力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英年 赵新全 +1 位作者 周华坤 汪诗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8-683,共6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黄河源区的气温、蒸散量升高的倾向率趋势明显,而且东部大于西部,气温、蒸发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波动变化明显,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年降水量变化态势较为平稳。1987年以来土壤湿度下降明显,表明在...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黄河源区的气温、蒸散量升高的倾向率趋势明显,而且东部大于西部,气温、蒸发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波动变化明显,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年降水量变化态势较为平稳。1987年以来土壤湿度下降明显,表明在气候温暖化状况下,土壤蒸发量远大于降水的补给量,导致土壤向暖干化发展。1987年以来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气候环境影响下,年际波动明显,而且在近十几年也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气候变化 蒸散量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华北干旱缺水的现状与成因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金光振 金光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我国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 ,近几年 ,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相继出现严重干旱 ,导致河道时有断流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畜饮水困难 ,城市供水不足 ,工厂被迫停工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 我国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 ,近几年 ,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相继出现严重干旱 ,导致河道时有断流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畜饮水困难 ,城市供水不足 ,工厂被迫停工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水资源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本文对华北干旱缺水的成因进行了探索 ,认为长江流域江河湖泊水资源的减少是引起华北干旱的重要因素 ,为了恢复长江中下游水资源环境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华北 干早 长江流域 生态
下载PDF
长江流域洪灾与生态破坏的关系浅析:Ⅰ经济发展与生态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纪伍 李维新 +2 位作者 水建高 赵志强 张永春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5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压力,加上保护不力,使长江流域上中游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的调研表明,与长江流域洪灾加剧紧密相关的生态破坏主要是:森林过度采伐,植被破坏严重;坡地盲目... 5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压力,加上保护不力,使长江流域上中游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的调研表明,与长江流域洪灾加剧紧密相关的生态破坏主要是:森林过度采伐,植被破坏严重;坡地盲目开垦,水土流失加重;湖泊消亡加剧,蓄洪容量减小;泥沙大量淤积,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洪灾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对长江上中游流域生态重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泽厚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长江中上游流域灾后生态重建的重点是:在上游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方针,加强定位试验研究,完善森林自然保护区网络,控制水土流失;在中游重建湖泊生态系统提高调蓄功能,整治河道圩垸增强泄洪能力;
关键词 长江 水土流失 森林 湖泊生态系统 生态重建
下载PDF
长江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保护 Ⅰ.长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华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74-177,共4页
长江生态系统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当今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格局,是一个可以人为调节与控制、预测与管理的人工生态系统。长江流域在地域地势、人口、气候、水土、农业、矿产、水利、航运、旅游、环保等方面的特点... 长江生态系统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当今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格局,是一个可以人为调节与控制、预测与管理的人工生态系统。长江流域在地域地势、人口、气候、水土、农业、矿产、水利、航运、旅游、环保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一流域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认识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长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准确把握自然地理条件与流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对利用长江流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生态系统 生态形成 资源保护 经济系统 自然资源 自然地理条件
下载PDF
长江流域洪灾与生态破坏的关系浅析:Ⅲ生态重建与减灾对策
12
作者 李维新 张纪伍 +2 位作者 水建高 赵志强 张永春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4期16-19,共4页
在分析长江流域1998 年洪水灾害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重建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生态保护、恢复、重建的要点与方略;提出了防灾、减... 在分析长江流域1998 年洪水灾害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重建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生态保护、恢复、重建的要点与方略;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恢复 水灾 减灾对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及其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雨晴 肖风劲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长江经济带将中国中西部欠发达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联系起来,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状况关乎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研究对于推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风险防范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国内外文献... 长江经济带将中国中西部欠发达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联系起来,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状况关乎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研究对于推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风险防范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与归纳,总结出长江经济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剧烈;服务功能、质量降低;湿地和湖泊减少;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石漠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粗放浪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洪涝、干旱灾害交替出现等。当前研究以生态系统格局、质量、功能时空变化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等特定功能的评估最为常见,未来需系统、深入地加强生态环境问题的源头防治、修复治理措施以及政策保障等研究,优化研究方法,并注重研究的成果转化与业务应用,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与东海陆架泥质沉积动力过程与环境效应:长期数据采集需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抒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长江入海物质在东海内陆架水域形成了大规模泥质沉积区。内陆架泥区具有细颗粒沉积物和有机质的源/汇双重特征。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泥质沉积过程-产物关系、泥质沉积在生态系统动力学中的作用、泥质沉积碳库增量潜力,是区域性沉积动力学... 长江入海物质在东海内陆架水域形成了大规模泥质沉积区。内陆架泥区具有细颗粒沉积物和有机质的源/汇双重特征。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泥质沉积过程-产物关系、泥质沉积在生态系统动力学中的作用、泥质沉积碳库增量潜力,是区域性沉积动力学的3个前沿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长江河口泥区未来演化趋势、泥区沉积物重力流形成条件和过程、泥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与初级生产及低氧水层的关系、泥区消浪作用及其机制、颗粒态有机质衰减曲线(或曲线族)、颗粒态有机质碳库增量潜力等。其研究需要海洋观测站网在底部边界层、水层、新型数据上的支撑,以满足数据分辨率、连续性的要求。底部边界层连续观测将有助于重力流、泥区消浪作用、湍动影响下的沉积物起动曲线族等问题的解决。水层观测将有助于有机质衰减系数的研究,进而获得有机质埋藏率、浅层天然气、有机碳库增量等问题的答案。一些新型数据含有物源、沉积体特征和演化的大量信息,此类数据的获取将依赖于观测技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站网 细颗粒沉积物 底部边界层 源/汇关系 碳收支 生态系统 长江口海域
下载PDF
长三角海洋资源环境一体化治理策略研究--基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义雄 宋伟鸣 杨帆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8,共16页
长三角一体化不只是陆域的一体化,还应包括海域的范围。为找出影响长三角海洋资源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及一体化治理的重点领域,从而丰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各沿海城市2009-2018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通过... 长三角一体化不只是陆域的一体化,还应包括海域的范围。为找出影响长三角海洋资源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及一体化治理的重点领域,从而丰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各沿海城市2009-2018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通过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的综合分析,研究了人类行为活动对长三角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城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增加,相同类别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变化相近;2)各城市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值相对稳定,但不同城市相同类别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占比不同;3)长三角地区海洋资源环境的整体状况仍需改进;4)废水直排入海、工业废气排放、海水养殖、围填海等活动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较大影响;5)不同人类活动对区域海洋资源环境的影响机制不同,作用方向也不相同。据此,提出建议:1)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平,同时注重海洋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作用;2)从废水排放、废水直排入海、工业废气排放、海洋捕捞、围填海等影响区域海洋资源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入手,使治理工作精准化;3)不同城市应实施差异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海洋资源环境治理 长三角 一体化
下载PDF
长江生态航道发展探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均卫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14,共6页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开展长江生态航道的研究有助于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从生态长江的视角出发,对长江生态航道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在简要介绍长江水生态现状和长江航道建设概况的基础...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开展长江生态航道的研究有助于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从生态长江的视角出发,对长江生态航道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在简要介绍长江水生态现状和长江航道建设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航道建设的生态效益与影响,效益在于改善和稳定河道河势条件,减少河流生境突变的程度与概率;影响则包括建设期影响、营运期影响及航道升级后泥沙回淤的影响。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航道建设中,定义了生态航道的概念,诠释了生态航道的内涵,提出了包括水生生态调查与监测、航道工程生态化、船舶工程生态化及船舶通航生态化等四个方面的长江生态航道的建设内容。最后,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长江航道发展的新思考,认为长江生态航道的发展需要在包括边界条件对生态航道建设的影响、航道建设对长江自然生态的适应性、生态航道建设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航道监测系统的建设以及提高航道建设的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真正把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绿色水运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生态航道 水生态 航道整治 长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