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河口底沙运动规律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九发 沈焕庭 徐海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于1981-1988年以浅地层剖面仪和回声测深仪取得沙波观测资料,运用这些资料以及河床表层沉积物和历年河口水文、地形资料,采用水文学、沉积学与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长江河口底沙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底沙运... 于1981-1988年以浅地层剖面仪和回声测深仪取得沙波观测资料,运用这些资料以及河床表层沉积物和历年河口水文、地形资料,采用水文学、沉积学与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长江河口底沙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底沙运动非常频繁,一般有单颗粒滚动、跳跃,沙波及沙体推移等形式;在沙质床面上沙波发育良好,其形成、发展和消失与潮差和落潮流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受涨、落潮流改造,沙波难于得到充分发展;沙体推移为长江河口底沙运动的主要形式,推移量很大,有时甚至能使滩槽移位,迫使通海航道改线。研究底沙运动规律为长江河口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底沙输移 沙波 沉积物 运动规律
下载PDF
长江河口枯季河床沉积物与河床沙波现场观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九发 陈小华 +2 位作者 万新宁 薛元忠 顾靖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19,共7页
于 2 0 0 2年 3月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双频道测深仪、旁侧声纳和ADCP流速剖面仪、ENDECO海流仪、OBS测沙仪在江阴至横沙岛航行 1 50km ,取得河床沉积物、河床形态和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实测资料。采用沉积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 于 2 0 0 2年 3月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双频道测深仪、旁侧声纳和ADCP流速剖面仪、ENDECO海流仪、OBS测沙仪在江阴至横沙岛航行 1 50km ,取得河床沉积物、河床形态和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实测资料。采用沉积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该河段河床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细砂为主 ,中值粒径为 2 φ左右 ,分选较好 ;河床泥沙以单颗粒群体跳跃运动为主 ,在河床上形成沙波形态 ,并发育良好 ;其河床沙波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河床沉积物颗粒度特征和涨落潮水流强弱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沉积物 底沙运动 颗粒度 沙波
下载PDF
长江河口水下沙洲类型及典型水下沙洲的推移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小华 李九发 +1 位作者 万新宁 应铭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对长江河口水下沙洲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把水下沙洲分为 4 种基本类型:节点型沙洲、弯道型沙洲、涨落潮流分异型沙洲、分汊口型沙洲。并研究了河口区若干典型沙洲在最近 20 a 的推移规律和冲淤状况,对沙洲冲淤量进行了计... 对长江河口水下沙洲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把水下沙洲分为 4 种基本类型:节点型沙洲、弯道型沙洲、涨落潮流分异型沙洲、分汊口型沙洲。并研究了河口区若干典型沙洲在最近 20 a 的推移规律和冲淤状况,对沙洲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口水下沙洲冲淤频繁, 1991 年后仅上、下新浏河沙 5 m 等深线内沙体每年冲淤量达 1.5×106 t,尤其是 1998 年大洪水导致上新浏河沙被冲失近 1/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沙洲 底沙运动 冲淤 输沙量 +
下载PDF
近年来长江河口北支水沙特性与河槽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凌旋 李九发 +2 位作者 戴志军 闫虹 赵建春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40-47,共8页
根据崇头、青龙港、三条港和连兴港1950-2001年潮汐潮流观测资料和2005年6~7月的大、中、小潮及2007年5月5~10日沿北支河槽进行的两个连续潮周期水、沙、盐的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参考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通过对长时间序列(1950-2001... 根据崇头、青龙港、三条港和连兴港1950-2001年潮汐潮流观测资料和2005年6~7月的大、中、小潮及2007年5月5~10日沿北支河槽进行的两个连续潮周期水、沙、盐的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参考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通过对长时间序列(1950-2001年)的分流比、年均流量、潮位、潮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近期(1998~2005年)的水文特征值比较,发现随着北支分流量逐渐减少,河槽内强烈的潮波已成为影响北支河槽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青龙港近年来(1998-2005年)平均高、低潮位出现增高,比多年(1950~2001年)平均高、低潮位分别高出15和17cm,是北支河床近年来持续性淤浅的体现;大潮期间北支河槽涨潮含沙量无论量值还是扩散强度均大于落潮,明显表现出河口涨潮槽具有的泥沙运动规律。自2001年以来除少数年份的小潮汛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涨潮优势,其中2002年3月大潮的潮量优势流仅为9.42%,显示出涨潮优势十分明显,说明北支河槽近几年来正朝着衰退的过程发展;2005年北支河槽-2、-4和-6m等深线均呈喇叭状,闭合端指向上游,符合涨潮槽的几何形态;再从河槽类型系数(λ)看,大潮期间入值均大于1,最大值为31.1,涨潮槽特征显著;而洪季中、小湖各测站入值均小于1,最小值为0.0003,A、B两测站在大潮时入值均大于1,而小潮时又都小于1,显示北支河槽虽主要表现为涨潮槽的特征,但洪季受径流和潮汛影响,其涨潮槽特性不稳定。总体而言,目前北支河槽为一条不稳定的废弃型涨潮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性 泥沙运动 河槽类型 长江口北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