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格搜索定位方法的准确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为例
1
作者 张风雪 胡莉娅 李昱 《四川地震》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地震位置的准确度是开展高精度壳幔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地震台站间距的稀疏性,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位置存在较大的水平误差,其深度的不确定性更是其水平不确定性的数倍之多,地震位置准确度还未达到开展高精度结构研究的要求。因此,... 地震位置的准确度是开展高精度壳幔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地震台站间距的稀疏性,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位置存在较大的水平误差,其深度的不确定性更是其水平不确定性的数倍之多,地震位置准确度还未达到开展高精度结构研究的要求。因此,研究学者需要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且对地震位置进行合理优化后,才可利用它获得较为可靠的壳幔结构。本研究以2019年长宁M_(S)6.0地震为例,使用基于正演的网格搜索定位方法,定性验证了不完备的方位角和难以准确识别的S震相走时会对震源位置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定量分析了观测数据量和速度模型与震源深度间的制约关系,这些影响因素基本遵循前人已获得的认知准则。另外,该次研究还发现BJT和ZYT地震台站可能存在较大的授时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长宁ms6.0地震 定位准则
下载PDF
Study on the Genesis of the Yongsheng Earthquake with M_S6.0 on October 27, 2001
2
作者 Zhou Guangquan 1)2), Su Youjin 1) and Wang Shaojin 1) 1)Seismological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41, China 2)School of Earth & Space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4期364-375,共12页
On October 27, 2001, a large earthquake with M S6.0, named the Yongsheng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of Chenghai fault in Yongshe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t is the largest event to occur alon... On October 27, 2001, a large earthquake with M S6.0, named the Yongsheng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of Chenghai fault in Yongshe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t is the largest event to occur along the Chenghai fault in the last 200 years. The seismo-geological survey shows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which is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of Chenghai fault, takes left-lateral strike-slip as its dominant movement pattern.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motion, motion time, landforms and scales, the Chenhai fault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segments.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has a vertical dislocation rate of 0.4 mm/a, far lower than the mean rate of the Chenghai fault, about 2.0 mm/a. It’s deduced that the two sides of Jinshajiang segment “stuck" tightly and hindered the strike-slip of the Chenghai fault. The strong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before this event shows that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was in the seismic gap. The Chenghai fault, as a boundary of tectonic sub-blocks, makes the Northwest Yunnan block and the Middle Yunnan block move clockwise, and their margins move oppositely along the Chenghai fault. In the motion process of the Chenghai fault, structural hindrance and the seismic gap of strong earthquakes are propitious to the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tructure stress. As a result, the Yongsheng M S6.0 earthquake occurred. The Sujiazhuang-Shangangfu segment is similar to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with a low vertical motion rate of 0.3 mm/a and in the seismic gap. So it’s postulated that the segment may become a new structure hindrance, and the Yongsheng M S6.0 earthquake may trigger the occurrence of future large earthquakes along this seg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 motion Vertical dislocation rate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Genesis of the earthquakes Yongsheng m s6.0 earthquake
下载PDF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周边区域速度与P波各向异性成像研究
3
作者 杨唯佳 周艳杰 +4 位作者 姜恩元 石玉涛 马啸 贺茜君 黄雪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利用基于程函方程求解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2019年长宁M_(s)6.0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该区域高分辨率三维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参数分布,并对几个典型剖面的泊松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 利用基于程函方程求解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2019年长宁M_(s)6.0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该区域高分辨率三维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参数分布,并对几个典型剖面的泊松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位角各向异性对地震波P波走时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区域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非均匀性,且一些相对低速异常与注水采盐、天然气水力压裂开采及废水回注等工业活动区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显示人类的工业活动可能已经对上地壳的物质性质产生了影响。长宁地震的发生可能由注水采盐活动直接诱发,而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速度异常结构对区域内地震的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区域内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可能受板块运动和主压应力影响,而长宁地震序列震源区域浅层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以近EW向为主,与该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这些结果为认识四川盆地东南缘精细地壳结构、深部物质运动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 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
下载PDF
运用InSAR技术解算四川长宁M_(S)6.0地震三维形变场及时间序列形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书媛 方良好 +3 位作者 宴金旭 倪红玉 陈靓 丁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9-1477,1488,共10页
运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的差分干涉影像,获取2019-06-17四川宜宾长宁M_(S)6.0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在此基础上,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条件,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得到发震断层符合走滑和逆冲特征,断层破裂尺度约... 运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的差分干涉影像,获取2019-06-17四川宜宾长宁M_(S)6.0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在此基础上,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条件,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得到发震断层符合走滑和逆冲特征,断层破裂尺度约为15 km×20 km,断层滑动角为44.37°,断层倾角为56.42°,震源深度约为10.2 km,矩震级为M_(W)5.8。最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该地区2019-04-05至2019-08-03各时间段的累计形变,结果认为该区域在震前近场形变波动较小,震后一段时间累积形变增长,分析原因可能是余震分布使得地表变化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与已有研究文献的比较和对该区域断层构造的分析,推测此次长宁地震发震断层由反演出的断层滑动引起,滑动面上缘接近地表,主震引起的次级断层活动触发短期内强余震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m_(S)6.0地震 Sentinel-1A 三维同震 震间形变 滑动分布 时序InSAR
下载PDF
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前破裂区内视应力和b值的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1 位作者 宫悦 陈丽娟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2期49-58,共10页
视应力和b值都可以反映地壳应力变化。当应力增加时,视应力会增加,而b值降低。因此,应力变化将导致视应力和b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根据视应力和b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研究地壳构造应力的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19年12月长宁MS... 视应力和b值都可以反映地壳应力变化。当应力增加时,视应力会增加,而b值降低。因此,应力变化将导致视应力和b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根据视应力和b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研究地壳构造应力的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19年12月长宁MS6.0地震破裂区内3.0≤M_(L)≤3.6地震的视应力和2.0≤M_(L)≤4.3地震目录,研究了视应力和b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历时约4年,在震前两年时间内,视应力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期间,b值则呈趋势下降变化。当视应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时,b值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即,长宁M_(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视应力增加,同时b值下降。这表明,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存在明显的构造应力增加过程,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m_(S)6.0地震 视应力 B值 破裂区
下载PDF
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序列S波分裂变化特征
6
作者 黄春梅 吴朋 +2 位作者 李大虎 王宇航 林向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20,I0001,共19页
本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震源区10个台站于2013年4月25日至2019年7月31日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进行S波分裂参数测定,其中9个台站获取4条以上有效S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震源区各台站的S波... 本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震源区10个台站于2013年4月25日至2019年7月31日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进行S波分裂参数测定,其中9个台站获取4条以上有效S波分裂参数。结果表明,震源区各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不仅在空间上存在分区特征,还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快波偏振方向在空间上的分区特征大体为:位于震源区东南段的三个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向,与震源区东南段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位于研究区西北段的台站,其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与震源区西北段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到震源区地壳应力和复杂构造的共同影响,CJW,GXA和LQS三个台站都有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快波偏振方向随时间的变化为:主震后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都出现离散度增大而后又逐渐趋于一致的现象;CJW台的快波偏振方向在主震前三个月发生了改变,体现了孕震过程中随着应力的不断积累,其各向异性特征由主要受构造控制转变为受应力控制。各台站的归一化慢波时间延迟随台站距主震和余震密集区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反映了长宁地震孕震过程中余震密集区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明显强于周边区域。此外,主震发生前6个月左右CNI台的慢波时间延迟出现明显下降,地震发生后又迅速上升,反映出长宁地震震前的应力积累以及震后应力突然释放使上地壳中微裂隙的几何形态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 S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时间延迟 地壳各向异性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长宁M_(S)6.0地震序列震源区二维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建慧 罗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使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求解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共得到30个可靠的M>3.0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该地区已有的震源机制解,开展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反演,小尺度探讨震源区的构造应力环境。反... 使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求解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共得到30个可靠的M>3.0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该地区已有的震源机制解,开展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反演,小尺度探讨震源区的构造应力环境。反演结果显示,震中附近区域主要以逆冲型应力性质为主,局部地区包括少量走滑分量以及混合类型。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主要以NEE向或NE向为主。在筠连以东地区,不同于北部的逆冲型,应力性质以走滑型兼少量混合类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构造应力场方向与形成长宁背斜的构造应力存在一定交角,2019年长宁6.0级地震可能是由NE或NEE向近水平应力挤压产生的该地区滑脱面之上背斜核部的逆断层活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基于地震政务微博平台的长宁M_(S)6.0级地震灾害信息发布模式与关注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宴金旭 郑逸 +1 位作者 周妍 叶肇恒 《华南地震》 2021年第2期49-54,共6页
选取2019年6月17日长宁M_(S) 6.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和四川省地震局两大政务微博平台,关于长宁M_(S) 6.0级地震信息发布内容和公众关注度数据。通过信息时间流量变化和内容框架两方面对信息发布模式与公众关注... 选取2019年6月17日长宁M_(S) 6.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和四川省地震局两大政务微博平台,关于长宁M_(S) 6.0级地震信息发布内容和公众关注度数据。通过信息时间流量变化和内容框架两方面对信息发布模式与公众关注度进行分析,探究防震减灾部门在地震灾害管理中灾害信息发布的模式与公众对信息内容的关注度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其震后信息发布的效果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震 政务微博 信息发布 公众关注度
下载PDF
2003年大姚6.2和6.1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异常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强 余庆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探索由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提取断层形变异常参数R值 ,并借助时空动态演化图像的方法 ,分析处理云南地区 1 997~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 ,通过对该区域MS≥ 6 0级强震震例的定量分析 ,提取大姚6 2和 6 1级地震断层... 探索由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提取断层形变异常参数R值 ,并借助时空动态演化图像的方法 ,分析处理云南地区 1 997~ 2 0 0 3年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 ,通过对该区域MS≥ 6 0级强震震例的定量分析 ,提取大姚6 2和 6 1级地震断层形变异常特征。结果表明 ,R值出现异常后的 1~ 2 0个月内 ,该区域发生MS≥ 6级强震概率较高 ,R值对预测该区域MS≥ 6 0级强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异常参数R值 ms≥6.0级地震 云南地区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中心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敬光 万永革 +3 位作者 黄志斌 李振月 胡晓辉 李泽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685,共9页
不同资料和方法给出的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找到1个合适的震源机制解来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方式,通过数学方法得到了与现有震源机制解差别最小的中心震源机制解,节面I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9... 不同资料和方法给出的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找到1个合适的震源机制解来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方式,通过数学方法得到了与现有震源机制解差别最小的中心震源机制解,节面I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94.78°、52.68°和139.16°,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312.44°、58.67°和45.22°,根据本次地震余震分布拟合得到的断层面的走向为312.17°,与中心震源机制的节面Ⅱ走向一致,因而推断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之后,利用此次地震之前震源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了震源区的震前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长宁6.0级地震的中心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震前应力场均为逆冲型为主兼走滑分量的类型,震前应力场压轴为NWW-SEE向,中间轴为NNE-SSW向,两轴倾角接近水平,而张轴较陡,表现为逆冲型的应力场。将反演得到的应力场投影到中心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与余震分布一致的节面上,发现中心震源机制解的滑动角和应力场预测的滑动角差别仅为13.45°,表明此次地震受背景应力场控制而发生在先存的薄弱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6.0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中心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川东南长宁地区地震活动及b值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解孟雨 孟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4-507,共14页
利用全国统一目录和流动台站目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分段特征,地震活动在2015年后明显增强;在空间上,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 利用全国统一目录和流动台站目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分段特征,地震活动在2015年后明显增强;在空间上,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以28.3°N为界限的南、北2个地区,对于这2个区域的b值演化,计算结果显示出不同的分段特征。此外,研究了不同震中距下,长宁地区2018年兴文5.7级、2019年珙县5.3级和2019年长宁6.0级3次主要地震事件震前与震后的b值演化,结果表明统计范围会显著影响b值的变化特征,当计算范围为20km时,3次主震震前短期内均出现了低于背景b值90%的低b值异常,这表明在地震目录相对完备的情况下,利用低b值异常分析区域地震危险性,应采用较小范围的地震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最大曲率法 兴文5.7级地震 珙县5.3级地震 长宁6.0级地震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后应力演化与余震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平恩 廖力 奉建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49-2164,共16页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该次地震余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其中超过5.0级的强余震就有4次,具有不同于以往6.0级地震的独特特征.余震活动与震后区域应力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虑区域主要活动构造、地表起...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该次地震余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其中超过5.0级的强余震就有4次,具有不同于以往6.0级地震的独特特征.余震活动与震后区域应力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虑区域主要活动构造、地表起伏和深部反演结果,建立长宁地区岩石圈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方法重建基本符合研究区GPS观测和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测量结果的现今构造背景应力场.进而依次模拟了长宁6.0级地震和5.0级以上强余震序列.通过计算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震后应力演化与余震分布,以及主震和5.0级强余震序列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长宁6.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与区域内非构造加载因素有关,余震活动明显受震后区域应力变化的控制.长宁地震后,于滩-长宁背斜在10 km深度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库仑破裂应力明显减小;而在3 km深度库仑破裂应力明显增加,应力水平仍然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6.0级地震 震后应力演化 余震活动 库仑破裂应力 有限元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