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Expansion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Nighttime Light Data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 Zheng Guoguang Wang Hua W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0年第3期202-220,共19页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o accurately revea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aw of the urban expansion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one of the seven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 areas in China, 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 The research purpose is to accurately reveal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aw of the urban expansion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one of the seven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 areas in China, 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layou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making. Based on the night lighting data (DMSP/OLS),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boundary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1993 to 2017, and quantitatively studi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past 25 year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spatial expansion analysis, center of gravity migration measurement,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to extract urban agglomeration construction land by the method of auxiliary data comparison for the study of urban expansion;2) the expansion of regional space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metropolitan area shows a trend of “weakening first and strengthening later”. The construction land keeps increasing, and the expansion form gradually changes from extensive type to intensive type;3)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fluctuated and repeated in part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but it was always located in the municipal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 The eastern region, mainly Changsha city, was still the core area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xpansion;4) strengthening the territorial spac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ecological green core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is a key measur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Spatial Expansion Nighttime Light Data Metropolitan Area Control Scenario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under the Gree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2
作者 Liu Jial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5期47-51,57,共6页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China has been approaching the red alert,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debt needs to be solv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China has been approaching the red alert,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debt needs to be solv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 are inevitable choices. The complexity and the pressure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forc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to change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method. The " government-market-society" is taken as the overall framework,to build a diversified body of eco-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latform. Through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mong governments,government-marke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society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ecological capital stock is improved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thus contributing to benign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development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下载PDF
Dynamic Evaluation of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3
作者 Jinning XIE Jianhua GUO +1 位作者 Kaiguo YUAN Bin QUA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12期49-51,58,共4页
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was evaluated with dynamic TOPSIS method based on changing data of land use from 2008 to 2011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2008- 2011,the ... 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was evaluated with dynamic TOPSIS method based on changing data of land use from 2008 to 2011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2008- 2011,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was totally high,the dynamic value hi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nd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was 0. 7954,0. 7821,0. 8245 and0. 8186,respectively; the value Ci( tk) reflecting 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as rapidly increased,and the gap between regions was not big and shrinking. According to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the change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land,the land for cities,towns and villages and the land for mining and industry are most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while arable land,woodland,water area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y land have also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ationality of land use structure; controlling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transportation land,the land for cities,towns and villages and the land for mining and industry,protecting arable land,forest land,water area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y land,and moderately increasing the garden plot,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optimizing the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TOPSIS method LAND USE STRUCTURE RATIONALITY evaluatio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下载PDF
Assess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被引量:5
4
作者 LIAO Jie,GUAN Xin,ZHANG Huan-yu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5期50-53,57,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 composed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synthetically.[Method] By mean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assessment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 composed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synthetically.[Method] By mean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was established firstly,and the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wa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Result] For natural subsystem and social subsystem,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were 0.143 and 0.214,and Changsha had the highest scores (0.150 and 0.221),and next came Xiangtan (0.142 and 0.219),while the scores were the lowest in Zhuzhou (0.136 and 0.213).From economic subsystem,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composed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was 0.216,and the maximum score appeared in Changsha (0.247),Zhuzhou the second (0.201),while Xiangtan owned the lowest score (0.197).In cultural subsystem,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only 0.078 which was the lowest score among four subsystems,and it was related to its low weight.In addition,the scores of Changsha and Xiangtan took the first place (0.079),while it was lower in Zhuzhou (0.077).[Conclusio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persisted at a higher level and developed well on the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Harmonious society China
下载PDF
城市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智勇 李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74,共13页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对于湖南省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且该城市群规划实施的效果对其他城市群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根据2000-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实施后对城镇化和环境质量...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对于湖南省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且该城市群规划实施的效果对其他城市群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根据2000-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实施后对城镇化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估分析表明,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实施推动了城市群城乡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原因在于长株潭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因此,城市群应着眼于制定合理规划,促进城市均衡发展,重点落实城乡融合和生态文明;各级政府应加强公共治理,强化监督和治理责任,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群规划的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规划 城镇化 环境质量 合成控制法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分析——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
6
作者 李毅 何宇娟 肖腊梅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1期56-62,共7页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法,遴选确定17个核心评价指标,使用“交叉熵权-TOPSIS”法测算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指数。研究结果发现,SMIOE评价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总体不均匀、发展水平较低,除长沙、株洲、衡阳外,2010—2021年间,其他5个城市指数分别呈“M”型和倒“V”型下降;突破性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南东北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树立全域创新、协同创新和重点创新等3个方面理念,提出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为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群落早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突破性创新 能力评价 SMIOE模型 交叉熵权-TOPSIS
下载PDF
长株潭技能人才协同发展的困局与破局
7
作者 宋杰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技能人才协同发展是实现长株潭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生动力。针对长株潭技能人才协同发展面临的战略理念存在偏差、运行方式不畅、体制机制创新后劲不足等现实困局,从强化协同发展的战略共识,理顺... 技能人才协同发展是实现长株潭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生动力。针对长株潭技能人才协同发展面临的战略理念存在偏差、运行方式不畅、体制机制创新后劲不足等现实困局,从强化协同发展的战略共识,理顺协同发展的运行路径,构建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长株潭技能人才协同发展的破局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人才 协同发展 长株潭 困局 破局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探究
8
作者 张伟 黄首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以长株潭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以长株潭地区2012—2023年的制造业和物流业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RITIC权重法测算制造业和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数,建立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长株潭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 以长株潭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以长株潭地区2012—2023年的制造业和物流业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RITIC权重法测算制造业和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数,建立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长株潭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物流业发展水平长期低于制造业发展水平;长株潭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较好,但各地级市协调发展不均衡,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针对这些问题,长株潭地区应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加大创新科研投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领加强“两业”联动,加快长株潭地区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长株潭绿心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9
作者 朱佩娟 黄梦倩 +2 位作者 张勇 王楠 黄秋菊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发展模式具有复杂的多元属性,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选择绿心转型发展途径。长株潭绿心依托系列上位规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针对...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发展模式具有复杂的多元属性,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选择绿心转型发展途径。长株潭绿心依托系列上位规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针对现存的区域协调联动不足、产业发展机制薄弱、产业项目落地难等问题,研究探索多主体、多空间、多内容的整体性转型路径:以保值增值为根本遵循,推进实现绿心生态增值、服务增值、资产增值及生活品质增值,打造可持续的绿心地区“4+N”的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建立更具包容度和功能适应弹性的弹性空间管控机制,优化形成绿心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名录,确保产业清单的协同性;通过统筹横向和纵向两大产业融合维度,发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空间生态产业绿色化;构建嵌入式链接发展和飞地式链接发展的创新网络,提升绿心创新竞争力,支撑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总体通过建立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保障绿心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推动长株潭绿心地区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心 绿色转型发展 产业升级 区际联动 长株潭都市圈
下载PDF
全域空间治理视角下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风貌管控探索
10
作者 何柯润 周楚岳 +2 位作者 缪敏 邓斐文 唐新文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城乡风貌管控是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建设风貌管控导则》为例,基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全域全要素的空间治理目标,面对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风貌管控传导路径不畅、城乡统筹不足、管控措施乏力等... 城乡风貌管控是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建设风貌管控导则》为例,基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全域全要素的空间治理目标,面对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风貌管控传导路径不畅、城乡统筹不足、管控措施乏力等治理困境,构建了技术体系、传导路径和衔接机制3个层面的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风貌管控体系,并通过导控结合的方式,提出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全域风貌管控治理优化路径,以期能为我国全域风貌管控体系的系统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空间治理 风貌管控 规划传导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
下载PDF
基于空间模拟的都市圈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分析——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政 朱翔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6,共17页
综合交通可达性对当代都市圈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出发点玫瑰图构建、交通分担率测算、交通接驳时间计算、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结构分析等空间模... 综合交通可达性对当代都市圈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出发点玫瑰图构建、交通分担率测算、交通接驳时间计算、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结构分析等空间模拟步骤,深入归纳其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问题。结果表明:长株潭都市圈中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域的“低-高-低”趋势。旅游景区对高速公路依赖显著,轨道交通作用发挥不足,各类交通之间接驳不畅,部分景区入口设计存在问题。文章据此提出宏观交通规划、中观交通组织、微观交通设计3方面的优化措施。文章通过对旅游交通的前端、中端、末端环节全过程分析,构建都市圈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框架。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对于优化都市圈的旅游交通系统具有规划和管理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综合交通可达性 长株潭都市圈 空间模拟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长株潭都市圈景观生态风险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晓辉 王琳 +1 位作者 欧彩虹 王文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98,共9页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合PLUS模型科学预测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长株潭都市圈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长株潭...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合PLUS模型科学预测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长株潭都市圈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景观生态风险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低和中等生态风险区域总面积占比大于60%,生态风险加剧区域面积不到生态风险降低区域面积的1%,整体表现出高等级生态风险区向低等级生态风险区转移的特征;②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宁乡市、望城区、渌口区、雨花区和长沙县,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边界;③相比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用地减少速率变缓,有助于缓解研究区生态风险,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长株潭都市圈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晶晶 谭雪兰 +2 位作者 余航菱 周舟 王卫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板块效应。结果表明:(1)内外部总体多维要素网络表现相对一致,联系强度以长沙为中心逐渐向外圈降低。(2)在省内要素网络中,长沙市“一城独大”态势明显;在省际网络中,岳阳市在多维要素网络中表现突出,与武汉都市圈联系密切。(3)环长株潭城市群点度中心度内外部网络差异大,整体网络中介水平低,不利于吸引外部要素交流。其内部综合联系空间网络分为4个凝聚子群,外部综合网络仅分为2个凝聚子群。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仍是以内部联系为主,对外连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联系 要素流 空间网络结构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模拟及碳排放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一豆 赵先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rkov-PLUS耦合模型和碳排放响应模型,模拟了自然状态发展情景、耕地保护发展情景、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和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响应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2020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呈现阶段性的波动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是其主要来源,扩张强度在2010—2015年最大,主要集中在城市群中心区域;碳排放量呈现倒“V”型曲线,可以划分为碳排放量快速上升阶段(2000—2005年)和碳排放量下降阶段(2005—2020年),以2010年为节点,下降幅度先增加后减缓;二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整体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减少)碳排放随之增加(减少)的较强扩张与较高排放模式。②Markov-PLUS模拟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在自然状态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大(235.9503km^(2)),在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小(200.6354km^(2));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碳汇面积相对较少(169.78km^(2)),占未利用地相比其他情景较多(1.20km^(2)),扩张分布较为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和碳排放压力较小,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碳排放响应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县的碳排放对建设用地扩张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综合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响应结果,绿色低碳发展情景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较优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建设用地扩张 碳排放响应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分析
15
作者 孙颖 杨君 +4 位作者 袁淑君 唐兴隆 刘畅 王义博 孟媛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09,231,共9页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变化及空间匹配特征。结果表明:1)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供给>总需求,碳固持供给量下降,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供给量上升,4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上升。2)碳固持供需比下降,产水供需比上升,粮食供应和土壤保持供需比基本保持不变。城镇建成区的碳固持、粮食供应和产水呈赤字状态,其他区域呈盈余状态;土壤保持赤字区集中在洞庭湖平原。3)除土壤保持以低低空间匹配为主,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服务的空间错位现象突出,高低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生态基底较好的山地丘陵区,低高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各城区。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全面提升研究区各项生态容量,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与环境 空间匹配 InVEST模型 环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雅萍 赵先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8-2960,共13页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地理统计、交通路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构建人类足迹指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和流向损益模型测度1990~2020年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地理统计、交通路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构建人类足迹指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和流向损益模型测度1990~2020年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近30a来长株潭城市群人类活动强度持续上升,增长率为33.33%,整体呈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演变特征.199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速率为1.38×10^(8)元/a缓慢下降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出“边缘区较高,核心区较低”的分布格局,林地转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价值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因子探测人类活动强度q值由0.348增至0.394,较好地解释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现象,风险探测发现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在人类活动强度异常范围0.3~0.7内保持平衡.研究时段内Moran's I从-0.363变化为-0.491,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负向效应加剧,高-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中心城区,低-高聚类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缘海拔较高的森林山脉密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关联 地理探测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
17
作者 张蓉 毛德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在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类型划分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土地用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的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 在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类型划分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土地用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的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三生空间”用地中生态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数量动态变化幅度大;从“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结构来看,以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导,同时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大量转为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长株潭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逐渐减缓的下降趋势,其中2005—2010年恶化程度最突出,研究期内低质量区和较低质量区不断扩张;影响生态环境改变的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相互转换以及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对外扩展侵占了大量的林地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用地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贡献率 长株潭都市圈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艺霖 赵先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 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稳定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平衡城市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和MODIS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2002~2022年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分别表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等级聚类和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2002~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热度变化显著,降低29.26%,且除炎陵县外,其他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呈倒“N”型或“M”型走势,开福区、天心区、天元区等城镇建设活动多的区(县)遥感生态指数下降幅度最大;②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夜间灯光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增速低于2017年,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县)集中在长沙;③长株潭城市群多数区(县)耦合度在2002~2022年处于从拮抗到磨合过渡的阶段,2012年耦合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17个区(县)在2017年又落回较低阶段。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大部分区(县)耦合协调度达到协调状态,部分区(县)长期失调,整体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夜间灯光指数 城镇化 耦合协调 遥感影像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19
作者 钟洋 查海焱 吴智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5-375,共11页
[目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之间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差异,探究其空间分异格局的成因,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缩小人居环境差距,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长株潭城市群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相关... [目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之间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差异,探究其空间分异格局的成因,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缩小人居环境差距,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长株潭城市群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相关人居环境指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研究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包括23个区市县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分异机理展开探究。[结果](1)总体上研究区内人居环境质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差距扩大的趋势;(2)空间分布呈“中心高、周边低”向“均衡”的格局发展;(3)城市群各市县人居环境耦合度高但协调度较低;(4)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社会保障环境和个人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自然生态环境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起着底托作用;经济发展环境是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社会保障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后盾;个人居住环境是人居环境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结论]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间的人居环境在时空发展过程中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协调发展阶段,人居环境的质量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株潭城市群各地区要自觉承担“三高四新”和强省会战略的历史使命,依托各自的优势实现经济错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资源的均等性;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下沉,关注基层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从而建成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耦合协调度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三生”空间适宜性耦合协调度分析
20
作者 马炎生 吴大放 罗改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398,共10页
[目的]探索“三生”空间适宜性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明确国土空间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影响因素,为促进长株潭地区“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株潭地区发展现状,构建“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评价生产、生活... [目的]探索“三生”空间适宜性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明确国土空间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影响因素,为促进长株潭地区“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株潭地区发展现状,构建“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评价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适宜性,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三类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分析耦合协调性,探索“三生”空间适宜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2000—2020年生产空间面积先减后增、生活空间面积加速递增、生态空间面积加速递减,大量农业生产空间和林地生态空间转化为工业生产空间和城市生活空间。“三生”空间适宜性呈现出由市区向外扩散的“生活—生产—生态”圈层空间格局特征,生产空间适宜性北高南低、中高外低,生活空间适宜性呈现“一片八核多点”分布特征,生态空间适宜性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基于适宜性的“三生”空间格局中,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4.36%,19.55%和46.09%,其与“三生”空间现状差异明显,突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研究区整体处于基本协调水平,高度协调、基本协调、临界失调和失调区域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56.29%,36.65%,6.91%和0.16%。“三生”空间适宜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明显,反映出不同的国土空间发展矛盾,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结论]“三生”空间适宜性之间呈现生态空间与生产或生活空间不协调、生产和生活空间较协调的特点,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之间、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之间适宜性的不协调是长株潭地区国土空间发展的主要矛盾,地形地貌是影响“三生”空间适宜性耦合协调度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耦合协调度 长株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