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灌区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赵继刚 张慧 《海河水利》 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昌源河灌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介绍了当前灌区信息化现状和数字孪生模型优势,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灌区的总体框架和落地功能模块。通过案例验证,数字孪生灌区应用... 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昌源河灌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介绍了当前灌区信息化现状和数字孪生模型优势,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灌区的总体框架和落地功能模块。通过案例验证,数字孪生灌区应用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灌溉管理的智能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本研究成果可以为数字孪生灌区的深入应用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县昌源河 数字孪生 信息化 灌区
下载PDF
明清民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认知与实践——从阎绳芳到阎锡山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亚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认知与实践是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也受到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的制约。明清时期,以阎绳芳、渠殿飏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已经揭示了昌源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因,即上游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森林覆被减少,从而引... 认知与实践是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也受到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的制约。明清时期,以阎绳芳、渠殿飏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已经揭示了昌源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因,即上游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森林覆被减少,从而引发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下游洪水灾害频发。他们构建了一个“人类活动—覆被变化—水土流失—洪水灾害”的关系链条,但用风水镇煞法这一“偏方”作为治理良药。民国时期,现代国家制度的初步建立推动了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官员队伍的技术化,这与近代水土保持技术相结合,不但将明清时代水土流失的“定性”认知上升到科学世界观中的“定量”阶段,而且扫除了传统思想的桎梏和制度的障碍,在系统性的治理实践中迈出重要一步。阎锡山曾开出除弊与兴利相结合的“急方”,使植树造林成为一种资源再造工程,但大片森林在日后的经济建设中又被砍伐,这看似是一个植树与毁林之间的“悖论”,实际上却是实用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主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昌源河 水土流失治理 认知与实践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琼 张志诚 +4 位作者 谢磊 伍坤宇 贺捷 郝志强 金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6-1016,共11页
通过系统分析山西祁县昌源河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区沿河分布的19口钻井资料,查明了昌源河湿地中下游地区含水层的主要岩性,根据含/隔水层的埋深和发育特征将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划分了浅、中、深三个含水层组;并通过连井剖面和栅状图对比... 通过系统分析山西祁县昌源河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区沿河分布的19口钻井资料,查明了昌源河湿地中下游地区含水层的主要岩性,根据含/隔水层的埋深和发育特征将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划分了浅、中、深三个含水层组;并通过连井剖面和栅状图对比、总结了区内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Arc GIS平台,采用Kriging插值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昌源河流域含水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第四系砂、砾石沉积物,在顺昌源河流向上浅部含水层为一楔状体,在横切河流方向上各含水层组厚度变化较大,这与研究区含水层组形成于冲/洪积扇沉积背景相符合。地下水埋深插值分析表明,昌源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存在大面积的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这将会影响昌源河湿地公园及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昌源河流域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补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含水层 地下水 水文地质 昌源河
下载PDF
长园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均平 邓文丽 +1 位作者 刘建飞 洪剑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7-34,共8页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标,按照一定的修复原则把工程分为4个区域即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区、河岸缓冲过滤带重建示范区、连通性修复与生态护岸示范区、生物浮岛示范区进行重点修复,修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华北地区山区型河道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长园河 生态修复 缓冲过滤带 连通性 生物浮岛 景观
下载PDF
山西昌源河湿地评价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喻甦 李矿明 +2 位作者 徐志高 王兆祁 郭忠宝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山西昌源河湿地公园是以昌源河为纽带,连接子洪水库、九沟等库塘、风景区的一块长条形湿地公园。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湿地生态文化方面表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水资源不均匀,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于昌源河湿地公园... 山西昌源河湿地公园是以昌源河为纽带,连接子洪水库、九沟等库塘、风景区的一块长条形湿地公园。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湿地生态文化方面表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水资源不均匀,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于昌源河湿地公园的保护,应分别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重点对湿地资源较好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实施有效保护,对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科学地修复,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现有的各类生态与人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源河 湿地公园 评价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长垣油田曲流河废弃河道 被引量:8
6
作者 卢勉 姜岩 +3 位作者 李操 吴高平 蔡东梅 张秀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0-1297,共8页
以长垣油田密井网区葡萄花油层葡Ⅰ2小层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横向高密度信息、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结合浩特陶海海拉尔河段现代沉积等资料,剖析废弃河道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形成了"地震趋势引导,井点微相控制"... 以长垣油田密井网区葡萄花油层葡Ⅰ2小层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横向高密度信息、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结合浩特陶海海拉尔河段现代沉积等资料,剖析废弃河道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形成了"地震趋势引导,井点微相控制"的井震结合废弃河道精细识别方法。按照废弃河道成因机理,结合卫星照片、现代露头、三维地震及测井等资料,将废弃河道划分为2大类4小类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完成了长垣油田密井网区块葡Ⅰ2小层曲流河沉积环境废弃河道精细识别和平面组合,并利用抽稀井网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井震结合相图对废弃河道的识别精度提高了11%;废弃河道走向及组合方式控制着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和储层的分布特征,影响剩余油分布;研究区废弃河道以决口改道型为主,平面上呈"S"形,其中一条废弃河道横跨整个工区,长度达4.8km,宽度约为60~130m。应用废弃河道识别成果指导开发调整挖潜,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曲流河 废弃河道 响应特征 长垣油田
下载PDF
新菏线增建二线长东黄河大桥总体设计
7
作者 宁伯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6,共3页
新菏线增建二线长东黄河大桥是并行于 1985年建成的新菏线长东黄河大桥的又一座黄河铁路大桥 ,由东、西引桥和正桥组成 ,全长 12 748.5 m。经桥位比选的结果 ,采用了并行于既有桥和利用桥上黄河桥会让站站线作为二线桥梁一部分的桥位方... 新菏线增建二线长东黄河大桥是并行于 1985年建成的新菏线长东黄河大桥的又一座黄河铁路大桥 ,由东、西引桥和正桥组成 ,全长 12 748.5 m。经桥位比选的结果 ,采用了并行于既有桥和利用桥上黄河桥会让站站线作为二线桥梁一部分的桥位方案。修建在邻近既有桥 3 0 .0 m至 6.0 m线间距处。介绍了桥位比选、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和总体设计。特别是邻近既有桥的基础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建二线 长东黄河大桥 铁路桥 桥位 总体设计
下载PDF
以长垣县为例谈黄河故道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
作者 王振宇 杨令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9-70,共2页
通过长垣县土地利用的调查 ,分析了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长垣县 黄河故道
下载PDF
昌源河现代生态灌区建设实践与谋划
9
作者 吴伟伟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年第8期48-50,38,共4页
昌源河灌区是汾河流域重要的中型灌区,长期以来饱受基础水利设施弱、水生态环境破坏的困扰,运行管理水平低。借助汾河生态修复战略,通过"建、管、护、治、品"五位一体对灌区进行了彻底改造,建设成为一座优美的现代综合型生态... 昌源河灌区是汾河流域重要的中型灌区,长期以来饱受基础水利设施弱、水生态环境破坏的困扰,运行管理水平低。借助汾河生态修复战略,通过"建、管、护、治、品"五位一体对灌区进行了彻底改造,建设成为一座优美的现代综合型生态灌区。本文详细介绍了昌源河灌区生态修复建设过程,并探寻成功经验,寻找不足与差距,提出未来谋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源河 生态灌区 实践 谋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