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泡条件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组织中分布及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1 位作者 索纹纹 杨秋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以7 mg/L的孔雀石绿浸泡斑点叉尾苗种5min后将其饲养于池塘的网箱中,研究了在养殖模式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苗种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 以7 mg/L的孔雀石绿浸泡斑点叉尾苗种5min后将其饲养于池塘的网箱中,研究了在养殖模式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苗种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血液、肌肉、皮肤、肝脏、肾脏组织中的浓度水平。采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3p97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孔雀石绿=683.063 e 0.248 t+11.176e 0.006 t 694.239e 0.333 t,C隐色孔雀石绿=757.240 e 0.222 t+14.474 e 0.007 t–771.714 e 0.382 t。血液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3.480和3.623h,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81.560和159.619 ng/mL,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37.689和21.125 L/kg,分布相的一级速率常数α分别为0.248和0.222/h,消除相的一级速率常数β分别为0.006和0.007/h,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2.794和3.124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13.068和105.841h,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分别为0.020和0.015/h,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分别为0.159和0.12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93.944和3601.863 ng.h/mL。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浓度水平的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皮肤>肌肉>肾脏>肝脏,其中斑点叉尾皮肤组织易蓄积孔雀石绿,其残留时间最长,肝脏组织由于对孔雀石绿有极强的代谢转化功能而浓度较低。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5.570 e 0.009t、C=6.302 e 0.007t、C=4.791 e 0.006t和C=4.591 e 0.002t,相关系数r2≥0.773,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3.2、4.1、4.8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分别在45、60、30和60d才未被检测到;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肝脏>皮肤>肌肉>肾脏,残留时间最长的组织也是皮肤组织。隐色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6.491 e 0.004t、C=6.958 e 0.003t、C=6.722 e 0.007t和C=6.162 e 0.002t,相关系数r2≥0.673,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7.2、9.6、4.1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隐色孔雀石绿分别在90、90、60和90d才未被检出。试验期间(2011年5月17日至7月15日)平均水温为26.4℃,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90d后在各组织中才未检测到,因此,使用7 mg/L孔雀石绿浸泡2龄斑点叉尾苗种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至少应经过2376℃.d后才能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斑点叉尾鮰 组织分布 消除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斑点叉尾各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秋红 艾晓辉 +2 位作者 刘永涛 胥宁 赵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1-786,共6页
分别在18℃和28℃水温下,以20 mg/(kg·d)鱼体质量对斑点叉尾给药恩诺沙星,连续灌胃7d。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血液、肌肉、皮肤、肝脏... 分别在18℃和28℃水温下,以20 mg/(kg·d)鱼体质量对斑点叉尾给药恩诺沙星,连续灌胃7d。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不同组织、不同水温消除速率不同:水温为18℃,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022.1e^(–0.034t)、C=2601.3e^(–0.046t)、C=2903.6e^(–0.072t)和C=1186.5e^(–0.036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1.79d、45.29d、16.15d和35.54d;水温为28℃,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8805.5e^(–0.04t)、C=3154e^(–0.08t)、C=4145.1e^(–0.1t)和C=1302.1e^(–0.068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8.33d、6.26d、12.44d和10.34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的消除速度比恩诺沙星快;在18℃水温下,斑点叉尾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50d以上;在28℃水温下,斑点叉尾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20d。在实验条件下,建议水温为18℃和28℃时,休药期分别为3240℃·日和420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鱼回)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消除 残留
下载PDF
池塘养殖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被引量:8
3
作者 孟勇 朱晓华 +4 位作者 李邦平 陈校辉 沈美芳 杨洪生 边文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每天以20mg/kg和4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药饵投喂斑点叉尾鮰,周期为5d,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分别在给...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每天以20mg/kg和4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药饵投喂斑点叉尾鮰,周期为5d,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期间第3天和第4天,达峰时的药物含量分别为12.24、15.97mg/kg。低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25e-0.136 t、C=0.31e-0.082 t和C=0.23e-1.37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0、8.43和5.06d。高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70e-0.173 t、C=0.50e-0.096 t和C=1.08e-0.182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0、7.22和3.81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在用药138d时,低剂量组鱼体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为0.013mg/kg;高剂量组为0.019mg/kg。药物在斑点叉尾鮰各组织中的消除顺序依次为血液>肝脏>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药物残留 剂量
下载PDF
环境中氨基脲消解规律及对斑点叉尾鮰残留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索纹纹 刘永涛 +3 位作者 艾晓辉 杨秋红 吕思阳 沈丹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1-688,共8页
为研究环境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在池塘和鱼体中的蓄积消解规律,采用全池泼洒呋喃西林的给药方式,采集环境(水样和底泥)和斑点叉尾鮰组织(皮肤和肌肉)样品,采样工作持续1年,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 为研究环境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在池塘和鱼体中的蓄积消解规律,采用全池泼洒呋喃西林的给药方式,采集环境(水样和底泥)和斑点叉尾鮰组织(皮肤和肌肉)样品,采样工作持续1年,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对样品中SEM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SEM初始阶段具有较高的消除速率,随后消除速率趋于平缓,并维持较长时间,底泥中SEM浓度随时间呈非线性下降;实验前5d,鱼皮中SEM出现了短暂蓄积后随时间呈线性下降,肌肉中SEM消除规律与水体中相似;水体、肌肉和鱼皮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7、2.09、2.42d,水环境与斑点叉尾鮰组织中SEM浓度值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至实验结束时,水体中和鱼体内氨基脲最终降至低于检出限(0.5μg·kg-1),底泥中氨基脲仍高于检出限;斑点叉尾鮰体内氨基脲含量与水环境密切相关,但鱼体中SEM并未出现明显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环境 斑点叉尾鮰 呋喃西林代谢物 氨基脲 消除 蓄积
下载PDF
6种茶叶对斑点叉尾鮰几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路 杨严鸥 +3 位作者 宛晓春 周裔彬 桑八一 张建立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8-22,共5页
选择4种绿茶(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以及龙井)、1种红茶(祁门红茶)与1种黑茶(普洱茶),分别按1%和2%剂量添加到配合饲料中。饲养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8周后,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 选择4种绿茶(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以及龙井)、1种红茶(祁门红茶)与1种黑茶(普洱茶),分别按1%和2%剂量添加到配合饲料中。饲养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8周后,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然后降低水位,对剩余试验鱼进行3 d的拥挤胁迫,再测定肝脏组织的上述3项指标。结果显示,多数试验组的SOD活性有显著提高,其中胁迫处理前龙井组的提高最为显著,而胁迫后黄山毛峰与霍山黄芽的提高最为显著;CAT活性在胁迫前后霍山黄芽(2%组)均有显著提高,龙井与屏山炒青(1%组)只在胁迫前有此效果,其余各组基本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或显著低于对照组;γ-GT受到茶叶添加的影响,龙井组与霍山黄芽组在胁迫前与胁迫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胁迫前基本显著低于对照组,胁迫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屏山炒青2%组除外)。结果表明,6种茶叶中,龙井茶与霍山黄芽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二者作用更为相似;在两种添加剂量中,1%添加量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6种茶渣对斑点叉尾鮰肝脏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立 宛晓春 +3 位作者 周裔彬 桑八一 张尧北平 杨严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12期48-51,7,共4页
基于中国不同茶树品系以及地区的差异,选择4种绿茶[屏山炒青(四川)、霍山黄芽(安徽)、黄山毛峰(安徽)以及龙井(浙江)]和2种黑茶[祁门红茶(安徽)、普洱茶(云南)]的加工下脚料(茶渣),分别按1%和2%剂量加入配合饲料,饲养斑点叉尾鮰(Ictalur... 基于中国不同茶树品系以及地区的差异,选择4种绿茶[屏山炒青(四川)、霍山黄芽(安徽)、黄山毛峰(安徽)以及龙井(浙江)]和2种黑茶[祁门红茶(安徽)、普洱茶(云南)]的加工下脚料(茶渣),分别按1%和2%剂量加入配合饲料,饲养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8周后,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维生素E(VE)含量,然后降低水位,对剩余试验鱼进行3d的暴露及拥挤胁迫,再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的VE含量。结果显示,养殖试验结束时,6种茶渣均导致VE含量显著提高,但只在1种添加剂量(1%或2%)上有此表现,胁迫后,6种茶渣2种剂量组的V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对肝脏VE含量的影响上,同为绿茶且产地接近的黄山毛峰与龙井茶作用更为相似,同为黑茶的普洱茶与祁门红茶相似,而霍山黄芽与黑茶更为相似,屏山炒青则单独归为一类。在低添加剂量(1%)时,黄山毛峰、龙井与屏山炒青3种绿茶提高鱼体肝脏VE含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其中屏山炒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维生素E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下载PDF
HACCP系统在斑点叉尾鮰鱼片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涛 陈加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依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系统管理方案对杭州千岛湖水产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片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各种危害分析,确定了生产的关键控制点(CCP)并建立了完善的HACCP体系,该HACCP体系的建立有助于... 依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系统管理方案对杭州千岛湖水产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片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各种危害分析,确定了生产的关键控制点(CCP)并建立了完善的HACCP体系,该HACCP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片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无公害高效养殖技术概要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晓中 蔡焰值 汪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7-2379,共3页
介绍了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以及鱼病防治等环节,为斑点叉尾鮰无公害高效养殖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无公害 高效 养殖技术
下载PDF
菜子膨化对斑点叉尾鮰的离体消化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严念东 郭万正 李绍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4-1366,共3页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肠道的粗酶液为消化酶酶源,采用离体消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对菜子膨化前后的离体消化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对饲料干物质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子(33.43%)>...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肠道的粗酶液为消化酶酶源,采用离体消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对菜子膨化前后的离体消化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对饲料干物质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子(33.43%)>未膨化菜子(32.68%);对粗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为未膨化菜子(63.65%)>膨化菜子(43.21%);对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子(25.19%)>未膨化菜子(24.79%);对离体消化能的影响为膨化菜子(12.91 MJ/kg)>未膨化菜子(11.81 MJ/kg)。膨化工艺可提高斑点叉尾鮰对菜子的干物质、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和消化能,说明菜子作为一种非常规植物能量原料应用到水产饲料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菜子 膨化 离体消化
下载PDF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鱼肉营养品质的提升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崇万 朱晓华 +4 位作者 孟勇 徐志华 沈美芳 陈校辉 边文冀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8-425,共8页
为探究池塘循环水槽(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system,TPS)模式为对照,随机采集两种模式下的养殖水及斑点叉尾鮰,测定其养殖水质及基... 为探究池塘循环水槽(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system,TPS)模式为对照,随机采集两种模式下的养殖水及斑点叉尾鮰,测定其养殖水质及基础营养成分,同时对氨基酸及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PRS模式养殖水溶解氧含量极显著高于TPS模式(P<0.01),铵态氮、悬浮物、总氮、溶解性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TPS模式(P<0.05或P<0.01);且IPRS模式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TPS模式(P<0.01),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后者(P<0.01);两种养殖模式下氨基酸及脂肪酸种类无显著差异,但IPRS模式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及总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TPS模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缬氨酸,同时,总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显著高于TPS模式,以亚油酸及DHA两种物质含量尤为突出。说明,与TPS模式相比,IPRS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养殖水质,并可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并降低粗脂肪含量,养殖模式对于斑点叉尾鮰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IPRS模式可显著提高部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营养品质。IPRS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适合斑点叉尾鮰集约化、高密度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 肌肉营养品质
下载PDF
饥饿后斑点叉尾鮰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体重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新兰 姚峰 +2 位作者 黄国林 赵亭亭 杨严鸥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241-244,1+18,共4页
为了解饥饿后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体重变化的关系,将19尾斑点叉尾鮰置于室内19个玻璃水箱中,在水温(24±2)℃条件下进行了为期6周的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初始体重与饥饿后的内脏指数、肝胰脏... 为了解饥饿后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体重变化的关系,将19尾斑点叉尾鮰置于室内19个玻璃水箱中,在水温(24±2)℃条件下进行了为期6周的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初始体重与饥饿后的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肝脏MDA含量及ATP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SOD活性及失重率无显著相关性;失重率与ATP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MDA含量、SOD活性无显著相关。这表明,饥饿时鱼体初始体重对上述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失重率对多数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失重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冷藏鮰鱼中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腐败能力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天麒 汪超 +5 位作者 汪兰 石柳 陈胜 吴文锦 陈朗 熊光权 《肉类研究》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冷藏斑点叉尾鮰中的优势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s)及其致腐能力,采用传统选择性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从冷藏末期的鮰鱼中分离鉴定出8株腐败菌。通过判断0~8 d接种腐败菌鮰鱼的感官评分,筛选出4株SSOs,并... 为研究冷藏斑点叉尾鮰中的优势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s)及其致腐能力,采用传统选择性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从冷藏末期的鮰鱼中分离鉴定出8株腐败菌。通过判断0~8 d接种腐败菌鮰鱼的感官评分,筛选出4株SSOs,并进行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确定菌属。将菌株接种到无菌鱼片中并置于4℃环境贮藏,测定0~8 d接种鮰鱼片的菌落总数及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以腐败菌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_(TVB-N)为指标,衡量SSOs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鮰鱼中SSOs为腐败希瓦氏菌2株、莓实假单胞菌及哈夫尼希瓦氏菌;4株菌都有一定的腐败能力,接种SSOs的无菌鱼片的致腐能力明显优于无菌对照组,其中腐败希瓦氏菌的致腐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优势腐败菌 分离鉴定 冷藏 致腐能力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的膨化菜籽配合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端林 郭万正 +1 位作者 严念东 王晓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2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膨化菜籽添加量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8.02±0.009)g的健康斑点叉尾鮰6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菜...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膨化菜籽添加量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8.02±0.009)g的健康斑点叉尾鮰6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基础饲料以鱼粉、豆粕(菜粕、棉粕)为蛋白源,设(28%、32%、36%)三个水平,以膨化菜籽为脂肪源,设(7%、11%、15%)三个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①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当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膨化菜籽添加量为15%时,对斑点叉尾鮰促生长效果最好;②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斑点叉尾鮰脏器指数及斑点叉尾鮰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1ctalurus punetaus) 膨化菜籽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斑点叉尾鮰谷胱甘肽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岳鼎鼎 宛晓春 +4 位作者 周裔彬 杨严鸥 张建立 桑八一 张尧北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6年第11期32-36,共5页
选择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龙井4种非发酵茶和祁门红茶、普洱茶2种发酵茶,分别按1%和2%添加量加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基础饲料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捞取7尾试验鱼,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组织... 选择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龙井4种非发酵茶和祁门红茶、普洱茶2种发酵茶,分别按1%和2%添加量加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基础饲料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捞取7尾试验鱼,测定各组鱼体肝脏组织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然后降低水位,对每箱剩余的23尾试验鱼进行3d的拥挤胁迫,再每箱随机捞取7尾测定肝脏组织的3项指标。结果显示:龙井(1%、2%组)在胁迫前可显著提高GSH含量,霍山黄芽(1%、2%组)和祁门红茶(1%组)在胁迫后提高GSH含量的作用更为显著;胁迫前,所有茶叶都不能提高GSH-Px活力;胁迫后,1%屏山炒青、霍山黄芽、祁门红茶组和2%霍山黄芽、龙井组可使GSH-Px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龙井(1%组)在胁迫前能够显著提高GR活力;胁迫后,多数1%组能显著提高GR活力,2%组中,霍山黄芽和龙井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茶叶可提高GSH含量以及GSH-Px与GR活性,这种提高主要是在胁迫后体现出来,其中霍山黄芽、龙井和祁门红茶的效果更为明显;2种添加量中,1%添加量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茶叶 谷胱甘肽抗氧化
全文增补中
原料肉种类和组成对鱼肉肠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宁云霞 杨淇越 +4 位作者 鲍佳彤 王洋 梁丽雅 马俪珍 李玲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124,共8页
为研究由不同来源的原料肉加工成的鱼肉肠,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凝胶特性等方面的异同,选用单一原料组:(1)未经漂洗的革胡子鲶鱼新鲜鱼肉(Catfish,C组),(2)未经漂洗的斑点叉尾鮰鱼新鲜鱼肉(Ietalurus Punetaus,IP组),(3)冷冻红鲛海水... 为研究由不同来源的原料肉加工成的鱼肉肠,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凝胶特性等方面的异同,选用单一原料组:(1)未经漂洗的革胡子鲶鱼新鲜鱼肉(Catfish,C组),(2)未经漂洗的斑点叉尾鮰鱼新鲜鱼肉(Ietalurus Punetaus,IP组),(3)冷冻红鲛海水鱼糜(Frozen red shark seawater surimi,SS组);复合原料组:(4)SSC组(SS:C=1:1),(5)SSP组(SS:IP=1:1),(6)SFS组(SS:冷冻白鲢淡水鱼糜(Frozen white carp water surimi,FS)=1:1),分别作为加工鱼肉肠的原料肉制成6组鱼肉肠,对其进行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理化指标和凝胶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6组鱼肉肠中SS组综合指标表现最优,感官评定(93.8分)、白度(Whiteness,W)值(68.96)、持水力(86.85%)和凝胶强度(797.73g.cm)最高,硬度、咀嚼度、弹性和黏聚性适中,驰豫时间T22最短(54.11 ms),P22最高(96.37%),但SS组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C组和IP组(P<0.05);C组的蛋白质(17.84%)和脂肪(7.22%)含量最高,质构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咀嚼度较高,但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较低,凝胶破裂力(918.97 g)和凝胶强度(737.99 g.cm)高,驰豫时间T22适中(72.81 ms),但P22低(87.49%),W值和持水力最低;IP组各项综合指标最差,其次是SSP组;SFS组鱼肉肠品质良好,所以是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的原料配比;SSC组的原料是C和SS按1:1比例复配,各项指标表现优良,提高了鱼肉肠的蛋白和脂肪含量,弥补了W值和持水力的不足,驰豫时间T22缩短(70.67 ms),P22含量提高(94.19%),所以将革胡子鲶鱼生鲜鱼糜和冷冻海水鱼糜复配切实可行,可为鱼糜制品的生产开辟新的原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鲶鱼 斑点叉尾鮰鱼 冷冻鱼糜 鱼肉肠 营养指标 凝胶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