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nel changes of the Makou-Tianjiazhen reach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Qiang CHEN Yongqin David +1 位作者 JIANG Tong LI Maoti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filling-scouring process for the river reach within Makou and Tianjiazhe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with the help of GIS and DEM techniqu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filling-scouring process for the river reach within Makou and Tianjiazhe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with the help of GIS and DEM techniqu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iver reach between Makou and Tianjiaz- hen was dominated by the scouring process, and the magnitude of scouring is increasing over time. The intensity of scouring process is more in the deep and narrower river reach than shallower and wider ones. The river reach in the Makou and Tianjiazhen river knot is in frequent scouring and filling process, however the river reach upper to the Makou and lower to the Tianjiazhen river knot is in moderate scouring and filling process. The river reach just upstream or downstream to the river knot (e.g. Makou and Tianjiazhen river knot in this research) is dominated by filling process and the river reach in the river knot is dominated by the scouring process.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no changes in the boundary of the river but the scouring and the filling magnitude in specific river channel is strong. The filling and the scouring process of the study river reach is greatly impacted by the sediments and water from the upstream of the study river rea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just up- stream to Yichang will cause further decrease of the release of the sediment load to the middle and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which will further intensify the scouring process of the river channel in the study river re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kou-Tianjiazhen river reach GIS DEM river channel changes
下载PDF
初论黄河下游河道的河槽线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一三 曹常胜 夏修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67,共6页
黄河白鹤镇至陶城铺河段两岸堤距宽,历史上河道冲淤变化迅速、河势游荡多变,经多年河道整治,总体上河势得到基本控制,滩槽逐步稳定。在此条件下,为促进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滩区发展,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将河道粗分为河槽与滩地,首次提出河槽... 黄河白鹤镇至陶城铺河段两岸堤距宽,历史上河道冲淤变化迅速、河势游荡多变,经多年河道整治,总体上河势得到基本控制,滩槽逐步稳定。在此条件下,为促进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滩区发展,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将河道粗分为河槽与滩地,首次提出河槽线的概念,明确了河槽线的含义及绘制河槽线的原则,强调绘制河槽线要以防洪安全为前提,给出了河槽线的绘制方法及其现场标示办法,分析了河槽线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线 河道整治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流凌封河预报指标法及其在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应用
3
作者 陈冬伶 霍建伟 刘吉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估公式。指标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的预见期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河指标 封河流量 河槽形态 累积负气温 黄河内蒙古河段
下载PDF
黄河下游近期持续冲刷过程中床沙粗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玉芹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陈建国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床沙组成的变化影响悬沙沿程恢复及河床阻力变化。本文基于黄河下游7个水文站1999—2020年的实测床沙资料,计算了各水文断面不同粒径组床沙占比的年际变化,分析了近二十年持续冲刷过程中不同河型河段床沙的时空粗化特性,讨论了河床冲淤... 床沙组成的变化影响悬沙沿程恢复及河床阻力变化。本文基于黄河下游7个水文站1999—2020年的实测床沙资料,计算了各水文断面不同粒径组床沙占比的年际变化,分析了近二十年持续冲刷过程中不同河型河段床沙的时空粗化特性,讨论了河床冲淤过程对床沙粗化的影响。从时间来看,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不同时期床沙的粗化特点不同,拦沙初期(2000—2006年)急剧粗化,拦沙后期(2007—2020年)粗化放缓,高村站及上游各站床沙呈波动粗化,高村站以下则变化不大,且粗化程度最强处由游荡段向下游过渡段转移;从空间来看,床沙沿程细化,游荡段以极粗沙为主,过渡段以粗沙和极粗沙为主,弯曲段的中细沙不可忽视。拦沙初期各河段床沙组成的调整表现为中细均冲;拦沙后期则表现为中粗均冲,极粗沙占比增大,利津以上各站细沙占比不足5%,对悬沙的补给受限,中沙和粗沙仍经受冲刷,极粗沙对相应悬沙有较好补给作用。河段汛后床沙中值粒径与河床累计冲刷量呈良好的幂函数正相关关系,但拦沙后期床面已粗化到相当程度,河床冲淤对床沙粗化的影响受限。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近期整个黄河下游床沙的粗化现状及预测下游河道冲淤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沙粗化 不同河型 补给受限 持续冲刷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村-孙口段冲淤变化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5
作者 全李宇 李铭 +6 位作者 牛超杰 李东阳 刘尚彬 李想 赵连军 韩沙沙 胡彩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79,共5页
为探究黄河过渡段河道滩槽演变规律,采用实测水沙和大断面数据,分析近年来高孙段河床冲淤、水沙条件和河床形态的演变,以年和汛期为时间尺度,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槽冲淤量与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高孙段以冲刷为... 为探究黄河过渡段河道滩槽演变规律,采用实测水沙和大断面数据,分析近年来高孙段河床冲淤、水沙条件和河床形态的演变,以年和汛期为时间尺度,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槽冲淤量与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高孙段以冲刷为主,汛期是年内输沙的主要时期;高村断面来沙系数可以分为波动减小(2002~2017年)和快速增加(2018~2019年)两大阶段,而河床形态中水力半径和宽深比变化趋势完全相反,糙率存在增大趋势;高村断面的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与高孙段河道冲淤具有较高的关联程度,河床形态比水沙条件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量 水沙条件 河床形态 河槽演变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一种面向112 Gb/s PAM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
6
作者 刘雪娜 李振松 +1 位作者 闻豪 缪旻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0-966,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号分别在高频、中频和低频进行补偿,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和饱和放大器(Saturation Amplifier,SatAmp)则用于对信号幅值的缩放。除了3个数据采样器外,引入4个辅助采样器用于进一步改善阈值自适应算法性能。同时,采用符号最小均方算法,利用接收端数据采样器和辅助采样器之间的偏移推动辅助参考电压收敛到信号星座电平,从而确保PAM4接收信号的眼图在垂直方向上3个眼睛具有相等的间隔和恒定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112 Gb/s PAM4接收机能够在损耗为15 dB的信道上实现小于10~(-12)的误码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眼图性能,其最差眼高为75 mV,眼宽为0.34 UI(Unit Interval),与传统方案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4接收机 判决反馈均衡器 超短距离信道 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 自适应算法
下载PDF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江心洲的差异化冲刷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茜雅 李志威 +1 位作者 马嘉怿 白宽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近20 a长江中游分汊河段的江心洲经历了冲刷并发生蚀退,但对微弯河段和顺直河段的江心洲差异化冲刷尚未有清晰认识。选取长江中游武汉河段的白沙洲和天兴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影像、水文资料及野外调查,分析了白沙洲与天兴洲形态变... 近20 a长江中游分汊河段的江心洲经历了冲刷并发生蚀退,但对微弯河段和顺直河段的江心洲差异化冲刷尚未有清晰认识。选取长江中游武汉河段的白沙洲和天兴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影像、水文资料及野外调查,分析了白沙洲与天兴洲形态变化及差异化冲刷的原因。结果表明:1989—2020年,白沙洲洲体萎缩将近43.83%,天兴洲洲头浅滩变化较大,整体出露面积相对稳定;白沙洲与天兴洲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较小,洲体植被覆盖空间差异性减小;这2个江心洲枯水期出露面积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洲头浅滩;位于顺直河段的白沙洲洲头及侧向洲体遭遇冲刷,左侧洲体出现窝崩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白沙洲大桥桥墩的壅水与阻流作用;位于微弯河段的天兴洲自三峡工程蓄水后洲头遭受冲刷,2004年洲头守护工程实施和人工抛石有效地抑制了冲刷并实现了促淤作用。因此,江心洲的冲刷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河段形态、主支汊相对位置和有无守护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心洲 微弯河段 顺直河段 差异化冲刷 水沙变化 长江中游 武汉河段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后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章广越 谈广鸣 +3 位作者 张为 李明 尹志 李清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坝下游的水位调整,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采用M-K分析法分析1988—2022年汉口、黄石港和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并使用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 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坝下游的水位调整,进而对河势、航运、防洪及生态等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汉口—九江河段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采用M-K分析法分析1988—2022年汉口、黄石港和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并使用基于距平残差的水位变幅分析方法和一维水动力模型,分析河道冲淤、下游水位和阻力变化对不同特征流量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成库前,除九江站枯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各级流量下的水位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趋势。②三峡成库后,九江站的水位变化趋势与建库前相同;汉口站、黄石港站在12000 m^(3)/s和20000 m^(3)/s下的水位呈显著性下降趋势,12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72、0.045 m/a,20000 m^(3)/s时降幅分别为0.048、0.027 m/a;水位变化的临界转换流量约为30000 m^(3)/s,在该流量附近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当流量大于30000 m^(3)/s时,水位呈非显著性上升趋势,45000 m^(3)/s下的升幅分别为0.037、0.049 m/a。③临界转换流量以下水位下降的主导作用为河道冲刷,临界流量附近的水位未出现明显变化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接近抵消了河道冲刷的影响,临界转换流量以上的水位上升源于阻力增大作用更加明显,个别年份的洪水位上升显著源于下游水位顶托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水位—流量关系 河道阻力 M-K分析法 汉口—九江河段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基于UAV与ADCP航测地形数据的河道高精度模拟应用
9
作者 韩冰洁 扎西才让 谭理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8期186-188,191,共4页
采用无人机和ADCP无人船对湖南省境内资江某河段进行航测,将得到的地形高程数据(DEM)插值到计算网格中,通过对该河段进行数值模拟,可得到该河段某一时刻的流场及水位变化情况。基于UAV与ADCP航测地形数据的河道高精度模拟可用于河道的... 采用无人机和ADCP无人船对湖南省境内资江某河段进行航测,将得到的地形高程数据(DEM)插值到计算网格中,通过对该河段进行数值模拟,可得到该河段某一时刻的流场及水位变化情况。基于UAV与ADCP航测地形数据的河道高精度模拟可用于河道的通航论证、防洪评价等,将为相关河道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V ADCP 航测 河道 河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媒体用户数据的一体化营销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陆盈嘉 叶灵 龚昊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4年第9期28-33,共6页
本文聚焦“融合传播创新提质、产业运营外拓发展、降本增效改革攻坚”三项目标工程,从数据角度为产业运营提供强有力技术抓手,通过数据中台底座,利用省级融媒体技术平台的优势技术,建设大数据用户画像平台,汇聚小程序、APP、商城等订单... 本文聚焦“融合传播创新提质、产业运营外拓发展、降本增效改革攻坚”三项目标工程,从数据角度为产业运营提供强有力技术抓手,通过数据中台底座,利用省级融媒体技术平台的优势技术,建设大数据用户画像平台,汇聚小程序、APP、商城等订单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格式化处理,形成用户群体标签,精准分层,分析商品购买率、复购率、召回率等,可实现平台精细化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台 人群画像 标签体系 渠道触达 一体化营销
下载PDF
码头建设对感潮河段水生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晨 范利平 陈基培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3期36-41,63,共7页
评价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22),以感潮河段珠江三角洲东海水道的码头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管理措施。结果表... 评价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22),以感潮河段珠江三角洲东海水道的码头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管理措施。结果表明,项目位于感潮河段,研究水域没有集中的产卵场,受潮汐影响较小,大部分的水生生物物种为淡水生物;码头项目施工期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底栖生物损失和鱼卵仔稚鱼损失;项目建成后运营期产生的污水均得到有效处理,不会对研究水域水生生态环境带来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水生生态 东海水道 码头建设
下载PDF
长江宜昌至大埠街段砂卵石河床疏浚对航槽动力影响研究
12
作者 余文钧 王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6,共5页
为研究长江宜昌至大埠街段砂卵石河床疏浚对航槽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二维水流模型,充分考虑下游沙质河床水位下降溯源作用,分析出口水位下降与疏浚共同影响下的航槽内水流动力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河床保持稳定的前提... 为研究长江宜昌至大埠街段砂卵石河床疏浚对航槽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二维水流模型,充分考虑下游沙质河床水位下降溯源作用,分析出口水位下降与疏浚共同影响下的航槽内水流动力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河床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下游沙质河段水位下降2 m,水位下降向上传递沿程递减,至陈二口处水位降幅降至0.004 m,至宜昌水位降幅降至0.001 m以内,比降的影响表现为局部比降增大,增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姚港以下;疏浚能提升航道水深,缓解航槽内的坡陡现象,但也会降低沿程河段的水位控制强度,下游水位下降2 m结合疏浚后,水位下降0.004 m将上延至周家河,宜昌水位降幅将增大至0.002 m。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干线砂卵石河段航道尺度提升、航道维护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卵石河段 疏浚 水位 航道
下载PDF
上游来水来沙与洞庭湖入汇顶托对荆江河段冲淤的影响
13
作者 尚海鑫 胡春宏 +1 位作者 夏军强 周美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95,共11页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处于持续冲刷状态,分析上游来水来沙与洞庭湖入汇顶托对荆江河段冲淤的影响,对掌握坝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3—2020年荆江河段实测水沙及冲淤量资料,建立河段累计冲淤量与河段上下游边界...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处于持续冲刷状态,分析上游来水来沙与洞庭湖入汇顶托对荆江河段冲淤的影响,对掌握坝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3—2020年荆江河段实测水沙及冲淤量资料,建立河段累计冲淤量与河段上下游边界条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重点分析顶托作用对荆江河段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1)荆江河段累计冲淤量与河段进口水流冲刷强度呈正相关,与进出口水位落差呈负相关,河段冲淤过程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2)建立进口水流冲刷强度、进出口水位落差与荆江河段累计冲淤量的函数关系,能较好反映上下游边界条件对河段冲淤过程的影响(R^(2)>0.92);(3) 2003—2020年荆江河段累计冲刷量为12.3亿m^(3),在假设无洞庭湖入汇顶托的情况下比实测值增加0.67亿m^(3),即入汇顶托能使荆江河段冲刷量减少约5%;同期上、下荆江累计冲刷量分别为7.3亿和5.0亿m^(3),入汇顶托能使冲刷量分别减少约1%和16%。洞庭湖入汇顶托会导致荆江河段的冲刷量减少,对下荆江冲淤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托作用 河床冲淤 水流冲刷强度 洞庭湖入汇 荆江河段
下载PDF
1959~2021年长江中游龙坪河段新洲汊道河道演变分析
14
作者 瞿兰兰 陈亚健 王力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1期44-47,55,共5页
长江中游龙坪河段下段属于典型的鹅头型分汊河道,为了掌握该河段近期演变规律,重点分析了1959~2021年河段新洲汊道深泓、洲滩、重要断面及分流比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上游水沙情形及边界状况未发生重大改变,新洲汊道... 长江中游龙坪河段下段属于典型的鹅头型分汊河道,为了掌握该河段近期演变规律,重点分析了1959~2021年河段新洲汊道深泓、洲滩、重要断面及分流比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该河段上游水沙情形及边界状况未发生重大改变,新洲汊道仍将保持现有左支右主的河势;新洲汊道左、右汊分流比逐渐趋于稳定,仅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河道的防洪安全、河道综合整治、水资源配置以及治河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深泓 分流比 新洲汊道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15
作者 张春晋 郭淑君 +2 位作者 张敏 姚文艺 张晓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25,共11页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结合下游水沙及冲淤特性,采用遥感影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厘清游荡性河段水沙过程与心滩面积及数量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水沙变化对心滩形态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道发生剧烈冲刷,游荡性河段累计冲刷量15.37亿m^(3),占下游累计冲刷量的68%;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前,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年际变化剧烈,存在着明显的增长与降低变化过程,而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后,该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4 a滑动汛期平均流量和4 a滑动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加,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及数量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再现心滩发育及演变过程,还可以定性地表征特定水动力学因素对心滩形态特征塑造的影响,为阐明游荡性河段的心滩演变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阐明河流平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还可为今后河道整治工程的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演变 水动力学模型 水沙过程 游荡性河段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16
作者 韩小军 卢书慧 +3 位作者 史红玲 刘裕 张海霞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沿程六站平滩流量由1960年代中期的3600~5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900~4000 m^(3)/s。2000年前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说明2000年后宁蒙河段河床演变机理发生了变化,遵循不同规律。建立的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式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减小(增大)而增大(减小),随着汛期水流过程参数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过程 河床演变 响应关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河道业务信息化研究
17
作者 董溢 孙华 《价值工程》 2024年第33期149-151,共3页
长江上游河道业务信息化是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河道资源的全面监控、精确管理以及高效利用,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河道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维护了长江上游的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健康增长。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长江上游河道业务中... 长江上游河道业务信息化是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河道资源的全面监控、精确管理以及高效利用,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河道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维护了长江上游的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健康增长。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长江上游河道业务中的应用价值与措施,旨在改善长江上游河堤和防洪闸管理质量,促进河道业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河道 业务信息化 建设
下载PDF
荆江陈家湾—突起洲分汊段河道演变与趋势分析
18
作者 廖宇昂 刘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02,共7页
三峡工程的运行极大减轻了荆江的防洪压力,同时改变了河段水沙条件,导致荆江持续发生剧烈冲淤变化。荆江陈家湾—突起洲段为典型微弯分汊河型,滩槽格局调整、主支汊易位将直接影响航道运行和防洪安排。基于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系列水文... 三峡工程的运行极大减轻了荆江的防洪压力,同时改变了河段水沙条件,导致荆江持续发生剧烈冲淤变化。荆江陈家湾—突起洲段为典型微弯分汊河型,滩槽格局调整、主支汊易位将直接影响航道运行和防洪安排。基于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系列水文与河道原型观测资料,揭示河段水沙变化与河床冲淤响应特征,分析河道形态尺度年际变化过程,总结河道演变规律及趋势。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沙市站平均年输沙量下降85%,河床冲刷3.1亿m^(3)。以太平口—三八滩汊道段滩槽变化最为剧烈,主流走势由北转南。2011年后,三八滩与腊林洲边滩守护工程基本遏制了“太平口心滩南槽南靠、三八滩南汊北提”趋势,但该段河床随即再次调整,近期又表现出“南槽北扩、南汊南扩”的新情势。同时,由于三八滩南汊发育、北汊分流比降低,北汊长江大桥下的通航问题日益突显,如何解决碍航问题,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冲淤分析 三峡工程 分汊河段 荆江
下载PDF
金刚沱泵站取水口建设对航道的影响及防护方案
19
作者 刘岩 张文江 庹莜葭 《水运工程》 2024年第6期154-158,176,共6页
长江上游河段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江金刚沱泵站取水口位于长江上游重庆段胜中坝水道左岸金刚关刀碛滩。近年来,关刀碛丁坝后方串沟受洪水影响进一步扩大,取水口修建后将造成串沟过流,导致主槽水位降低,... 长江上游河段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江金刚沱泵站取水口位于长江上游重庆段胜中坝水道左岸金刚关刀碛滩。近年来,关刀碛丁坝后方串沟受洪水影响进一步扩大,取水口修建后将造成串沟过流,导致主槽水位降低,航道出浅碍航,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取水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保证航道通航安全和取水口的取水效率,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通过抛石回填及抛筑扭王字块固滩可有效稳定河势,恢复原边滩形态,抑制后方串沟持续淘刷发展,降低取水设施建设对航道的影响,也可达到稳定取水头运行期取水条件和确保取水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取水口 航道影响 防护方案
下载PDF
长江上游观音背滩航道整治方案
20
作者 郭琦 庹莜葭 张文江 《水运工程》 2024年第3期126-132,共7页
针对长江上游观音背河段暗碛浅区得不到有效冲刷而易出浅碍航的问题,提出了2种不同的整治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该河段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2种方案实施后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浅区部位水深均在3.5 m以上,达... 针对长江上游观音背河段暗碛浅区得不到有效冲刷而易出浅碍航的问题,提出了2种不同的整治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该河段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2种方案实施后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浅区部位水深均在3.5 m以上,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局部水流流态明显改善,设计流量下2种方案的最大流速增幅分别为0.798、0.995 m/s。方案2较方案1对河道边界条件影响更大,局部消滩判数超过临界值3.92,不利船舶通行,因此选择方案1作为推荐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该河段后续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碍航特性 航道整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