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Lower Yangtze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 Chao Wang, Shaohua +3 位作者 Zhu, Chen Ma, Weimeng Hu, Wenxuan Cao,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ilurian, Carboniferous and Triassic system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thus providing clues to marine organic matter.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abundant biomarkers (e.g. n-alkanes, isoprenoids, terpanes and steranes) were detected. As organic matter in the strata is highly to over mature in general based on petrologic microobservation, some biomarkers (mainly n-alkanes) except terpanes and steranes cannot reflect the sourc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Thus, primarily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terpanes and steranes, it is suggested that organic matter in the Siluria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is derived mainly from lower organisms, while higher plants are predominant in the Triassic organic matter. This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y have transformed from the marine to continental facies in the Late Triassic.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depositional evolution, and have enriched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addition, the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organic matter at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stage is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Yangtze region Hushan area chaohu area organic matter BIOMARK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rine facies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下载PDF
“巢湖民歌”地域界属及音乐文化特征
2
作者 顾婷婷 李颖 王一鸣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方言等方面,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探究“巢湖民歌”“和而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县民歌 巢湖民歌 区划衍变 音乐文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游记大数据的环巢湖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分析
3
作者 丁娟 赵红艳 张强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3,共10页
以环巢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1年旅游网站的乡村旅游游记数据,结合统计分析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环巢湖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季节性明显,节假日及周末效应突出,其中4... 以环巢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1年旅游网站的乡村旅游游记数据,结合统计分析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环巢湖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季节性明显,节假日及周末效应突出,其中4至10月为旅游旺季,11至3月为旅游淡季;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总体较高,客源呈集中分布特征,合肥市为主要客源地,客源吸引半径均值为219.59 km,属于近程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是基本型曲线、“U”型曲线和Maxwell-Boltzman曲线3种曲线的复合,客源核心逐渐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向内陆地区、珠三角地区扩散。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结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特殊性决定的,同时闲暇时间、气候舒适度、交通、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乡村旅游 客源市场 时空结构 环巢湖地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的发展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 王华生 吴取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44-47,共4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和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助推农村电商发展,自此农村电商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据统计,2014—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从1800亿元增长到2.5万亿元,增长了近13倍。安徽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和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助推农村电商发展,自此农村电商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据统计,2014—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从1800亿元增长到2.5万亿元,增长了近13倍。安徽省巢湖市积极探索农村电商本土化发展路径,围绕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进一步激发农村电商新动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源动力”。本文建议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健全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品牌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以及健全金融服务体系等策略,促进巢湖市农村电商持续高效发展,以期助力巢湖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巢湖市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
下载PDF
环巢湖区域体育特色小镇内生性发展的实现路径
5
作者 李靖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由于客观基础和培育环境等的制约,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上均尚有不足.在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趋于理性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当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基于此,结合环巢湖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环巢... 由于客观基础和培育环境等的制约,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上均尚有不足.在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趋于理性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当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基于此,结合环巢湖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环巢湖区域体育特色小镇的内生性发展路径:围绕资源禀赋确认发展定位,打造具有本土文化背景的特色名片,培育完善的产业链实现集群效应,激发区域各主体的内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特色小镇 环巢湖区域 资源禀赋
下载PDF
秩序构建:环巢湖地区民间灯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根源
6
作者 李舒晴 林凯 韩荣勋 《巢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灯彩是环巢湖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探寻环巢湖灯彩的外显个性特征与内涵共性本质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构建起贯穿于灯彩的视觉艺术、活动程序和文化渊源... 灯彩是环巢湖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探寻环巢湖灯彩的外显个性特征与内涵共性本质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构建起贯穿于灯彩的视觉艺术、活动程序和文化渊源中的秩序性特征。以乡村空间为基础的环巢灯彩在传统节庆各具特色的仪式展演中,间接地构建起跨越边界的社会空间秩序,无形中实现了乡土、村镇现实生活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客观地反应了环巢湖区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对环巢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构建 环巢湖地区 民间灯彩 艺术特征 文化根源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环巢湖地区景观美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挺洪 袁梦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以环巢湖地区为研究范围,以大数据分析获取的该区域内公园景区POI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统计与分析,完成对代表环巢湖地区景观美学质量热点区域评价,总结环巢湖地区景观存在问题... 以环巢湖地区为研究范围,以大数据分析获取的该区域内公园景区POI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统计与分析,完成对代表环巢湖地区景观美学质量热点区域评价,总结环巢湖地区景观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提升策略,以期为环巢湖湿地旅游区景观资源科学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在指标层各指标权重中,占比前3的指标为:色彩丰富度0.3013,季相变化0.1725,地物形态变化0.1427;(2)经ArcGIS分析得出环巢湖热点区域Ⅴ级、Ⅳ级和Ⅱ级热点区域数量占比为12.5%,Ⅲ级热点区域占比为37.5%,Ⅰ级占比为25%,环巢湖地区热点区域景观美学质量为中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 POI AHP法 美学评价
下载PDF
安徽巢北地区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三忠 李安龙 +3 位作者 范德江 赵广涛 金宠 戴黎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安徽巢北地区位于晚中生代华北高原的东部、郯庐断裂东侧、苏鲁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南侧的扬子地块下扬子前陆褶断带北缘,其演化受这个大地构造背景制约,形成了"两向一背"叠加棋盘格式断裂的特征构造样式。这种明显的构造样式... 安徽巢北地区位于晚中生代华北高原的东部、郯庐断裂东侧、苏鲁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南侧的扬子地块下扬子前陆褶断带北缘,其演化受这个大地构造背景制约,形成了"两向一背"叠加棋盘格式断裂的特征构造样式。这种明显的构造样式和一些隐式构造变形是多幕变形的结果。该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期三幕褶皱、三幕逆冲推覆变形。其中第一幕变形发育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为主要低角度逆掩拆离面(主拆离面或主滑脱面)和局部相关断展、断滑褶皱为主;第二幕变形才形成该区"两向一背"的褶皱格局和由北西向南东逆冲的叠瓦式逆冲断裂组合,第三幕变形主要为宽缓的北西西轴向的褶皱和近东西向逆冲断裂。至燕山中期又经历了一幕南北向褶皱叠加,燕山晚期的北西向正断层活动在该区表现为倾向北东的多米诺式正断层组合,区域上控制了上白垩统的沉积空间。区域对比表明,印支期变形与苏鲁—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变形是一致的,说明其动力机制上的相关性,与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相关;燕山期变形动力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和中国东部逃逸构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巢湖 印支期 燕山期 构造格局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传辉 吴立 +3 位作者 王心源 王官勇 孙叶根 胡降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08-5817,共10页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和GIS 巢湖流域 生态与环境 生态功能分区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的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吴开亚 李如忠 +1 位作者 孙世群 汪家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5,共4页
基于生态环境的信息不确定性特点,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根据未确知测度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未确知测度模型... 基于生态环境的信息不确定性特点,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根据未确知测度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未确知测度模型对于多指标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上是可行的,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 未确知测度 评价模型 巢湖流域
下载PDF
安徽巢湖—滁州地区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文灿 李博文 +1 位作者 潘宝友 刘玉宝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20,共8页
安徽巢湖—滁州地区位于张八岭冲断带的南东侧 ,中生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早印支期 ,区内以北东—北北东向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变形为特征 ,形成区内主体构造格架 ,为下扬子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晚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形成北西... 安徽巢湖—滁州地区位于张八岭冲断带的南东侧 ,中生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早印支期 ,区内以北东—北北东向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变形为特征 ,形成区内主体构造格架 ,为下扬子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晚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形成北西西—近东西向叠加褶皱构造。燕山期 ,受郯庐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 ,区内断裂活动加剧 ,形成多期不同性质的脆性断裂及其所控制的沉积盆地 (拗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巢湖-滁州地区 安徽 韧性剪切带 冲断带 断裂构造 挤压作用
下载PDF
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广胜 王心源 +1 位作者 何慧 夏林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90-293,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特尔菲专家评价等方法,对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进行等级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地质旅游资源在巢湖市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与潜力,提出了对该区地质旅游资源进一步规划和开发的途径和措施.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开发巢湖...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特尔菲专家评价等方法,对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进行等级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地质旅游资源在巢湖市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与潜力,提出了对该区地质旅游资源进一步规划和开发的途径和措施.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开发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推动巢湖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 地质公园 安徽巢湖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集对评价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凡修 梅平 陈武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78,89,共3页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模型结构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提...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模型结构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 评价模型 集对分析 巢湖流域
下载PDF
巢湖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广胜 王心源 +2 位作者 李祥 何慧 王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分析方法,对巢湖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明确了地质旅游资源在巢湖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与潜力,提出了对该区地质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的途径与措施,探讨了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地质旅游资源 潜力评价 区域旅游 地质公园 巢湖
下载PDF
巢湖地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飞 杨玉璋 +1 位作者 张居中 郑洪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利用AMS14 C对巢湖西岸杭埠河三角洲地区湖相沉积岩心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总有机碳、总氮以及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与研究,提取了巢湖地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的环境演变信息... 利用AMS14 C对巢湖西岸杭埠河三角洲地区湖相沉积岩心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总有机碳、总氮以及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与研究,提取了巢湖地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的环境演变信息,重建了研究区13 393~7 486cal.aBP期间的环境演变序列:(1)13 393~12 420cal.aBP期间,气候由冷干向温凉发展,降雨量增加,湖泊水位迅速上升,巢湖进入快速发育阶段,但在13 040~12 773cal.aBP期间出现冷干事件;(2)12 420~11 760cal.aBP期间,本阶段响应全球性降温事件—YD事件,气候干冷且不稳定,降雨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盆收缩且水位变迁频繁,湖内浮游植物有所生长;(3)11 760~9 160cal.aBP阶段气候温和湿润且稳定,雨水充沛,湖泊水位稳定或有所扩张,湖内大型水草类植物繁衍,但在约11 006cal.aBP出现冷干事件;(4)9 160~7 486cal.aBP阶段整体气候温凉偏干且波动明显,降水相对减少,湖泊面积收缩,湖内有机质来源以湖内自生的水生植物为主,并在约8 633及8 493cal.aBP分别遭遇冷干与强降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化 末次冰消期 早全新世 巢湖地区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吴开亚 李如忠 陈晓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8,共6页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全面环境管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全面环境管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个案,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即巢湖流域总体以及分区合肥市、六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4级,分区巢湖市为5级。研究表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于多指标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矢量 环境质量
下载PDF
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巢湖流域旱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静 郭熙盛 王允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2-495,共4页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试验,开展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巢湖流域旱地地表径流、泥沙和氮磷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以及因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氮磷流失。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间,秸...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试验,开展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巢湖流域旱地地表径流、泥沙和氮磷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以及因地表径流引起的土壤氮磷流失。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间,秸秆覆盖小区的总产流量与产沙量比传统耕作小区分别减少30.47%和22.88%,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与传统耕作小区相比,秸秆覆盖小区随地表径流迁移的氮、磷流失总量分别降低27.42%和32.29%,但秸秆覆盖对径流中氮磷浓度的影响却不明显。溶解态氮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秸秆覆盖可以作为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较好措施之一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秸秆覆盖 氮磷流失 径流 巢湖流域
下载PDF
南京大学巢湖区测实习数字化填图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晴 施小清 +2 位作者 朱国荣 吴本君 叶鸿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第3期78-84,共7页
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南京大学地质学类本科二年级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在巢湖建立区测实习基地以来,一直重视并强调数字化填图,在填图教学各阶段综合运用Surfer和Corel Draw等商业软件,以及自主开发的Gi S... 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南京大学地质学类本科二年级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在巢湖建立区测实习基地以来,一直重视并强调数字化填图,在填图教学各阶段综合运用Surfer和Corel Draw等商业软件,以及自主开发的Gi SP和实测地层剖面SDP软件对巢湖区测实习开展数字化填图教学和实践。数字化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质填图的兴趣,提高了地质填图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学生的数字化填图能力,而且有效地综合了多年来巢湖地质调查数据,构建了巢湖实习基地实习数据库和三维综合成果地质沙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 数字化填图 SURFER COREL DRAW GiSP SDP
下载PDF
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宣淮翔 安树青 +1 位作者 孙庆业 刘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73-1880,共8页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不同深度层次的细菌多样性。利用直接法提取了蓝藻堆积处3个不同深度层次样品(A层0~2 cm、B层2~10 cm、C层10~2...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不同深度层次的细菌多样性。利用直接法提取了蓝藻堆积处3个不同深度层次样品(A层0~2 cm、B层2~10 cm、C层10~20 cm)中的细菌总DNA,并进一步构建各层细菌的16S rDNA克隆文库。结果表明,蓝藻堆积处各层细菌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伴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各层的细菌优势类群主要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随深度层次的增加,归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比例减少,而归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比例增加;在A层样品中存在少量归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类群的细菌;在C层样品中也存在少量归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类群的细菌。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蓝藻堆积腐烂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堆积处 细菌多样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
下载PDF
合肥环巢湖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团理 胡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46,共4页
利用合肥环巢湖地区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浅层地下水测试数据,采用单指标和综合质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质量一般,Ⅰ类水缺失,可直接饮用的Ⅱ和Ⅲ类水所占比例为43.85%,不能直接饮用的Ⅳ和Ⅴ... 利用合肥环巢湖地区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浅层地下水测试数据,采用单指标和综合质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质量一般,Ⅰ类水缺失,可直接饮用的Ⅱ和Ⅲ类水所占比例为43.85%,不能直接饮用的Ⅳ和Ⅴ类水所占比例为56.15%。分析认为区内浅层地下水质量受地质营力作用产生的原生指标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次生污染指标的共同作用,一般化学指标对地下水影响程度最大,超Ⅲ类水单指标贡献率最大为亚硝酸盐,其次为硝酸盐、铁、总硬度、pH等。剔除原生异常指标外,地下水综合质量明显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量 评价 影响程度 贡献率 环巢湖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