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rrative Medicin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Chunyong TIAN Dongmei(Translated)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3年第2期156-163,共8页
Thi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practice of narrative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guided by the theory and approach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By adopting the theory of TCM,the author attempted ... Thi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practice of narrative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guided by the theory and approach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By adopting the theory of TCM,the author attempted to provide the patients with systematic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psychology-bi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both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and the unity of Xing(Body)and Shen(Mind/Spirit)through his clinical practice.Guided by yin-yang and Wu Xing(Five Elements)theory and focusing on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patients for any poss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tients’social,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tate,the author took the patients’emotion management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and helped the patients recover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by promoting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social,psychological,and biological state.A clinical case was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how the above theory was put into practice.Narrative medicin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y can supplement modern medical humanity practices as well as extend the scope of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by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narrative medicine,and promoting the medical model from biological medical model toward social-psychological-biolog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tion management Medical model Narrativ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rhubarb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activity ingredients using in situ and in vitro model
2
作者 Wenjing Ta Xiaoying Yang +3 位作者 Jie Wang Chengkun Han Ruochen Hua Wen L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Objective: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However, a deeper un... Objective: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Howeve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active ingredients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s still lack.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of rhubarb active ingredients in TCM preparation and pure form.Methods: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behavior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Shenkang extract(SKE) and rhubarb anthraquinone ingredients(RAI) were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model. And the bidirectional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assessed by in vitro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Results: In situ experiment on Sprague-Dawley rats, the effectiv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values of aloeemodin, emodin and chrysophanol in RA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KE, and the value of rhein in RAI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KE. But the easily absorbed segments of intestine were consistent for all ingredients,whether in SKE or in RAI. In vitro experiment,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values of rhein, emodin and chrysophanol in RA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KE, and this value of aloe-emodin in RAI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KE. But their efflux ratio(ER) values in SKE and RAI were all similar.Conclusion: Four rhubarb anthraquinone ingredients in SKE and RAI have similar 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different absorption behavior,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models influenced their absorption behavior.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an aid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CM active ingredient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different research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 rhubarb anthraquinone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mod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联合中药热敷对腰突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唐丽娟 蒋仕银 +3 位作者 沈玬延 全俊霓 刘竹英 赖俊玉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9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联合中药热敷对腰突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突症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结合中药热敷干预,...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联合中药热敷对腰突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突症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结合中药热敷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干预。评估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疼痛程度、康复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干预2、4、8、12周时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2、4、8、12周时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2、4、8、12周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联合中药热敷对腰突症效果良好,缓解中医症状和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突症 中药热敷 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 中医症状 疼痛程度 康复效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某大型中医医院互联网应用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学 任献青 +4 位作者 张原 林子璇 管鸽 肖艺 何世桢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医互联网医院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在逐渐崭露头角。为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互联网+中医”对于中医医院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笔者以S中医互联网医院为例,介绍了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医互联网医院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在逐渐崭露头角。为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互联网+中医”对于中医医院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笔者以S中医互联网医院为例,介绍了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背景、平台建设、技术支持、运营模式及建设成效等,探讨了S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供有关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互联网医院 管理模式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从知识管理角度探讨中医传承新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兴 杨正 +3 位作者 孙鹏程 白明华 方旖旎 王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中医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阐述了五种中医传承模式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创新性地将SECI知识管理模型引入中医传承研究中,构建中医知识传承创新模式... 中医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阐述了五种中医传承模式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创新性地将SECI知识管理模型引入中医传承研究中,构建中医知识传承创新模式,通过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外部化、显性知识组合化、显性知识内部化4个方面提出中医知识传承的新思路。该模式有助于实现中医传承中的显隐性知识循环转化,为中医传承事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中医药 传承模式
下载PDF
中医特色慢性鼻窦炎慢病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凤 张慧 +5 位作者 敬然 冯胜岚 李玖林 蒋明君 曹文灿 李昕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228-231,共4页
近年来我国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属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慢病管理十分必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鼻窦炎具有一定优势,依托中医整... 近年来我国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属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慢病管理十分必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鼻窦炎具有一定优势,依托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治未病思想等进行慢病管理,有助于实现疾病的精准治疗,依托体质辨识、中医康复疗法、中医外治法等,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式多样化。构建合理的慢性鼻窦炎的慢病管理体系,对于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有关慢性鼻窦炎的慢病管理工作相对缺乏,因此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慢性鼻窦炎慢病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慢病管理 中医特色 治未病 整体观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研究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特点
7
作者 王琨 王灿 +2 位作者 刘浩哲 谢逸轩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4,229,共8页
目的:研究对大鼠前列腺增生造模特点与指标特征,为提高实验造模效率和科学评价药物防治的价值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收集2001年1月至2023年2月研究大鼠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文献共计228篇,录入动物模型造... 目的:研究对大鼠前列腺增生造模特点与指标特征,为提高实验造模效率和科学评价药物防治的价值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收集2001年1月至2023年2月研究大鼠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文献共计228篇,录入动物模型造模动物类型、造模药、阳性对照药、受试药、药物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部位、评价指标和测试指标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推荐选取SD雄性大鼠,造模方案为切除大鼠双侧睾丸,连续30 d腹腔注射丙酸睾酮3~5 mg/kg,1次/d;常见指标:组织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指标等。治疗药物以非那雄胺为主,常用中药复方为仙甲汤、隆畅胶囊以及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等,给药周期均为30 d左右。结论:通过分析讨论可得出,高效准确的造模方式对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成模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动物模型 造模特点 中医药防治 数据挖掘 指标特征 综述 模型研究
下载PDF
基于慢病管理模型构建的“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方萍萍 郑茶凤 +1 位作者 李萍 袁浪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慢病管理模型构建的“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基于慢病管理模型构建的“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患者实施常规的随访,试验组出院患者实施基于慢病管理模型构建的“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得分。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慢病管理模式构建的“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管理模型 “互联网+”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中医助力中国特色养老模式探析
9
作者 梁爽 李昌霖 +4 位作者 唐心浩 王子琴 刘也灵 时瑾琨 郑晓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通过对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现状的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特色养老没有充分发挥中医养老的优势,不能满足老年人“医、养、防”的需求。这与相关政策尚不完善、“治未病”理论与中国特色养老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中国特色养老技术适老化发展缓慢、... 通过对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现状的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特色养老没有充分发挥中医养老的优势,不能满足老年人“医、养、防”的需求。这与相关政策尚不完善、“治未病”理论与中国特色养老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中国特色养老技术适老化发展缓慢、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人才匮乏等因素有关。对中医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模式进行了分析,主张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有关政策;聚焦“治未病”理论,探索中西医养老防病理论融合途径;从适宜技术应用切入,推广中国特色养老模式,以期使中国特色养老模式不断完善,进一步助力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治未病 养老适宜技术
下载PDF
广州市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的研究
10
作者 赵敏 张万方 +2 位作者 谭桂云 陈劲云 叶丹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广州市居民3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153例)和观察组(n=15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广州市居民3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153例)和观察组(n=15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采用成人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GQOLI-74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居民的GQOLI-74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居民的GQOLI-74得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广州市居民,不仅可缓解居民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管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 广州市居民 心理状态 管理满意度
下载PDF
赋能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康复管理方案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徐艳 杜谢琴 +1 位作者 张婕 黄智辉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1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 观察赋能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康复管理方案在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干预,观察组50例予赋能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康复管理方案,2组均干预12周。... 目的 观察赋能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康复管理方案在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干预,观察组50例予赋能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康复管理方案,2组均干预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 2组干预后疼痛VAS和膝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而膝关节活动度和5次坐立时间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GSES和CD-RISC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赋能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康复管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患者康复效果、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老年 中医特色 康复管理
下载PDF
基于ADDIE教学模型的“互联网+”护士层级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12
作者 郭素云 杨毅华 +4 位作者 张小林 宋楚楚 陈淑贞 曾艳新 施兰来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9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ADDIE)教学模型的“互联网+”护士层级培训方案在中医院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深圳市某三甲中医院的4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ADDIE)教学模型的“互联网+”护士层级培训方案在中医院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深圳市某三甲中医院的4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在培训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案,试验组采用基于ADDIE教学模型的“互联网+”护士层级培训方案。比较两组培训前后专科能力、岗位胜任力及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结束后,试验组护士专科能力考核中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护士胜任力量表(NCS)中帮助角色、教育指导、诊断能力、诊疗干预和确保质量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培训安排、培训方式和培训收益维度的满意度认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基于ADDIE教学模型的“互联网+”护士层级培训方案应用于护理培训中,有利于增强护士的专科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E教学模型 “互联网+” 护士层级培训 中医护理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体医融合视角下的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探索——以福州市为例
13
作者 林秋 段廷进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7,63,共7页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从体医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多种应用模式。以福州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作为切入点,...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从体医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多种应用模式。以福州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作为切入点,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供给现状,探讨福州市开展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建立体医融合型中医药综合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健康管理与评估体系、推广教育与培训计划、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以及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等策略,为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医融合视角下,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社区养老服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中医药 社区养老服务 健康管理 养老服务模式
下载PDF
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胜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一般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多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过长、麻醉方法使用不当、术中静脉壁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进步,当前"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变为&qu... 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一般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多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过长、麻醉方法使用不当、术中静脉壁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进步,当前"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本文概述了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总结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如常规护理、基于Caprini量表的预警性护理、延续护理、Team STEPPS模型护理、中医特色护理、品管圈活动护理,以促进持续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深静脉血栓 延续护理 Team STEPPS模型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
下载PDF
中医结合群组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张霞 任东海 王鹏燕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结合群组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结合群组管理模式。经过6... 目的探讨中医结合群组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结合群组管理模式。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能力、健康相关质量和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CSES评分、健康相关质量评价CRQ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功能BODE指数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结合群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呼吸功能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患者对COPD疾病认知,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群组管理模式 中医 生活质量 肺康复
下载PDF
中西医多学科合作模式诊治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静 向莉 +2 位作者 王蓬鹏 陈黎 姜楠楠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虽可控制,但易反复,难以根治。中西医在防治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抗过敏、控制气道炎症为主,中医则强调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患儿进行全... 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虽可控制,但易反复,难以根治。中西医在防治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抗过敏、控制气道炎症为主,中医则强调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患儿进行全身调治,中西医结合能够优势互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探索构建针对儿童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防治气道过敏性疾病管理模式,使中西医融合治疗更为系统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系疾病 过敏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 多学科协作 管理模式
下载PDF
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管理模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群 刘新红 姜文燕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1期1522-152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管理模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就诊的80例气滞血瘀型LDH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管理模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就诊的80例气滞血瘀型LDH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管理模式联合穴位敷贴。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疗效。结果:试验组干预3个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干预3个月两组病人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干预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JOA评分、SF-36评分较干预前高,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管理模式联合穴位敷贴对气滞血瘀型LDH干预效果好,可减轻病人疼痛感,提高腰椎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五行理论 情绪管理模式 穴位敷贴 腰椎功能
下载PDF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舜 曹静 甘叶敏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0期116-120,共5页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中医师的必经途径,而全面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模型与方法是培训质量的保证。该文根据调研结果,设置含住院医师考核、带教师资考评、用人单位反馈三个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中医师的必经途径,而全面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模型与方法是培训质量的保证。该文根据调研结果,设置含住院医师考核、带教师资考评、用人单位反馈三个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构建评价模型,综合测评规范化培训质量,得出应注重跟师学习、加强师承教育和强调科研能力培养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住培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熵权法 评价模型
下载PDF
二三九四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佳妤 李小生 +4 位作者 谢满 林唐唐 刘海华 方金英 唐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求高血压病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将“二三九四”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推广运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原有常规西医治... 目的探求高血压病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将“二三九四”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推广运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原有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二三九四模式,半年后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三九四模式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提供了具体可靠的慢病管理措施,起到了降低血压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老年病 高血压病 二三九四模式 慢性病管理 中医体质
下载PDF
中药药效研究常用模型总结与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晓楠 林青 +7 位作者 王妍 徐明玉 王琦 仇凤梅 姜涛 刘月颖 屈元果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33-1137,1142,共6页
[目的]通过梳理中医药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中医药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为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从中药药效研究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药药效学研究用... [目的]通过梳理中医药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中医药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为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从中药药效研究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药药效学研究用模型的困境、理想的研究模型应具备的特点、现有动物模型特点及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思考。[结果]当前中药药效学研究常用模型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中医病因学造模法、现代病因病理造模法和病证结合造模法,常用模型有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动物模型、细胞株动物模型、模式动物模型、类器官模型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不同分类模型应用在中医药领域各有其特点、优势和不足。其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药药效研究中具有诸多优势,成为中药药效研究的发展趋势。[结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中医整体化思维,更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是较为理想的中药药效研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辨证论治 中药药效研究 特点 优势 不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