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被引量:17
1
作者 PULIJIE YANGGUISH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As on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has an arable land per capita far below the world’s average level. With a high-density population and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 As on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has an arable land per capita far below the world’s average level. With a high-density population and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show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in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which are: high land reclamation rate and low arable land per capita; intensive land use and high output value; and rapid increasing of construction land area and fast diminishing of arable land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arable land chang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change stage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l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CHANGE proces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Laurie Acid as a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during Melting Process 被引量:1
2
作者 Ahmet SAR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0-243,共4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uric acid (95% purity) as a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filled in the annulus of vertical concentric double pipe during its melting p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uric acid (95% purity) as a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filled in the annulus of vertical concentric double pipe during its melting process,The temperature dat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the tempor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ass flow rate and the inlet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transfer fluid o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heat charging fraction during the melting proces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ime to reach to heat charging fraction of 1.0 could be altered by changing the mass flow rate and the inlet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transfer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uric acid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melting process
下载PDF
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荣 叶殿秀 +3 位作者 肖潺 赵珊珊 陈鲜艳 李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测指标,对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客观识别,并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地区近三分之二的暴雨以区域性过程形式出现,平均每年区域性暴雨过程有8.4次,主要出现在5—9月,尤以6—7月为集中发生时段。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开始日期多年平均为5月8日,末次结束日期为9月17日。平均每次过程的暴雨覆盖范围为8.6站,持续时间1.3 d,平均暴雨强度为74.7 mm/d。(2)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年频次存在2~3 a和8 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平均区域性暴雨过程覆盖范围存在4~6 a和8~11 a周期变化。(3)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首次开始日期显著提前,末次结束日期无明显变化,发生期显著变长;发生频次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平均持续时间、平均覆盖范围、平均综合强度也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平均暴雨强度呈增强趋势。(4)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各项指标均未发生突变现象。【结论】研究成果为三峡地区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以及回应三峡工程对局地气候影响的社会关切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三峡地区 极端降雨 降水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阶段划分和特征测度
4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3 位作者 孙小宇 靳亚亚 陈丹玲 罗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目的]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视角,探究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过程特征和轨迹特征。[方法]通过分析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和地学信息图谱等特征。[结果](1)2000—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由初级产品生产阶... [目的]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视角,探究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过程特征和轨迹特征。[方法]通过分析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和地学信息图谱等特征。[结果](1)2000—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II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型,城镇化缓慢发展与人口严重外流期”和“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城镇化稳步发展与人口持续回流期”2大阶段。(2)就变化总体特征而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湿地面积明显减少,未利用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为主。(3)就变化过程特征而言,2000—2010年以耕地和林地相互转化,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化,以及水域向湿地转化为主;2010—2018年以耕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化,以及湿地向水域转化为主。(4)就变化轨迹特征而言,以前期变化型为主,后期变化型和反复变化型次之,持续变化型所占比例较小。[结论]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不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规模与方向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总体特征 过程特征 轨迹特征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The etching proces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Ta-Sb2Te3 film based 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5
作者 Yongkang Xu Sannian Song +2 位作者 Wencheng Fang Chengxing Li Zhitang Song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2-16,共5页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the new phase change material Ta-Sb2Te3 has the advantages of excellent data retention and good material stability.In this letter,the e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the new phase change material Ta-Sb2Te3 has the advantages of excellent data retention and good material stability.In this letter,the e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a-Sb2Te3 were studied by using CF4/A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CF4/Ar=25/25,the etching power was 600 W and the etching pressure was 2.5 Pa,the etching speed was up to 61 nm/min.The etching pattern of Ta-Sb2Te3 film had a smooth side wall and good perpendicularity(close to 90°),smooth surface of the etching(RMS was 0.51nm),and the etching uniformity was fine.Furthermore,the mechanism of this etching process was analy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The main damage mechanism of ICP etching in CF4/Ar was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ductively couple plasma etching process etching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6
作者 马俊学 高会然 许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共18页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供基础支撑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为研究区,采用“区域灾情调查-重灾区现场调研-室内评估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查明研究区的雨水情特征及灾情特征。基于堆积物沉积结构、实物破坏形式和流体的内在特性,分析了韩台村支沟内山洪泥石流的灾害过程和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此次灾害的成因,并提出灾害防范对策建议。【结果】结果表明:(1)韩台村上游沟道集雨面积约0.1 km^(2),根据王家园水库自动站2023年8月31日12时至13时降雨数据,估算的韩台村上游沟道内1小时洪水总量约6870 m^(3),其破坏力非常大。(2)韩台村支沟自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具有典型的泥石流特征。村南口进村120 m范围内有泥石流堆积物,覆盖于山洪沉积物之上,属于典型的泥石流堆积前缘特征。由此至韩台村北口(韩台村支沟沟口),具有明显的山洪灾害特征,平均洪水深度超过5 m,淹没面积约33940 m^(2)。(3)2305号台风“杜苏芮”外围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极端强降雨是此次灾害的直接致灾因子,同时,受区域地形地貌、山洪泥石流作用及居民对所处地质环境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此次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是一次极端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复合灾害事件。短时强降雨导致地表径流流量陡增是造成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初步推测泥石流发生时间晚于山洪,亦或是形成于山洪减弱阶段。自支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约1.4 km)为泥石流区域,村南口进村120 m左右为泥石流堆积前缘区域,同时部分区域具有山洪特征,村南口至村北口(支沟口)为山洪受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雨 “23·7”京津冀特大暴雨 山洪泥石流灾害 受灾过程 灾害特征 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 防洪减灾
下载PDF
大麦新品种秀麦18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燕欣 郎淑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3期55-57,共3页
秀麦187(原名秀18-7)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育种材料“花07-6”为母本、“4-0718(白9751/89-4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大麦(青稞)(2022)33002... 秀麦187(原名秀18-7)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育种材料“花07-6”为母本、“4-0718(白9751/89-4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大麦(青稞)(2022)330024。该品种丰产性好,2019—2021年连续2年参加浙江省大麦联合品比试验,2年平均产量4589.1 kg/hm^(2),比对照花30增产10.75%,全生育期168.5 d,株高81.7 cm,穗长6.3 cm。本文详细介绍了秀麦187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麦187 系谱法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演变格局及归因 被引量:9
8
作者 韩煜娜 左德鹏 +1 位作者 王国庆 徐宗学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7,214,共10页
基于1981—2015年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和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3g等多源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探究青藏高原多年陆地水储量(TWS)及其各组分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水量平衡法、相关分析法和Hu... 基于1981—2015年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和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3g等多源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探究青藏高原多年陆地水储量(TWS)及其各组分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水量平衡法、相关分析法和Hurst指数法识别水循环过程对TWS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1981—2015年青藏高原降水及冰川积雪消融增加,TWS以0.7 mm/a的速率增加,青藏高原北部TWS增加趋势极其显著,南部呈减少特征;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TWS以0~200 cm的土壤含水量为主,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青藏高原北部及东部降水主要通过蒸散发过程损失,南部地区径流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水循环过程 气候变化 下垫面特征 水量平衡法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新疆气象干旱过程识别及多维变量联合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柳天骄 陈伏龙 +2 位作者 王统霞 龙爱华 孙怀卫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共15页
【目的】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境内干旱灾害频发,缓解其严峻的干旱形势迫在眉睫;为揭示新疆气象干旱特征并探究其干旱重现期,【方法】采用1960-2021年新疆60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选取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进行... 【目的】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境内干旱灾害频发,缓解其严峻的干旱形势迫在眉睫;为揭示新疆气象干旱特征并探究其干旱重现期,【方法】采用1960-2021年新疆60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选取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进行干旱等级的划分,基于游程理论识别干旱过程并提取3个典型干旱特征变量,分析新疆近62年来发生干旱过程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各等级干旱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优选得出的Copula函数构建干旱特征变量的二维、三维联合分布函数模型,推求干旱重现期。【结果】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上新疆干旱过程数量呈现减少趋势,1960-2021年北疆发生干旱过程总数较南疆高,在春季新疆易发生干旱过程,且易发生春夏连旱;随着干旱等级的增加,干旱日数显著减少,旱情呈现出北疆重于南疆的空间分布特征;广义极值分布函数能较好的拟合干旱强度和干旱历时,威布尔分布函数拟合干旱峰值的效果最佳,Gumbel Copula函数拟合干旱强度-历时的二维联合分布时效果较好,Clayton Copula函数在干旱历时-峰值和强度-峰值的二维联合分布及三维联合分布中拟合效果最佳。【结论】Copula函数能较好地描述新疆多维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新疆发生长历时、高强度的极端干旱事件的概率相对较小,发生短历时、低强度的干旱过程概率相对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干旱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 干旱过程识别 干旱特征变量 COPULA函数 干旱重现期 新疆 干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陶坛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彦和 孙细珍 +2 位作者 熊亚青 刘家欢 解倩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94-101,I0004,I0005,共10页
以陶藏过程的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液微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结合感官与理化指标分析以及基于定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分析陶藏过程中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及陈酿效果。... 以陶藏过程的清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液微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量测定,结合感官与理化指标分析以及基于定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分析陶藏过程中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及陈酿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有机酸含量上升,酯类含量多数降低,醛、酮、酚类也存在明显变化,醇类变化不明显;贮存5年后,清香型白酒呈现较为明显的陈香,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基本趋于稳定。该研究初步明确了陶藏对清香型白酒陈酿过程的影响,对清香型白酒陈酿工艺及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感官特征 挥发性物质 变化规律 陶坛贮藏
下载PDF
核电高压给水加热器启动过程建模与仿真
11
作者 张志疆 田兆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87-2094,共8页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的热惯性和温度变化速率对高压给水加热器启动过程的动态特性及能耗特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两相非平衡模型的核电站高压给水加热器仿真模型。针对高压给水加热器的启动过程开展仿真研究,以抽汽阀门开度和给水焓值为...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的热惯性和温度变化速率对高压给水加热器启动过程的动态特性及能耗特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两相非平衡模型的核电站高压给水加热器仿真模型。针对高压给水加热器的启动过程开展仿真研究,以抽汽阀门开度和给水焓值为入口扰动边界条件,分析了最大温度变化速率和正常温度变化速率下的启动过程动态特性。研究发现:高压给水加热器仿真模型完成启动后,壳侧压强、水位和给水出口温度等主要参数与设计值误差在1%以内;为了满足温度变化速率的限制,抽汽阀门开度变化率最快不能超过75.34%/h,正常变工况运行不得超过37.24%/h,对高压给水加热器的启动过程有重要指导意义。该仿真模型可以为高压给水加热器启动过程的调试和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给水加热器 启动过程 建模与仿真 动态特性 热惯性 温度变化速率 核电站 两相非平衡模型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卫生政策话语谱系变迁与特征探析
12
作者 周娜娜 张筱荣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内容有较为明显的不同。运用Nvivo软件对不同时期的公共卫生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梳理不同时期公共卫生政策话语谱系的变化,探析了公共卫生政策话语谱系的变迁具有阶段性、传承性和...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内容有较为明显的不同。运用Nvivo软件对不同时期的公共卫生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梳理不同时期公共卫生政策话语谱系的变化,探析了公共卫生政策话语谱系的变迁具有阶段性、传承性和多元化的特征,研判出社会发展需求、国家发展战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推动着公共卫生政策话语谱系的变迁,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沟通平台、扩大话语谱系内容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共识来构建现代化公共卫生话语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谱系 政策变迁 政策特征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in a heavily polluted urban river in the Chaohu Basin, China 被引量:3
13
作者 邵世光 薛联青 +4 位作者 刘成 商景阁 王兆德 何翔 范成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26-538,共13页
The Nanfei River (Anhui Province, China) is a severely polluted urban river that flows into Chaohu Lake. In the present study,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iver and analyzed for their heavy metal contents. Mul... The Nanfei River (Anhui Province, China) is a severely polluted urban river that flows into Chaohu Lake. In the present study,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iver and analyzed for their heavy metal contents.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pollution, the current pollution status,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arsenic (As), cadmium (Cd), chromium (Cr), copper (Cu), mercury (Hg), nickel (Ni), lead (Pb), and zinc (Zn)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 5.67-113, 0.08-40.2, 41.6-524, 15.5-460, 0.03-4.84, 13.5-180, 18.8-250, and 47.9-1 996 mg/kg,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each metal were 1.7, 38.7, 1.8, 5.5, l 8.8, 1.3, 2.5, and 11.1 times great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s, respectivel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Hg, Cu, Cr, Cd, and Ni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whereas As and Pb came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was used to obtain a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sediment quality in the Nanfei River watersh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lution was moderate in the downstream tributaries of the Nianbu and Dianbu Rivers, but was severe in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Nanfei River and in the upstream tributaries of the Sill and Banqiao Rivers. Therefore, sediments in the Nanfei River watershed are heavily polluted and urg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medy the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CA) heavy metal pollution changing proc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Nanfei River SEDIMENT
下载PDF
2.5 k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沙丘的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过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温小浩 李保生 +4 位作者 李森 欧先交 姚春霞 罗开利 曾兰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0-718,共9页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区,该地额济纳剖面(41°46.36'N,101°09.26'E)的地层含1层现代流动沙丘、8层古流动沙丘、18层古半固定沙丘、14层古固定沙丘、2层沙质弱成土和2层沙黄土-亚沙土。根据对该剖面11个14C年代...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区,该地额济纳剖面(41°46.36'N,101°09.26'E)的地层含1层现代流动沙丘、8层古流动沙丘、18层古半固定沙丘、14层古固定沙丘、2层沙质弱成土和2层沙黄土-亚沙土。根据对该剖面11个14C年代样品测试和263个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本文确定了这套以沙丘沙沉积为主的沉积序列主要是2.5 ka BP以来气候一风沙地貌过程的产物,并详细讨论了自那时以来不同沉积类型的粒度及其Mz、σ和SC/D等分布规律和成因问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①额济纳剖面古流动沙丘沙、古半固定沙丘沙和古固定沙丘沙无论在粒度组成还是在Mz、σ分布上,都分别与现代流动沙丘沙、半固定沙丘沙和固定沙丘沙颇为相似,这为该剖面沙丘类型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对这三类沙丘沙而言,沙黄土-亚沙土和沙质弱成土的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而粉沙和粘土含量明显增高,显示出沙丘嗣后的较强的成土作用和一定的土壤化过程。②该剖面古流动沙丘沙或古半固定沙丘沙与上覆的古固定沙丘或沙黄土-亚沙土或者是沙质弱成土可以构成11.5个沉积旋回,其每一个旋回又表现为颗粒由粗变细,Mz(Φ)、SC/D由小到大和σ显示的由分选好到变差的粒度旋回变化,代表了一个“沙漠化”时期被嗣后的“绿洲化”时期替代的正逆交替变化过程。③2.5 k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经历了11.5个旋回的“沙漠化”与“绿洲化”的生态环境变迁,在时间上具有若干百年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其驱动因子主要与自那时以来东亚冬夏季风交替演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粒度特征 沉积过程 季风环境变化 流动沙丘 半固定沙丘 成土作用 沉积旋回 BP 生态环境变迁
下载PDF
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6
15
作者 邵世光 薛联青 +4 位作者 刘成 申秋实 周麒麟 余居华 范成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11-2516,共6页
藻源性湖泛在春季和夏季均有发生,但湖泛发生的完整过程在野外很难被追踪到.本文利用专利装置进行了春季与夏季藻源性湖泛的室内发生模拟,研究了湖泛发生过程中水体视觉和嗅觉两方面特征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湖泛在春季比夏季需要... 藻源性湖泛在春季和夏季均有发生,但湖泛发生的完整过程在野外很难被追踪到.本文利用专利装置进行了春季与夏季藻源性湖泛的室内发生模拟,研究了湖泛发生过程中水体视觉和嗅觉两方面特征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湖泛在春季比夏季需要更长的酝酿时间方可发生,且持续时间较短;春季湖泛发生时水体真色度与悬浮固体含量均要高于夏季,且波动更显著;夏季湖泛致臭物质的变化较春季更明显,具有迅速、持久的特点;春季与夏季藻源性湖泛过程均具有嗅觉特征先于视觉效果显现的现象,即呈现先臭后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 季节差异 视觉特征 嗅觉特征 变化过程
下载PDF
1961-2016年新疆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气候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江远安 尹宜舟 +3 位作者 樊静 刘精 贾孜拉 余行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8-460,共13页
利用新疆1961年1月-2016年12月资料完整的8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201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QX/393-2017)的单站冷空气等级,计算近56 a来新疆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发生频次、降温... 利用新疆1961年1月-2016年12月资料完整的8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201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QX/393-2017)的单站冷空气等级,计算近56 a来新疆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发生频次、降温幅度、持续天数,应用线性趋势、EOF分解等分析方法,对新疆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年平均频次和年累计天数均表现为中等强度冷空气最多、寒潮次多、强冷空气最少,空间分布都呈现为北疆多、南疆少的分布特征;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强冷空气区域平均的年平均频次和年累计天数的年际变化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寒潮均呈显著减少趋势,而空间分布上不是整体呈减少趋势,甚至个别地区呈显著增加趋势;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强冷空气在秋季前期和春季后期发生较多,寒潮则在冬季发生较多;中等强度以上冷空气年累计降温呈现北疆大、南疆小的分布特征,区域平均的年累计降温呈显著减小趋势;新疆年寒潮频次和年累计降温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3%、39%,远远大于其它模态,第一模态(即主模态)的空间分布二者均表现为整个新疆为一致的正值,说明其变化趋势在全疆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另外北疆特征值较大,南疆特征值较小,说明北疆更容易出现异常,南疆不易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不同等级 冷空气过程 频次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对南京市气温变化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霞 景元书 +1 位作者 王春林 麦博儒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9-512,共4页
为揭示城市环境气象的蠕变过程,利用南京站1956—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及南京市1995—2006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变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 为揭示城市环境气象的蠕变过程,利用南京站1956—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及南京市1995—2006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变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28℃/(10 a)、0.18℃/(10 a)、0.33℃/(10 a),特别是1990年以后,增温速率进一步加大。(2)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气温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城市下垫面性质、工业排污和人口数量。(3)1990年代后南京市城市化进程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统计特征 主成分分析 城市化进程 气温变化
下载PDF
基于特性关联的产品工程更改传播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帆 唐晓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2-1039,共8页
从特性关联入手分析并讨论更改传播,提出产品设计中特性关联单元的类型划分,论述特性关联单元的更改传播特征,进而归纳出更改传播的方式、更改传播展开过程以及特性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特性.所提出的工程更改传播过程模型为产品设计工程... 从特性关联入手分析并讨论更改传播,提出产品设计中特性关联单元的类型划分,论述特性关联单元的更改传播特征,进而归纳出更改传播的方式、更改传播展开过程以及特性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特性.所提出的工程更改传播过程模型为产品设计工程更改方案优化和传播风险评估提供了模型基础.通过气缸设计更改实例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更改 更改传播 特性关联 更改传播方式 更改传播过程模型
下载PDF
荒漠绿洲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燕 赵哈林 +2 位作者 董治宝 赵学勇 潘成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4-1751,共8页
土壤环境的盐渍化演变过程是盐渍化其它过程研究的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干旱绿洲区选择大麦(Hordeum vulgare L.)作物地不同盐渍化阶段农田为研究对象,并以非盐渍化农田作为对照,探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的演变过... 土壤环境的盐渍化演变过程是盐渍化其它过程研究的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干旱绿洲区选择大麦(Hordeum vulgare L.)作物地不同盐渍化阶段农田为研究对象,并以非盐渍化农田作为对照,探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沙粒含量趋于增加,黏粒含量趋于减少,粉粒含量在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化阶段完全消失。表土层土壤容重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土壤温度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2)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呈波动式降低趋势,而速效磷含量呈波动式增加的趋势。与未盐渍化农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化农田土壤表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减少了14.03%、26.26%、42.01%、48.03%;19.08%、35.63%、46.84%、56.88%。(3)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盐分表聚现象明显,除HCO3-外,Na+、Cl-、K+、Mg2+、SO42-、全盐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与未盐渍化农田相比,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电导率、全盐,SO42-,Na+含量分别增加了31.42%、74.42%、203.95%、693.58%,6.56%、96.38%、86.36%、414.86%,5.23%、114.58%、104.00%、430.32%,31.46%、145.22%、345.11%、1797.70%;HCO3-下降了-11.31%、2.02%、3.75%、10.94%。(4)土壤电导率、全盐、SO42-、Ca2+、Cl-、Mg2+、K+、N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正负相关性,与黏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正负相关性,与土壤电导率、全盐、SO42-、Ca2+、Cl-、Mg2+、K+、Na+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这说明,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土壤逐渐粗化,结构趋于恶化;土壤碳、氮养分储存和供应水平趋于降低但土壤磷的变化不同;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更多盐分往土壤表层聚集,土壤上下层之间的各盐离子含量差异逐渐增加;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电导率、各盐离子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盐渍化 土壤理化性质 演变过程 绿洲
下载PDF
长江源头流域水文要素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3
20
作者 韩丽 宋克超 +2 位作者 张文江 刘俐 蒋蕙如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其水文过程空间异质性强、对气候变化敏感,但其水文要素的时空特征尚不太清楚。本文结合站点和同化气象要素资料,采用寒区水文模型(CRHM)模拟了1979—2012年间长江源沱沱河、楚玛尔河和当曲流域的汛期水文过程...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其水文过程空间异质性强、对气候变化敏感,但其水文要素的时空特征尚不太清楚。本文结合站点和同化气象要素资料,采用寒区水文模型(CRHM)模拟了1979—2012年间长江源沱沱河、楚玛尔河和当曲流域的汛期水文过程,据此分析了其汛期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特性,解析了水文要素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沱沱河、楚玛尔河和当曲三子流域的汛期径流深度与系数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依次分别为:56.4 mm和0.20、7.1 mm和0.03、152.0 mm和0.41,呈南多北少的空间规律,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2)1979—2012年间,长江源区径流深与降水显著相关,表明源区水文过程对降水变化敏感(R>0.54,p<0.01);(3)唐古拉山地区的汛期产流量深明显高于周围地区,并表现出对降水的敏感响应(R>0.95,p<0.01),而当曲流域沼泽湿地则为蒸散发高值区。本研究阐明了长江源头流域汛期水文要素空间特征及时间变化,并表明了水文过程的气候敏感性及其空间差异,这在长江源区的气候变化响应分析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过程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水文模型 长江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