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d Clay Based New Composite Ceramic Material
1
作者 Youness Rakhila Amine Ezzahi +1 位作者 Abdellah Elmchaouri Allal Mestari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8年第7期295-310,共16页
In this study, a new composite ceramic material using a red clay matrix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clinker from the cement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The aim is to valorize som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red clay and ... In this study, a new composite ceramic material using a red clay matrix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clinker from the cement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The aim is to valorize som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red clay and sub-products from the cement industry as clinker in order to develop new materials for industrial and/or catalytic uses. Raw materials were ground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article size and obtain a homogeneous slip. The samples were mixed and compressed into pellets and undergo a heat treatment up to 1100℃. Geotechnical characteriz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Firing proprieties (shrinkage, water absorption, and mechanical resistance to the inflection) were measur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eramic material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F, SEM and EDS methods. The incorporation of clinker in the ceramic composite material up to 50 wt% exhibits good behavior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rieties) and can be used as a ceramic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CLAY CLINKER characterization phys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CERAMIC COMPOSITE materials
下载PDF
Different Methods of Analy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s Dated to Different Periods in Egypt
2
作者 Safaa Abd El Salam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2期85-99,共15页
Different questions may be raised during the course of analysis concerning in particula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used, 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iques. The different methods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questions may be raised during the course of analysis concerning in particula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used, 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iques. The different methods used to identify the materials of mud brick, limestone, plaster, mortar and pigment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sites and periods from Egypt,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materials, their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their mineralogical compounds were: (Op) optical microscopy, which was used to examine and to identify the materials structures. Methods used in initial examination were: (1) (MCA): Micro-chemical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and for water-soluble salts, to identify sulphates, chlorides, carbonates, nitrites and nitrates; (2) (SM): Standard methods of wet chem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nature of the, mud building, mortars and their mixtures; (3) (SEM & EDS): Analytic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system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micro-morphology and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materials; (4) (XRD & XRPD): X-ray diffraction to identify the mineralogical compound of the plaster, limestone, mortars and pigments used. From all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was possible to establish the nature of the mortars and their binders as well as some other inclusion. In addi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atigraphy of the layers applied in some samples, the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gave details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approximate ratio of the amount of additives used. Furthermore, the mineralogical analysis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the main mineralogical phases present in the materials analyzed from the different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zation different materials 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hods.
下载PDF
环境中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万青云 黄燕平 +4 位作者 秦嘉 蓝公仆 安林 谭海曙 许景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概述了目前较为常见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包括目检法、光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法,归纳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技术进展、研究成果及优缺点,指出微塑料形状、大小、聚合物种类等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尤为重要,能够为微塑料污染防治、溯源和影响评估提... 概述了目前较为常见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包括目检法、光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法,归纳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技术进展、研究成果及优缺点,指出微塑料形状、大小、聚合物种类等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尤为重要,能够为微塑料污染防治、溯源和影响评估提供依据。通过对现有方法的调研总结,提出多种检测分析方法联用将成为研究微塑料的发展方向,未来仍需要改进现有技术或者开发新的检测方法,结合图像处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手段,缩短识别时间,提高检测精度,进而为微塑料污染防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检测方法 物理表征 化学分析 环境污染
下载PDF
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聂朝阳 杨帆 +4 位作者 王志春 郭亮亮 安丰华 刘建波 张释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3,共9页
为探究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障碍消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对照(CK),深松+脱硫石膏(SG),深松+腐植酸(SF),深松+复合调理剂(ST),深松+复合调理剂+腐植酸(STF),粉垄+脱硫石膏(FG),粉垄+腐植酸(FF)... 为探究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障碍消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对照(CK),深松+脱硫石膏(SG),深松+腐植酸(SF),深松+复合调理剂(ST),深松+复合调理剂+腐植酸(STF),粉垄+脱硫石膏(FG),粉垄+腐植酸(FF),粉垄+复合调理剂(FT),粉垄+复合调理剂+腐植酸(FTF),脱硫石膏、复合调理剂和腐植酸施用量分别为15000、22500 kg·hm^(-2)和600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2.7%~18.4%,土壤总孔隙度增加3.8%~25.3%,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与CK相比,耕作协同物料添加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pH、钠吸附比(SAR)和总碱度,降低幅度分别为6.8%~21.3%、20.7%~78.3%和17.1%~47.7%;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2.5%~63.9%。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理论产量较CK分别提高4.8%~10.1%、8.9%~22.0%和9.8%~37.6%。综合改良效果及作物增产效果分析,粉垄40 cm配施复合调理剂22500 kg·hm^(-2)和腐植酸6000 kg·hm^(-2)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物料 苏打盐碱化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玉米产量要素
下载PDF
Sintering effects on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ioactive ceramics
5
作者 Lukasz WITEK James SMAY +3 位作者 Nelson R.F.A.SILVA Teja GUDA Joo L.ONG Paulo G.COELHO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CAS 2013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ioactive ceramics prepared from an aqueous paste containing hydroxyapatite(HA)and beta 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Prior to fo...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ioactive ceramics prepared from an aqueous paste containing hydroxyapatite(HA)and beta 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Prior to formulating the paste,HA andβ-TCP were calcined at 800℃and 975℃(11 h),milled,and blended into 15%/85%HA/β-TCP volume-mixed paste.Fabricated cylindrical rods were subsequently sintered to 900℃,1100℃or 1250℃.The sintered specime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elium pycnometry,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spectroscopy for evaluation of porosity,crystalline phase,functional-groups,and Ca:P ratio,respectively.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ssessed via 3-point bending and diametral compression.Qualitative 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showed larger pores and a broader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for materials sintered at 900℃and 1100℃,whereas the 1250℃samples showed more uniform PSD.Porosity quantificat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orosity for materials sintered to 900℃and 1250℃(p<0.05).XRD indicated substantial deviations from the 15%/85%HA/β-TCP formulation following sintering where lower amounts of HA were observed when sintering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Mechanical testing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and different sintering regimes(p<0.05).Variation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ioactive ceramics were direct consequences of calcination and sint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graft material chemical/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SINTERING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
原文传递
废线路板非金属材料资源化再生技术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丹 殷晓飞 +5 位作者 李智 蔡璐 崔静 何松良 王怀栋 林伟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116-117,106,共3页
废线路板作为电子产品的废弃物,数量与日俱增,废线路板中的金属材料由于较高的附加值已被深入研究回收再利用。废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由于附加值低,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其在资源化再生研究相对较少,如果回收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 废线路板作为电子产品的废弃物,数量与日俱增,废线路板中的金属材料由于较高的附加值已被深入研究回收再利用。废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由于附加值低,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其在资源化再生研究相对较少,如果回收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对其再生方式研究主要包括化学法和物理法。本文就废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资源化再生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常见的再生技术方法及优缺点,并对再生设备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板非金属材料 二次污染 化学法 物理法 资源化再生
下载PDF
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6
7
作者 战秀梅 彭靖 +4 位作者 李秀龙 李亭亭 韩晓日 宋涛 潘全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通过进行2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秸秆还田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秸秆连年还田方式最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玉米... 通过进行2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秸秆还田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秸秆连年还田方式最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玉米增产幅度最大;秸秆连年还田配施尿素处理及秸秆隔年还田处理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深翻、深松耕作方式与普通旋耕相比,可显著降低深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及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促进春玉米产量提高。深翻耕作方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玉米产量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深松,并且这种优势在秸秆连年还田条件下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深翻 深松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储能相变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彦山 汪树军 +1 位作者 史全 梁文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08-6014,6019,共8页
潜热储能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洁净能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储能相变材料具有潜热存储密度高、相变时保持温度基本不变等特点,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表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从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几方面总结了储能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同时分析... 潜热储能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洁净能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储能相变材料具有潜热存储密度高、相变时保持温度基本不变等特点,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表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从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几方面总结了储能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同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相变材料 制备方法 物理法 微胶囊化 化学法
下载PDF
地震“突变震源”说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永革 陈立成 +2 位作者 吴发恩 马文涛 赵鸿儒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95-2406,共12页
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研究地震成因,其目的为了地震预报.本文由组成地球物质的化学元素出发,在简单论述理论依据等的基础上,提出构造地震震源地球物质综合化学物理性质变化为主导,由渐变到突变至发震的"突变震源"基本思... 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研究地震成因,其目的为了地震预报.本文由组成地球物质的化学元素出发,在简单论述理论依据等的基础上,提出构造地震震源地球物质综合化学物理性质变化为主导,由渐变到突变至发震的"突变震源"基本思想;揭示地震可预报性的根本依据是"地震异常变化参数";主张全面地科学地"综合预报地震方法"."突变震源"说,还可用于其它类型地震机制基础之解释.文末采用模拟实验手段具体说明"突变震源"说之地震可预报性的思想、理论与方法.综上所述,本文指出地震成因等问题的研究新方向和地震可预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震源说 地球物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非均匀性 差异性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磷酸亚铁锂-磷酸钒锂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孝东 赵浩川 +2 位作者 唐艳 文嘉杰 钟本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2-1015,共4页
分别采用"物理混合法"和"化学混合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磷酸钒锂混合材料。对两种材料进行了晶型结构、碳含量、粒径分布、表观形貌及表面碳元素、导电率等分析测试,发现采用"物理混合法"制备磷酸亚铁锂-... 分别采用"物理混合法"和"化学混合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磷酸钒锂混合材料。对两种材料进行了晶型结构、碳含量、粒径分布、表观形貌及表面碳元素、导电率等分析测试,发现采用"物理混合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磷酸钒锂混合材料时,对材料的结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物理混合破坏了材料表面的碳包裹层,并造成部分材料颗粒的团聚;"化学混合法"制备出形貌较为规则、粒径较小、粒度分布窄的混合材料,材料结晶良好存在痕量的杂相,表面光滑、碳包裹情况良好。"化学混合法"制得的材料导电率大于"物理混合法"制得的材料。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表明,采用"化学混合法"制备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0.1C放电容量达到194.5mAh/g,20C放电容量仍有85mAh/g且循环稳定性均较好;1C进行1000次循环之后仍然保持120mAh/g的容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因此"化学混合法"是制备磷酸亚铁锂-磷酸钒锂混合材料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亚铁锂 磷酸钒锂 混合材料 物理混合法 化学混合法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马铃薯原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杰 杨希娟 +3 位作者 党斌 张文刚 杨艳红 赵青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7-72,共6页
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得到马铃薯熟粉、冷冻干燥马铃薯原粉、未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及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研究不同类别的马铃薯原粉在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及复水特性等方面的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 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得到马铃薯熟粉、冷冻干燥马铃薯原粉、未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及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研究不同类别的马铃薯原粉在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及复水特性等方面的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下马铃薯原粉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外观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色泽(L~*值为80.78)最佳,为淡黄色粉末,具有高淀粉、高纤维及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用作减肥及降血脂健康食品的原料;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熟粉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3.03±0.01 g/g)、乳化性(21.58%±1.37%)及乳化稳定性(15.98%±0.73%);冷冻干燥马铃薯原粉具有较高的持油能力(3.42±0.08 g/g)和溶解性(16.49%±1.07%);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具有较高的乳化稳定性(16.67%±0.76%)、复水性(复水比为6.43)和复水稳定性(95.76%±0.85%)。同时,结合考察不同加工方式下马铃薯原粉的加工效率与能耗,结果发现,经烫漂的热风干燥原粉具有较高的加工品质且加工能耗低,可作为熟粉的替代品。本研究可为马铃薯不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并为马铃薯原粉的研制及代替熟粉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原粉 不同加工方式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复水特性
下载PDF
含能材料热分解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远杰 丁小勇 +2 位作者 徐金江 李华荣 宋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1,共8页
综述了改进的布氏压力计、加热板线性热解装置和化学弧方法在炸药热分解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化学弧方法研究固相炸药的多阶段气化过程,相变对炸药热分解的影响和研究炸药热分解动力学的量子化学方法。指出了含能材料热分解中的几个重... 综述了改进的布氏压力计、加热板线性热解装置和化学弧方法在炸药热分解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化学弧方法研究固相炸药的多阶段气化过程,相变对炸药热分解的影响和研究炸药热分解动力学的量子化学方法。指出了含能材料热分解中的几个重要问题。附参考文献3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含能材料 热分解 布氏压力计 加热板线性热解装置 相变 化学弧方法 量子化学
下载PDF
1维时变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密温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海锋 郑建平 杨国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研究1维时变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禁带的温度和密度特性,采用在等温近似的条件下,磁化等离子体的分段线形电流密度卷积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了1维时变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以高斯脉冲为激励源,用算法公式得到的电磁波... 为了研究1维时变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禁带的温度和密度特性,采用在等温近似的条件下,磁化等离子体的分段线形电流密度卷积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了1维时变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以高斯脉冲为激励源,用算法公式得到的电磁波透射系数来讨论了等离子体上升时间、温度、等离子体层密度对其禁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等离子体上升时间和等离子体层密度可以实现对禁带的控制。这一结果对设计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器件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物理光学 光子晶体 时变等离子体 时域有限差分法 禁带
下载PDF
外掺氧化镁混凝土的均匀性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昌礼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为检测外掺的氧化镁膨胀剂在混凝土中分布的均匀性,文中介绍了化学法和物理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精度可靠,结论一致;只要混凝土拌和系统工作正常,在无需改变也不影响混凝土正常生产流程的前提下,采用从拌和机口外掺氧化镁膨... 为检测外掺的氧化镁膨胀剂在混凝土中分布的均匀性,文中介绍了化学法和物理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精度可靠,结论一致;只要混凝土拌和系统工作正常,在无需改变也不影响混凝土正常生产流程的前提下,采用从拌和机口外掺氧化镁膨胀剂的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氧化镁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均匀性 化学法 外掺氧化镁混凝土 物理法
下载PDF
材料测试与表征技术的挑战和展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文哲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7年第5期245-249,共5页
阐述了材料测试与表征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现代制造业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描述了材料测试与表征技术关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内涵及其发展,指出了面对新技术、新材料的飞... 阐述了材料测试与表征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现代制造业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描述了材料测试与表征技术关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内涵及其发展,指出了面对新技术、新材料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常规性能检测所遇到的挑战,展望了21世纪的材料检测技术正朝着科学、先进、快速、简便、精确、自动化、多功能和综合性等方向发展,并已成为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测试与表征 理化检验 展望
下载PDF
全自动工业分析仪校准方法的研究及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佳 江宁川 邢捷 《应用能源技术》 2021年第11期12-14,共3页
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广泛应用于电力、煤炭、冶金、石化、环保、水泥、造纸、地勘、科研院校等部门,为了使其提供的煤质分析数据准确、可靠、量值统一,规程起草小组最终制定了JJG 1140-2017《工业分析仪》,为工业分析仪的计量溯源提供了可... 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广泛应用于电力、煤炭、冶金、石化、环保、水泥、造纸、地勘、科研院校等部门,为了使其提供的煤质分析数据准确、可靠、量值统一,规程起草小组最终制定了JJG 1140-2017《工业分析仪》,为工业分析仪的计量溯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结合在工业分析计量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全自动工业分析仪的校准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建立了实验过程中相应分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通过计算确定了各分量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分析仪 校准方法 煤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标准物质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根管充填糊剂纳米氢氧化钙制备方法及其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籽明 孙青 +1 位作者 杨柳 范伟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根管充填糊剂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改良制备纳米氢氧化钙的装置,以Ca Cl2和Na OH作为沉淀反应物,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超声波为辅助振动,正丁醇共沸蒸馏法干燥分散制得纳米氢氧化钙粉体,将粉体与医... 目的探讨根管充填糊剂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改良制备纳米氢氧化钙的装置,以Ca Cl2和Na OH作为沉淀反应物,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超声波为辅助振动,正丁醇共沸蒸馏法干燥分散制得纳米氢氧化钙粉体,将粉体与医用碘仿和甘油调制成适合临床根管治疗要求的根管充填糊剂,对其进行表征和葡萄糖微渗漏检测,观察纳米氢氧化钙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功能性。结果本实验搭建的制备装置自动化程度高,隔菌防尘,明显缩短制备时间,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本方法制备出具有明显氢氧化钙和聚乙二醇特征吸收波峰,粒径为100~200 nm,大小均匀,且分散的符合临床根管治疗充填材料基质要求的纳米氢氧化钙;纳米氢氧化钙根管充填糊剂能够显著防止微渗漏发生,在使用初期几乎没有微渗漏发生,随时间延长,微渗漏值增加并不明显。与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氢氧化钙根充糊剂Vitapex比较,在相同时间段,其防止葡萄糖微渗漏值显著减小,在第28天,纳米氢氧化钙根充糊剂的葡萄糖微渗漏值为(2.09±0.89)mmol/L,显著低于Vitapex的(5.04±0.98)mmol/L(P<0.01)。结论本实验改良的制备装置科学合理,制备的粉体为纳米级、分散均匀的氢氧化钙,作为根充糊剂具有显著防止微渗漏的特性,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功能性完全符合根管治疗充填材料基质的纳米氢氧化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钙 根管充填材料 制备方法 表征 根管微渗漏
下载PDF
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甘氨酸振荡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原春兰 李宗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4,共5页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n及振荡周期tp数据,估算了动力学参数(诱导期及周期的速率常数kin、kp,表观活化能Ein、Ep及指前因子Ain,Ap),进而依据Oregonator模型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获得了该振荡体系的热力学函数(ΔHin,ΔGin,ΔSin及ΔHp,ΔGp,ΔSp)。结果表明,四氮杂大环配合物不仅能催化丙二酸等有机羧酸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也是以甘氨酸为底物的B-Z(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的催化剂。该振荡体系的诱导期和周期的熵变ΔSin和ΔSp均为负值,从而进一步证明化学振荡反应是具有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反应 甘氨酸 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 动力学参数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磁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太庆 王博 +1 位作者 艾丹 孟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39-10047,共9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其颗粒尺寸小且难以从环境中分离,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问题,限制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引入磁性前驱体进入生物炭,制备易与固液分离的磁性生物炭,同时磁性生物炭对环境中的污染... 生物炭作为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其颗粒尺寸小且难以从环境中分离,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问题,限制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引入磁性前驱体进入生物炭,制备易与固液分离的磁性生物炭,同时磁性生物炭对环境中的污染物也展现出明显的去除效果。本文综述了磁性生物炭制备原料与方法、理化特性,总结分析了磁性生物炭对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富营养化物质的修复效果以及去除机理。同时从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磁性生物炭再生及重复利用。在此基础上,从扩展材料应用范围、厘清潜在生态环境风险、探明实际应用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磁性生物炭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发展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环境修复 回收利用 理化性质 制备原料与方法
下载PDF
漆树林5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彦崟 林杰 +1 位作者 李建伟 贾西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9,9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漆树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平利县漆树5种不同种植模式(漆树纯林、漆茶、漆玉、漆针、漆竹混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模式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基于RDA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 为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漆树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平利县漆树5种不同种植模式(漆树纯林、漆茶、漆玉、漆针、漆竹混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模式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基于RDA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5种模式土壤pH值、持水量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海拔差异以及林下枯落层厚度不同所造成;有机质、水解N、有效P、全K含量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林龄和人为整地有关;5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0.5,其中漆茶混交林最高,为0.71,说明漆茶混交具有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漆茶配置模式既能提高漆树品质,又能改良土壤,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秦巴山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不同配置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