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江西特产中药茶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鹏 黄敏 +5 位作者 张金莲 郑郁清 商杰 郭静英 刘明贵 徐葱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茶芎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茶芎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采用Titank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 茶芎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茶芎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采用Titank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为3μL;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分析,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茶芎中共鉴定出72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成分33个,有机酸类成分32个,生物碱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2个。该研究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可以快速准确且较全面地分析鉴定茶芎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UPLC-Q-TOF-MS/MS 苯酞类 有机酸类 生物碱类
下载PDF
特产中药茶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罗永明 张金海 +4 位作者 潘家祜 姚松林 黄洪林 朱英 李其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从伞形科植物茶芎振茎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阿魏酸、正三十八烷、丁基酞内酯、β-谷甾醇和蔗糖。
关键词 茶芎 化学成分 阿魏酸 正三十八烷 丁基内酯
下载PDF
茶芎中两个二聚苯酞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罗永明 张金海 +1 位作者 潘家祜 李其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1,共3页
从伞形科植物茶芎Ligusticumsinensecv.chaxiong的根茎中首次分离到2个二聚苯酞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Z,Z'-6,6'7,3'a-diligustilide和Z-6,8',7,3'-... 从伞形科植物茶芎Ligusticumsinensecv.chaxiong的根茎中首次分离到2个二聚苯酞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Z,Z'-6,6'7,3'a-diligustilide和Z-6,8',7,3'-diligusti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二聚苯酞 化合物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茶芎低温水提剂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倩倩 刘媛 +1 位作者 冷霞 郑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1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探讨茶芎低温水提取剂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10月收治的50例鼻咽癌并发放射性口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方法... 目的探讨茶芎低温水提取剂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10月收治的50例鼻咽癌并发放射性口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方法,治疗组采用茶芎低温水提剂含漱,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口腔炎发生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口腔炎分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疗后发生口腔炎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治疗组口腔炎分级1级占比高于对照组,2级、3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茶芎低温水提剂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较优,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修复患者口腔黏膜,降低口腔黏膜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口腔炎 茶芎低温水提剂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茶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6期45-48,共4页
茶芎又名抚芎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其化学成分包含简单苯酞及其二聚体类、有机酸酚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挥发油以及多糖类等,其根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茶芎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子宫平... 茶芎又名抚芎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其化学成分包含简单苯酞及其二聚体类、有机酸酚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挥发油以及多糖类等,其根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茶芎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子宫平滑肌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药理作用。本文系统阐述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茶芎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苯酞类 有机酚酸类 生物碱类 挥发油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温度对茶芎挥发油包合物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刘晓燕 张红 +5 位作者 程林 许向群 衷友泉 洪年 杨婕 韩修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研究温度等对茶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温度条件。方法应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茶芎挥发油包合物,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含油率为评价包合指标。结果最佳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h)。结论此包合温度条件的... 目的研究温度等对茶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温度条件。方法应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茶芎挥发油包合物,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含油率为评价包合指标。结果最佳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h)。结论此包合温度条件的包合率、含油率均较高,而且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挥发油 包合物 包合温度
下载PDF
茶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其生 熊文淑 +1 位作者 潘家祜 易杨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86-488,共3页
从茶芎根茎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棕榈酸,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A,G,H,I。
关键词 茶芎 苯酞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温度对β-CD包合茶芎挥发油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符云 唐莉莉 +1 位作者 姚松林 胡铁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5-536,共2页
以挥发油的包合率包合物产率等为指标 ,考查了温度对β CD包合茶芎挥发油的影响 ,结果以 5
关键词 温度 茶芎挥发油 包含物 Β-CD
下载PDF
川芎与混淆品茶芎的比较鉴别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 通过实验为川芎 L 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和茶芎 L 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 Mass的鉴定及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川芎和茶芎的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 目的 通过实验为川芎 L 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和茶芎 L 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 Mass的鉴定及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川芎和茶芎的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结果 川芎和茶芎在上述各方面均有区别 ,并建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茶芎 比较 鉴别 混淆品
下载PDF
茶芎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倩 杨建波 +2 位作者 王爱国 吉腾飞 苏亚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研究藁本属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cv.chaxiong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芎地上部位的95%乙醇... 目的研究藁本属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cv.chaxiong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芎地上部位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正丁基苯酞(1)、3-hydroxy-octa-1,5-dien-7-one(2)、伞形花内酯(3)、pumbinemoidA(4)、crocinervolide(5)、(3R,6R,7E)-3-hydroxy-4,7-megastignadien-9-one(6)、洋川芎内酯G(7)、莨菪亭(8)、(2Z)-3-(3,4-二羟基苯基)-2-丙烯醛(9)、(3S,5R,6S,7E,9e)-5,6-epoxy-3,9-dihydroxy-7-megastigmene(10)、吐叶醇(11)、二氢猕猴桃内酯(12)、7-羟基正丁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A(14)。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和9-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属 茶芎 5-羟基正丁基苯酞 伞形花内酯 吐叶醇 二氢猕猴桃内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