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ate-based carbon dioxide capture from simulated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gas 被引量:5
1
作者 Chungang Xu Xiaosen Li +1 位作者 Jing Cai Zhaoyang Chen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01-507,共7页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ion conditions for CO2/H2 ga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in 0.29 mol% TBAB aqueous solution are firstly measured.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ion conditions for CO2/H2 ga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in 0.29 mol% TBAB aqueous solution are firstly measured.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ion pressure increases remarkably with the decrease of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gas mixture.Based on the phase equilibrium data,a three stages hydrate CO2 separation from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 synthesis gas is investigated.Becaus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is quite low for the third hydrate separation,a hybrid CO2 separation process of two hydrate stages in conjunction with one chemical absorption process (absorption with MEA) is proposed and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H2 concentration in the final residual gas released from the three stages hydrate CO2 separation process was approximately 95.0 mol% while that released from the hybrid CO2 separation process was approximately 99.4 mol%.Thus,the hybrid process is possible to be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 gas hydrate CO2 separation H2 purification chemical absorption
下载PDF
Progress in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and capture: A review 被引量:98
2
作者 Hongqun Yang Zhenghe Xu +4 位作者 Maohong Fan Rajender Gupta Rachid B Slimane Alan E Bland Ian Wrigh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27,共14页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made in CO2 separation and capture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Various technologies, such as absorption, adsorption,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are thoroughly discussed. New concepts suc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made in CO2 separation and capture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Various technologies, such as absorption, adsorption,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are thoroughly discussed. New concepts such as chemical-looping combustion and hydrate-based separation are also introduced briefly. Future directions are suggested. Sequestration methods, such as forestation, ocean fertilization and mineral carbonation techniques are also covered. Underground injection and direct ocean dump are not cov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flue gas carbon dioxide SORBENT absorption adsorp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SEQUESTRATION
下载PDF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化学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大李 王聪 +1 位作者 刘新伟 于一夫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4,112,共12页
近年来,在全球大力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之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整个CCUS产业链条中,碳捕集既是首要环节也是重要节点。常用的碳捕集方法有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法和物理吸附法等,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是... 近年来,在全球大力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之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整个CCUS产业链条中,碳捕集既是首要环节也是重要节点。常用的碳捕集方法有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法和物理吸附法等,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市场应用前景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但高能耗与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发展。目前化学吸收法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吸收剂的优化,以降低能耗。对近年来报道的多种化学吸收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聚焦各类化学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吸收机理、优缺点和增强途径等方面,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对高效化学吸收剂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吸收剂 燃烧后捕集
下载PDF
含乙醇胺三元低共熔溶剂吸收CO_(2)的研究
4
作者 李秀婷 邵斌 +5 位作者 练昕宜 韦凯媛 李天阳子 钟缪亦兰 胡军 王小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以氯化胆碱(ChCl)、甘油(Gly)、乙醇胺(MEA)为原料,制备了ChCl-Gly-MEA三元低共熔溶剂(DES),研究了其在室温和常压下对CO_(2)的吸收性能。在ChCl、Gly、MEA具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1∶1∶4、1∶1∶6、1∶1∶8、1∶1∶10)的4种样品中,当ChC... 以氯化胆碱(ChCl)、甘油(Gly)、乙醇胺(MEA)为原料,制备了ChCl-Gly-MEA三元低共熔溶剂(DES),研究了其在室温和常压下对CO_(2)的吸收性能。在ChCl、Gly、MEA具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1∶1∶4、1∶1∶6、1∶1∶8、1∶1∶10)的4种样品中,当ChCl、Gly、MEA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时,CO_(2)的吸收量最大,每克DES中CO_(2)的吸收量为0.18 g。CO_(2)流速越高、含水量越低,则ChCl-Gly-MEA三元DES对CO_(2)的吸收量越大。ChCl-Gly-MEA三元DES对CO_(2)的吸收机理同时存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MEA的加入会显著提高其化学吸收作用。经5次吸收-解吸-再吸收后,ChCl-Gly-MEA三元DES仍保持97.3%的再生效率,说明ChCl-Gly-MEA三元DES具有良好的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DES) CO_(2)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再生性
下载PDF
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与羰基硫脱除机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薛靖文 朱雯钊 +6 位作者 高峰 冉龙超 彭维茂 何熨 张伟 李双龙 尹国川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2,168,共9页
原料天然气中二氧化碳(CO_(2))、羰基硫(COS)、硫化氢(H_(2)S)和甲硫醇(CH3SH)等酸性气体需要采用碱性溶剂予以脱除,在吸收过程中,以瞬时质子机理反应的H_(2)S脱除速率远远大于COS和CO_(2),故尽管原料气中COS含量通常远低于H_(2)S,但用... 原料天然气中二氧化碳(CO_(2))、羰基硫(COS)、硫化氢(H_(2)S)和甲硫醇(CH3SH)等酸性气体需要采用碱性溶剂予以脱除,在吸收过程中,以瞬时质子机理反应的H_(2)S脱除速率远远大于COS和CO_(2),故尽管原料气中COS含量通常远低于H_(2)S,但用于脱除H2S的常规技术不能完全有效地脱除COS。COS与CO_(2)化学结构相似,但CO_(2)吸收速率远大于COS,因此,要深度脱除COS且保留部分CO_(2)难度较高。目前,对COS和CO_(2)吸收机理差异性的研究较少,导致在大量CO_(2)和COS共存的条件下,COS选择性吸收溶剂的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因此,需深入研究COS的吸收机理。对有机胺法吸收CO_(2)及COS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以下认识:①在机理研究方面,普遍认为COS在伯胺和仲胺中的吸收机理与CO_(2)吸收机理相同;②醇胺吸收CO_(2)的机理通常认为是通过形成氨基甲酸盐而脱除CO_(2),进一步的加热分解即是CO_(2)的释放与吸收液的循环使用;③COS与CO_(2)均为线性分子,物理化学性质也非常接近,使得在二者共存的条件下,COS选择性吸收的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二氧化碳 天然气净化 吸收机理 醇胺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海燕 李芳芹 +3 位作者 任建兴 吴江 官贞珍 潘卫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44,共10页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研究更有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更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剂迫在眉睫。众多学者综合考虑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3种二氧化碳捕集工艺技术后...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研究更有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更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剂迫在眉睫。众多学者综合考虑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3种二氧化碳捕集工艺技术后,发现燃烧后捕集工艺技术最适合工业应用。化学吸收法作为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的一项高效节能、相对成熟的新兴技术,是目前电厂应用最广和最具潜力的捕集技术之一。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着重阐述了目前碳捕集技术中备受关注的4种化学吸收剂,即有机胺溶液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氨水溶液吸收剂和新型相变吸收剂,并分别探讨了这4种吸收剂的捕集原理、研究现状、各自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法 CO_(2)捕集 吸收剂 氨水溶液 离子液体 相变
下载PDF
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大勇 谷小虎 +2 位作者 刘欧阳 林雄超 方梦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6,共6页
介绍了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低共熔溶剂、非水吸收剂和催化解析,指出相变吸收剂吸收能力强,但解析能耗高,并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离子液体吸收剂具有低挥发性、高化学稳定性、可调控性... 介绍了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低共熔溶剂、非水吸收剂和催化解析,指出相变吸收剂吸收能力强,但解析能耗高,并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离子液体吸收剂具有低挥发性、高化学稳定性、可调控性等优点,但存在合成复杂、成本高、黏度大等缺点;低共熔溶剂蒸汽压极低、溶解性能好、结构和性质具有可调性,黏度低,但是吸收量低,不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场景;非水吸收剂具有腐蚀性低、解析能耗低,但无法管道输送,成本高;还可以在吸收剂中调控催化体系,可快速诱导吸收溶剂再生,降低再生能耗,但催化剂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提出未来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可通过精细地分子设计和合成、引入新的功能基团,制备出成本更低、环境影响更小、吸收性能更强和热稳定性佳、再生能耗低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 相变吸收剂 离子液体吸收剂 低共熔溶剂 非水吸收剂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驱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勇 朱瑞松 +5 位作者 魏弢 王皓 高飞 刘陶然 孙启虎 胡雪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控制二氧化碳(CO_(2))排放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主流的CO_(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介绍了膜分离、离子液体和超重力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分别结合吸收法和吸附法在CO_(2)捕集中的研究进展。CO_(2)驱油(CO_(2)-EOR)是CO... 控制二氧化碳(CO_(2))排放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主流的CO_(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介绍了膜分离、离子液体和超重力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分别结合吸收法和吸附法在CO_(2)捕集中的研究进展。CO_(2)驱油(CO_(2)-EOR)是CO_(2)捕集后重要的封存及利用方式,介绍了化学吸收法CO_(2)捕集应用于CO_(2)-EOR项目的典型案例。指出需要进一步降低目前CO_(2)捕集技术的能耗和成本、提高CO_(2)-EOR注入气源的质量和纯度,并对未来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化工过程强化 工业应用
下载PDF
CO_2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to synthetic natural gas(SNG) over four nano-sized Ni/ZrO_2 samples:ZrO_2 crystalline phase & treatment impact 被引量:3
9
作者 Min Chen Zhanglong Guo +2 位作者 Jian Zheng Fangli Jing Wei Ch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070-1077,共8页
Two type zirconia (monoclinic and tetragonal phase ZrO2) carriers were synthesized via hydrothermal route, and nano-sized zirconia supported nicke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impregnation then followed therm... Two type zirconia (monoclinic and tetragonal phase ZrO2) carriers were synthesized via hydrothermal route, and nano-sized zirconia supported nicke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impregnation then followed thermal treatment at 300 °C to 500 °C, for the CO2selective hydrogenation to synthetic natural gas (SNG).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CO2-TPD-MS, XPS, TPSR (CH4, CO2) techniques. For comparison, the catalyst NZ-W-400 (monoclinic) synthesized in water solvent exhibited a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e catalyst NZ-M-400 (tetragonal) prepared in methanol solvent. The catalyst NZ-W-400 displayed more H2absorbed sites, more basic sites and a lower temperature of initial CO2activation. Then,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monoclinic ZrO2supported nickel precursor was manufactured at three temperature of 350, 400, 500 °C. The TPSR experiments displayed that there were the lower temperature for CO2activation and initial conversion (185 °C) as well as the lower peak temperature of CH4generation (318 °C), for the catalyst calcined at 500 °C. This sample contained the more basic sites and the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evidenced byCO2-TPD-M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s for the NZ-W-350 sample, which exhibited the less basic sites and the lower catalytic activity, its initial temperature for CO2activation and conversion was higher (214 °C) as well as the higher peak temperature of CH4formation (382 °C). © 2016 Science P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atalyst activity Catalysts chemical activation Heat treatment HYDROGENATION Natural gas Nickel Organic solvents ZIRCONIA Zirconium alloys
下载PDF
CO2 absorption performance in a rotating disk reactor using DBU-glycerol as solvent 被引量:2
10
作者 Hualing Duan Kun Zhu +4 位作者 Houfang Lu Changjun Liu Kejing Wu Yingying Liu Bin L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of rotating disk reactor was studied in CO2 absorption using 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DBU)-glycerol solution as solvent. Effects of the rotating disk structure and various operati...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of rotating disk reactor was studied in CO2 absorption using 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DBU)-glycerol solution as solvent. Effects of the rotating disk structure and various operation parameters on the CO2 absorption rate and CO2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otating disk with optimal holes is conducive to mass transfer of CO2 and the formation of thin liquid film at the opening increases the gas–liquid contact area. With the increase of rotating speed, the liquid flow pattern on the rotating disk surface changes from thin film flow to separated streams and creates extra liquid lines attached to the rim of the disk,which leads to a very complicated change on the CO2 absorption rate and CO2 removal efficiency. The overall gas-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s 138% as the rotating speed increasing from 250 to 1400 r·min^-1.In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298 to 338 K can enhance the CO2 absorption rate due to lowering the viscosity of the solvent. The rate-determined step for the absorption is focused on the gas side. The rotating disk reactor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bsorption of CO2 with viscous DBU-glycerol sol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liquid flow carbon dioxide Rotating DISK reactor absorption rate VISCOSITY
下载PDF
碳排放CO_(2)温室效应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四川 马惜钰 +1 位作者 周天皓 于任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522,共10页
基于两个化学反应①CO_(2)+H_(2)O→H_(2)CO_(3)和②H_(2)CO_(3)+3H_(2)O→H_(2)CO_(3)·3H_(2)O,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优化获得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结构,计算其红外振动光谱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数据,确定这些化合物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与强度... 基于两个化学反应①CO_(2)+H_(2)O→H_(2)CO_(3)和②H_(2)CO_(3)+3H_(2)O→H_(2)CO_(3)·3H_(2)O,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优化获得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结构,计算其红外振动光谱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数据,确定这些化合物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与强度.研究发现,反应①和②能自发发生反应,产生H_(2)CO_(3)和H_(2)CO_(3)·3H_(2)O(三水碳酸);H_(2)CO_(3)具有较强的红外辐射吸收(重要的吸收频率1919.9 cm^(−1)和强度426.7 km/mol等),H_(2)CO_(3)·3H_(2)O具有很强的红外辐射吸收(重要的吸收频率3145.9 cm^(−1)和强度1124.2 km/mol等).因此,H_(2)CO_(3)和H_(2)CO_(3)·3H_(2)O可以作为主要物质广谱强吸收近红外和中红外辐射能,放出热量促使大气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此外,还研究通过碳酸盐的水化反应得到的离子化合物HCO_(3)^(−),CO_(3)^(2−),HCO_(3)^(−)·3H_(2)O,CO_(3)^(2−)·3H_(2)O的红外振动,结果表明这些物质也能强吸收红外辐射能转变成热能,增强温室效应.因此,研究找到了CO_(2)作为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的直接科学证据和机制,由CO_(2)与H_(2)O反应转变成H_(2)CO_(3)和H_(2)CO_(3)·3H_(2)O,从而产生大气温室效应.根据地球体系和大气中碳循环与碳排放的重要性和敏感危害性,直接明确的科学依据和机制确证了大气云雾中CO_(2)气体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了控制碳排放和温室效应的急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三水碳酸 碳酸 量子化学 红外吸收
下载PDF
新型相变有机胺吸收捕集CO_(2)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符乐 杨阳 +3 位作者 徐文青 耿錾卜 朱廷钰 郝润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8-2080,共13页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机胺吸收技术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成熟的CO_(2)捕集技术,已有少数工业应用案例。吸收剂是吸收技术的核心,吸收剂的研发创新是该领域的热点方向。相比于单一相的有机胺...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机胺吸收技术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成熟的CO_(2)捕集技术,已有少数工业应用案例。吸收剂是吸收技术的核心,吸收剂的研发创新是该领域的热点方向。相比于单一相的有机胺吸收剂,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_(2)后产生相变行为,仅需对富相进行再生,可大幅减少再生体积,降低再生能耗。本文介绍了传统混合胺相变吸收体系的典型工艺、吸收机理和吸收剂研究进展,分析了吸收剂吸收CO_(2)后富相黏度高、富相体积占比大及其导致的再生能耗增加的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四种新型的相变吸收体系,分别为空间位阻胺混合型相变吸收剂、物理溶剂混合型相变吸收剂、醇胺混合型相变吸收剂、催化剂-有机胺复合型相变吸收剂,对各类新型相变吸收体系的设计构建原理及性能强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对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变吸收剂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相变吸收剂 再生能耗 催化再生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然磊 马文涛 +3 位作者 徐晓 李存磊 马贵阳 张秋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料等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各类吸收剂的化学反应机理、性能的优缺点、改进的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化学吸收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醇胺 氨水 离子液体 相变
下载PDF
新型CO_(2)捕集溶剂及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媛 张辰 +3 位作者 张腾 马鹏飞 余云松 薛庆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5,共12页
化学吸收法是处理燃煤电厂尾气CO_(2)最有希望大规模应用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以乙醇胺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由于再生能耗过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结合新型CO_(2)捕集溶剂阐述了捕集工艺改进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包含吸收塔中间冷却及溶剂再... 化学吸收法是处理燃煤电厂尾气CO_(2)最有希望大规模应用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以乙醇胺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由于再生能耗过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结合新型CO_(2)捕集溶剂阐述了捕集工艺改进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包含吸收塔中间冷却及溶剂再循环的吸收过程工艺改进、闪蒸压缩及蒸汽/戊烷直接吹扫的再生过程工艺改进,并指出结合烟气实际组分开展新型溶剂的中试规模验证、捕集溶剂降解物性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工艺的研究为碳捕集技术的研发方向,为未来工业碳捕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新型溶剂 化学吸收 工艺优化 再生能耗
下载PDF
燃煤烟气碳捕集两相吸收剂开发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琪悦 方梦祥 +5 位作者 周康 王涛 张威 葛春亮 张力 刘飞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化学吸收法捕集燃煤烟气中的CO_(2)是一种有效的降低CO_(2)排放的方式。两相吸收剂与传统有机胺吸收剂相比,能够明显降低捕集过程中的再生能耗,降低捕集成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两相吸收剂,以物理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分相剂,乙醇胺和... 化学吸收法捕集燃煤烟气中的CO_(2)是一种有效的降低CO_(2)排放的方式。两相吸收剂与传统有机胺吸收剂相比,能够明显降低捕集过程中的再生能耗,降低捕集成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两相吸收剂,以物理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分相剂,乙醇胺和羟乙基乙二胺作为主剂,对其吸收再生性能、黏度、水相占比与分相区间进行了测试,将两相分别进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分相机理。针对配方中的有机胺成分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吸收剂配方吸收再生性能均优于传统的5 mol/L乙醇胺吸收剂,循环吸收容量可达2.086 mol/kg,99%以上的CO_(2)富集在水相,进入再生塔的吸收剂流量可减少约40%,富水相黏度低于10 mPa·s,理论再生能耗(以CO_(2)计)为2.688 GJ/t,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吸收剂 化学吸收 有机胺 CO_(2)捕集 燃煤烟气
下载PDF
有机醇胺溶液捕集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示范装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世晓 王中妮 +1 位作者 邓鹏飞 龚东巧 《节能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在双碳目标下,为探究有机醇胺溶液捕集CO_(2)工艺在燃煤热电厂中最佳运行工况,本文设计和搭建了基于新型有机醇胺溶液捕集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示范装置,通过运行试验系统研究了烟气温度、烟气量、吸收液循环流量、再生塔压力、再生温度... 在双碳目标下,为探究有机醇胺溶液捕集CO_(2)工艺在燃煤热电厂中最佳运行工况,本文设计和搭建了基于新型有机醇胺溶液捕集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示范装置,通过运行试验系统研究了烟气温度、烟气量、吸收液循环流量、再生塔压力、再生温度、蒸汽耗量等参数对CO_(2)捕集量和捕集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工艺最佳运行参数,工艺最佳运行参数如下:在烟气温度为40.0℃,烟气量为6 000~6 500 m^(3)/h,吸收塔入口贫液温度在44.0℃,吸收液循环流量在33~34 m^(3)/h,再生塔温度在108.5~109.5℃,压力为0.06 MPa时,二氧化碳回收率达90%,二氧化碳捕集量可达1.50 t/h,纯度达99.9%。该研究数据表明新型有机醇胺溶液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热电厂燃煤烟气中CO_(2)排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热电厂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二氧化碳捕集 运行参数 有机醇胺溶液 化学吸收技术
下载PDF
二氧化碳脱除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烨 王兴旺 +3 位作者 楚海强 孙岩 南学日 金明哲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884-887,共4页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逐年加剧带来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二氧化碳的脱除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介绍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技术的分类方法,从研究现状、捕集原理和优缺点等方面对常见的物理吸收法、化学吸...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逐年加剧带来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二氧化碳的脱除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介绍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技术的分类方法,从研究现状、捕集原理和优缺点等方面对常见的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和膜分离法进行总结,并着重介绍了工业上应用广泛的化学吸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脱除技术 化学吸收法 吸收剂
下载PDF
质子化哌嗪化学吸收CO_(2)过程研究与分析
18
作者 蒋倩文 贾邵竣 +2 位作者 崔鹏 徐辉 王光应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9-325,共7页
为研究有机胺吸收/解吸CO_(2)变化过程,以哌嗪(PZ)为吸收剂,利用浓硫酸调节PZ的质子化程度,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pH下的PZ溶液吸收CO_(2)情况,进一步揭示PZ和质子化PZ化学吸收/解吸CO_(2)的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PZ与CO_(2... 为研究有机胺吸收/解吸CO_(2)变化过程,以哌嗪(PZ)为吸收剂,利用浓硫酸调节PZ的质子化程度,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pH下的PZ溶液吸收CO_(2)情况,进一步揭示PZ和质子化PZ化学吸收/解吸CO_(2)的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PZ与CO_(2)反应生成哌嗪单氨基甲酸盐和双氨基甲酸盐;当溶液pH为7.95时,溶液中哌嗪双氨基甲酸盐和部分单氨基甲酸盐发生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当溶液pH低于7.95时,溶液中CO_(2)以哌嗪单氨基甲酸盐和碳酸氢根形式共存。与PZ吸收剂相比,质子化PZ吸收CO_(2)过程中的双氨基甲酸盐相对含量降低,解吸性能提高,有利于PZ吸收剂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哌嗪 质子化 化学吸收 气体分离
下载PDF
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与进展 被引量:110
19
作者 晏水平 方梦祥 +2 位作者 张卫风 骆仲泱 岑可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8-1024,共7页
介绍了烟气中CO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研究中两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CO2 分离 化学吸收法 烟气
下载PDF
吸收CO_2新型混合化学吸收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金莲 方梦祥 +2 位作者 晏水平 骆仲泱 岑可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30-2636,共7页
以吸收剂吸收速率和再生程度为指标,在小型实验装置台上研究了3种混合吸收剂不同配比的吸收和再生特性,以确定其吸收剂主体和添加剂的合适配比.结果表明,在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添加哌嗪(PZ),当混合吸收液CO2负荷为0.2mol.mol-1时,MDEA... 以吸收剂吸收速率和再生程度为指标,在小型实验装置台上研究了3种混合吸收剂不同配比的吸收和再生特性,以确定其吸收剂主体和添加剂的合适配比.结果表明,在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添加哌嗪(PZ),当混合吸收液CO2负荷为0.2mol.mol-1时,MDEA∶PZ=1∶0.4(m∶m)混合液CO2吸收速率比MDEA∶PZ=1∶0.2(m∶m)混合液提高了约70%.再生40 min,PZ相对浓度为0的吸收液再生程度为91.04%,PZ相对浓度为0.2、0.4和0.8时,混合吸收液的再生程度分别降低为83.06%、77.77%和76.67%.综合比较,MDEA∶PZ=1∶0.4(m∶m)是该混合吸收液合适的配比,吸收速率和再生特性都有较好改善.在10%一级胺中添加2%三级胺既能保持高吸收效率,又能略微降低再生能耗.在10%二乙醇胺(DEA)中加入2%2-氨基-2-甲基-1-丙醇(AMP),混合液表现出DEA/AMP混合吸收剂中较好的吸收和再生特性.3种配方中,在一级胺中添加少量三级胺吸收速率最高,二级胺和少量空间位阻胺混合吸收剂的再生性能最好.而综合吸收和再生2个指标,三级胺和中量活化剂的混合液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吸收剂 化学吸收法 CO2 新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