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南沉错地区近1400年来的介形类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元芳 朱立平 李炳元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1,共9页
通过分析藏南沉错CC1孔的介形类动物群所提供的古环境信息,探讨近1400年来的湖泊演化。CC1孔介形类共计7属15种。据其属种、数量及生态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合,同时发现1400年来沉错环境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1) 公元6世纪末~14世纪下半叶... 通过分析藏南沉错CC1孔的介形类动物群所提供的古环境信息,探讨近1400年来的湖泊演化。CC1孔介形类共计7属15种。据其属种、数量及生态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合,同时发现1400年来沉错环境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1) 公元6世纪末~14世纪下半叶沉错主要为较深水湖,其中大约在708~780年和1199~1213年湖泊迅速扩大加深;(2) 14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沉错主要为浅水湖,其中大约在1454~1525年、1645~1670年和1803~1891年3个时段湖泊强烈退缩,环境极不稳定,而大约在1731~1803年湖泊发生逆向转化,湖水增多,湖面抬升;(3) 19世纪末至今沉错由较深水湖转变为浅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较深水湖,其中大约在1929~1935年湖泊急剧加深,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退缩,湖水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错地区 介形类 环境变化 古环境 属种 数量 生态特征
下载PDF
藏南沉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君波 朱立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9-467,共9页
通过对藏南沉错粒度参数的分析 ,并结合与其它环境代用指标的比较 ,可以将本地区约 1 40 0年来环境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约 5 93A.D.~ 82 1 A.D.是湖泊水位相对较高而且变化频繁的时期 ,反映了波动较大且比较湿润的气候状况 ;约 82 1 A.D... 通过对藏南沉错粒度参数的分析 ,并结合与其它环境代用指标的比较 ,可以将本地区约 1 40 0年来环境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约 5 93A.D.~ 82 1 A.D.是湖泊水位相对较高而且变化频繁的时期 ,反映了波动较大且比较湿润的气候状况 ;约 82 1 A.D.~ 1 343A.D.是一个较长的气候相对稳定时期 ,粒度指示该阶段湖泊扩张 ,湖面升高 ,反映了湿润的气候状况 ;约 1 343A.D.~ 1 892 A.D.是一个气候波动十分剧烈且频繁的时期 ,其中约 1 60 2 A.D.前后可能出现了一次短时间的流水突然增加 ,而在这前后各有一个浅水阶段 ( 1 343A.D.~ 1 5 1 2 A.D.和 1 670 A.D.~ 1 892 A.D.) ,反映了湖泊补给程度的减弱 ;1 892 A.D.~1 998A.D.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湖面变化不太明显 ,而 1 892 A.D.前后具有一个明显的补给水动力减弱的变化。粒度参数所反映的湖面波动与环境变化得到了其他环境代用指标较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粒度 湖面波动 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 古环境
下载PDF
藏南沉错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6
3
作者 冯金良 朱立平 李玉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9-656,共8页
在西藏自治区沉错湖泊三角洲平原和湖内钻孔取芯 ,利用14 C和ESR测年方法建立了钻孔剖面的年代标尺。在岩芯描述、沉积物粒度分析和CaCO3含量分析基础上 ,对沉错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进行了解释分析。 36 7m长的岩芯大致记录了... 在西藏自治区沉错湖泊三角洲平原和湖内钻孔取芯 ,利用14 C和ESR测年方法建立了钻孔剖面的年代标尺。在岩芯描述、沉积物粒度分析和CaCO3含量分析基础上 ,对沉错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进行了解释分析。 36 7m长的岩芯大致记录了 5 5万年以来的沉积历史。全孔平均沉积速率约为 0 6 6 7mm/a。 16 92 0aBP以来三角洲的沉积速率较大 ,平均为 1 2 7mm/a。由于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多源性导致CaCO3在剖面上的无规律性变化。但是 ,沉积物粒度和沉积序列变化指示全套沉积由底部的冲积扇相向上过渡为水下扇亚相和三角洲沉积相。在大约 175 0 0aBP~ 14 0 0 0aBP时期 ,沉错存在高湖面阶段。沉积序列中记录了末次冰期最盛期 (LastGlacialMaximum )和新仙女木事件 (YoungerDryas)。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变化主要受湖面涨缩变化所控制。而湖面升降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气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错 三角洲 沉积环境 沉积相 湖面变化
下载PDF
藏南沉错湖泊沉积多指标揭示的2万年以来环境变化 被引量:38
4
作者 朱立平 王君波 +5 位作者 陈玲 杨京蓉 李炳元 朱照宇 Hiroyki Kitagawa Gran Possnert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通过对藏南沉错湖芯TC1孔的研究,分析了TC1孔的粒度、TOC、TN、C/N、Fe/Mn、Sr/Ba以及环境磁学参数等环境代用指标,基本上获得了这一地区2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约19800~18000 Cal aBP的温度下降在各指标中具有明显的反映;约... 通过对藏南沉错湖芯TC1孔的研究,分析了TC1孔的粒度、TOC、TN、C/N、Fe/Mn、Sr/Ba以及环境磁学参数等环境代用指标,基本上获得了这一地区2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约19800~18000 Cal aBP的温度下降在各指标中具有明显的反映;约16000Cal aBP左右,温度在一次跃动上升之后,随即出现急剧下降;约15200~12000 Cal aBP,是降温之后的缓慢回升过程;约12000~9500Cal aBP,各种指标均显示湖区环境处于不适宜阶段,特别是11600~10400 Cal aBP,湖区环境显著恶化.进入全新世后,湖区环境经历了3次明显的暖期(约9 500~7600 Cal aBP、约6800~5800Cal aBP、约4800~3800 Cal aBP)和2次冷期(约7600~6800 Cal aBP、约5 800~4800 Cal aBP),呈现出暖干/冷湿的交替规律,具有南亚季风(西南季风)区气候变化的特征.沉错湖区2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中的某些特征时段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和青藏高原其他记录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湖区及藏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具有全球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环境演变 青藏高原 自然环境
下载PDF
藏南沉错钻孔沉积物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粒度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君波 朱立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5-722,共8页
对藏南沉错CC1孔216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15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试,研究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粒度参数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可分为三组,K、Na、Mg、Al、Ti、Ba、Cu、Zn、Fe、Pb、Cr、V等12种元素具有较为相似... 对藏南沉错CC1孔216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15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试,研究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粒度参数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可分为三组,K、Na、Mg、Al、Ti、Ba、Cu、Zn、Fe、Pb、Cr、V等12种元素具有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Ca和Sr变化趋势相同;而Mn与其他任何一种元素都不相似.元素分布与粒度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a、Ti、Pb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没有明显的关系;K、Na、Al、Ba、Cu、Fe、Cr、V等8种元素与沉积物粘土含量(<4μm)呈正相关关系;Mg、Zn、Mn与粉砂含量(4-63μm)呈正相关关系;而Sr与砂含量(>63μm)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大部分元素的粒度效应与其他湖泊、海洋等水体沉积物中元素的粒度效应具有一致的结果.与本岩芯已有的过去1400年来的环境重建资料对比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环境变化阶段,元素组合特征都与湖区环境状况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其中大部分元素的含量变化受物源条件即流域风化侵蚀程度的影响,而Ca含量不受沉积物粒度变化影响,且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Sr/Ba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其变化受物源条件影响小,而主要与湖水理化性质、蒸发强度以及湖泊沉积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元素分布 粒度 环境变化 沉错
下载PDF
A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based upon clado-ceran assemblages from the core sediments in Chen Co,southern Tibet 被引量:1
6
作者 ZHULiping WANGJunbo BRANCELJAnton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3期1386-1394,共9页
A consecutive sediment core (CC2) was drilledin Chen Co (lake) of southern Tibet using a PISTON samplerin 1998 AD. Cladoceran remains including their species,amount richness and ecological features are analyzed for th... A consecutive sediment core (CC2) was drilledin Chen Co (lake) of southern Tibet using a PISTON samplerin 1998 AD. Cladoceran remains including their species,amount richness and ecological features are analyzed for thetop 117 cm sections of the core, upon which 5 cladoceranassemblages are distinguished. CL0 is an assemblage withoutany cladocera in the depth between 117-105 cm. CL1 as-semblage (depths between 101-77 cm, ca. 1407-1533 AD)possesses total 9 cladoceran species that appear in the core,and performs the greatest richness in the whole sequence.This assemblage reflected that there was plenty of exotic coldwater and organic debrises inputing to the sedimentary siteunder the warmer conditions. The lake was wide and shallowthat satisfied the big hydrophyte living. Cladoceran speciesand richnesses of CL2 assemblage (depths between 77-29cm, ca. 1533-1831 AD) perform much more decreasing thanthose of CL1. There was only less Chydorus sphaericus whichwas acclimatized to wide environmental ranges. This implied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so execrable that mostof cladoceran lost their living abilities. Compared with CL1assemblage, CL3 assemblage (depths between 29-10 cm, ca.1831-1941 AD) possesses nearly the same dominant speciesbut lower richnesses. Especially, the cladoceran preferringorganic debris also decrease in their amounts. This meantthat the surface vegetation in the drainage basin was stillpoor though the environment turned to be better. Except the2 zooplankton species, the other 7 species of cladoceran inthis core are found in CL4 assemblage (depths between 10-0 cm, ca. 1941-1998 AD), in which the eurythermal specieshad not performed their competition ability comparing withnarrow-temperatures adapted species. It implied that watertemperatures were stable and much more influenced by airtemperatures under the shallow-water conditions. The envi-ronmental features reflected by cladocera assemblages ofCC2 core are fully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s from ostra-coda assemblages, diatom-salinity transfunction,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and relative proxies of the parallel CC1 core. Cladoceran assemblages in the lake sediments of Ti- betan Plateau are sensitive to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very significant to the studi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水蚤 西藏 湖泊沉积物 生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