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1
作者 郑禹池 龙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成渝经济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形势下,泸州需要找准战略定位、立足四川实际,强化功能支撑,全面落实党中央赋予的"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本文将从理论、历史、现实逻辑之理,分析泸州发展的优势之处和现实之困,找到实践之路.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成渝双城经济圈 产业经济 工业现代化
下载PDF
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连季婷 王梦 《铁道经济研究》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随着我国高铁时代的到来,极大地缩短了时空上的距离,加速了经济要素之间的流动。选取2006—2019年成渝地区1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的方法,分析高铁的建设对于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看,高铁建设对成... 随着我国高铁时代的到来,极大地缩短了时空上的距离,加速了经济要素之间的流动。选取2006—2019年成渝地区1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的方法,分析高铁的建设对于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看,高铁建设对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发展 双重差分 成渝地区
下载PDF
成渝双城背景下“区域-高校”会计学数字平台共创模式探究
3
作者 廖方楠 廖菁 +1 位作者 田子业 纪晓丽 《江苏商论》 2023年第8期107-110,共4页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才提出了高质量要求。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育的主力军,需革新会计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会计人才输出质量,有效衔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本文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才提出了高质量要求。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育的主力军,需革新会计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会计人才输出质量,有效衔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本文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背景下,提出高校会计专业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分析探讨构建一个“区域-高校”共生培养目标下会计学数字平台共创模式。以促使成渝乃至西部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提高“区域-高校”共生对经济的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会计学数字平台 区域经济共生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
4
作者 陈堂 陈光 陈鹏羽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2期85-93,共9页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层面提供理论支持,从数字化创新环境、数字化创新技术、数字化人力资本、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资本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要素评价体系,选取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建立内生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禀赋差异特征和时空集聚特征,且域间集聚差异在逐步扩大,3种距离特征下“成都+重庆”中心城市产业呈现出显著的生态化、集群化和丛林化特征,其他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专业化特征,对中心城市的空间依赖性越来越强。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3种距离特征下,数字化要素对域内带来空间效应、对域外带来空间外溢效应,资源禀赋对域内具有空间促进作用、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地理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技术创新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人力资本具有空间抑制作用。此外,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可以修正静态空间面板模型产生的过高空间估计误差。据此,建议加强成渝两极协同发展,形成两地产业的梯度化分工格局,实现成渝“双核”驱动相邻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要素 数字赋能 产业结构升级 距离特征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创新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研究
5
作者 向鹏成 游昀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197,共9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与节点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分布存在差异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已演变形成以成都、重庆双核心为引领,以遂宁、南充、合川等城市为次核心的非均衡区域铁路网络;随着铁路站点与线路的增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逐渐呈现小世界特性,核心-边缘的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第二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高于第一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且区域边缘节点城市的中心性指标提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交通网络演化 复杂网络 区域交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6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下载PDF
以行政协同治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范例
7
作者 刘敏 李小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5,共16页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区域协同发展 行政协同治理 区域协同新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机关事务协同标准化
下载PDF
区域夜间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提升路径: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8
作者 黄世坤 《城市观察》 2024年第2期71-80,161,162,共12页
本文构建了包括供给需求逻辑、政市关系逻辑、空间布局逻辑、竞合优势逻辑在内的区域夜间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据此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夜间经济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亮点纷呈,多地高度重视、政策密集出台,初步形成双城引领、多点开花的空... 本文构建了包括供给需求逻辑、政市关系逻辑、空间布局逻辑、竞合优势逻辑在内的区域夜间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据此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夜间经济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亮点纷呈,多地高度重视、政策密集出台,初步形成双城引领、多点开花的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竞合优势,但也存在业态供给亟待丰富创新、政府作用未充分发挥,空间布局缺乏系统规划,竞合优势有待增强等问题。成渝双城经济圈夜间经济能级提升可从四个层面着手: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形成供需适配的市场供给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展现更加积极的政府作为;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经济圈夜间经济新地理;立足资源禀赋,塑造区域夜间经济竞合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成渝双城经济圈 文旅消费集聚区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通达性的溢出效应
9
作者 李欣潼 戴技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9,共16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增强了城市间通达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文章从高铁网络通达性切入,采用最短出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通达性指数、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铁网络通达格局演化与其产生的溢出效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铁网络增强了城市间通达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文章从高铁网络通达性切入,采用最短出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日常通达性指数、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铁网络通达格局演化与其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高铁网络提高城市通达性水平,缩小城市间通达水平差距,弱化圈层结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2)高铁网络产生显著的时空收敛效应,核心与边缘城市的时空收敛效应表现为不同模式,边缘城市2 h等时圈面积变化更显著;3)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使区域经济联系强化,非核心城市吸引力水平差距减小,但各要素趋向核心城市聚集,双核现象增强;4)邻地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会促进本地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邻地第三产业经济水平提高会抑制本地的发展,呈现虹吸效应,说明成渝地区发展处于虹吸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网络 通达性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协作:难点、成因及优化路径
10
作者 李培 李星 黄庆华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的难点和障碍,并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和要素配置等方面分析成因。最后,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协作六大工程、加强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提升产业“四链”融合质效和打造产业创新协作共同体等优化产业创新协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产业创新协作
下载PDF
人口集聚、产业结构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11
作者 梁桂保 李美妮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76,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基于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运用基准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集聚、产业结构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基于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运用基准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集聚、产业结构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能显著缩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人口集聚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存在以产业结构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越过相应门槛值,人口集聚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越大;人口集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研究结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在发展中营造平衡”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产业结构 地区间经济差距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面板数据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法律保障
12
作者 谢忠洲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对提升成渝地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现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律实施的四个维度出发展开...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对提升成渝地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现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律实施的四个维度出发展开协同治理,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并显著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其中,协同治理既需要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协同治理的尝试,还需要重视地方性法规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中的作用,以期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具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 区域协同立法 联合执法 联席会议制度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政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13
作者 吴宏杰 《对外经贸》 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
推动高校思政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高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元宇宙作为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之一,凭借其系统集成的多种新兴数字技术,构建出同现实物理空间融合共生的虚拟空间,突破现实世界里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超高仿真度的沉浸... 推动高校思政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高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元宇宙作为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之一,凭借其系统集成的多种新兴数字技术,构建出同现实物理空间融合共生的虚拟空间,突破现实世界里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超高仿真度的沉浸式体验学习环境。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都可以在元宇宙虚拟空间中一起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思政工作者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虚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在元宇宙空间中,方便快捷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教学内容。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政一体化发展能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更好落实个性化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高校思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 虚拟空间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问题研究——基于成渝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
14
作者 周凌轲 何傲冰 《物流科技》 202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四川省虽然经济规模庞大,但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发展问题,成都平原对四川省其他地区的资源虹吸是主要原因。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让成渝两地的经济增长得到更多的活力,但同时也让四川省其他地区面临更加强烈的资源虹吸。川南地区作为四川... 四川省虽然经济规模庞大,但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发展问题,成都平原对四川省其他地区的资源虹吸是主要原因。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让成渝两地的经济增长得到更多的活力,但同时也让四川省其他地区面临更加强烈的资源虹吸。川南地区作为四川省经济增长的第二极,在成渝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一方面要谋求融圈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应对来自成渝两地的资源虹吸。要解决此问题,川南地区应该将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在成渝两地重点发展产业的上游供应链上,让成渝两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带动川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圈 产业链 供应链 区域均衡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塑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实证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柯宇 唐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相关面板数据,论证了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能。文章首先通过熵值评价法测算了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ADF检验以及构建计量经... 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相关面板数据,论证了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能。文章首先通过熵值评价法测算了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ADF检验以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二者辩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成渝地区的数字经济总体呈现波动上升发展趋势,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和新优势;此外,政府参与程度越高,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具有正向增进作用。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充分发挥成渝双核的辐射作用,带动非核城市经济发展;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区域经济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及解释
16
作者 谭灵芝 陈欢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采用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变化动态差异,借助Tobit面板模型对上述空间变化进行解释,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采用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变化动态差异,借助Tobit面板模型对上述空间变化进行解释,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协同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值呈上升态势;经济圈整体Dagum基尼系数差异表现出“缩减-增强-缩减”的动态变化趋势,区域间相对差异是影响经济圈相对差异的主要因素;传统Markov链和空间Markov链分析结果均证实存在相邻关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强溢出性;区域创新指数、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吸引外商投资能力、环境规制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能显著提升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差异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川南渝西旅游合作发展对策探讨
17
作者 王爱忠 苟春莲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0-74,共5页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对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开发合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优势、面临的阻碍和现实挑战,并借助成渝两地加强合作与交流这一现实机遇,提出川南渝西地区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对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开发合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优势、面临的阻碍和现实挑战,并借助成渝两地加强合作与交流这一现实机遇,提出川南渝西地区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创新文化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18
作者 黄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2-42,共11页
本文基于新时期我国对“培育创新文化”的发展指引和现实需求,结合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态势,从创新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资源基础和高质量发展现状,并... 本文基于新时期我国对“培育创新文化”的发展指引和现实需求,结合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态势,从创新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资源基础和高质量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创新、多元文化融合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创新文化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文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生态构建: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
19
作者 胡雯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6-115,119,120,共12页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使命,须由区内不同创新主体在适宜的外部环境支持下,围绕创新活动全过程整合配置资源,形成异质协同、共生共赢、动态进化的链式创新关系,整体提升创新活动的活...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使命,须由区内不同创新主体在适宜的外部环境支持下,围绕创新活动全过程整合配置资源,形成异质协同、共生共赢、动态进化的链式创新关系,整体提升创新活动的活跃度、质效和价值。成渝地区科技资源领先西部,创新节点发展迅速,成渝双核创新联动辐射增强,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但对标国内外前沿科创中心地,在标杆性顶级资源、聚点成链集群发展、区域内外双向创新关联、创新环境区域协同及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须致力于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区域创新关联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对标国际创新环境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方面实现突破,努力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挑战 突破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分析
20
作者 王小兰 张佳雯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70-77,共8页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运用多指标综合加权法、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05-2018年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运用多指标综合加权法、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05-2018年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综合韧性指数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韧性指数不高;重庆、成都两市韧性指数上升幅度远大于其他城市,韧性“极端化”现象显著;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两端凸显,中部凹陷”状态,“虹吸效应”明显;阻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集中在经济和基础设施系统,研究期内基本稳定且影响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时空演变 全局莫兰指数 障碍度模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