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n Emergency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nvr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1
作者 Chuai Xiaoming Yang Xiaoer +1 位作者 Zhou Haixia Zhang Yongl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3期15-18,共4页
Abstract The level of emergency ability directly reflects response effect of an area to emergency. Taking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s re- search object, by documents retrieval, field survey, mechanism analysis and... Abstract The level of emergency ability directly reflects response effect of an area to emergency. Taking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s re- search object, by documents retrieval, field survey, mechanism analysis and logical reaso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mergency ability of ag- 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 was established, which included 5 first grade indexes, 19 second grade indexes and 53 third grade inde- xes. By mechanism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evaluation model for emergency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 I =m∑i=1∑j=1Pij, On this basis, four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 B, C and D)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evaluated model.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mergency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 lution incident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 Emergency ability EVALUATION china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兰 姜世中 +2 位作者 郑月蓉 何秋霞 汪美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基于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应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成都市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群中... 基于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应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成都市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群中空气质量指数出现了2个高值和2个低值中心,高值中心分别位于成都市、德阳市,2个低值中心分别位于雅安市、遂宁市,即成都市和德阳市空气质量最差,雅安市和遂宁市的空气质量最优;对于不同季节,1—12月,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U字型变化,即空气质量6—10月较好,11月—次年2月较差.2)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值皆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并且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最高,而O_(3)、CO、SO_(2)年均质量浓度在研究时段内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质量浓度限值.3)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年尺度上,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与平均气温呈低度负相关,与风速、降水量呈弱负相关;季尺度上,除气温在春、夏、冬季节与PM_(2.5)质量浓度呈弱正相关外,4个季节中PM_(2.5)质量浓度与风速、降水量皆呈弱负相关.4)影响成都市PM_(2.5)质量浓度的社会经济因子主要是汽车尾气、工业烟(粉)尘排放.PM_(2.5)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机动车保有量呈高度负相关,与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呈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变化特征 指数评价 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PDF
“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视角下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兵 侯鑫磊 +2 位作者 文晓斐 范影 麦贤敏 《中国名城》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成都平原经济区位居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首,是四川省区域发展的第一增长极,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走独具特色的城乡... 成都平原经济区位居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首,是四川省区域发展的第一增长极,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走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正是成都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创新,在此视角下重新认识传统村落资源的价值特征,探究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6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开展实地调研,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特色价值、全面梳理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基于集中连片方法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以期为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的相关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经济区 传统村落 乡村表达 公园城市 集中连片保护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
4
作者 郭玉坤 龙星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1-75,共15页
目的:分析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并预测发展趋势。方法: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与灰色预测模型。结论:(1)2009—2019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呈“中... 目的:分析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并预测发展趋势。方法: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与灰色预测模型。结论:(1)2009—2019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呈“中部高两侧低”特征;(2)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波动上升,呈“中间低两侧高”特征;(3)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依次经历了由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演进过程,呈“中间高两侧低”特征;(4)2020—2024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将一直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区域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经济区 土地集约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碳储量时空演变与情景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桐 蒙吉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8-661,共14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具有直接影响。由于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主导功能并非提供固碳等生态系统服务,因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更多关注流域、湿地、山地等重要生态保护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然而...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具有直接影响。由于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主导功能并非提供固碳等生态系统服务,因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更多关注流域、湿地、山地等重要生态保护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然而,这类区域生态系统固碳具有变化过程快、变化程度强烈的特征,对碳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InVEST模型分析成都平原经济区2000—2020年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利用PLUS模型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翻倍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减少。(2)2000—2010年碳储量小幅上升(0.18%),2010—2020年碳储量小幅下降(0.76%),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所下降。其中,碳储量减少区主要位于各城市中心城区和雅安市西部的山地;碳储量减少主要源于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和耕地被大量占用;退耕还林虽增加了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但林地开垦为耕地或转化为草地又抵消了退耕还林带来的碳储量增加。(3)经济优先的政策情景将导致建设用地侵占林地和耕地,部分质量较差的森林向草地转化,碳储量显著下降,且下降总量是前20年下降总量的1.7倍;严格限制新增建设用地政策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可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并助力成都平原经济区“双碳”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可为成都平原经济区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冬季细颗粒物的区域输送及潜在来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双志 张小玲 +3 位作者 樊晋 李朝阳 尹黎昊 赵晨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7-821,共5页
基于2016年3月至2021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遂宁、乐山、资阳、雅安、眉山)8个城市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发现冬季PM_(2.5)污染程度最为严重,PM_(2.5)污染程度较高的成都、德阳... 基于2016年3月至2021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遂宁、乐山、资阳、雅安、眉山)8个城市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发现冬季PM_(2.5)污染程度最为严重,PM_(2.5)污染程度较高的成都、德阳、乐山发生轻度及以上污染频率达到45.23%、44.34%、43.90%。8个城市的PM_(2.5)与SO_(2)、NO_(2)、CO、可吸入颗粒物(PM_(10))都呈正相关性(P<0.01),与PM_(10)的相关性极强(相关系数在0.8以上)。对研究区域PM_(2.5)浓度和48 h后向轨迹进行计算和聚类,并利用潜在源贡献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探讨PM_(2.5)的区域输送路径和潜在贡献来源。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城市冬季的PM_(2.5)污染气团主要来自其东北方向的短距离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后向轨迹 潜在来源 区域传输 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伟龙 任平 曾雨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94,共10页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1998—2012年间,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总体呈现急剧减少向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8—2003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76.49×108元/a,减少到234.95×108元/a,年变化率为3.31%;2003—2012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34.95×108元/a,减少到223.77×108元/a,年变化率为0.54%。(2)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的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在空间关联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775,说明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趋于和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相邻接。(3)对耕地涵养水源价值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5种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抽象的事物可视化,最大程度反映了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序变化和空间关联性。研究结论:借助Geo Da和Arc GIS进行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空间关联性分析,准确表现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的时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价值 空间自相关 时空变化 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PDF
成都市在长江产业带及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廷勇 王建力 +1 位作者 王丽 陶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7-101,共5页
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应该从其发展历史、现有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详细分析比较了成都市与重庆市的国民经济现状并对其进行评价,指出:(1)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并且在空间上与重庆相距很近;(2)在... 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应该从其发展历史、现有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详细分析比较了成都市与重庆市的国民经济现状并对其进行评价,指出:(1)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并且在空间上与重庆相距很近;(2)在长江经济带上游经济中心的确立中,只考虑重庆是不妥的;(3)应该结合成都和重庆这两个特大城市,加强协作,共同组建长江上游的核心经济中心区,有利于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西部大开发 长江产业带 经济中心区
下载PDF
区域创新中府际合作的多重逻辑——基于成都经济区八市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路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83,共12页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下区域创新中的府际合作大量兴起。但对于地方政府参与创新合作是基于何种复杂逻辑的问题尚未得到解释。本文则从制度逻辑的理论切入,对成都经济区的案例进行了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于以往的合作以"...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下区域创新中的府际合作大量兴起。但对于地方政府参与创新合作是基于何种复杂逻辑的问题尚未得到解释。本文则从制度逻辑的理论切入,对成都经济区的案例进行了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于以往的合作以"求同"的过程为主,在创新合作中还存在着一个"存异"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不同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层次的制度嵌入性和自身认知图式的差异,产生了经济基础逻辑、创新禀赋逻辑、制度惯性逻辑和合法性逻辑等多重逻辑,进而实现了合作中不同的决策选择。一方面多重逻辑的存在促成了地方政府能够在创新逻辑不足的基础上,依然能够依据其他的逻辑加入创新合作的网络;但另一方面,创新合作的真正深入依然有待地方政府加强和发现自身参与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府际合作 话语分析 制度逻辑 成都经济区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椭圆理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后强 韩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8-72,共5页
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成渝两省市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针对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将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成都、重庆为两个焦点的"椭... 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成渝两省市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针对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将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成都、重庆为两个焦点的"椭圆理论"构想。论证了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的椭圆经济区、双核城市群的椭圆定律以及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椭圆"的重要焦点等问题,认为要实现成渝两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必须重视椭圆模型,即遵循并运用等效定律、聚合定律、有限定律、三维定律、扩张定律、演化定律等椭圆的"六大定律",以明确成渝经济区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重庆 成渝经济区 椭圆理论 中国经济椭圆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建设视阈下河南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长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2011年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对于加快河南省经济建设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遇。面对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河南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响应、主... 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2011年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对于加快河南省经济建设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遇。面对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河南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响应、主动对接。关键点就是高素质人才输送。本文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入手,探讨了高校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探索河南高校如何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实践教学 校企联合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圈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强 罗孟华 《四川环境》 1999年第4期57-59,67,共4页
本文就成都平原经济圈旅游产业建设中所必须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作出分析和预测,强调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还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并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污染加强治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成都平原 经济圈 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娟娟 马瑞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1-75,共5页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红利和“互联网+”热潮的兴起,在互“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的“五大经济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红利和“互联网+”热潮的兴起,在互“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的“五大经济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平原经济区以政策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深入融合“互联网+”计划,激发返乡农民工回流创业就业,创造了“鸿雁经济”,能够带动整个四川经济总量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返乡创业 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PDF
论四川盆地的“虹吸效应”
14
作者 李后强 邓子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从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环境分布等特征上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与地域上的封闭不同的是,四川盆地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四川盆地的虹吸效应表现为三方面:洼地效应将增强盆地的向心... 从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环境分布等特征上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与地域上的封闭不同的是,四川盆地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四川盆地的虹吸效应表现为三方面:洼地效应将增强盆地的向心力和竞争力,并提升盆地的影响力和发展力;聚财效应的特点表现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地;聚变效应则体现在智慧和财富的聚变上。发挥虹吸效应的优势,重点在于抓好西部大开发、灾后恢复重建、统筹城乡发展、成渝经济区发展以及扩大内需以应对金融危机等五个当前的重大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四川 天府之国 虹吸效应 洼地效应 聚财效应 西部大开发 成渝经济区发展
下载PDF
河南省高职院校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研究
15
作者 张五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679-5681,5698,共4页
立足于河南省的基本省情,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的重大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高职院校 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业培训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雅红 龚建周 姚昆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6期8-14,共7页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都平原经济区土地不仅关乎经济区的经济社会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还影响着整个四川省甚至西南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借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模型,对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市除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都平原经济区土地不仅关乎经济区的经济社会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还影响着整个四川省甚至西南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借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模型,对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市除外)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指数计算,同时探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整体和各地级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各有不同,但整体趋势良好;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耕地数量和质量、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农林产品的收益、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和人口的规模和增速等。各地级市之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距将逐渐缩小,区域有望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驱动因素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法 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益祺 肖天贵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利用1981~2015年成都平原经济区50个气象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经济区气温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其中遂宁、资阳、成都东南部、眉山东部、雅安南部以及乐山东北部... 利用1981~2015年成都平原经济区50个气象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经济区气温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其中遂宁、资阳、成都东南部、眉山东部、雅安南部以及乐山东北部气温较高,而峨眉山及绵阳北部龙门山脉气温较低;时间变化上,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在1996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成都平原经济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是峨眉山-眉山西部-雅安中部区域较多,成都西部以及绵阳市中西部次之;时间变化上,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表现出雨热同期的特点,近35a呈较显著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经济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秋冬季大气自净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舸 倪长健 《四川环境》 2021年第6期67-73,共7页
基于2014~2018年秋冬季(11月、12月、次年1月、2月)一日4次(02、08、14和20时)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指数ASI的计算方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资阳、遂宁、雅安)秋冬季大气自净能力及其影响因... 基于2014~2018年秋冬季(11月、12月、次年1月、2月)一日4次(02、08、14和20时)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指数ASI的计算方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资阳、遂宁、雅安)秋冬季大气自净能力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而言,一日之中大气自净能力夜晚值最小,午间值最大;月变化来看12月大气自净能力最弱,2月最强。(2)从空间变化而言,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自净能力的空间变化整体表现为西南低东北高的走势,绵阳大气自净能力最强,乐山、雅安、眉山地区大气自净能力较差;(3)混合层高度和风速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相关性较强,由于秋冬季降水稀少,因此其对秋冬季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影响甚微;(4)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城市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AQI指数都具有显著的幂指数的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经济区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时空分布 环境空气质量
下载PDF
1981~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霾日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俊峰 孙彧 +2 位作者 王富 祁生秀 景号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基于1981~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44个气象站点霾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霾日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城市群霾日综合评估模型范式对区域空气质量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平原经济区高霾日多集中在德阳、成都和乐山等城市地区,冬... 基于1981~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44个气象站点霾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霾日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城市群霾日综合评估模型范式对区域空气质量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平原经济区高霾日多集中在德阳、成都和乐山等城市地区,冬季霾日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2)1991~2000年为成都平原经济区霾日数的高发阶段,2011~2018年霾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3)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和小波分析均揭示出成都平原经济区霾日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资阳、成都、遂宁下降最快,仅绵阳北部呈小幅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经济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20
作者 王博为 王维佳 +2 位作者 杨杰 李晓敏 冯晓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23-329,共7页
针对全面且定量化地掌握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生态系统状况,为区域生态环境管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数据产品,结合趋势分析、相关性... 针对全面且定量化地掌握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生态系统状况,为区域生态环境管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数据产品,结合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剖析NPP的时空变化和变异特征,并讨论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土地利用、土壤、植被)等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经济区NPP空间格局差异明显,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递增的趋势。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年表现为正向变化趋势,NPP年均值为619.24 g C·m^(-2)·a^(-1)(年均单位面积内固定的碳C的克数g)。受城市群影响较大的盆地地区生态情况得到极大改善,NPP显著上升,而湿地的生态状况改善有待时日。从气候角度看,NPP的积累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但是其变化更受降水的调控。同时,复杂的地形反而能给植被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土壤的肥力、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年龄也直接影响植被的干物质积累能力,人类的干扰也隐含其中。生态建设政策的实施和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能综合调控NPP的变化,还能维持成都平原经济区碳库的相对稳定。大气和植被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应用 生态遥感 NPP 影响因子 成都平原经济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