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Formation & Growth of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Strip
1
作者 LuoLing LiuYu 《Ecological Economy》 2005年第1期61-67,共7页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urban economic strip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oint out that Chengdu-Chongqing strip has so far been an urban area in geographic or spatial sense, but not an urban economic st...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urban economic strip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oint out that Chengdu-Chongqing strip has so far been an urban area in geographic or spatial sense, but not an urban economic strip in economic sense.On further basis of analyzing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strip,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correspondingly put forward hereaf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带 CYES 区域经济一体化 成都市 重庆 产业布局 资源整合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地方政府竞争对土地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超英 邹炀 李金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新兴增长极,但其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依靠土地出让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基于政府土地出让视角,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新兴增长极,但其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依靠土地出让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基于政府土地出让视角,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实证研究表明:成渝地区政府竞争与土地资源错配呈现显著的“U”形变化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影响的重要作用机制;在替换变量和剔除核心城市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由于政府竞争博弈行为的反复特征,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存在动态循环的正向累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土地资源错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
作者 黄庆华 刘倩 潘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40,共15页
基于200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数据,采用CRITIC-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 基于200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数据,采用CRITIC-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在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数字经济推动了流域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现阶段并不利于非流域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但在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方面并不明显。为此,应发挥成都、重庆双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力度,夯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
4
作者 陈堂 陈光 陈鹏羽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2期85-93,共9页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 数字要素赋能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新途径,然而,目前缺乏对其在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等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要素产生的空间效应的深入研究。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层面提供理论支持,从数字化创新环境、数字化创新技术、数字化人力资本、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资本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要素评价体系,选取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地理、经济和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建立内生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化要素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禀赋差异特征和时空集聚特征,且域间集聚差异在逐步扩大,3种距离特征下“成都+重庆”中心城市产业呈现出显著的生态化、集群化和丛林化特征,其他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专业化特征,对中心城市的空间依赖性越来越强。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3种距离特征下,数字化要素对域内带来空间效应、对域外带来空间外溢效应,资源禀赋对域内具有空间促进作用、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地理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技术创新对域外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在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人力资本具有空间抑制作用。此外,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可以修正静态空间面板模型产生的过高空间估计误差。据此,建议加强成渝两极协同发展,形成两地产业的梯度化分工格局,实现成渝“双核”驱动相邻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要素 数字赋能 产业结构升级 距离特征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创新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地区城市工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成渝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为例
5
作者 陈建明 钱慕凡 周申蓓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实现最优工业生态效率对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上中游代表性地区成渝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26个城市2010—2021年工业生态效率,通过Arcgis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 实现最优工业生态效率对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上中游代表性地区成渝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26个城市2010—2021年工业生态效率,通过Arcgis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识别工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两个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与最优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城市群内部的地级市之间效率值存在少部分两极分化的现象;3)工业生态效率受科技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对于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与科技研发投入对于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水平和增强科技研发投入质量以实现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为此,通过强化城市群内外部的融合发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提高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水平,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态效率 SBM模型 TOBIT模型 地理探测器模型 成渝经济圈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研究
6
作者 向鹏成 游昀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197,共9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与节点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分布存在差异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已演变形成以成都、重庆双核心为引领,以遂宁、南充、合川等城市为次核心的非均衡区域铁路网络;随着铁路站点与线路的增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逐渐呈现小世界特性,核心-边缘的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第二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高于第一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且区域边缘节点城市的中心性指标提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交通网络演化 复杂网络 区域交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7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评价
8
作者 陈昌洪 唐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依据能值理论与方法,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数据,计量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等系统指标,通过能值自给率...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依据能值理论与方法,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数据,计量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等系统指标,通过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可持续指标等能值指标分析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状况,得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性良好、具有农业绿色发展竞争优势、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等结论,据此提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能值分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的现实审视与困境突破
9
作者 韦吉飞 唐铃博 汪桠如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5期90-100,共11页
作为与产业发展和民生就业关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已经具备充分的认知动力,包括由经济利益驱使、团队协作、管理调控需要等构成的外源动力及区域发展需要构成... 作为与产业发展和民生就业关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已经具备充分的认知动力,包括由经济利益驱使、团队协作、管理调控需要等构成的外源动力及区域发展需要构成的内源动力。协同理论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提升的理论向导,对标首都经济圈进一步发现成渝职业教育协同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战略顶层设计、资源同城共享、产教同化激励、健全共同体平台等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职业教育 协同提升
下载PDF
以行政协同治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范例
10
作者 刘敏 李小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5,共16页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区域协同发展 行政协同治理 区域协同新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机关事务协同标准化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成渝城市群智慧化治理
11
作者 马庆禄 张丽 王欣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4-62,共9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成因复杂、种类多样、影响广泛等特点给城市群治理建设带来挑战。为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缺少行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信息管理存在疏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纵向链条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成因复杂、种类多样、影响广泛等特点给城市群治理建设带来挑战。为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缺少行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信息管理存在疏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纵向链条过长、城市群社区智治水平有待提升、城市交通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急管理联动指挥机制,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智慧化,构建成渝一体化智慧城市政务系统,提高智慧城市群社区智治水平,实现基于新技术的智慧化交通治理等,从而不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智慧城市 城市群治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科教融汇问题研究
12
作者 南海 刘烁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国家战略行动。科技创新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创新指数在各系统中已位居第二。在现阶段该经济圈建设中科技创新以及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内容的科教融汇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主要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国家战略行动。科技创新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创新指数在各系统中已位居第二。在现阶段该经济圈建设中科技创新以及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内容的科教融汇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发展合力与科教融汇产出不足、战略科技人才队伍整体不强、科教融汇效果不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大学城与科学城“联动”以建设培育成渝科技教育生态圈,促使“塔尖”“塔基”人才同频共振以建设培育成渝科技人才生态圈,助推企业主体、政校两翼协同驱动以建设培育成渝科技产业生态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深度介入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科技创新 科教融汇 高等职业院校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13
作者 严红 邓益婷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6,103,共13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具有创新驱动、环境友好、融合发展等特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在“结构性陷阱”...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具有创新驱动、环境友好、融合发展等特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存在“结构性陷阱”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等问题,应从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全域开放合作、促进成渝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扩大开放
下载PDF
区域夜间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提升路径: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14
作者 黄世坤 《城市观察》 2024年第2期71-80,161,162,共12页
本文构建了包括供给需求逻辑、政市关系逻辑、空间布局逻辑、竞合优势逻辑在内的区域夜间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据此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夜间经济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亮点纷呈,多地高度重视、政策密集出台,初步形成双城引领、多点开花的空... 本文构建了包括供给需求逻辑、政市关系逻辑、空间布局逻辑、竞合优势逻辑在内的区域夜间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据此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夜间经济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亮点纷呈,多地高度重视、政策密集出台,初步形成双城引领、多点开花的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竞合优势,但也存在业态供给亟待丰富创新、政府作用未充分发挥,空间布局缺乏系统规划,竞合优势有待增强等问题。成渝双城经济圈夜间经济能级提升可从四个层面着手: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形成供需适配的市场供给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展现更加积极的政府作为;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经济圈夜间经济新地理;立足资源禀赋,塑造区域夜间经济竞合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成渝双城经济圈 文旅消费集聚区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于耦合协调度与互动关系的分析
15
作者 杜雪锋 赵澳 《数量经济研究》 2024年第2期145-163,共19页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相关关...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相关关系进行实证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性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各指标对制造业产业创新与开放合作影响关联度较高;各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发展耦合度高,相互作用影响强烈,但存在低水平抑制现象,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城市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数字经济 制造业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研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兼谈科技研发中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实现之路径
16
作者 南海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国家战略行动,科技研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该经济圈建设在科技研发方面主要面临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有待充实、整合与优化,协同创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国家战略行动,科技研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该经济圈建设在科技研发方面主要面临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有待充实、整合与优化,协同创新活力亟待激发、能力有待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科技研发、行业企业的结合严重不足,多数高职院校游离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协同攻关之外。建议增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性,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建设,通过科教融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在科技研发中的应有价值。全面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协同,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独特功能,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充分的科学技术与技能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科技研发 高等职业教育 科教融汇
下载PDF
SO_2 emission cap planning for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被引量:3
17
作者 Peng Yi Ning Duan +2 位作者 Fahe Chai Yaxuan Xu Youjiang 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2-146,共5页
The SO 2 emission sources of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were divided into 556 emissions units according to four different categories,which are city,industry,point sources,and area sources.The CALPUFF model wa... The SO 2 emission sources of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were divided into 556 emissions units according to four different categories,which are city,industry,point sources,and area sources.The CALPUFF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unit,and consequently obtain an influence-transferring matrix.To ensure that the SO 2 concentrations of 46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meet air quality standards,an emission optimiz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optimal emissions of each emission unit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enarios.The result showed the optimal emissions of SO 2 by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industries.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restricting and optimizing development,corresponding planning programs were developed for every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SO2 emission cap planning optimal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川渝省际毗邻经济新区户籍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川渝高竹新区为例
18
作者 周长明 朱家巡 朱斌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重庆市、四川省积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两地交界地区携手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着力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产城景乡深度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囿于行政区划、经济基础... 重庆市、四川省积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两地交界地区携手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着力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产城景乡深度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囿于行政区划、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等因素,川渝高竹新区规划范围内的渝北区、邻水县两地的户籍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上差别较大。为提升川渝高竹新区吸引企业和人才的能力、增强户籍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应遵循经济建设“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坚持以行政区经济理论、府际关系理论、跨域治理理论为指导,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高竹新区 户籍制度改革 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NPP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帅 辛宇 辜寄蓉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NPP时空变化及与气候的关系,基于MOD17A3产品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2001—2020年植被NPP演变趋势,分析植被NPP变化特征,结合ANUSPLIN插值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植被...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NPP时空变化及与气候的关系,基于MOD17A3产品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2001—2020年植被NPP演变趋势,分析植被NPP变化特征,结合ANUSPLIN插值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植被NPP整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增长率为7.53 g C·m^(-2)·a^(-1),同时植被NPP均值分布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2)研究区内气候因子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在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以及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部分地区气温与植被NPP负相关关系明显,其呈正相关关系的区域广泛分布在成渝城市群的中部和东部;降水与植被NPP呈正相关关系的区域面积占比达到92.46%。(3)研究区主要受非气候因子影响,面积占比高达86.87%,说明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愈来愈烈,研究人为影响应是成渝城市群生态修复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圈 NPP变化 ANUSPLIN插值 气候驱动
下载PDF
基于“极化—涓滴”理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研究
20
作者 江雅婷 赵伟 +1 位作者 骆佳玲 谢海浪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量为休耕规模约束条件,得出目标年可休耕规模共397.66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35.11%,呈“中”“东”两大主要集聚区。(3)根据综合休耕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休耕区、重点休耕区、有条件休耕区和后备休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休耕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结论:休耕地分区受“极化度”和“休耕规模”双重约束,未来应关注耕地健康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区开展休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分区 “极化—涓滴”理论 粮食安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