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投信仰与城投债的定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宝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0-471,共12页
探讨了如何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尽管新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再为任何机构提供担保”,但城投债的市场价格表明,投资者仍然相信地方政府会为城投债提供隐性担保,即存在所谓的“城投信仰”。将城投... 探讨了如何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尽管新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再为任何机构提供担保”,但城投债的市场价格表明,投资者仍然相信地方政府会为城投债提供隐性担保,即存在所谓的“城投信仰”。将城投信仰定义为市场价格中所隐含的“政府为城投债提供担保的概率”,分析了政府提供担保和无担保两种状态下的城投债价格。利用期权定价理论给出了考虑城投信仰的城投债定价公式,并给出利用城投债交易价格数据测算城投信仰的方法和实例。本文的方法基于城投债的产品层面而非行业层面,在城投信仰面临分化的情况下,可更深入地研究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价格的影响,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担保 城投债 城投信仰 债券定价
下载PDF
气候风险对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琨 边源 +1 位作者 张大永 姬强 《环境经济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08-131,共24页
随着全球变暖,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趋加强,气候风险已经成为资产定价过程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频发的气候灾害与环境政策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条件雪上加霜。本文以城投债发行成本为视角,研究了气候风险对地方政府融资成... 随着全球变暖,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趋加强,气候风险已经成为资产定价过程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频发的气候灾害与环境政策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条件雪上加霜。本文以城投债发行成本为视角,研究了气候风险对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风险显著增加了城投债的发行成本,导致地方政府融资成本上升,并且这种影响是气候物理风险和气候转型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主动进行环境信息公开与获得较高外部评级能够削弱气候风险对地方政府融资的负面作用,这是由于降低了环境信息不对称与增强了市场对环境信息的验证作用。本文认为,城投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其资金用途通常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气候风险对其发行成本的上升作用将进一步恶化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公开环境信息以降低气候风险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环境信息公开 城投债
下载PDF
数据要素与城投债定价: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9
3
作者 欧阳伊玲 王愉靖 +1 位作者 李平 高昊宇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203,共30页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级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城投债券的发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降低了当地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平均效应为11.5个基点。机...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级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城投债券的发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降低了当地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平均效应为11.5个基点。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成本,信息溢价降低;同时,大数据赋能投资者进行外部监督,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促使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下降。公共服务、社会民生和经济类等与城投业务相关的数据发挥了主要作用,且公共数据开放的整体质量越高,利差的降低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推动形成数据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存在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城投债 信用利差
原文传递
资产减值信息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测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宏 陈韵竹 刘天红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2-153,共22页
高企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成为威胁财政金融安全的潜藏风险点,如何及时有效预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成为债务治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省级层面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汇总,借助城投债... 高企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成为威胁财政金融安全的潜藏风险点,如何及时有效预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成为债务治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省级层面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汇总,借助城投债考察微观会计信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宏观预测价值。研究发现,第一,汇总资产减值蕴含了隐性债务风险的实质性信息,能够有效预测地方政府未来隐性债务风险。第二,资产减值信息通过对财政实力和隐性债务负担的前瞻性反映发挥预测功能。汇总资产减值越高,市场投资者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越弱。第三,不同计提动机、减值可转回性以及不同资产的减值具有差异化预测能力。第四,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及政府干预削弱了资产减值对隐性债务风险的预测效度。本文结论拓展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测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健全现有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完善隐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隐性债务风险外溢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宏观经济预测 资产减值 城投债
原文传递
中国城投债风险溢价的及时性度量与预测——基于适应性网络自回归算法的分析
5
作者 李欣珏 夏红玉 牛霖琳 《计量经济学报》 CSSCI CSCD 2023年第1期259-285,共27页
债券风险溢价是衡量债券风险的晴雨表,使用网络自回归模型(NAR)对高维的城投债风险溢价进行建模有助于研究系统性风险外溢效应.简单的NAR模型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实现降维,但所估计的网络外溢平均效应可能忽略了网络节点的异质性影响,... 债券风险溢价是衡量债券风险的晴雨表,使用网络自回归模型(NAR)对高维的城投债风险溢价进行建模有助于研究系统性风险外溢效应.简单的NAR模型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实现降维,但所估计的网络外溢平均效应可能忽略了网络节点的异质性影响,且忽略了系统因政策或外部冲击产生的结构性变化.本文构建了时变参数和异质性溢出效应的适应性算法模型,提出了有效的适应性网络自回归算法(ANAR),以及时探测参数与解释变量的最大化同质区间,实现在及时探测参数结构性变化的同时,也能对最佳解释变量进行实时选择.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省级城投债风险溢价网络进行建模分析和预测,我们发现:1)适应性网络自回归算法ANAR相比其他预测模型在城投债风险溢价的样本外预测中具有显著的预测优势. 2)从同质区间识别角度来看,相比于2016年与2017年, 2018年与2019年ANAR模型的同质性区间变得更短,说明市场短期不确定性风险上升,我国城投债在这一段时期内也相应出现了短期风险溢价高于长期风险溢价的“倒挂”现象. 3)从变量选择结果来看,不同省份城投债风险在不同时间决定网络外溢风险的作用不同,被算法以较高频率识别到的风险溢出省份多具有风险溢价较高、风险溢价波动较大以及债券发行数量较多的特征.债券平均规模与债券剩余期限的网络节点效应对债券未来风险溢价也有较大影响.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对政策部门和投资者实时监控和预测城投债风险具有实用性和参考价值,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债务风险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风险溢价 网络风险 适应性网络自回归算法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债务隐忧及其风险传导--基于国债收益率与城投债利差的分析 被引量:97
6
作者 牛霖琳 洪智武 陈国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95,共13页
本文使用5年期城投债与国债的利差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市场化代表因子,采用无套利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扩展模型,在保证各期限国债定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对2009年至2014年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城投债利差的周数据联合建模,研究两... 本文使用5年期城投债与国债的利差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市场化代表因子,采用无套利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扩展模型,在保证各期限国债定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对2009年至2014年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城投债利差的周数据联合建模,研究两者的联合动态与风险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债收益率:一是"避风港效应",当城投债风险上升时,作为较安全资产的国债价格被推升、中短期预期收益率下降;二是"补偿效应",城投债风险可能引致系统性风险,增加国债收益率中的风险溢价。样本期内"避风港效应"强于"补偿效应"。本文的结构性建模思路为即时有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务风险 城投债利差 国债收益率 无套利Nelson-Siegel扩展模型
原文传递
腐败治理与城投债信用风险:基于中纪委地区巡视的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凤羽 王空 史永东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7-178,共22页
本文从腐败治理视角探讨城投债信用风险成因和化解的路径,以2013-2014年中纪委开展的地区巡视作为外生冲击,考察中央政府主导的腐败治理如何影响城投债信用风险。研究发现,中纪委地区巡视显著降低了被巡视地区城投债信用利差,这种降低... 本文从腐败治理视角探讨城投债信用风险成因和化解的路径,以2013-2014年中纪委开展的地区巡视作为外生冲击,考察中央政府主导的腐败治理如何影响城投债信用风险。研究发现,中纪委地区巡视显著降低了被巡视地区城投债信用利差,这种降低作用在腐败程度较高、行政级别较低、财政透明度较差的地区以及采用抵押或质押担保方式的城投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结论表明,地方政府腐败是中国城投债信用风险累积的重要原因,而中央政府主导的腐败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信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纪委地区巡视 城投债 信用利差 腐败治理
原文传递
市场约束能够降低地方债风险溢价吗?——来自城投债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59
8
作者 朱莹 王健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72,共17页
本文从城投债风险溢价的视角,以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市场约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发自还"试点产生的市场约束能显著降低城投债的... 本文从城投债风险溢价的视角,以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市场约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发自还"试点产生的市场约束能显著降低城投债的风险溢价。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不透明和财政不平衡会抑制市场约束效应,具体表现为"自发自还"试点降低城投债风险溢价的效果在财政透明度高和财政较平衡的地区更显著,而在财政透明度低和财政不平衡的地区则不显著。本文的启示是:目前财政体制改革滞后于政府融资机制的改革,阻碍了政府债务市场化治理的进程。因此,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约束 城投债风险溢价 财政透明度 财政不平衡
原文传递
城投债中的地方政府信用——隐性担保还是隐性担忧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4-61,共18页
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能否降低城投债的发行利差的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我国债券市场2010-2015年间发行的1713只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信用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表现为隐性担保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而在财政... 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能否降低城投债的发行利差的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我国债券市场2010-2015年间发行的1713只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信用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表现为隐性担保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而在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却表现为隐性担忧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信用评级则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信用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差异化影响。本文为现有研究的争议提供了解释,并且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隐性担忧 信用评级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与新增隐性债务——基于城投债发行规模与定价的分析 被引量:56
10
作者 邱志刚 王子悦 王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60,共19页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置换 城投债 地方政府债券 隐性担保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市级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土地财政与房产市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勃 张婕 马光荣 《金融发展》 2019年第1期67-81,共15页
2009年后,城投债逐步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准市政债券,其发行行为受到所在城市诸多因素的影响,反过来也折射出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随着2015年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地方债置换工作启动,全国1.2万... 2009年后,城投债逐步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准市政债券,其发行行为受到所在城市诸多因素的影响,反过来也折射出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随着2015年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地方债置换工作启动,全国1.2万家地方融资平台步入转型,但进展相对缓慢,城投债务管理令人担忧。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将其上升到维护国家财政安全的高度,因此城投债的发行行为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以2008-2016年我国284个市级城投债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土地出让收入和房产市场相关要素会显著影响城市的发债规模和成本,发债规模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上涨而增加,发债成本则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而增加。进一步地,我们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房产市场和土地财政不仅是债务偿还的直接来源之一,而且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风向标,其正向发展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积极,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良好,间接加强了地方政府为城投债发行提供的隐性担保。但一旦房地产市场状态低迷,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城投债发行也会受到波及,地方政府应合理把控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程度,避免出现过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房产市场 城投债发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