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es Cold Plasma Affect Breaking Dormancy and Seed Germination? A Study on Seeds of Lamb's Quarters(Chenopodium album agg.) 被引量:5
1
作者 Bozena ERA Michal ERY +2 位作者 Vitězslav TRANAK Petr PATENKA Milan TICHY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50-754,共5页
Low-pressure discharge is applied for stimulation of germination of two seed lots of Lamb's Quarters (Chenopodium album agg.) with different starting germinations (17%, 8%) an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ormancy. Di... Low-pressure discharge is applied for stimulation of germination of two seed lots of Lamb's Quarters (Chenopodium album agg.) with different starting germinations (17%, 8%) an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ormancy. Different exposition durations with cold plasma treatment were applied. The variable of the ratio cumulative germination was calculated. The Richards' equation was used for curve-fitt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growth curves. Population parameters, namely Vi - viability, Me - time, Qu - dispersion, and Sk - skewness, counted from the curves described the germination rate we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Qu confirmed the erratic dormancy and gradual germination of Lamb's Quarters. No difference in the Me parameter was found between two tested seed lots, and no interspecies characteristics were changed using low-pressure discharg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lasma treatment changed seed germination in Lamb's Quarters s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opodium album FITTING treatment parameter. seed germination low-pressure discharge plasma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Chenopodium album L.
2
作者 Zebi XIE Zining LIANG Yiyuan ZHO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1年第4期13-15,共3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nopodium album L.[Methods]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adopted.[Results]The xylem vessels and fiber bundles of the ro...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nopodium album L.[Methods]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adopted.[Results]The xylem vessels and fiber bundles of the roots are arranged into 3-4 intermittent ring belts in a concave-convex pattern,alternately with the parenchymal cell ring belts;and the xylem rays vary in width.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stems is polygonal;there are parenchyma cells at the corners of the cortex;there are many vascular bundles of varying sizes;and calcium oxalate clusters are common in the medulla and cortex.There are 2 to 4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main leaf vein,peltate;and fiber bundles exist below the phloem.The powder is characterized by numerous clusters of calcium oxalate,which are uniform in size,sharp at edges and corners.[Conclusions]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crude dr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opodium album L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Cross section PHARMACOGNOSY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Chenopodium album L. Pollen Structure
3
作者 Leila Amjad Mahsa Shafigh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2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花粉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控制污染 生物效应 细胞组织 开发效果
下载PDF
Antifungal Potential of Chenopodium album L. against Chickpea Blight
4
作者 Khajista Jabeen Aqsa Zahid Sherazi Sumera Iqb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4年第1期69-75,共7页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鹰嘴豆 最低抑菌浓度 疫病 叶提取物 生物测定 乙酸乙酯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Chenopodium album L. through the Allelopathic Effect of Mangifera indica L.
5
作者 Mardi Mohamed Algandaby Eman Taha El-Kenany Salama Mohamed EI-Darier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3期230-237,共8页
关键词 化感作用 管理 芒果 水提取物 生长速度 生物除草剂 抑制作用 化感物质
下载PDF
Evolutionary divergence in Chenopodium and validation of SNPs in chloroplast rbcL and matK genes by allele-specific PCR for development of Chenopodium quinoa-specific markers 被引量:1
6
作者 Rajkumari Jashmi Devi Nikhil K.Chrungo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2-42,共11页
The genus Chenopodium comprises about 150 species, of which Chenopodium quinoa and C. album are important for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variation in qualitativ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plants and SNPs in ... The genus Chenopodium comprises about 150 species, of which Chenopodium quinoa and C. album are important for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variation in qualitativ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plants and SNPs in chloroplast rbc L and mat K gene sequences in 19 accessions representing C. quinoa and C. album indicated that the accessions IC-411824 and IC-411825,which have white seeds, belong to C. quinoa rather than C. album. This observation was also supported by a time tree that indicated IC-411824 and IC-411825 to be a sister clade to accessions of C. quinoa with an estimated age of 1.2 Mya. Whereas multiple alignments of rbc L gene sequences from the 19 accessions revealed 1.26% parsimony-informative sites with 0.68%interspecific sequence diversity, alignment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amplicons representing the mat K gene revealed 4.97% parsimony-informative sites and 2.81% interspecific sequence diversity. Validation of SNPs in the cp rbc L and mat K regions of 36 accessions belonging to C. quinoa and C. album was performed by allele-specific PCR with primers carrying a single base change at the 3′ end. We report the first C. quinoa-specific SNP-based primer, R1RQ-AFR,designed from rbc L sequences, that could differentiate quinoa from 64 genera including13 species of the genus Chenopodium. With an estimated age of 10.5–4.1 million years(Myr), the Himalayan chenopods are evolutionarily younger than the Andean chenopods. The results establish the paraphyletic origin of the genus Chenopo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opodium quinoa chenopodium album Million years ago(My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Allele-specific primer extension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7
作者 刘晓芳 程亮 郭青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为筛选适合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在转录组数据(NCBI登录号为:SRA:SRR12674257)分析的基础上,以PA-2不同时间胁迫的藜叶片为材料,分析藜中ACT-1、TUB-1、GAPDH、eEF1α、eIF3、UBQ、PTB、COX10、UPL6、TIP41L... 为筛选适合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在转录组数据(NCBI登录号为:SRA:SRR12674257)分析的基础上,以PA-2不同时间胁迫的藜叶片为材料,分析藜中ACT-1、TUB-1、GAPDH、eEF1α、eIF3、UBQ、PTB、COX10、UPL6、TIP41L、RAN-B1和IDH-5等12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Δ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及RefFinder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内参基因COX10是PA-2不同时间胁迫下藜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最优组合是COX10+eEF1α。通过分析藜ACC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验证了内参基因的可靠性,为今后杂草藜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基因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 QRT-PCR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植物藜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机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姚世响 油天钰 +3 位作者 徐栋生 李秀明 王浚桉 兰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09-2918,共10页
新疆干旱区分布的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的种子有黑色和褐色两种类型。对藜的异型性种子从形态结构、不同环境因素及激素或化学物质对萌发的影响以及同工酶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萌发及适应异质环境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新疆干旱区分布的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的种子有黑色和褐色两种类型。对藜的异型性种子从形态结构、不同环境因素及激素或化学物质对萌发的影响以及同工酶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萌发及适应异质环境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藜的异型性种子在形态结构、萌发休眠特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黑色种子种皮厚且硬,休眠,萌发慢,萌发率低;褐色种子种皮薄而软,不休眠,萌发快且萌发率高;(2)黑色种子的休眠可通过切除胚根外缘种皮得以完全解除;(3)赤霉素、乙烯利对黑色种子的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KNO3可较显著促进黑色种子的萌发;协同使用乙烯利和KNO3时,可显著提高黑种子萌发率,完全打破休眠;(4)黑色种子和褐色种子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谱带存在差异;(5)黑色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而褐色种子则对光不敏感;低温贮藏对二者的萌发均无显著影响,尽管黑色种子的萌发率有波动。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黑色种子的休眠是内源(胚)和外源(种皮)因素共同所致。藜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机理的形成是其对新疆干旱区异质化环境的高度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异型性 黑色种子 褐色种子 干旱区 异质化环境 休眠
下载PDF
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孙存华 李扬 +1 位作者 贺鸿雁 杜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6-419,共4页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n达到9.34μmol CO2·m^-2&...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n达到9.34μmol CO2·m^-2·s^-1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Pn为4.26bμmol CO2·m^-2·s^-1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孔调节。在400μmol·mol^-1CO2浓度下藜的光饱和点(LSP)为1350μmol CO2·m^-2·S^-1左右,光补偿点(LCP)为22.5μmol CO2·m^-2·s^-1左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5μmol CO2·mol^-1 photons。二氧化碳饱和点(CSP)在976μmol CO2·mol^-1左右,二氧化碳补偿点(CCP)在40μmol CO2·mol^-1左右,羧化效率(CE)为0.1132μmol CO2·m^-2·s^-1。说明藜是一种具有较强耐荫能力的C3型阳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饱和点 表观光量子效率 CO2补偿点 阳性耐荫植物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存华 李扬 +4 位作者 杜伟 金会丽 王东升 陈湘玲 徐新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5-720,共6页
通过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来研究生长期的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以期望为干旱农业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的藜为材料,用称重控制浇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藜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 通过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来研究生长期的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以期望为干旱农业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的藜为材料,用称重控制浇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藜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午休"现象(13:00)且受气孔限制;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8:00。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藜相比,干旱胁迫下藜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二氧化碳饱和点(CSP)和羧化效率(CE)均降低,分别为1 200μmolphoton.m-2.s-1、8.01μmol CO2.m-2.s-1、0.016 1μmol CO2.mol-1photons、1 200μmol CO2.mol-1、0.017 6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LCP)、二氧化碳补偿点(CCP)升高,分别达到44.88μmol photon.m-2.s-1、和46μmol CO2.mol-1,干旱使藜的光合能力下降。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能力虽有所下降,但与其它C3植物相比仍具有较强的CO2同化能力。藜是一种耐旱力较强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光舍特性 CO2同化能力 耐旱力
下载PDF
藜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盐响应生理机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晓荣 姚世响 +1 位作者 陈莎莎 兰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39-8147,共9页
种子异型性是植物适应异质生境的重要策略,异型性对后代植株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具有种子异型性的荒漠植物藜为材料,测定了异型种子后代植株在不同浓度(0,50,300 mmol/L)Na Cl胁迫下的表型及与耐盐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探讨了异型种... 种子异型性是植物适应异质生境的重要策略,异型性对后代植株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具有种子异型性的荒漠植物藜为材料,测定了异型种子后代植株在不同浓度(0,50,300 mmol/L)Na Cl胁迫下的表型及与耐盐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探讨了异型种子后代植株之间对盐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褐色种子后代植株在各浓度盐胁迫下的表型(株高、分枝数)均优于黑色种子。对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褐色种子植株除电导率显著低于黑色种子植株外,氧化损伤指标(氧自由基、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SOD、CAT、POX)活性、抗氧化剂(Car、As A)含量、渗调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含量等在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暗示,藜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的早期生长表型在盐胁迫下所产生的差异可能是由种子胚的大小及萌发快慢差异所导致,而这种差异并未引起盐胁迫下两种植株抗氧化系统响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 抗氧化系统 盐胁迫
下载PDF
藜的营养成分及作为新型蔬菜资源的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存华 李扬 +2 位作者 贺鸿雁 杜伟 陈小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8-601,共4页
对藜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作为新型蔬菜进行了评价。藜具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β-胡萝 卜素,以及Fe、Zn、Mn和Cu等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种类达17种,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藜种子中粗脂 肪的含量是16.4%,含有多种油酸,其中亚油... 对藜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作为新型蔬菜进行了评价。藜具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β-胡萝 卜素,以及Fe、Zn、Mn和Cu等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种类达17种,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藜种子中粗脂 肪的含量是16.4%,含有多种油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达 53.86%。还讨论了藜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及食用处理方法。并认为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前景 的野生蔬菜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生物学特性 野生蔬菜资源
下载PDF
化感物质对白藜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巧峡 李腾腾 +2 位作者 高加来 赵庆芳 杨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9-564,共6页
白藜(Chenopodium alb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其他耕地作物以及果园里常见杂草,试验选用阿魏酸、香草酸、可可碱、茶碱、木樨草素、槲皮黄素6种化感物质,通过对白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化感作用研究,为... 白藜(Chenopodium alb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其他耕地作物以及果园里常见杂草,试验选用阿魏酸、香草酸、可可碱、茶碱、木樨草素、槲皮黄素6种化感物质,通过对白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化感作用研究,为其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6种化感物质对白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物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效应与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浓度明显相关。当6种化感物质的浓度为1mmol.L-1时,除香草酸与可可碱外,其余均使白藜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其中茶碱、槲皮黄素和木樨草素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6种化感物质在较低浓度下,均促进了白藜的种子萌发。随着阿魏酸、茶碱、槲皮黄素和木樨草素4种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浓度为1mmol.L-1时,对幼苗体内SOD和CAT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木樨草素外表现出相反的趋势,1mmol.L-1的阿魏酸、茶碱和槲皮黄素对PO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白藜 种子萌发 抗氧化物酶
下载PDF
重金属Pb(Ⅱ)对3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虎瑞 苏雪 +1 位作者 晏民生 孙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2-367,共6页
以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 Bunge)、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和白藜(Chenopodium album L.)3种藜科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0、50、150、300、600、800、1000mg.L-1)的Pb(Ⅱ)处理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以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 Bunge)、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和白藜(Chenopodium album L.)3种藜科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0、50、150、300、600、800、1000mg.L-1)的Pb(Ⅱ)处理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Ⅱ)浓度为50和150mg.L-1时,珍珠猪毛菜和地肤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b(Ⅱ)浓度为150mg.L-1时,对白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明显影响,Pb(Ⅱ)浓度大于300mg.L-1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对白藜和地肤的抑制大于珍珠猪毛菜。3种植物的种子活力指数除珍珠猪毛菜在50mg.L-1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处理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Pb(Ⅱ)浓度为50mg.L-1时,对3种植物的胚根长和胚芽长都影响不大,随着Pb(Ⅱ)浓度的升高,对3种植物的胚根长和胚芽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地肤和白藜的抑制强度更大。地肤和白藜幼苗分别在Pb(Ⅱ)浓度为300和600mg.L-1时死亡,当Pb(Ⅱ)浓度达到1000mg.L-1时,珍珠猪毛菜仍可生长,但生长比较缓慢。3种植物幼苗对Pb(Ⅱ)的耐受性为:珍珠猪毛菜>白藜>地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Ⅱ) 藜科 珍珠猪毛菜 白藜 地肤 萌发
下载PDF
PEG6000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存华 李扬 +5 位作者 贺鸿雁 杜伟 金会丽 王东升 陈湘玲 徐新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784-7786,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藜的耐旱机理,为藜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藜幼苗长到六叶期时,浓度分别为0、5%、10%、20%的PEG6000进行渗透胁迫处理,分别处理01、、35、、7和9 d后从植株上部第3~5叶片功能叶片进行各项生理... [目的]为了探讨藜的耐旱机理,为藜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藜幼苗长到六叶期时,浓度分别为0、5%、10%、20%的PEG6000进行渗透胁迫处理,分别处理01、、35、、7和9 d后从植株上部第3~5叶片功能叶片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在5%PEG胁迫下,藜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慢增加,相对含水量(RWC)下降较小,在10%、20%PEG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甜菜碱含量先升后降,RWC下降幅度较大。10%PEG胁迫的第5天藜幼苗叶片RWC降到62%,叶片开始萎焉;20%PEG胁迫的第3天RWC降到61.9%,叶片开始出现萎焉现象,第7天RWC降到48.6%,叶片干黄。5%、10%2、0%PEG胁迫到第7天时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7.64、10.92、9.4倍。[结论]藜对适度的渗透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高浓度、长时间的PEG渗透胁迫会对藜造成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 渗透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不同盐胁迫对新疆耐盐植物藜叶片钾、钠元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姚世响 陈莎莎 +1 位作者 徐栋生 兰海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81-2284,共4页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具有应用前景的盐生及耐盐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NaCl和KCl长期胁迫下新疆耐盐植物藜叶片K和Na元素的含量,以半定量RT...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具有应用前景的盐生及耐盐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NaCl和KCl长期胁迫下新疆耐盐植物藜叶片K和Na元素的含量,以半定量RT-PCR方法对参与离子转运的3个基因NHX,VP1和VAP-C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就不同盐胁迫对K和Na元素含量影响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1)藜在低浓度NaCl胁迫时可选择性吸收钾离子,从而避免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积累;(2)藜在高浓度NaCl胁迫时有较强的富集钠离子能力,过量的钠离子可通过液泡膜离子转运系统区隔至液泡,进而维持细胞质内正常的钾钠离子平衡;(3)藜不能耐受高浓度KCl胁迫,可能与其在细胞质内积累大量的钾钠离子有关。研究初步表明,藜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NaCl胁迫,且对Na+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这为今后利用其改良盐渍化土地及开发这一耐盐植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植物 钾、钠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离子转运基因
下载PDF
藜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松艳 张沐新 +1 位作者 吴月红 杨晓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应用正、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从藜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槲皮素3-O-β-D-呋喃芹糖(1→2)-O-[α-L-鼠李糖(1→6)]-β-D... 应用正、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从藜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槲皮素3-O-β-D-呋喃芹糖(1→2)-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2).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黎的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大肠埃希菌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三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及处理后植株体内莽草酸积累量差异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景超 张朝贤 +3 位作者 黄红娟 魏守辉 张猛 郭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1-474,共4页
为明确不同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藜Chenopodium album为供试材料,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吸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草甘膦对3种杂草的抑制中浓度(GR50),以及不同剂量处理后杂草体内莽草... 为明确不同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藜Chenopodium album为供试材料,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吸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草甘膦对3种杂草的抑制中浓度(GR50),以及不同剂量处理后杂草体内莽草酸积累量的变化。经410 g/hm2(有效成分)的草甘膦处理后,稗体内莽草酸积累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而马唐和藜则表现为缓慢上升,根据此剂量处理下莽草酸积累趋势得出,3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稗、藜和马唐,与生测法的结果一致。经820~3 280 g/hm2(有效成分)的草甘膦处理后,3种杂草体内莽草酸积累量从第2 d开始急剧升高,增长速率随着草甘膦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加大;处理后稗、马唐和藜体内莽草酸积累量最高值差异显著,分别为1 137.9、4 989.7和2 084.2μg/g,为各自对照水平的16.7、23.7和82.9倍。该研究结果可为系统检测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敏感性 莽草酸 马唐
下载PDF
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樊青玲 张耀兮 李天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72-675,共4页
为了探讨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柱法对藜叶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以Vc作对照,对分离纯化的芦丁、乙酸乙酯浸膏和正丁醇浸膏进行DPPH·、O2-·和·OH的清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柱法对藜叶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以Vc作对照,对分离纯化的芦丁、乙酸乙酯浸膏和正丁醇浸膏进行DPPH·、O2-·和·OH的清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对DPPH·、O2-·、·OH均具有清除作用,且与浓度呈量效关系,芦丁对·OH清除效果优于Vc,芦丁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能力,其IC50为0.0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叶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藜科植物藜和灰绿藜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艳霞 兰欣欣 +2 位作者 曹婧 张晶华 兰海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1-1518,1459,共9页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研究的关键,目前对藜科耐盐(盐生)植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中所用内参基因的报道较为有限。该研究利用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个内参基因分析软件,对已选择过的β-TUBULI...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研究的关键,目前对藜科耐盐(盐生)植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中所用内参基因的报道较为有限。该研究利用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个内参基因分析软件,对已选择过的β-TUBULIN、β-ACTIN、GAPDH 3个常用候选内参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在Na Cl和PEG胁迫下藜和灰绿藜中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Ge Norm、Norm Finder内参软件分析在Na Cl和PEG胁迫下,GAPDH是藜和灰绿藜中均共同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同时在藜和灰绿藜中也有各自表达较稳定的内参基因,β-ACTIN在藜中稳定表达,β-TUBULIN则在灰绿藜中稳定表达。对相同科不同种的植物内参基因表达差异进行比较,内参基因在相同科中具有相同稳定表达的内参;对相同胁迫下两种不同植物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内参基因的选择需根据实际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而定。基于3个分析软件对以上3个常用内参基因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了在藜科植物藜和灰绿藜中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为藜和灰绿藜胁迫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绿藜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