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hepaizi Uplift and its Control on Stratigraphic Deposition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NI Minjie CHEN Shi +3 位作者 LIU Zichao SHANG Fengkai QI Jiafu WANG Lish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60-1075,共16页
Geological mapping,interpreted cross sections,structural analyses and residual thickness ma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w... Geological mapping,interpreted cross sections,structural analyses and residual thickness ma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which is a NW-SE trending structu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The NS-trending faults show an important transpressional phase during the Late Permian,as demonstrated by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variations.A major compressional thrusting and strike-slip phase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created a series of NW-SE faults that originated by the large-scale uplift event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Faults were reactivated as thrust and dextral strike-slip faults.In addition,the angular unconformity observed between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rovide evidence of this tectonic event.Lots of normal fa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records southward tilting and regional derived extensional stres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Neogene.Before that,thick Early Cenozoic strata are widely deposited.The balanced cross-section highlights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evolution seismic section Junggar Basin chepaizi uplift Northern Tianshan
下载PDF
Source and commingling features of light oils from the Chepaizi uplift in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2
作者 ZHANG Zhihuan QIN Liming +5 位作者 LI Wei WANG Chunjiang QIU Nansheng MENG Xianlong ZHANG Zhenying YUAN Dongshan1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2期121-129,共9页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oils from the Tertiary in the west of the Chepaizi uplift in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biodegraded oils derived from the Permian in...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oils from the Tertiary in the west of the Chepaizi uplift in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biodegraded oils derived from the Permian in the study area and crude oils from some adjacent oil fields such as the Chepaizi and Xiaoguai oilfields. Oil source corre-lation shows that light oil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similar n-alkane and isoprenoi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with the coal-derived oils from the Jurassic, and display obvious discrepancy on biomarker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retaceous source rock extracts, inferring that they are probably the mixed oils from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and Cretaceous source rocks. In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geochemical data of coal-derived oils from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ource rocks or crude oils from the Cretaceous, the source and commingling features of the Tertiary crude oils of Well Pai 2 and Well Pai 8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wo sources in the mixed crude oils was estimated, an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原油特征 中国西北 轻质原油 隆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碳同位素组成 煤系烃源岩
下载PDF
低程度风化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与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慧妹 孟凡超 +3 位作者 王千军 陈林 张曰静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78,共12页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风化程度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土壤带、水解带、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母岩带的6层划分方案。利用研究区玄武安山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电阻率4种测井数据,结合过采样算法的决策树模型对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进行分类判别,准确率达87.8%。综合分析认为:低风化程度火山岩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结构带发育程度、横纵向分布等具有非均质性;有利储层发育主要受古地貌和断裂作用的控制,淋滤带、崩解带是主要有利储层发育区,常分布于古地貌的斜坡地带,一般厚度在350 m以内;受断裂作用影响,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可达4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风化程度火山岩 火山岩风化壳结构 决策树判别模型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西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油源分析
4
作者 尹艳芳 常象春 +2 位作者 徐佑德 苏蕾 柳忠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的油源,利用中生界原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法、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典型生物标志物原始质量进行恢复,并对严重生物降解的稠油进行油源...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的油源,利用中生界原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法、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典型生物标志物原始质量进行恢复,并对严重生物降解的稠油进行油源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中生界原油生物降解级别达到6级以上(PM6),可细分为A1、A2两个族群。所提出的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进行油源对比效果显著,证实了A1原油与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具有亲缘性,A2原油可能来自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烃源岩及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混合,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支持和验证了该结论。研究结果对深化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 中生界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东翼中生界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评价
5
作者 苏蕾 常象春 +2 位作者 徐佑德 柳忠泉 史兵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2-1432,共11页
【目的】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资源丰富,但原油生物降解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方法】为明确车排子凸起东翼中生界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对车排子凸起东翼侏罗纪和白垩纪储层样品抽提出的饱和烃和芳香烃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目的】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资源丰富,但原油生物降解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方法】为明确车排子凸起东翼中生界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对车排子凸起东翼侏罗纪和白垩纪储层样品抽提出的饱和烃和芳香烃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采用分子地球化学指标,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原油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族群。PM(Peters and Moldowan)法分析结果表明Ⅰ_(1)类和Ⅱ_(1)类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达PM7,Ⅰ_(2)类和Ⅳ类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为PM8;Ⅱ_(2)类和Ⅲ_(1)类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为PM9,Ⅲ_(2)类原油生物降解程度为PM9+。基于优化的Manco法求得的MN_(1)值介于19693~215623,Ⅰ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769~919,Ⅱ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768~907,Ⅲ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906~954,Ⅳ类原油的MN_(2)值介于774~817。同一原油族群的Manco数与原油密度、黏度、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与总烃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优化的Manco法成功厘定了生物降解程度在PM7-PM9+的储层样品,与PM等级评价具有一致性。【结论】与PM法相比,优化的Manco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的识别分辨率更高。通过PM法定性评价和优化Manco法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揭示原油物性的变化,对稠油区的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PM法 优化Manco法 中生界 车排子凸起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6
作者 何松 毛广振 +2 位作者 陈虹 唐湘飞 王毛毛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650-664,共15页
车排子凸起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砂岩型铀矿“新地区、新类型、新层位”三新找矿的重点勘查区,近年来在该凸起铀矿找矿有所突破,发现多个工业孔和矿化孔。通过分析车排子凸起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研究沙湾组沉积特征,结合岩心观察和基础... 车排子凸起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砂岩型铀矿“新地区、新类型、新层位”三新找矿的重点勘查区,近年来在该凸起铀矿找矿有所突破,发现多个工业孔和矿化孔。通过分析车排子凸起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研究沙湾组沉积特征,结合岩心观察和基础地质综合图件的编制,探讨构造演化对目的层改造、古水系和含铀成矿流体的控制,并讨论断裂控制油气运移方向,将古氧化带二次还原的机制,明确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对铀成矿的作用。研究认为喜山运动造成北天山的多次抬升,使车排子凸起接受沉积,形成沙湾组辫状河三角洲有利的沉积相带。喜山运动晚期北部扎伊尔山前掀斜抬升,形成南倾的单斜带,开启含铀含氧水的补给窗口。车排子凸起形成演化中发育的断裂构造和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藏不断迁移的通道,造成了沙湾组古氧化带的二次还原,在灰绿色与灰色带砂体界面富集成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组 油气 构造演化 铀成矿 车排子凸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6
7
作者 胡秋媛 董大伟 +3 位作者 赵利 李理 李萧 孔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564,共9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油气资源丰富,其构造演化特征比较独特。基于车排子地区最新的勘探进展,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车排子凸起的基本构造特征及活动参数进行定量研究,同时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时间与空间...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油气资源丰富,其构造演化特征比较独特。基于车排子地区最新的勘探进展,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车排子凸起的基本构造特征及活动参数进行定量研究,同时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车排子凸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车排子凸起自晚石炭世已开始发育,依次经历了强挤压—弱挤压—较弱挤压—弱伸展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初始发育(C3—P)、持续隆升(T—J)、稳定埋深(K—E)和局部伸展掀斜(N—Q)4个演化阶段,其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晚石炭世以来车排子凸起及邻区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变。C3—P时期,受EW向的挤压应力场控制,车排子凸起发生自西向东的"构造逃逸挤压",凸起东侧发育近SN向的红车断裂带,并在凸起主体部位发育大量近SN向次级逆断层;T—J时期,车排子凸起被置于挤压逆冲楔顶部的NW-SE向挤压应力场中,持续发生隆升,先期逆断层部分继承性活动;K—E时期,整体缓慢下沉,稳定埋深;至N—Q时期,转为NNE向的伸展应力场,局部发生伸展掀斜,发育大量NWW向正断层的同时,先期逆断层部分发生构造负反转。受构造应力场控制,区域构造线则经历了由近SN向到NE-SW向,再到近EW向的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断层系统 构造逃逸 构造演化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枝焕 刘洪军 +5 位作者 李伟 费佳佳 向奎 秦黎明 席伟军 朱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32,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稠油 生物降解 油源 运移 成藏过程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枝焕 李伟 +3 位作者 孟闲龙 秦黎明 张振英 袁东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车排子隆起毗邻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近年来已在车排子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分析了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 车排子隆起毗邻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近年来已在车排子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分析了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油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两类地球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别的原油。第一类原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并存在二次充注现象,推测早期充注原油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后期混入了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第二类原油具有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与白垩系湖相泥质烃源岩混源的特点,这类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和姥植比等均表现出煤成油的特征,但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与白垩系烃源岩接近,推测是由于侏罗系煤成油在向上运移成藏过程中,受到成熟度相对较低、生物标志物相对丰富的白垩系烃源岩的浸析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隆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浸染作用
下载PDF
源外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及地质评价——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例 被引量:62
10
作者 沈扬 贾东 +2 位作者 宋国奇 丁咸宝 李茂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9,共9页
在油气近源富集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油气在远离烃源区被发现。对于这部分油气藏如何进行合理的解释?其与烃源区内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有何不同?本文根据油藏(圈闭)—烃源的空间配置和成藏联系,将其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三种类型。与... 在油气近源富集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油气在远离烃源区被发现。对于这部分油气藏如何进行合理的解释?其与烃源区内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有何不同?本文根据油藏(圈闭)—烃源的空间配置和成藏联系,将其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三种类型。与源内相比,源外有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机制。源外成藏虽较源内苛刻,但在一定的条件仍然可以局部富集形成大油气田。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实例进行典型解剖,提出生烃凹陷丰富的烃源、高效的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其得以源外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源外地区作为一个新的勘探领域,具备很大的拓展潜力和空间。在油气勘探中,应注意源外成藏的可能性,并采取针对性的以输导条件为核心的研究思路开展源外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 源内 成藏机理 输导体系 车排子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成藏体系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45
11
作者 沈扬 贾东 +1 位作者 赵宏亮 韩祥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1-588,共8页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远源成藏,新近系油气藏和油气显示基本都在一套厚砂层和其上的薄砂层中,厚砂层和薄砂层之间存在密切的油源联系。针对这一成藏现象,利用区域构造、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化验证据、成藏特征等手段,系统研究车排...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远源成藏,新近系油气藏和油气显示基本都在一套厚砂层和其上的薄砂层中,厚砂层和薄砂层之间存在密切的油源联系。针对这一成藏现象,利用区域构造、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化验证据、成藏特征等手段,系统研究车排子的成藏体系。结果表明,车排子轻质油源岩为侏罗系,主要来自昌吉凹陷西部,油气运移指向为东南到西北方向。区域构造运动形成的白垩系与侏罗系的不整合面和红车断裂的长期活动使得油气能从深部生烃区向浅层凸起区长距离运移。沙湾组一段区域展布的厚砂层高效的横向输导作用是车排子凸起油气规模富集的关键,喜马拉雅期小断层的纵向沟通促成了沙湾组二段薄砂岩性体的最终成藏。白垩系与侏罗系的不整合面-红车断裂-沙湾组一段厚砂层的紧密接触、良好匹配构成了复式、高效的输导格架。通过成藏体系研究,归纳总结了车排子地区的成藏模式,并提出沙湾组二段岩性油气藏和一段上倾尖灭或超覆油气藏是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体系 输导体系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网毯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成藏机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洪军 张枝焕 +2 位作者 秦黎明 朱雷 席伟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0,共7页
根据油气地球化学和油气成藏地质学等相关理论,利用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的地球化学、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等资料,对该地区轻质油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主要源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白垩系... 根据油气地球化学和油气成藏地质学等相关理论,利用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的地球化学、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等资料,对该地区轻质油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主要源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侏罗系烃源岩在新近纪中后期达到生烃高峰,其生成的原油主要沿不整合面或断层运移至白垩系底部或第三系沙湾组储集层中聚集形成背斜型或岩性油气藏,部分油藏混有白垩系低成熟原油;轻质油成藏过程中,储层沉积速率大,充注和供烃效率较高,运移过程中散失量小,这些是其能快速成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球化学 成藏机制 轻质油 车排子凸起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87
13
作者 何登发 陈新发 +3 位作者 况军 周路 唐勇 刘德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5,共14页
准噶尔地块是在前寒武纪"微"地块与环绕它的早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的基础上经历石炭—二叠纪过渡阶段的构造演化之后固结形成的新克拉通地块。准噶尔盆地是在这一"新克拉通"之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T—E)... 准噶尔地块是在前寒武纪"微"地块与环绕它的早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的基础上经历石炭—二叠纪过渡阶段的构造演化之后固结形成的新克拉通地块。准噶尔盆地是在这一"新克拉通"之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T—E)与前陆盆地(N—Q)相叠加而成的叠合沉积盆地。周缘边界断裂带的多期活动与基底的非均一性使该"新克拉通地块"在后期活动强烈,集中表现在准噶尔盆地腹部于中—晚侏罗世形成了一个大型的SWW-NEE向的车排子-莫索湾隆起。该隆起经历了燕山早期(J1s)初始发育、燕山中期(J2x,J2t)强烈发育并定型、燕山晚期埋藏隐伏和喜马拉雅期掀斜消亡的完整过程。它是在中—晚侏罗世区域压扭背景之下,受周缘边界断裂带活动的控制,侏罗—白垩系构造层和石炭—三叠系构造层上下拆耦,发生镜像旋转而形成的压扭性构造带,为一形态不规则的复合性质隆起。车排子-莫索湾隆起对沉积与油气成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其两翼发育了一系列岩性、地层圈闭,目前发现了石南21、石南31、莫北、莫西庄和永丰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车排子-莫索湾隆起将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一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克拉通 构造演化 压扭作用 勘探领域 车排子-莫索湾隆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轻质油母源及充注方向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政 张林晔 +1 位作者 沈忠民 郭春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3,436,共6页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轻质油藏的发现是该区油气勘探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稳定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认为该原油并非侏罗系与其它层系烃源岩的混源,而是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单源原油。通过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轻质油藏的发现是该区油气勘探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稳定碳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认为该原油并非侏罗系与其它层系烃源岩的混源,而是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单源原油。通过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史、车排子凸起构造发育史以及与独山子原油地化特征的分析与对比,认为该轻质油来自车排子凸起南部的四棵树凹陷东南端及北天山山前断褶带,该区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经深部断裂垂向运移至新近系沙湾组地层后,再沿车排子凸起的南倾斜面经沙湾组厚砂层向北或北偏西方向侧向运移至车排子地区,并在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 油源对比 充注方向 侏罗系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汪勇 向奎 +2 位作者 马立群 杨少春 庄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2,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成岩勘探程度低、岩性复杂、储集类型多样、储层发育特征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岩石学研究和常规测井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岩性识别图版和ECS解释建立了研究区单井综合柱状剖面,确定了研究区石炭系火... 针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成岩勘探程度低、岩性复杂、储集类型多样、储层发育特征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岩石学研究和常规测井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岩性识别图版和ECS解释建立了研究区单井综合柱状剖面,确定了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孔隙度的ECS测井计算模型,利用电成像测井曲线精确计算了储层裂缝宽度、裂缝长度和裂缝孔隙度等参数,基于成像测井和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判断了裂缝的有效性,明确了研究区不同地震反射的平面分布规律和储层发育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该测井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连续准确地确定储层岩性,提高了储层评价精度,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储层特征 车排予凸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油气资源潜力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9
16
作者 宋明水 吕明久 +1 位作者 赵乐强 隋风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91,共9页
中国石化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块主要位于车排子凸起,由于远离油源,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油气发现缓慢,勘探程度较低。为了明确该区油气资源潜力,有效指导下步勘探方向,基于车排子凸起地层与沉积相分布,系统分析油源、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 中国石化准噶尔盆地西缘区块主要位于车排子凸起,由于远离油源,自身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油气发现缓慢,勘探程度较低。为了明确该区油气资源潜力,有效指导下步勘探方向,基于车排子凸起地层与沉积相分布,系统分析油源、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开展了西缘区块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研究认为该区虽然远离烃源岩,但石油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资源潜力大。在油源对比、成藏期次研究基础上,明确了断层—毯砂输导性能,建立了盆缘远离油源地区"侧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毯砂横向输导、毯缘聚集"的油气成藏及富集模式。以此认识成功指导了钻探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商业发现,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断层—毯砂输导 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网毯式”成藏机制剖析及其对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善文 林会喜 沈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500,共12页
与油气通常近源聚集不同,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新近系为特殊的远源成藏。其成藏的机制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进行勘探?本文从其充注特征和输导体系入手,剖析了成藏机制与富集特征,进而系统描述评价了准噶尔盆地宏观输导格架,... 与油气通常近源聚集不同,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新近系为特殊的远源成藏。其成藏的机制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进行勘探?本文从其充注特征和输导体系入手,剖析了成藏机制与富集特征,进而系统描述评价了准噶尔盆地宏观输导格架,预测此类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有利方向。研究表明,车排子凸起新近系远源成藏是"网毯式"体系高效输导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多期构造运动与"砂-泥二元结构"沉积背景促使普遍发育网毯式输导体系。网毯输导体系控制了准噶尔盆地50%以上数量的油气聚集,网毯式成藏是盆地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成藏类型。毯-源关系表现为侧向或纵向直接沟通样式、断层沟通或接力样式、断层-中转层接力样式、断层-不整合接力样式等4种样式。分析毯-藏空间关系,存在毯边、毯尖、毯中削截、毯中背斜、毯中坡折、毯中断块、毯上断块、毯上岩性、毯上地层等9种毯砂油气藏与毯上相关油气藏类型。准噶尔盆地网毯式油气藏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应重视并采取以网毯输导体系刻画评价为核心的研究与部署思路,大力推进此种类型油气藏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网毯式”成藏 新近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铀砂与稠油分布特征及其叠置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余琪祥 王津义 +1 位作者 路清华 曹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8-433,441,共7页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为一海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现今总体呈向东南倾斜的斜坡。石炭系火山岩之上超覆沉积了侏罗系、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新近系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第四系。通过对该区石油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资...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为一海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现今总体呈向东南倾斜的斜坡。石炭系火山岩之上超覆沉积了侏罗系、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新近系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第四系。通过对该区石油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分析发现,在白垩系和新近系发育多层含铀砂岩,且主要分布在沙湾组和塔西河组砂岩、砂砾岩及吐谷鲁群砂岩中,具有高异常GR(自然伽马)和GRSL(总伽马)值、低KTH(无铀伽马)值特征,为铀矿化异常所致;而稠油则分布在侏罗系、吐谷鲁群和沙湾组储层中。两者具有良好的叠置关系,与地下水化学特征关系密切。横向上主要沿P1-P103-P602-P7-P2等井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纵向上铀砂主要发育在稠油段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置关系 分布特征 水化学特征 稠油 铀砂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西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岩性识别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坤 张奉 +1 位作者 张翊 王东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8,共8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沉积岩及火成岩,岩性复杂且勘探程度低,其储层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利用测井岩性识别图版、成像测井、Fisher判别分析3种方法对岩性进行了识别,其中岩性识别图版能对火山熔岩类和沉积岩进行区分,成像测井...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沉积岩及火成岩,岩性复杂且勘探程度低,其储层发育特征尚不明确。利用测井岩性识别图版、成像测井、Fisher判别分析3种方法对岩性进行了识别,其中岩性识别图版能对火山熔岩类和沉积岩进行区分,成像测井能直观地区分不同岩性的发育特征,Fisher判别分析法能综合多种测井信息并可完成自动识别。将测井解释剖面与最终的地质录井剖面进行对比,验证了测井识别岩性的可行性。该类方法可有效降低岩性识别所需时间和成本。对石炭系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分布特征及岩相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裂缝和孔洞,以火山角砾岩储集物性最好;研究区东部火山角砾岩及火山熔岩更为发育,储集性能较好;石炭系主要发育火山沉积相、喷溢相、爆发相,其中爆发相储集性能最好,喷溢相次之,火山沉积相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石炭系 火成岩 岩性识别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储层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林 徐佑德 +2 位作者 张曰静 刘子超 商丰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90,I0006,I0007,共14页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发育的一套重要勘探层系。利用录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地震等资料,分析石炭系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储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东翼与西翼石炭系储层类型不同,凸起东翼以...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发育的一套重要勘探层系。利用录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地震等资料,分析石炭系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储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东翼与西翼石炭系储层类型不同,凸起东翼以火山岩储层为主,岩性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类储层不发育;凸起西翼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储层发育,岩性以凝灰岩与凝灰质砂岩为主。岩性岩相、风化淋滤与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储层的发育,车排子凸起发育两类储层模式,即凸起东翼发育裂缝-风化壳主导型储层模式,凸起西翼发育岩性-裂缝主导型储层模式。该结果可指导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储层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石炭系 储层主控因素 岩性岩相 风化壳 裂缝 储层发育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