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区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程慧涛 戴远棠 +8 位作者 阮炘贺 李育森 李丽华 段旭琢 单金红 贾弦泽 徐斌 王庆 赵会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150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237个等位基因。所有8个微卫星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0,平均为6.05。H_(o)和H_(e)平均值分别为0.490和0.614。每组的等位基因数在6.000(广西南宁GXNN)到6.625(广东佛山GDFS)之间。所有群体中平均H e在0.593(广东惠州GDHZ)到0.646(广东湛江GDZJ)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未显著降低。F_(is)、F_(st)值、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这些红螯螯虾群体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并且各个群体都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其中GDZJ和ZJHZ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大(0.1077)。推测导致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和人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微卫星位点 遗传分析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淡水经济虾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不同规格肌肉营养组成及表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丽慧 李倩 +3 位作者 姜建湖 陈建明 高令梅 郭建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5-894,共10页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属于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对环境条件耐受性强,出肉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对4种体重规格红螯螯虾肌肉营养组成和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国标法测定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粗灰...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属于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对环境条件耐受性强,出肉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对4种体重规格红螯螯虾肌肉营养组成和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国标法测定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肌肉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全长和体长显著增加(20~80g组),雌虾全长和体长显著高于雄虾(60~80g组);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以80~100g组雄虾最大,在60~80 g组中雌虾显著高于雄虾,头胸甲高在规格60 g以上不再有显著变化;腹部肌肉重以80~100 g组雄虾最大,但与60~80 g组雌虾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雌虾出肉率显著高于雄虾(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以80~100 g组雄虾最高,40~60 g组雄虾最低(P<0.05);肌肉灰分含量小规格20~40 g组较高,40~60 g组雌虾最低。红螯螯虾肌肉氨基酸(A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规格变大而逐渐降低;在氨基酸评分(AAS)模式下,各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在化学评分(CS)模式下,各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随红螯螯虾规格逐渐增大,各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呈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40~60g组最高(P<0.05),EPA含量及EPA+DHA含量在20~40 g组最高,DHA含量在60~80 g组雄虾最高(P<0.05)。综上,相同规格下雌虾腹部指标明显优于雄虾,故雌虾有较高的出肉率,而雄虾第二步足长则明显大于雌虾;40~60 g组雄虾肌肉EAAI最高,40~60 g组肌肉PUFA含量最高,故红螯螯虾在规格40~60 g之间肌肉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不同规格 表型性状 肌肉 营养组成
下载PDF
维生素E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罗文 王群 +4 位作者 赵云龙 顾志敏 宓国强 黄鲜明 刘启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5-342,共8页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VE含量的饲料投喂试验研究,以观察其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螯螯虾雌虾增重率、性腺指数、单个虾抱卵卵重、单个虾抱卵数量、单个卵卵重及孵化率均以饲料3组最高,以上指标分别为(30.42...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VE含量的饲料投喂试验研究,以观察其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螯螯虾雌虾增重率、性腺指数、单个虾抱卵卵重、单个虾抱卵数量、单个卵卵重及孵化率均以饲料3组最高,以上指标分别为(30.42±1.55)%、6.55±1.10、(2.86±0.11)g、(563±18)ind、(5.08±0.09)mg/ind和(45.53±3.88)%。各组受精卵中,必需氨基酸的总量、总脂的湿重和干重也以饲料3组最高,分别为(37.23±0.0207)%、(18.55±1.14)%和(31.69±1.04)%。无论中性脂还是磷脂中,各组受精卵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以C16∶0、C16∶1、C18∶1ω9和C18∶2ω6为主;另饲料3组中C20∶4的含量较低,而C20∶5ω3和C22∶6ω3的含量较高。说明饲料中VE含量为(0.0192±0.0023)%时可明显提高红螯螯虾的繁殖性能。VE主要是通过提高红螯螯虾受精卵的质量,而进一步提高胚胎发育的成活率和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维生素E 繁殖性能 受精卵
下载PDF
Neuroanatomy and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brain cells from adult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被引量:1
4
作者 DUAN Hu JIN Songjun +2 位作者 LI Fuhua ZHANG Xiaojun XIANG Jianha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368-2378,共11页
As in vertebrates, brains play key roles in rhythmic regulation, neuronal maintenance, diff 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elease of hormones in arthropods. Bu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domains of t... As in vertebrates, brains play key roles in rhythmic regulation, neuronal maintenance, diff 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elease of hormones in arthropods. Bu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domains of the brain are still not very clear in crustacean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veal the 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brain in the redclaw crayfish using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firstly. The brain of crayfish is consist of three main parts, namely, protocerebrum, deutocerebrum, and tritocerebrum, including some tracts and commissures, briefly. Secondly, at least 9 kinds of brain cell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opology and cell shapes, as well as antibody labeling. We also provide morphological details of most cell types, which were previously un-described. In general, four types of glia and three types of neurosecretory cells were described except cluster 9/11 and cluster 10 cells. Glia were categorized into another three main kinds:(1) surface glia;(2) cortex glia; and(3) neuropile glia in addition to astrocytes identified by GFAP labelling. And neurosecretory cells were categorized into I, Ⅱ and III type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Finally, cluster 9/11 and 10 cells derived from the brain of crayfish, could be used for primary culture about 7–9 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re results provide a resource for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still incompletely defined neuroendocrinology of this species. Using the crayfish as an animal model, we are easy to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in manipulating their endocrine system, exploring cellular and synaptic mechanisms so much as larval production on a small scale, such as in a cell or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rax quadricarinatus brain’s structure brain cells primary culture
下载PDF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mRNA level of trypsin in embryonic red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natus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文 赵云龙 +2 位作者 周忠良 安传光 马强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2-68,共7页
Abstract Th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mRNA level of trypsin during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were analyzed using biochemical and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 (FQ-PCR) methods. The resu... Abstract Th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mRNA level of trypsin during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were analyzed using biochemical and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 (FQ-PC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ities of trypsin and chymotrypsin had two different change patterns. Trypsin specific activity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still remained high in preparation for the hatch stage. However, chymotrypsin activity peaked in stage 4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last stage. The mRNA level of trypsin was elevated in all stages and two peak values were observed in stages 2 and 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ypsi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 yolk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assimilation of dietary protein for larvae. The gene of trypsin is probably regulated at transcriptional level. The mRNA levels of trypsin can reflect not only trypsin activity, but also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for expression of trypsin gene to a certain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rax quadricarinatus TRYPSIN CHYMOTRYPSIN mRNA PROTEIN
下载PDF
Treatments for Temnocephalids Ectosymbiont Craspedella sp. on Cherax quadricarinatus and Cherax albertisii “Papua Freshwater Lobster”
6
作者 Desy Sugiani Angela Mariana Lusiastuti +1 位作者 Taukhid   Uni Purwaningsih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5年第4期48-54,共7页
There were two species of crayfish “red-claw” (Cherax quadricarinatus) and “blue-huna” (Cherax albertisii) for their aquaculture potential. Crayfish were susceptible to fungal (crawfish plague), parasitic (protozo... There were two species of crayfish “red-claw” (Cherax quadricarinatus) and “blue-huna” (Cherax albertisii) for their aquaculture potential. Crayfish were susceptible to fungal (crawfish plague), parasitic (protozoa and nematodes), and bacterial pathogen. A number of ectosymbiont Craspedella sp. have been observed on red-claw and blue-huna. The flatworms were commonly found almost in the whole body, on the upper exoskeleton behind the head, in the gill cavity and on the claws and underside of crayfish. Although their number sometimes was very high, they didn’t cause any problems especially for the new molting crayfish. Micro organisms living on the crayfish surface body and worms didn’t cause any pathological changes. Adults Craspedella sp. can be eliminated by a short bath in salt water or formaldehyde 37% solutions for several hours. This treatment didn’t kill worm eggs, so it needs to be repeated every one week. Moreover, hyposalinity or OST (Osmotic Shock Therapy)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ectoparasites on Craspedella sp. with dose of bath treatment 15 grams per litre of salt (15 ppt) for more than 3 hours, and dipped in salt water at 30 ppt (or 3.0 ppm, seawater salinity) for 15 - 20 min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spedella sp. cherax quadricarinatus cherax albertisii Treatment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血细胞生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芳 苏慧 +2 位作者 尹文娟 王丽燕 孙金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8,共8页
为了揭示失血与LPS刺激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生成及其成熟过程,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后红螯光壳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增殖的变化,并追踪标记新生血细胞产生的释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红螯光壳螯虾的4种类型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 为了揭示失血与LPS刺激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生成及其成熟过程,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后红螯光壳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增殖的变化,并追踪标记新生血细胞产生的释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红螯光壳螯虾的4种类型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中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按大小进一步分为Ⅰ~Ⅳ类,检测分析失血和LPS刺激后螯虾不同类型血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红螯光壳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在失血刺激6~24 h时,无论失血与否,造血组织都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增殖水平无明显差异.失血后,血淋巴中出现的EdU标记的新生血细胞较其他血细胞小且圆,推测其为前血细胞.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300~400μm2之间,中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400~500μm2之间,随着血细胞颗粒性的增加,细胞逐渐增大.失血刺激12 h时,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显著增加,而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显著减少.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的增加主要由各自的Ⅰ类细胞比例显著增加造成,说明失血后红螯光壳螯虾启动造血最先产生释放的为此类较小的前血细胞.LPS刺激36 h时,红螯光壳螯虾小颗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LPS刺激12 h时,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中的Ⅱ类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至24 h时Ⅰ类和Ⅱ类细胞的比例开始显著升高.由此认为,失血刺激与LPS刺激可能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螯虾血细胞的释放及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造血组织 血细胞 增殖
下载PDF
复合菌剂M5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高密度养殖系统水质及其肠道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文倩 叶姜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8-66,共9页
应用自制复合菌剂M5于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高密度养殖系统中,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并监测养殖水质,研究了复合菌剂作用的效果及潜在的机理。结果显示,复合菌剂M5的使用可显著降低养殖水环境的pH值,降低污染物NH+4、NO-2和CO... 应用自制复合菌剂M5于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高密度养殖系统中,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并监测养殖水质,研究了复合菌剂作用的效果及潜在的机理。结果显示,复合菌剂M5的使用可显著降低养殖水环境的pH值,降低污染物NH+4、NO-2和COD的浓度,抑制弧菌属(Vibrio)中某些条件致病菌的生长。基于PICRUSt与KEGG数据库的功能预测及肠道菌群的群落分析,复合菌剂既可作为额外的营养补充物,缓解肠道群落之间对营养源的竞争,又可提高虾的消化能力、免疫力。新型复合菌剂M5可显著改善养殖水质并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从而提高养殖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高通量测序 红螯螯虾 高密度养殖 肠道菌群 水质调控
下载PDF
澳大利亚麦龙虾(Cherax tenuimanus)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仔虾的人工培养初探
9
作者 吴兴永 S.Benlisen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报道了以人工手段孵化麦龙虾受精卵和培养仔虾的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实验证明受精卵经10ppm 的孔雀绿溶液处理后在自制的孵化瓶内用经紫外净水器处理过的循环水进行孵化效果最好;市售的霍伊思鱼卵孵化器不适于孵化麦龙虾卵,但可用来... 本文报道了以人工手段孵化麦龙虾受精卵和培养仔虾的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实验证明受精卵经10ppm 的孔雀绿溶液处理后在自制的孵化瓶内用经紫外净水器处理过的循环水进行孵化效果最好;市售的霍伊思鱼卵孵化器不适于孵化麦龙虾卵,但可用来批量培养三龄以后的仔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螯虾 麦龙虾 人工孵化 受精卵
下载PDF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未知功能结构域(DUF1943)的原核表达及纯化鉴定
10
作者 王瑞 韦孜娜 +6 位作者 吕敏 杨彦豪 黄黎明 韦秀颖 卢天和 黄光华 杨慧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40-946,共7页
通过外源表达并纯化得到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的DUF1943结构域片段,为开展其后续相关功能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红螯螯虾卵Vg基因序列(登录号AF306784.1),查找到DUF1... 通过外源表达并纯化得到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的DUF1943结构域片段,为开展其后续相关功能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红螯螯虾卵Vg基因序列(登录号AF306784.1),查找到DUF1943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617—918aa),对其理化性质与基本结构等进行了理论评估,结合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对其进行了序列改造和密码子优化,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得到了DUF1943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Pet28a(+)内构建了Pet28a(+)-DUF1943的融合表达载体,探索了该融合载体在大肠杆菌系统中的最佳表达参数,采用溶解法和上柱层析法对收获到的蛋白包涵体进行复性。全基因合成方法制备得到的DUF1943目的基因为921bp,成功构建了Pet28a(+)-DUF1943的融合表达载体,诱导Pet28a(+)-DUF1943表达的最佳条件为:当单克隆菌液OD600达到0.6时,添加0.5 mmol·L^(-1)的诱导剂IPTG,置于37℃条件下培养4 h。表达的DUF1943多肽以包涵体形式为主,在SDS-PAGE胶的35 kDa附近呈现特异性条带,收集包涵体进行破碎,经2 mol·L^(-1)盐酸胍溶解和Ni-NTA层析后最终收获到的活性蛋白浓度为0.6 mg·mL^(-1)。成功构建了Pet28a(+)-DUF1943原核表达载体并优化了表达系统及蛋白复性方案,获得了DUF1943活性多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蛋白原 DUF1943基因 原核表达 纯化 复性
下载PDF
不同赖氨酸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袁海延 李阔臣 +5 位作者 刘洪健 杨亮 张瑞雪 侯玉林 周井祥 王秋举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该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探究其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该试验选取健康、初始体质量为(0.45±0.32)g的红螯螯虾为试验对象,共900尾,分为5个试验组(A~E),每组设3个重复... 该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探究其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该试验选取健康、初始体质量为(0.45±0.32)g的红螯螯虾为试验对象,共900尾,分为5个试验组(A~E),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赖氨酸的不同添加量为1.3%、1.6%、1.9%、2.2%、2.5%的等氮、等能的5种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D组(2.2%)达到最大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HEM、ALB、GLB、肝胰腺中AKP、ACP和免疫基因ALF、LZM、CHH、SPI的基因表达水平D组达到最大值,差异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的ALT、AST活性D组达到最小值,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红螯螯虾饲料中最适的赖氨酸添加量为1.75%~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红螯螯虾幼虾室内育苗池标粗效果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程顺 蒋文枰 +3 位作者 刘士力 郑建波 迟美丽 李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5组投喂7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6%虾青素+4%亚麻籽油+6%南极磷虾油+4%核黄素,6组投喂7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试验期10 d。结果显示,4组、5组幼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各组成活率排序依次为4组>5组>3组>6组>2组>1组。4组幼虾具有较高的增重率与全长增长率,各组幼虾增重率依次为4组>3组>5组=6组=2组>1组,全长增长率依次为4组>5组>3组>2组>6组>1组。4组幼虾胰蛋白酶(T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研究表明,4组幼虾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免疫相关酶活性均较高,即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螺旋藻粉 虾青素 亚麻籽油 南极磷虾油 核黄素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低盐环境中红螯螯虾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许明珠 李世才 +4 位作者 董兰芳 李恒慧 陈瑞芳 彭洁丽 陈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6-1882,共7页
【目的】研究红螯螯虾在低盐(1.5‰)养殖条件下的蛋白质营养需求,为低盐水体规模化养殖红螯螯虾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即26.83%(D1)、29.71%(D2)、32.59%(D3)、35.42%(D4)、38.37%(D5)和41.09... 【目的】研究红螯螯虾在低盐(1.5‰)养殖条件下的蛋白质营养需求,为低盐水体规模化养殖红螯螯虾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即26.83%(D1)、29.71%(D2)、32.59%(D3)、35.42%(D4)、38.37%(D5)和41.09%(D6)的等能饲料,以初始体重为0.41±0.01 g的红螯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养殖56 d,分析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低盐养殖环境中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低盐养殖环境中,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对存活率、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对各组红螯螯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趋势为先升后降,D3处理的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D3~D6处理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呈正相关,高蛋白质水平组(D5和D6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与之相反,虾肌肉粗脂肪含量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呈负相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持续增长,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肌肉中共测定出17种氨基酸,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E_(AA))、2种半必需氨基酸(HE_(AA))、8种非必需氨基酸(NE_(AA))。饲料蛋白质水平在29.71%~41.09%的各组氨基酸总量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结论】低盐养殖环境中,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标准,红螯螯虾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6.09%,以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比(WDAA/WTAA)为评价标准,红螯螯虾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低盐环境 蛋白质水平 生长性能 肌肉成分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成硕 陈永成 +1 位作者 马晶晶 管晓陈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综述了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包括在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病理学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白斑综合征 进展
下载PDF
澳洲淡水龙虾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试验
15
作者 李锐 蔡小红 +5 位作者 石平 黄劼 查红刚 张志勇 史庆超 文正勇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7期33-36,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投苗密度对池塘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虾苗按照3500、5000尾/667 m^(2)的投苗密度分别放入虾池中,每个密度设两个重复,共4个池塘。其中,1号、2号池塘虾苗投苗密度为3500尾/667 m^(2),3号、4号池...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投苗密度对池塘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虾苗按照3500、5000尾/667 m^(2)的投苗密度分别放入虾池中,每个密度设两个重复,共4个池塘。其中,1号、2号池塘虾苗投苗密度为3500尾/667 m^(2),3号、4号池塘放养密度为5000尾/667 m^(2)。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1号、2号池塘商品虾的体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体长增长率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3号、4号池塘(P<0.05)。1号和2号池塘养殖利润分别为5112.00、5332.50元/667 m^(2),高于3号和4号池塘(5087.50、4502.50元/667 m^(2))。研究表明,两种投苗密度养殖的商品虾的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投苗密度为3500尾/667 m^(2)的池塘获得了更好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淡水龙虾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养殖经济效益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红螯螯虾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于鹏 张成硕 +4 位作者 成钰 李波 马晶晶 管晓陈 王凯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文章从物理环境因子(温度、光照、盐度)和化学环境因子(氨氮、亚硝酸盐、pH、溶解氧)入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环境耐受性及部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以为我国红螯螯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环境因子 耐受性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天津地区红螯螯虾人工繁育试验
17
作者 罗鑫 徐晓丽 +5 位作者 段虎 姜巨峰 薄其康 钟文慧 马林 郝俊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52-5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适宜天津地区的红螯螯虾人工繁育技术。2021年10月从江苏引进红螯螯虾成虾,于工厂化车间培育,5个月后亲虾陆续性成熟。次年2月底开始选择性成熟的亲虾配对放于孵化池中,先后交配抱卵。4月中旬达到抱卵高峰期,抱卵率为45.65%... 试验旨在探究适宜天津地区的红螯螯虾人工繁育技术。2021年10月从江苏引进红螯螯虾成虾,于工厂化车间培育,5个月后亲虾陆续性成熟。次年2月底开始选择性成熟的亲虾配对放于孵化池中,先后交配抱卵。4月中旬达到抱卵高峰期,抱卵率为45.65%,平均怀卵量为805粒/尾。受精卵在水温26~28℃、溶解氧5mg/L以上、日光照14h以上的条件下,历经40~45d破膜,孵化率为88.7%,共生产幼虾167155尾,平均存活率为68.1%,且存活率呈随月份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工厂化养殖红螯螯虾具有抱卵比率高和怀卵量高的特点,今后可在运输及幼虾培育设施方面进一步优化,提高天津地区红螯螯虾工厂化繁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红螯螯虾 人工繁育 怀卵量
下载PDF
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虾生长之间的关系
18
作者 唐金玉 黄福勇 +2 位作者 戴杨鑫 楼宝 郭水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7-1547,共11页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了优势种类和多样性指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体长、头胸甲宽、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不同稻田间无显著差异,但体长、头胸甲宽和体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虾引入稻田后会相对改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群落稳定性逐渐降低。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lamydomonas)、小球藻(Chlorell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是共作期间常见的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或主要种类(浮游生物中排名前50的种类)与浮游动物的变化趋势不同,前者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后者则逐渐降低。分析发现,季节变化是驱动稻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此外,虾的摄食作用也会对群落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肥满度与小球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平衡好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对营养水平需求不同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稻渔综合种养 红螯螯虾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下载PDF
红螯螯虾鳃细胞与血细胞分子标记的鉴定
19
作者 钟苏鸣 朱坤 +1 位作者 杨丰 李钫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甲壳动物的鳃中富集了大量血细胞,在循环血细胞稳态调节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获得区分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研究鳃血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鳃细胞和血细胞... 甲壳动物的鳃中富集了大量血细胞,在循环血细胞稳态调节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获得区分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研究鳃血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鳃细胞和血细胞的蛋白表达谱,获得3条组织特异性蛋白条带,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了8个候选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空泡型-H+-ATP合酶C亚基(vacuolar-H^(+)-ATPase subunit C,V-H^(+)-ATPase)在鳃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是在血细胞中的53.3倍;而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α2M)和卵黄膜外层蛋白(vitelline membrane outer layer protein I-like protein,VMO-Ia)在血细胞中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在鳃细胞中的10.3倍和10.9倍。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V-H^(+)-ATPase和VMO-Ia蛋白分别在鳃细胞和血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综上,V-H^(+)-ATPase和VMO-Ia可以用作区分螯虾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可为其他十足目甲壳动物鳃血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螯螯虾 血细胞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
20
作者 刘林敏 阮灵伟 +1 位作者 黄智豪 施泓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胞培养物。我们从四脊滑螯虾中分离提取造血组织细胞后,通过对培养基种类(L-15、Express Five、DMEM),谷氨酰胺浓度(0、1%、5%、10%),胎牛血清浓度(0、1%、5%、10%),以及体外培养温度(20、27℃)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活力分析结果表明,HPT细胞在添加1%青霉素-链霉素、10%L-谷氨酰胺、1%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中状态最佳,在20℃培养温度下能存活30 d左右。这些培养条件将有利于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造血组织细胞 原代细胞 优化培养 四脊滑螯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