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曾小飞 贾维坤 +2 位作者 马瑞东 李书平 何东升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行胸廓外固定+机...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行胸廓外固定+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行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90d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d动脉血气指标,术前、术后7d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90d肺活量(VC)、肺总量(TL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均高于对照组,残气量(R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大,PaCO_2较治疗前减小,试验组PaO_2、氧合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d,两组动脉血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减小,试验组IL-6、TNF-α、CR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机体炎性反应,且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损伤 肺挫伤 连枷胸 外固定 机械通气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雪 逯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5期24-26,30,共4页
目的讨论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 目的讨论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治疗;B组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每分钟通气量(MV)、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治疗后PaO2、MV、PaO2和PaCO2比较中,A组与B组无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PaO2、MV、SaO2和PaSO2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效果相当,可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临床上可根据老年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机械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模式 重症胸部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连续性气道通气
下载PDF
早期无创通气对4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谭远康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2-1013,101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通气(NIMV)对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医院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IMV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NIM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早期NIMV;对照组加中高...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通气(NIMV)对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医院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IMV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NIM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早期NIMV;对照组加中高流量持续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激素使用、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NIMV干预,明显减少中转气管内插管率,有效降低肺损伤发生率,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但并未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气管内插管 临床症状 胸部创伤
下载PDF
连枷胸伴原发性脑干伤救治中机械通气的作用
4
作者 周建峰 庄彩萍 +3 位作者 胡晓民 王国辉 张斌 彭有鼎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强调机械通气在连枷胸伴原发性脑干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本组共4例。均为全身多发伤,同时存在一侧连枷胸和原发性脑干伤。入院时GCS评分3分3例,5分1例。入院后即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内固定,持续推注3~6μg/kg·(min)多巴胺... 目的:强调机械通气在连枷胸伴原发性脑干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本组共4例。均为全身多发伤,同时存在一侧连枷胸和原发性脑干伤。入院时GCS评分3分3例,5分1例。入院后即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内固定,持续推注3~6μg/kg·(min)多巴胺,直至停机械通气,静推纳洛酮4 mg/次,1次/8 h。有2例入院当天行亚低温治疗,温度控制在(33±1.8)℃。给予良好营养支持,3例肌注生长激素。病情稳定后,及时高压氧治疗。结果:本组3例存活,存活者伤后3个月GCS13分2例,GCS 14分1例;1例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机械通气不但明显改善了连枷胸所致的低氧血症,而且为脑干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血氧环境。其意义相当于伤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连枷胸 原发性脑干伤 纳洛酮 交通事故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胡琪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9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0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 目的评价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0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呼吸模式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相同吸入氧气浓度(FiO_2)下,观察组患者每分通气量(MV)及氧分压(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PIP)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_2、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PaO_2/FiO_2)为(210.25±8.75)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204.75±9.5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9, P>0.05)。结论给予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 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小莉 蒋珊珊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膨肺吸痰与胸肺物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择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43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予以患者常规气道管理,一般方法吸痰;...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膨肺吸痰与胸肺物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择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43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予以患者常规气道管理,一般方法吸痰;实验组22例,在对照组气道管理基础上加用胸肺物理治疗,采用膨肺吸痰。比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两组基本治疗指标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氧合指数(286.3±32.8)mmHg,气道阻力(4.8±1.1)cmH2O/(mL·s),肺顺应性(80.4±7.6)mL/cmH2O,机械通气时间(92.7±16.1)h,ICU收住时间(6.5±1.7)d,平均吸痰次数(31.5±14.2)次,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55%,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3.656、3.004、7.237、4.601、2.362,χ^(2)=3.892,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膨肺吸痰与胸肺物理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低氧状况,促进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预防机械通气相关肺部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膨肺吸痰 胸肺物理治疗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宋家祥 何发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特点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12-05收治的3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6例,死亡6例。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主要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P...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特点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12-05收治的3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6例,死亡6例。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主要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PEEP)为主。呼吸机通气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机械通气能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胸壁的稳定性,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连枷胸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间歇正压通气对犬胸部火器伤致肺损伤的救治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喜庆 刘荫秋 +7 位作者 蔡建辉 李兵仓 郭建军 李曙光 刘维永 张良潮 王大田 陈志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胸部火器伤致肺损伤犬的早期救治作用。方法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IPPV组(8只)。麻醉后得用0.4g钢珠射击犬右侧胸部。对照组仅行伤口封闭,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IPP... 目的探讨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胸部火器伤致肺损伤犬的早期救治作用。方法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IPPV组(8只)。麻醉后得用0.4g钢珠射击犬右侧胸部。对照组仅行伤口封闭,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IPPV组除进行上述操作外,于致伤后20分钟行IPPV。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做血气分析。结果致伤即刻,对照组犬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峰值气道压(PIP)较致伤前显著升高(P<0.05),致伤后20分钟,PaO2、pH、氧饱合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显著降低(P<0.01),PaCO2及PIP显著升高(P<0.01),致伤后40,60分钟,上述变化呈渐进性加剧,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38±25)分钟。IPPV组犬在致伤即刻及20分钟,上述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应用IPPV后,PaO2,SaO2,MAP,HR及PIP较对照组增显著升高(P<0.01),PaCO2显著降低(P<0.01),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469±328)分钟。结论严重胸部火器伤致肺损伤犬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不全。应用IPPV可改善胸部火器伤致肺损伤犬的气体交换,显著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机械通气 火器伤 肺损伤
原文传递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对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缺氧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庄育田 王延玲 +2 位作者 白士先 孙继玲 马云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胸外伤致ARDS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创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延迟通气组(45例)和及时通气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胸外伤致ARDS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创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延迟通气组(45例)和及时通气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心率、乳酸、呼吸肌动用评分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延迟组与及时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动脉血氧分压(PaO,)(63.2±12.3)、(74.2±12.1)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39.4±8.7)、(38.9±7.6)mmHg,氧合指数(Pa02/Fi02)196.2±17.8、、231.4±18.2、,呼吸频率(27.44-3.7)、(21.1±3.4)次/min,心率(117.2±26.8)、(96.0±25.1)次/min,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2.69±0.15)、(1.67±0.10)分,乳酸(4.23±1.70)、(2.12±0.80)mmol/L,除PaCO: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46、9.420、3.949、5.436、38.809、7.736,P均〈0.05);延迟组与及时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1.50)、(6.47±1.20)d,住院时间(21.53±1.90)、(16.32±2.10)d,及时组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18、13.318,P均〈0.01);延迟组与及时组病死率[26.7%(12/45)、14.6%(7/4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6.7%(21/45)、22.9%(11/48)]、急性胃黏膜病变[33.3%(15/45)、12.5%(6/48)]、多器官功能衰竭[40.O%(18/45)、16.7%(8/48)]、气胸发生率[11.1%(5/45)、8.3%(4/48)],除气胸外,及时组均低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6、5.81、4.49、5.70,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ARDS的有效方法,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死亡13例,先兆期ARDS6例中死亡1例,早期ARDS16例中死亡3例...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死亡13例,先兆期ARDS6例中死亡1例,早期ARDS16例中死亡3例,晚期ARDS10例中死亡9例。提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结论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做到严密观察病情,了解早期临床特点,及时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十分重要,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