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1
作者 于峻懿 宋达疆 +7 位作者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结果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血管吻合 胸壁修复
下载PDF
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庆 梅举 +3 位作者 钟竑 肖海波 胡丰庆 王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总结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23例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有包膜者行瘤体包膜下分离,无包膜处及纵隔、胸壁浸润处则应在相应层次用锐性加钝性法进行分离,直至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切... 目的总结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23例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有包膜者行瘤体包膜下分离,无包膜处及纵隔、胸壁浸润处则应在相应层次用锐性加钝性法进行分离,直至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切除被累及的心包、肺等组织,尽量保留未累及的胸壁软组织。胸壁缺损的修复材料包括大腿阔筋膜、Dacron补片与网格状钛合金钢板。结果切除瘤体最大直径(15.43±4.83)cm(10~26 cm);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5例,均被完整切除,其中12例行胸壁修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91±2.56)d。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肺功能、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手术径路、准确的解剖层次及适宜的修复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 外科治疗 胸壁修复
下载PDF
胸壁肿瘤切除后的一期修复重建 被引量:4
3
作者 檀振波 Nirmal Lamichhane +2 位作者 刘登湘 肖奇海 Binay Kumar Thakur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观察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一期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年1月~2 0 0 3年3月外科治疗胸壁肿瘤31例。男2 0例,女11例。年龄8~72岁。原发性胸壁肿瘤2 1例,肺癌侵犯胸壁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2例,放射性坏死和皮肤癌各1... 目的 观察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一期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年1月~2 0 0 3年3月外科治疗胸壁肿瘤31例。男2 0例,女11例。年龄8~72岁。原发性胸壁肿瘤2 1例,肺癌侵犯胸壁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2例,放射性坏死和皮肤癌各1例。切除肋骨2~7根,平均3.6根。缺损面积2 0~2 2 0 cm2 ,平均97.1cm2 。合并肺切除10例,部分膈肌切除2例,胸骨下段切除1例。单纯软组织修复7例(背阔肌+大网膜,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瓣) ,单纯骨性重建5例(涤纶布或Prolene网) ,骨性合并软组织修复19例(背阔肌、胸大肌、背阔肌+阔筋膜或大网膜,与涤纶布或Prolene网修复)。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 9.7% ) ,其中切口感染1例,软组织与修复物之间积液2例。无手术死亡。2 6例获5~5 7个月随访,术后生存时间6~5 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 2个月。 结论 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巨大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修复重建 Prolene网 切除后 2003年3月 原发性胸壁肿瘤 软组织修复 背阔肌肌皮瓣 临床效果 切除术后 生存时间 1998年 放射性坏死 背阔肌肌瓣 修复重建术 胸壁缺损 外科治疗 侵犯胸壁 术后复发 胸骨下段 骨性重建 切口感染
下载PDF
皮肤牵张系统在局部晚期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重建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占永 赵月强 +3 位作者 李爱林 范华骏 李娟娟 余墨声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系统在局部晚期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19例为原发肿瘤,7例为复发肿瘤。肿瘤扩大切除后,患者的胸壁软组织缺损均选用TopCl...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系统在局部晚期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19例为原发肿瘤,7例为复发肿瘤。肿瘤扩大切除后,患者的胸壁软组织缺损均选用TopClosure@皮肤牵张系统来辅助修复。结果26例患者胸壁重建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对于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opClosure@皮肤牵张系统是辅助修复胸壁皮肤巨大缺损的有效手段,治疗效果满意,易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牵张 乳腺癌 胸壁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技术修复肋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温小鹏 高山 +2 位作者 李硕 付军科 张广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252-3256,共5页
目的:验证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钛合金肋骨假体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分布,探讨个性化肋骨假体在修复胸壁多发肋骨缺损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胸部CT三维重建数据构建骨性胸廓模型,模拟截骨修复过程,设计出肋骨假体的三维数据并进行三维... 目的:验证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钛合金肋骨假体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分布,探讨个性化肋骨假体在修复胸壁多发肋骨缺损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胸部CT三维重建数据构建骨性胸廓模型,模拟截骨修复过程,设计出肋骨假体的三维数据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钛合金粉末打印出与缺损肋骨完全匹配的假体,进行强度测试;最后进行手术植入完成胸壁缺损的修复。结果:假体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肋骨假体等效应力分布均匀。3D打印钛合金肋骨假体的屈服强度为(950±14)MPa,极限强度为(1 005±26)MPa。假体植入重建术精确复原了胸廓的几何形态及解剖外形,随访期间植入物与周围骨性结构固定牢靠,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能够制作出高精度个性化钛合金肋骨假体,材料性能满足临床植入物的标准,个性化肋骨假体对胸壁重建塑形效果好,手术操作简便,此方法是肋骨缺损修复的可靠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合金假体 胸壁缺损 修复
下载PDF
PROLENE网补片在胸壁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华增 江桂连 +3 位作者 冼国明 骆学全 张波 张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PROLENE网补片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6例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采用PROLENE网补片进行修复重建。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恢复了胸壁的稳定性,保证了正常呼吸功能,效果良好... 目的探讨PROLENE网补片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6例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采用PROLENE网补片进行修复重建。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恢复了胸壁的稳定性,保证了正常呼吸功能,效果良好。术后随访1~2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 PROLENE网补片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及坚硬度,是比较理想的修补胸壁缺损的人工修复材料,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LENE网补片 胸壁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肋骨重建兔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费月海 孙磊 +4 位作者 陆远 赵晋波 李小飞 周勇安 程庆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06-708,I0002,共4页
目的:胸壁缺损重建方法较多,目前以人工材料重建方法为主,实验重点观察同种异体肋骨在兔胸壁缺损重建中的作用,为同种异体骨临床应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深冻法制备兔同种异体肋骨备用。建立20只3 cm×3cm胸壁骨性缺损的兔动物... 目的:胸壁缺损重建方法较多,目前以人工材料重建方法为主,实验重点观察同种异体肋骨在兔胸壁缺损重建中的作用,为同种异体骨临床应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深冻法制备兔同种异体肋骨备用。建立20只3 cm×3cm胸壁骨性缺损的兔动物模型,其中10只兔采用同种异体骨进行重建(实验组),另10只兔采用自体肋骨移植进行重建(对照组),观察2种方法重建胸壁的愈合情况,术后第1、2、4、6、8、10、12周抽血行血生化检验,每月拍胸片行影像学检查,第1、2月每组各处死1只动物,第3月处死剩余动物,取重建部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兔均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无胸壁塌陷、反常呼吸、感染及其他并发症,胸壁稳定坚固,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钙磷乘积(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片示肋骨断端处骨增生明显,骨折线模糊,周围组织将移植物包裹紧密,组织学检查见骨增生活跃,骨小梁生成。结论:自体肋骨及同种异体肋骨移植重建胸壁均可有效阻止反常呼吸,提供骨性支撑。同种异体骨来源丰富,可作为骨性材料重建胸壁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自体骨 胸壁缺损 修复重建 肋骨
下载PDF
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冼国明 陈华增 +4 位作者 骆学全 张文 张波 强生廷 张峰 《现代医院》 2006年第1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3例不同部位、大小的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采用多种方法修复重建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3例胸壁缺损采用不同修复重建方法恢复了胸壁的稳定性,保证了正常呼吸功能,效果良好。结...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3例不同部位、大小的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采用多种方法修复重建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3例胸壁缺损采用不同修复重建方法恢复了胸壁的稳定性,保证了正常呼吸功能,效果良好。结论不同部位、大小、程度的胸壁缺损对修复重建有不同要求,对较大胸壁缺损主张采用prolene网和自体组织材料联合应用修复重建,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肿瘤 胸壁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改良背阔肌皮瓣在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潘乐 周强 +1 位作者 钟展芳 黄盈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0期2173-21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背阔肌皮瓣在胸壁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接受胸部胸壁缺损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改良的改良背阔肌肌皮瓣进行治疗,另15例采用传统背阔肌(肌)皮瓣术进行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皮... 目的探讨改良背阔肌皮瓣在胸壁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接受胸部胸壁缺损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改良的改良背阔肌肌皮瓣进行治疗,另15例采用传统背阔肌(肌)皮瓣术进行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存活率及活动舒适度作为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对照组为46.6%,观察组术后活动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窄蒂背阔肌(肌)皮瓣修补术对于胸壁缺损的修补具有术后并发症率低、皮瓣存活率高及活动舒适等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背阔肌皮瓣 胸壁缺损 应用
下载PDF
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玉龙 《中国医药》 2010年第10期928-929,共2页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间采用不同方法及材料修复重建不同部位、大小的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胸廓稳定...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间采用不同方法及材料修复重建不同部位、大小的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胸廓稳定性良好,无明显反常呼吸运动及呼吸困难,效果良好;骨性重建术后并发软组织与修复物间积液2例,软组织修复后皮瓣小面积坏死1例,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选择合理重建方式及修复材料,注重软组织修复是手术成功之关键;联合应用自体肋骨和人工材料修复较大胸壁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胸廓稳定性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肿瘤 胸壁缺损 修复材料 修复重建
下载PDF
网状钛合金钢板修复胸壁缺损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珊 张雪 张洁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网状钛合金钢板修复胸壁缺损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应用网状钛合金钢板修复胸壁缺损的14例患者实施系统化术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呼吸道和皮肤准备;术中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协助麻醉及复苏;术后密切... 目的总结应用网状钛合金钢板修复胸壁缺损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应用网状钛合金钢板修复胸壁缺损的14例患者实施系统化术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呼吸道和皮肤准备;术中协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协助麻醉及复苏;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规范引流管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技术,控制切口感染,预防皮下积液、积气、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皮瓣存活,切口愈合,患者疼痛护理等;做好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访,及时指导院外自我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科学护理措施保障下,未出现气胸、反常呼吸、切口及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炎性反应,1例痰液不易咳出,血氧饱和度低于94%,经对症护理后,均明显改善,最终切口均Ⅰ期愈合,顺利出院。随访2年,均未发生排异反应、固定不牢等情况,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网状钛合金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于修复胸壁缺损效果明显,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实施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缺损 修复术 网状钛合金钢板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右侧胸壁切口入路房缺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12
作者 王璐 李明芬 +2 位作者 冯丹 熊木兰 王显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2-932,共1页
关键词 右侧胸壁切口 房缺修补术 手术配合
下载PDF
两种皮瓣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磊 李婷婷 +3 位作者 袁媛 李江 张景华 赵亚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缺损创面采用不同皮瓣修复的美观性。方法:选取笔者医院120例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术前对患者的肿瘤位置、分期、大小及表面皮肤张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并标记切除位置...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缺损创面采用不同皮瓣修复的美观性。方法:选取笔者医院120例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术前对患者的肿瘤位置、分期、大小及表面皮肤张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并标记切除位置和范围。对照组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皮瓣修复。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于手术6个月后采用乳腺美学评估标准(Rose评估标准)评估乳房美学效果,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患者乳房美观度(色泽、血管、柔软度、厚度、疼痛及瘙痒),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个月后观察组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为83.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个月后观察组色泽、血管、柔软度、厚度、疼痛及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胸壁脂肪筋膜皮瓣转移法对乳腺癌保乳术后缺损乳房进行修复时患者乳房美观度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侧胸壁脂肪筋膜皮瓣 背阔肌皮瓣 缺损修复 美观度
下载PDF
骨科修复重建中医用钛网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君涛 郭志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33-2240,共8页
背景:钛网在骨科修复重建治疗中效果良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探讨钛网在颅骨缺损、四肢骨缺损、大块胸壁缺损、掌指骨骨折及颌面部骨折等相关骨科疾病应用中的可靠性及优越性。方法:收集钛网在颌面骨缺损、大块胸壁缺损、颅骨缺损... 背景:钛网在骨科修复重建治疗中效果良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探讨钛网在颅骨缺损、四肢骨缺损、大块胸壁缺损、掌指骨骨折及颌面部骨折等相关骨科疾病应用中的可靠性及优越性。方法:收集钛网在颌面骨缺损、大块胸壁缺损、颅骨缺损、四肢长骨干骨缺损、掌指骨折等骨科疾病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实验研究,评价钛网治疗骨科疾病的效果。结果与结论:与其他修复材料相比,钛网在骨科修复重建中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作为重建材料尚有一定的缺点,如X射线透光性差等。因此,在骨科应用中应针对不同部位的缺损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达到更好的修复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钛金属 钛网 骨科 骨缺损 骨折 颅骨缺损 面部骨折 粉碎性骨折 修复 并发症 腰椎术后综合征 胸壁缺损 胸壁肿瘤 人工材料
下载PDF
新型人工胸壁修补网及人工肋骨织物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苛 汪永明 +3 位作者 李毓陵 陈旭炜 余栋 王文祖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19,共5页
针对当前临床上使用的人工胸壁之不足,研制出一种带人工肋骨的新型人工胸壁修补网结构,根据它们的结构及功能特点,设计了沿纬向带管道的人工胸壁修补网及三维编织人工肋骨织物的织造工艺。试织结果证明此织造工艺切实可行,所织成的人工... 针对当前临床上使用的人工胸壁之不足,研制出一种带人工肋骨的新型人工胸壁修补网结构,根据它们的结构及功能特点,设计了沿纬向带管道的人工胸壁修补网及三维编织人工肋骨织物的织造工艺。试织结果证明此织造工艺切实可行,所织成的人工胸壁已用于动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纺织品 人工胸壁 修补网 人工肋骨 织造工艺 设计
下载PDF
聚乳糖-壳聚糖和聚乳糖-聚己内酯新型人工胸壁复合材料研究
16
作者 王晨 邹青旭 +2 位作者 姜静远 张春玲 林风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553-557,共5页
目的制备新型聚乳糖-壳聚糖和聚乳糖-聚己内酯复合人工胸壁材料,研究其性能和在胸壁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聚乳酸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按比例通过编织工艺制作成新型复合人工织物,即PLLA/CHS交织织物。然后将不同分子量配比的PLLA和... 目的制备新型聚乳糖-壳聚糖和聚乳糖-聚己内酯复合人工胸壁材料,研究其性能和在胸壁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聚乳酸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按比例通过编织工艺制作成新型复合人工织物,即PLLA/CHS交织织物。然后将不同分子量配比的PLLA和PCL切片加入模具中,获得聚乳糖/聚己内酯共混板。取健康成年兔10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应用复合型材料人工胸壁材料进行修补,一组做空白对照。置入4周后取小块修复处肋骨及其周边的肋间组织,观察人工胸壁材料溶解性。结果新型复合人工胸壁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检测良好,与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类似;新型复合人工胸壁材料各项安全性及可靠性检测正常,动物实验中未见明显的异常反应。置入2个月发现,使用人工胸壁修补材料的家兔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聚乳糖-壳聚糖和聚乳糖-聚己内酯新型人工胸壁复合材料安全可靠,在缺损胸壁的修复手术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糖 壳聚糖 聚己内酯 胸壁缺损修补
下载PDF
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锦洪 崔世恩 +1 位作者 凌飞海 孙桃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6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术中切除原发灶后均接受了胸壁缺损修复治疗,根据胸... 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术中切除原发灶后均接受了胸壁缺损修复治疗,根据胸壁缺损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对照组采用单纯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缺损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 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 局部晚期乳腺癌 胸壁缺损
下载PDF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ctus deformities in children
18
作者 Natalie Swergold Prasanna Sridharan +1 位作者 Marios Loukas Ronald S. Chamberlain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3年第3期211-223,共13页
Pectus excavatum (PE) and pectus carinatum (PC) are relatively common deformities involving the anterior chest wall, occurring in 1:1000 and 1:1500 live birth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tiology remains an enigma, the ... Pectus excavatum (PE) and pectus carinatum (PC) are relatively common deformities involving the anterior chest wall, occurring in 1:1000 and 1:1500 live birth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tiology remains an enigma, the association of pectus deformities with other skeletal abnormalities suggests that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may play a role in their path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se deformities vary with severity, as determined by the Haller index and Backer ratio, but frequently include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abnormalities. Importantly, there exist profound psychosocial implications for children afflicted with these defofrmiti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feelings of embarrassment and maladaptive social behaviors. These debilitating characteristics have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medical and surgical corrective techniques. The correction of pectus deformities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physiological complications secondary to chest wall malforma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improving body image and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affected pediatric population. The Ravitch (open) and Nuss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remain the most frequently employed methods of pectus deformity repair, with no difference in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s, though individual complication rates vary with treatment. The Nuss procedure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ate of recurrence due to bar migration, hemothorax, and pneumothorax.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s markedly more difficult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Nuss repair.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Ravitch procedure require less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but have longer operation times and a larger surgical scar. The cosmetic results of the Nuss procedure and its minimally invasive nature make it preferable to the Ravitch repair. Newer treatment modalities, including the vacuum bell, magnetic mini-mover procedure (3MP), and dynamic compression bracing (DCB) appear promising, and may ultimately provide effective methods of noninvasive repair. However, these modalities suffer from a lack of extensive published evidence, and th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currently published fail to adequately define their long-term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wall DEFORMITY Pectus Excavatum Pectus Carinatum chest wall repair
下载PDF
胸壁肿瘤切除后网孔钛板代替胸壁缺损修复的应用
19
作者 平兴孟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胸壁肿瘤切除后,出现胸壁缺损的患者,通过网孔钛板进行修复,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通过自体蒂蒂侧胸壁筋膜皮瓣修补术进行治疗的50例胸壁缺损患者以及2019年1月—2020年1月通过网孔钛板修补... 目的胸壁肿瘤切除后,出现胸壁缺损的患者,通过网孔钛板进行修复,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通过自体蒂蒂侧胸壁筋膜皮瓣修补术进行治疗的50例胸壁缺损患者以及2019年1月—2020年1月通过网孔钛板修补术进行治疗的50例胸壁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其中显效患者有29例,有效患者有19例,无效患者有2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37/50),其中显效患者有13例,有效患者有24例,无效患者有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0%(2/50),其中局部积液患者有1例,胸骨不适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4.0%(12/50),其中局部积液患者有5例,胸骨不适患者有4例,胸廓畸形患者有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结论通过网孔钛板修复术对胸壁肿瘤切除后发生胸部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肿瘤切除术 网孔钛板 胸壁缺损修复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阔筋膜与涤纶布修补术对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亚洲 王霞 +2 位作者 韩乐 宋养荣 程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7期3279-3281,3369,共4页
目的:探讨阔筋膜修补术与涤纶布修补术对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胸壁肿瘤患者81例,随机分为阔筋膜组40例行阔筋膜修补术,涤纶布组41例行涤纶布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用量、肺部... 目的:探讨阔筋膜修补术与涤纶布修补术对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胸壁肿瘤患者81例,随机分为阔筋膜组40例行阔筋膜修补术,涤纶布组41例行涤纶布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用量、肺部体征、引流量、CRP、白细胞及临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与阔筋膜组比较,涤纶布组患者术后镇痛药量、呼吸受限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均升高(P<0.05),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阔筋膜组相比较,涤纶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低(P<0.05),涤纶布组治疗后SPO2水平恢复正常的天数缩短(P<0.05)。与阔筋膜组比较,涤纶布组患者术后发热天数,引流天数及住院天数均较少,(P<0.05)。结论:涤纶布修补术较传统阔筋膜修补术临床疗效优越,且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肿瘤 胸壁缺损 阔筋膜修补术 涤纶布修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