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用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被引量:2
1
作者 蔡继明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1,共7页
本文首先在阐述科学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检验一种理论是否为科学的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以及相应的科学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证理论而非规范理论,既是科学理论,又是意识形态。然... 本文首先在阐述科学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检验一种理论是否为科学的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以及相应的科学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证理论而非规范理论,既是科学理论,又是意识形态。然后,对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面临的十大难题进行了研讨。最后,就如何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规范理论 实证理论
下载PDF
犯罪本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以我国民族地区的刑事法治发展为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苏永生 《北方法学》 2010年第2期76-85,共10页
刑法是规范性、功能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体。虽然社会危害性说与法益侵害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刑法的功能性要求,但社会危害性说完全消解了刑法的规范性,而法益侵害说则忽视了刑法的文化性。因而,这两种学说在刑法规范意识较为缺乏且具... 刑法是规范性、功能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体。虽然社会危害性说与法益侵害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刑法的功能性要求,但社会危害性说完全消解了刑法的规范性,而法益侵害说则忽视了刑法的文化性。因而,这两种学说在刑法规范意识较为缺乏且具有丰富的习惯法社会实践的我国民族地区的刑事法治发展中均陷入了困境。与此不同,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相结合的规范违反说能同时兼顾刑法的规范性、功能性和文化性之要求,有利于刑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因而在我国民族地区刑事法治建设中应当予以提倡,并应通过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来加以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刑法 规范违反说
下载PDF
张弛有度 收放自如——从翻译规范论看《前赤壁赋》杨、戴译本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之琦 韩江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9-104,共6页
文章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的视角对《前赤壁赋》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本着忠实传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异化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期待规范;而在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处理译... 文章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的视角对《前赤壁赋》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本着忠实传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异化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期待规范;而在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处理译文的逻辑衔接关系时,译者既能做到忠实传达原文大意,也能充分考虑目标语的文本语言规范,符合专业规范的要求。同时,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也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翻译策略与技巧,打破特定规范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 杨宪益 戴乃迭 《前赤壁赋》
下载PDF
基于证据距离理论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令狐金花 潘平 杜瑶瑶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5,共5页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专家评价意见多样以及不确定信息难以量化处理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证据距离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根据等级保护要求和现场检测数据,采用矩阵范数求解系统资产面临的脆弱性证据距离;其次,应用D-S证据...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专家评价意见多样以及不确定信息难以量化处理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证据距离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根据等级保护要求和现场检测数据,采用矩阵范数求解系统资产面临的脆弱性证据距离;其次,应用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求解威胁可能作用于系统资产的证据距离;最后,将脆弱性证据距离与威胁可能作用于系统资产的证据距离融合后的结果作为系统的风险值。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多源风险评估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使评估结果更为科学、合理,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条科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范数 D-s证据理论 证据距离 风险
下载PDF
保护规范理论反思与本土化修正 被引量:9
5
作者 白云锋 《交大法学》 CSSCI 2021年第1期91-107,共17页
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不仅关乎原告资格的确定,因为与实体法上的公权利相勾连,其如何适用直接关涉个人权利在公法中的析出路径与范围。就保护规范理论本身而言,其将权益基础限定为公法,使得主观公权利难以识别;其意在行政法内部建立独立... 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不仅关乎原告资格的确定,因为与实体法上的公权利相勾连,其如何适用直接关涉个人权利在公法中的析出路径与范围。就保护规范理论本身而言,其将权益基础限定为公法,使得主观公权利难以识别;其意在行政法内部建立独立的权利义务体系,无法有效应对公私法交织融合的现实;反射利益理论对解决滥诉有益,但也为将权利解释为利益提供了理由。出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于经济政治改革之下的权力监督背景、基本权利条款司法辐射功能缺失等原因,保护规范理论在我国的适用中产生公权利析出范围过窄等现象。批判本土标准不确定性的论者,实际上是没有对本土实践展开充分的理论塑造。我们应该在借鉴保护规范理论权益实定化路径的同时,结合本土已有的要件化判断实践,将原告资格的实定法基础拓展至私法,并增加因果关系要件作为判断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主观公权利 保护规范理论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抑或误用——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再检讨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天文 《交大法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98-206,共9页
刘广明案引入保护规范理论,为原告资格的利害关系判断标准提供了新思路,但也反映出最高人民法院对保护规范理论的适用前提和作用范围仍不明确。在利害关系的判断层次中,保护规范理论用于查明主观公权利以排除反射利益,而不用于确定被诉... 刘广明案引入保护规范理论,为原告资格的利害关系判断标准提供了新思路,但也反映出最高人民法院对保护规范理论的适用前提和作用范围仍不明确。在利害关系的判断层次中,保护规范理论用于查明主观公权利以排除反射利益,而不用于确定被诉行政行为对既存权益的侵害可能性;前者关注私益保护指向的规范解释,后者关注因果关系确定性与紧迫性的事实判断。当起诉人诉请保护的合法权益已获得法律规范或司法实践的承认,则保护规范理论无适用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广明 保护规范理论 主观公权利 利害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